俄奧血戰"碉堡之城":俄軍死傷10餘萬獲勝無意義

2020-12-26 中國新聞網

  ■ 獲勝的俄軍在普熱米什爾要塞內合影

  今屬波蘭的小城普熱米什爾位於喀爾巴阡山深處,是連接匈牙利平原與波蘭東部、西烏克蘭的交通樞紐。一戰時期,俄國與奧匈帝國軍隊在此進行了長達133天的拉鋸戰,奧軍雖有堅固城池為依託,怎奈後援斷絕,最終不得不投降。普熱米什爾的失守,令奧匈帝國門戶大開,然而俄軍也是強弩之末,同樣因後援不繼,很快在奧軍反擊下丟掉了普熱米什爾。

  戰前態勢

  一戰爆發前,為了對付強大的沙皇俄國,奧匈帝國沿著綿延1300千米的喀爾巴阡山脈布防,普熱米什爾等七座控扼山口的樞紐城市全都實現要塞化。按照奧軍作戰計劃,一旦對俄開戰,奧軍將從加裡西亞(今屬烏克蘭和波蘭)出發,奪取俄屬波蘭和烏克蘭,與沿波羅的海推進的德軍攜手打垮俄國。然而,奧匈帝國的戰爭計劃早被俄國人摸得一清二楚,並採取針對性的軍事部署。

  1914年8月22日,奧軍30個師從倫貝格(今利沃夫,屬烏克蘭)出發,向俄國重鎮盧布林殺去。俄軍先將奧軍誘至設伏地域,8月25日,俄國西南方面軍實施反突擊,迅速粉碎奧軍右翼,繼而切斷盧布林至倫貝格的交通線,奧軍幾十萬人馬瞬間潰散。到9月上旬,俄軍斃俘奧軍超過20萬人,奧匈帝國東部最富裕的加裡西亞省也盡入俄軍之手,只剩下普熱米什爾要塞還在奧軍手裡。鑑於該要塞控制著通往維也納的鐵路,俄軍若拿不下它,就不能向奧匈帝國腹地推進,於是俄軍第3集團軍奉命專攻普熱米什爾。

  俄軍第3集團軍雖有15萬人,但它卻是個臨時拼湊的野戰部隊,缺乏攻堅重炮,不過集團軍司令季米特裡相信奧軍已無鬥志,他不等重炮部隊到來,就匆匆向要塞進軍。9月17日,俄軍小分隊試探性攻擊了普熱米什爾北面的羅瓦特堡壘,這一天被視為要塞爭奪戰的開始。

  說起普熱米什爾要塞,它的建設可追溯到19世紀初的拿破崙戰爭時期,直到一戰爆發時都沒有結束,各類工事掩體隨處可見,以至於被稱為「碉堡之城」。奧軍在此部署了約12萬人,按照「重守險,輕守城」的原則,主要兵力和重炮都集中在外圍的大型獨立堡壘。這些堡壘的彈藥庫深入地下約15米,可有效抵禦敵炮火打擊,而露在地面以上的炮壘採用雙層結構,配置各種口徑火炮以及重機槍,形成密集火網,且獨立堡壘之間有交通壕銜接,形成了完整的防禦體系。普熱米什爾進入戰時狀態後,野戰工事囤積了大量彈藥和糧食,射界內的樹林全被砍伐一空(以免為俄軍所用)。為減少物資消耗,司令部還要求沒有三個月糧食儲備的居民全數撤走。

  戰役經過

  1914年10月5日,俄軍用中小口徑野炮轟擊了普熱米什爾一天,之後安排部隊衝鋒,一些勇敢的哥薩克騎兵衝進炸塌的奧軍堡壘,但因俄軍第二梯隊被奧軍火力切斷,衝入堡壘的哥薩克要麼被機槍打死,要麼在白刃格鬥中被刺死。戰至10月7日傍晚,俄軍傷亡達到1萬餘人,依然無法撼動奧軍要塞。

