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再走長徵路?

2020-12-21 央視網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再走長徵路?

原標題:

「十月裡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徵忙。星夜渡過於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1934年10月,紅軍在江西于都縣集結出發,開始了漫漫長徵路。今年是紅軍長徵出發85周年,也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宣部組織開展「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央媒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意義重大而深遠。

△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

再走長徵路,重溫苦難與輝煌

再走長徵路,可真切感受長徵路上的苦難與輝煌。長徵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一組組驚心動魄的數字:在漫漫徵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餘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徵服了人類生存極限。

數字充滿張力,卻顯得「抽象」,當記者真正走上長徵路,走到那一個個浸透了奮鬥淚泉、灑遍了犧牲血雨的地方,更能感受到長徵的艱辛與偉大,更能感受到先烈的如磐意志。此前,媒體披露了令人動容的一個細節。1935年初,18歲的吳清昌隨部隊冒著槍林彈雨,與敵人白刃肉搏,佔領了貴州婁山關。幾年前,老紅軍吳清昌的孫女、「80後」的贛南日報記者吳悅參加「重走長徵路」活動,當她望著婁山關,忍不住淚流滿面,終於明白了是什麼支撐著爺爺忍著斷指之痛、迎著槍林彈雨勇往直前,是什麼支撐著這支不怕遠徵難的鋼鐵一般的隊伍。這樣的心情,讓人感同身受。

經典長徵題材油畫作品《婁山關》  作者/全山石

再走長徵路,可真切體會軍民魚水情深、風雨同舟。一部紅軍長徵史,就是一部見證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還有一個故事為人熟知,當年,中央紅軍出發時,於都河有600多米寬,水深浪急。為了架設浮橋,於都人民拆下了自家的門板、床板,一位老大爺還把自己的壽材送到了架橋現場。

如果說半條被子刻畫的是軍愛民,那麼壽材架浮橋刻畫的就是民擁軍,兩個故事,一個主題:軍民一心。在長徵中,像這樣感人的故事不勝枚舉。正因如此,我們有底氣說:同人民風雨同舟、血脈相通、生死與共,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取得長徵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館中再現了軍民為避免敵機偵察被發現,在夜間搭建浮橋的場景

再走長徵路,可真切領悟長徵精神,講好中國故事。什麼是長徵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長徵精神是凝練的,也是生動的,是高大上的,也是接地氣的。再走長徵路,追隨革命前輩的足跡,更能感受到長徵精神的深刻內涵,也更能把握住長徵精神的時代意義,從而汲取無窮的力量,化為工作中的動力,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煥發出全國各族人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

△紅軍在於都期間所用的行軍鍋,被鑑定為二級文物。鍋底有一個彈眼。據說國民黨軍到村裡收繳紅軍物品,老鄉背著這口鍋逃離,敵兵追來,開槍正中鍋底,而老鄉卻安然無事,成功逃脫

再走長徵路,可真切感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考察調研,特地來到中央紅軍長徵集結出發地贛州市于都縣,向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碑敬獻花籃。於都,一個帶有紅色基因的地方——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集結於此,開啟長徵。在江西,總書記動情地說:「我11年前來過贛南,一直還想來看一看,看看老區鄉親們生活改善怎麼樣,脫貧攻堅進展如何。」何為初心?這就是初心。何為使命?這就是使命。

正因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會飲水思源,決心讓中央蘇區鄉親們,讓革命老區父老鄉親過上好日子;正因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會深情地說:看到這些為革命作出突出貢獻的蘇區人民過得好,我們才覺得對得起他們、沒有辜負革命先烈啊!當前,全黨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對於廣大記者來說,再走長徵路,既是一次響應中央號召的過程,也是在精神和行動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過程。

△于都縣城東門渡口。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等和中央直屬機關就是從這個渡口渡過於都河開始長徵的,此地也被稱為「長徵第一渡口」