  10月8日,季米特裡孤注一擲,把主力擺到普熱米什爾北面,向那裡的四座獨立堡壘展開圍攻,俄軍採取「人海戰術」,力圖打開奧軍防線的缺口。但奧軍早就對堡壘周圍的地形進行過勘察,所有炮位按事先定好的參數射擊,加之俄軍所能進攻的地段非常狹窄,因此奧軍火力殺傷效果非常明顯,用一名奧軍炮兵軍官的話說:「我們不用觀察外部情況,只需給炮膛裝彈就行了,許多火炮的身管都因長時間射擊而滾燙起來。」最終,俄軍第3集團軍因損失過半,喪失進攻能力,只能將普熱米什爾圍起來,另尋他策。

  當要塞之戰處於僵持之際,一戰的東線戰局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奧匈帝國的盟友德國對俄屬波蘭首都華沙發起進攻,奧軍總司令康拉德則命令波伊納指揮的第2集團軍去為普熱米什爾解圍。俄軍為了保衛華沙,只好從西南方向抽調人馬,結果加裡西亞的俄軍變得勢單力孤,呆在普熱米什爾城外的俄軍第3集團軍抵擋不住奧匈援軍的壓力,撤回桑河東岸。值得一提的是,奧軍雖然解了普熱米什爾之圍,卻在作戰中消耗掉城內大部分給養物資,但誰也沒在意這一點,因為當時的形勢是奧軍正在收復加裡西亞失地,俄軍似乎再也不可能回來了。

  奧軍之所以反攻得手,主要得益於盟友德軍牽制了俄軍主力。當10月底德軍在華沙附近的維斯瓦河會戰中失利後,騰出手來的俄軍向加裡西亞發起新的進攻,奧軍抵擋不住,紛紛退往匈牙利平原,這些潰兵臨走時還不忘把普熱米什爾要塞裡僅存的糧食帶走。11月9日,俄軍第11集團軍包圍普熱米什爾,第二次要塞攻防戰拉開序幕。

  與之前的統帥不同,第11集團軍司令薩利瓦諾夫深知面對敵人的深溝高壘,有時候圍而不打,將敵人困死是更好的方法。於是,俄軍環繞要塞挖起封鎖壕,騎兵則四處抄掠,粉碎奧軍解圍企圖。隨著1914年冬季來臨,要塞守軍的日子更加難熬,為了充飢,他們宰殺了1.3萬匹戰馬,部隊士氣降到低點,許多斯拉夫族士兵乾脆爬出陣地,向俄軍投降,而守軍裡的德意志族高級軍官害怕夜裡被心存貳心的士兵「打黑槍」。

  1915年3月13日,俄軍通過土工作業,用地雷炸毀了普熱米什爾北部的伊莉莎白獨立堡壘,並在那裡建立起可俯瞰整個要塞的觀察哨和炮兵陣地,普熱米什爾的失守已不可避免。絕望之下,守軍司令貝格努斯塔登決定組織部隊突圍,哪怕衝出去一部分人也好。3月19日夜,奧軍打開城門,悄悄向克拉科夫(今屬波蘭)轉移,沒想到當晚雨雪交加,道路泥濘溼滑,加之隊伍裡還有不少隨軍婦孺,哭喊聲驚動了俄軍,結果在俄軍全力堵截下,奧軍被迫打道回府,繼續困守孤城。

  眼見局勢無可挽回,貝格努斯塔登只得下令部隊自行銷毀武器,拆除堡壘,然後燒毀密碼本和電臺,完成這些「自殺動作」後,他向俄軍指揮官薩利瓦諾夫遞交了投降書。3月22日上午,俄軍開進普熱米什爾城,擺在他們眼前的是一片廢墟,城內再無任何完整的房屋,而以貝格努斯塔登為首的奧軍靜靜地等候在道路兩邊,接受徵服者的「檢閱」,按照俄方的要求,當薩利瓦諾夫騎馬經過時,奧軍俘虜們依次將自己的軍旗丟棄在地上,以示認輸臣服。

  戰後評價

  前後持續133天的普熱米什爾戰役,俄奧雙方共投入40多萬大軍,奧軍光被俘人員就多達11萬人,包括102名高級軍官,奧匈帝國的軍事精英幾乎為之一空。而俄軍也在圍城戰中死傷了10餘萬人,他們在加裡西亞-喀爾巴阡方向的作戰力量受到嚴重削弱,無力再向奧匈帝國腹地發動進攻了。

  攻陷普熱米什爾後,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於4月25日來此參觀,他讚揚俄國軍人的英勇,期待他們不久後能攻克維也納,可是對於前線將領有關增兵的要求,沙皇卻無能為力,他手裡已沒有多少戰略預備隊了。與此同時,普熱米什爾失守令同盟國大為震驚,為阻止俄軍繼續西進,德國和奧匈帝國從別的戰線抽調大批部隊回援,於5月30日開始反攻普熱米什爾。由於該要塞在奧軍投降前遭到系統性破壞,以至於俄軍難有工事作為依託,結果被德奧軍隊的炮火打得落花流水。6月3日,普熱米什爾重回奧軍之手,筋疲力盡的俄軍在幾天內就被完全趕出加裡西亞,這意味著奧匈帝國挺過了最危險的階段。 (畢曉普)

相關焦點

  • 日俄遼陽會戰,提高俄軍威信,但遼陽一役已使俄陸軍大傷元氣
    5月下旬,日第二軍攻克金州後,留下一個師駐守,其餘主力北上,向遼陽方向進軍,一路同俄軍戰鬥不斷先後佔領了南關嶺得利寺大石橋、營口、海城等地,直趨遼陽。與此同時,日軍獨立第十師攻佔了岫巖和析木城後,也撲向遼陽。
  • 瑞俄兩國激戰波爾塔瓦,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如何一舉擊敗瑞典?
    6月27日午夜,國王啟動了自己的戰略計劃,查理十二和雲斯克爵德元帥率領一萬兩千餘人,趁夜色悄悄地來到俄軍的防禦工事附近,他們把軍隊埋伏在這裡,準備在拂曉時對俄軍實行突然的襲擊。儘管這個行動僅有軍中的少數幾人知曉,但彼得的情報人員還是偷出了查理十二世的計劃。這位年輕的沙皇在得知敵軍的行動後,也連夜調整兵力,將軍中騎兵和步兵的主力部隊都布置在了那些碉堡的後面。
  • 上千敘俄士兵戰死沙場,老虎哈桑孤掌難鳴,阿薩德:不惜代價獲勝
    據中東媒體最新報導,近期敘俄聯軍在該國西北部地區的伊德利卜發動全面進攻,數萬大軍兵分兩路,從東西兩個方面試圖打穿伊德利卜腹地,將當地的極端武裝分割包圍然後殲滅,然而戰事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首先是阿薩德的弟弟馬赫爾將軍指揮不力,西路大軍在山地小城卡巴尼鎮外圍進展緩慢,死傷慘重仍無法攻克伊德利卜
  • 俄官方公布第一階段俄軍在敘利亞空襲行動統計
    日前,俄羅斯官方給出了第一階段(9月30日至10月22日)俄軍在敘利亞行動的統計。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稱,俄戰機在敘利亞行動期間從赫梅米姆軍事基地共執行了934架次戰鬥飛行任務,摧毀了819座恐怖分子設施。26日,俄羅斯《生意人》網站用一張圖,直觀地告訴公眾,這一階段俄軍在敘利亞打得怎麼樣。
  • 大批集束炸彈砸向亞塞拜然,近百平民死傷慘重,俄軍同時大舉壓境
    據半島電視臺英文網10月29日消息,亞塞拜然東部城市巴爾達連續兩天遭遇大批集束炸彈轟炸,近百名平民死傷慘重。阿軍方指責亞美尼亞使用遠程多管火箭炮、地對地飛彈等發射被國際社會禁止的集束彈藥進行「慘無人道」的襲擊,試圖將亞塞拜然境內變成類似敘利亞、利比亞那樣的「血腥戰場」。與此同時,駐亞美尼亞境內的俄軍兵分兩路大舉逼近亞塞拜然和土耳其邊境,發出為亞美尼亞撐腰的明確信號。
  • 十二次俄土戰爭,土耳其終於在克裡米亞獲勝,竟迫使俄國割讓領土
    這引起俄國的強烈不滿,沙皇重申1774年的俄土《庫楚克—開納吉條約》,條約中規定東正教教會有高於天主教會的豁免和特權,同時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認俄皇對蘇丹統治下的東正教臣民有特別保護權。蘇丹在聖地保護權上再次向俄國做出讓步,實屬無奈之舉。俄國佔得了便宜,竟然還變本加厲要求土耳其從門的內哥羅撤軍。這不啻於將巴爾幹拱手讓與沙皇,蘇丹斷然拒絕了這無理要求。