再走長徵路,是為了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眾所周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強調:「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徵精神,在新的長徵路上繼續奮勇前進。」誠如斯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從「再走長徵路」,到「走好自己的長徵路」,具有邏輯上的內在關聯。與85年前所遇到的艱難險阻相比,今天,我們無需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蒙山⋯⋯但是,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徵服,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懈怠,更不能驕傲。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的人民創造英雄的歷史。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就是從長徵中走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理想信念和堅強革命意志,就能把一個個坎都邁過去,什麼陷阱啊,什麼圍追堵截啊,什麼封鎖線啊,把它們通通拋在身後!再走長徵路,是為了走好自己的長徵路。只要銘記長徵路上的精神航標,大力弘揚偉大長徵精神,我們一定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這也正是今天我們再走長徵路的深刻原因。

文/央視新聞特約撰稿 秦川

相關焦點

  • 再走紅軍長徵路
    長徵是偉大的歷史壯舉,長徵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再走一次長徵路,一直是縈繞我們心中的夢想。  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日子裡,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我們開展了一次再走紅軍長徵路的活動。再走長徵路,我們付出了完全出乎我們預料的艱辛,學到了很多以前我們無法學到的東西,使我們終生難忘。
  • 「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啟動:長徵起點悟初心
    他強調,我們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繼續高舉革命的旗幟,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
  • 人們為什麼熱衷於重走長徵路
    這是紅軍曾經爬過的大雪山(資料照片)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人們為什麼熱衷於重走長徵路  在重走長徵路的人當中,既有耄耋之年重走當年路的老紅軍,又有致力於修史立著的專家學者;既有追尋父輩足跡的紅軍後代,又有汲取創作靈感的文藝工作者;既有接受教育錘鍊的青年學生,又有沉浸於戶外探險體驗的國內外驢友。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而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將重走長徵路當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朝聖和解謎之旅。  重溫歷史,尋緬往事。
  • 【記者再走長徵路】央媒記者談感想:感受紅色文化 學習長徵精神
    西部網訊(記者 馬晴茹 趙昊)8月6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記者再走長徵路為重溫偉大遠徵,講好長徵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走好新的長徵路,從7月22日起,陝西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組織中省媒體赴鹹陽、銅川、韓城、延安、榆林採訪報導。據了解,此次延安段採訪自8月5日起到15日結束,為期11天。
  • 再走長徵路:青山嫵媚英雄在
    最醒目的是一個個大紅色的路牌不時出現,上面寫著:紅軍長徵出發地,風展紅旗如畫。我一想起即將參加「壯麗70 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身為33年的老兵,好激動。這也激發了我潛埋的英雄夢想。6月11日 星期二 多雲上午9時,我們來到寧化紅軍長徵出發地紀念廣場分會場,參加啟動儀式。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江西瑞金 探訪葉坪革命...
    原標題:【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江西瑞金 探訪葉坪革命舊址群  80多年前,面對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勝利完成長徵。  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了偉大的長徵精神。
  • 記者再走長徵路: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記者再走長徵路: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8月14日 15:34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這裡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 暑期社會實踐 | 再走長徵路,重燃紅色心