  • 鄰邦掃描:俄在波羅的海方向舉行演習 俄軍試射高超音速飛彈
    俄軍方將這次演習代號命名為「海洋之盾2019」,來自波羅的海、黑海、北方和裏海4支艦隊/分艦隊的49艘作戰艦艇、20艘支援船及58架飛機參演。俄防長紹伊古表示,「海洋之盾2019」將成為今後俄海軍的年度常態化訓練。演習從8月1日一直持續到8月9日,旨在增強俄海軍艦隊戰鬥群的部署及指揮能力。
  • 土軍三線作戰死傷慘重,安卡拉抱怨俄見死不救
    而土耳其就沒那麼好的運氣了,土耳其當天是三線作戰,不僅死傷慘重,還被敘利亞平民搞了一肚子窩囊氣。第一戰的地點是M4高速公路,俄土停火協議已經達成一個多月了,雙方也進行過多次巡邏,但是停火分界線M4高速公路依然不消停,大量激進分子妨礙巡邏,並且其中大部分武裝分子,之前都是跟著土耳其幹的。
  • 「二戰勝利日」畢業 俄軍新增1.2萬名青年軍官
    參考消息網5月11日報導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5月10日報導,俄國防部發布消息稱,俄軍36所國防部高校的12000多名青年軍官(尉官)將分赴各地繼續服役。俄羅斯總統普京祝賀俄各軍事高校和國防部學院的畢業生們勝利日快樂,並祝賀他們順利完成學業。
  • 上色老照片:直擊日俄戰爭景象,日本獲勝後高興前往靖國神社參拜
    這個條約不僅傷害了中國,也觸犯了其他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權益,因此也就激怒了他們,遂有俄、德、法三國幹涉「還遼」之舉。日本帝國主義出於形勢所迫,不得不接受俄、德、法的「勸告」,以中國用重金「贖回」遼東暫時了結。
  • 旅俄遊記之二:特別的西伯利亞
    1899年,俄軍借抗擊義和團為由增兵我東北並趁機佔領了中朝邊境的丹東,至此,我東北全境落入俄手。在這個血腥的侵略過程中,當俄軍後勤供應不上時,竟屠殺我邊境同胞吃肉充飢,還先後製造了江東六十四屯和海蘭泡殘案,短時間內斬殺此兩地數萬同胞,屍體全數拋扔進江中,慘狀震驚中外!
  • 歐洲小國選出一位美女總統,一上臺就要把俄軍趕走
    據中評社11月23日的報導,剛剛贏得大選的摩爾多瓦新總統馬婭·桑杜,立即就對俄羅斯發出了最後通牒,桑杜表示,俄軍士兵應該完全從摩爾多瓦的領土上撤出。此外,桑杜總統還表示,「我反對將摩爾多瓦聯邦化」,這意味著新總統將收復親俄派控制的東部城市。摩爾多瓦位於東南歐,北部與烏克蘭接壤,南鄰羅馬尼亞,面積只有約3.4萬平方公裡,人口355萬,妥妥的「彈丸小國」。
  • 碉堡之國——不足300萬人的阿爾巴尼亞,為何建36萬個碉堡?
    倒不是說阿爾巴尼亞擁有多麼璀璨輝煌的歷史,多麼優美秀麗的自然風景,而是小小阿爾巴尼境內無處不在的碉堡,小小的阿爾巴尼亞內部,居然存在著高達36萬個碉堡。這種碉堡一般直徑3~4米,主要建築都修築在地下,在地面之上,只露出一個如倒扣的鍋一般的圓頂。這樣的碉堡即便是毫無軍事經驗的普通人,也一眼可以看得出,它存在的目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軍事目的。阿爾巴尼亞為什麼會在全國修築如此之多的碉堡呢?
  • 俄軍「超級短吻鱷」武裝直升機有何「超級」之處
    來源:環球網 近日,俄空天軍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的升級型試驗機完成首飛。誕生自美蘇軍備競賽,又包攬多項直升機「世界第一」的卡-52,自問世之時就受到各國廣泛關注,又憑藉敘利亞戰場的出色表現,被俄軍冠以「低空殺手」的稱號。
  • 俄公布新年度軍備建設清單
    俄海軍將列裝1至2艘北風之神-A級戰略核潛艇,延長現有戰略核潛艇的使用壽命,組織北風之神新一代戰略核潛艇開展跨洋部署和戰略巡航。俄空天軍將派遣圖-95MS等3型戰略轟炸機在國際空域進行約15批次戰略巡航,接裝首批深度改進型圖-160和圖-95MS戰略轟炸機並推動量產,計劃未來7年將其數量增加50%。俄防長紹伊古表示,到2021年年底,俄戰略核力量裝備現代化水平將達88.3%。
  • 土耳其封鎖海峽,不準俄軍戰艦通過:將迫使敘俄聯軍彈盡糧絕
    據2月22日媒體報導,鑑於近期俄軍大批軍火船不斷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向敘利亞塔爾圖斯港運送各種武器裝備一事,土耳其國內出現了要封鎖黑海出口的呼聲,揚言不準俄軍繼續支援敘利亞。目前伊德利卜戰事已經進入到關鍵階段,敘利亞俄軍猛烈攻擊了土耳其軍隊,俄軍出動了大批蘇-24戰鬥轟炸機向土耳其聯軍陣地密集投下子母炸彈,令其在短時間內遭受重創,土耳其軍隊損失慘重,使得土耳其對於俄羅斯非常不滿。
  • 清初期對今國土的奠定(三)——雅克薩之戰
    ,筆者講述了中俄兩國的松花江之戰和黑龍江之戰,清朝在朝鮮援軍的幫助下,大敗俄軍。重要的是,在這期間,雙方的衝突不斷,如:1660年的古法壇村之戰,清軍設伏,殲滅俄軍60餘人,1664年的黑喇蘇密之戰,俄軍也被殲滅數十人。這兩場戰鬥規模較小,且史料記載相對簡單,故而不贅述了。1667年,中國索倫族的一個佐領根特木爾叛國投俄。
  • 俄軍穆斯林士兵在東正教堂用聖水洗腳,被俄軍事法庭起訴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媒《軍工信使》網站9月17日報導,近日,兩名俄軍士兵被軍事法院起訴。視頻證據顯示,他們在加裡寧格勒東正教救世主大教堂中,使用在該教中的「聖水」洗鞋。據悉,這兩名俄將軍士兵來自達吉斯坦共和國,該國位於俄羅斯聯邦東部,毗鄰車臣,絕大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
  • 堪稱絞肉機,俄軍在車臣的慘重傷亡提供了什麼教訓?必須要重視
    俄軍在車臣戰爭中共擊斃車臣匪徒1萬餘人,但自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據俄軍方透露,在2004年8月至次年3月初的戰鬥中,俄軍共有1640餘名官兵陣亡、4660餘名官兵負傷。俄軍如此高的傷亡率並沒有使美國軍方產生一種由衷的優越感,更不敢狂妄地以為俄聯邦軍隊已經今非昔比,手無縛雞之力。即使憑藉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地位,美國也不敢拍著胸脯說:"拿下格羅茲尼,小菜一碟。
  • 挪威媒體稱俄軍曾進入斯瓦爾巴群島領土,俄使館斥「假新聞」
    文章稱,美國偵察飛機當時在挪威擁有主權的斯瓦爾巴群島上拍到了俄軍士兵的照片,後者疑似正偵查當地的基礎設施。 挪威政府尚未對報導作出回應。俄羅斯駐挪威大使館27日晚表示,有關報導是「假新聞」,「不符合新聞道德」。 俄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與挪威都籤署了1920年的《斯瓦巴爾條約》,承認群島主權屬於挪威,但籤約國有權在島上從事商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