    為「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南京審計大學澤園書院遵義紅色長徵小分隊開始了「再走長徵路,重燃紅色心」的「沉浸式」洗禮。8月1日來自天南海北的9個小夥伴集合完畢,這一天住宿、經費安排等紛紛上線,工作分工和任務安排明確。8月2日,小分隊正式進行「長徵」。第一站,我們踏上了遵義會議尋訪之路。遵義這個熠熠閃光的城市在歷史上留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 69歲老黨員19年重走長徵路 他說:走下去直到走不動為止
    陳偉高決定重走長徵路,他要追溯長徵路上的那些感人故事。帶上三個「老夥伴」:單眼相機、小相機還有手機,陳偉高開始了他的尋訪長徵路,誰知這一走就是十九年。  退休前陳偉高還多次帶自己的外甥、朋友的孩子等許多年輕人深入普安縣最貧窮的辣子樹村。  「我崇敬紅軍,更崇敬長徵精神。」
  • 追尋毛主席的足跡走長徵路紅色旅遊紀實(5)
    走長徵路,圓長徵夢。這是我們的長徵。9月21日是長徵旅遊的第八天,我們參觀了婁山關、苟壩會議會址。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廣東南雄 紅軍長徵入粵...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 廣東南雄 紅軍長徵入粵首戰告捷 2019年06月22日 16:12:00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系列報導。
  • 再走長徵路|聽瀘定人講瀘定橋:那一份榮光與深情
    84年前,這裡曾發生了紅軍長徵途中的驚天一戰——飛奪瀘定橋。84年過去,聽瀘定人講瀘定橋,講長徵精神,會是一番怎樣的感受?7月28至29日,「記者再走長徵路」採訪組A組深入到瀘定縣城大街小巷,與瀘定當地群眾座談,觸摸瀘定人對於瀘定橋對於長徵對於長徵精神的那一份榮光與深情。
  • 記者再走長徵路|絕對忠誠:陳樹湘生命的最後一天
    陳樹湘的人生雖然很短暫,但自從走上革命道路的那一天起,就矢志不渝跟黨走,堅決聽黨指揮。他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理想信念和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的絕對忠誠、絕對信仰、絕對擔當、絕對英勇。這些,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傳承的。
  • 第五季「走長徵路,圓長徵夢」,9月11日瑞金見
    全國首創、國內獨家大型紅色旅遊線路走長徵路,圓長徵夢第五季1970年毛主席曾說:我希望你們或組織更多一點人沿著二萬五千裡長徵走一趟!目的就是教育,知道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烈士的流血犧牲得來的。2019年5月11日~6月5日,第四季走長徵路活動已順利舉辦。2019年9月,我們繼續組織第五季。
  • 三走長徵路 千裡結紅緣
    ,每次走長徵路的心情都不一樣。,了結了一直牽掛的心事,以為革命先烈盡一點微薄之力,實現了我們重走長徵路的一份初心而感到驕傲。,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讓後人銘記歷史、緬懷英烈,讓更多人了解革命前輩是用生命和鮮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 貴州省2020年重走長徵路活動走進盤縣會議會址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饒娟)12月11日,「重走長徵路·聚力奔小康」——貴州省2020年重走長徵路(第七輪)活動在六盤水市盤州市紅二、紅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啟動。重走長徵路能循著先輩們的足跡,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沿線的田園風光也自成一派,歷史人文內涵豐富,值得一遊。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 走進大墩梁...
    8月17日下午,「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媒體記者來到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採訪。會寧廣播電視臺 李姝燕:今天,當我們踏上大墩梁,極目遠眺,黃土高山層層疊疊,墓碑旁青翠欲滴的松柏隨風搖曳,與腳下的黃土相互應和,似乎向人們傾訴著這段不平凡的崢嶸歲月,靜心凝思,那些革命舊址曾見證的歷史滄桑,便一一浮現腦海……松柏陣陣傲秋風,大墩梁上埋英魂。
  • 高考作文輔導37:長徵精神與新時代長徵路(演講稿)
    歷史不斷向前,正如新時代領路人所說,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在新的長徵路上繼續奮勇前進。班級召開以「發揚老紅軍長徵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徵路」為主題的班會,請你結合與八十多年前的長徵壯舉有關的詩文、傳說、人物或故事,聯繫現實,寫一篇班會演講稿。
  • 騎行長徵路,萬水千山只等閒
    騎行長徵路已經半個月了(加上休息時間),昨天穿過湘粵邊界,正式進入湖南老鄉的地界,今天在湖南此時離目標于都縣城只有11公裡了,但是實在太熱,吃完飯後我們一直等到下午5點才一口氣騎到於都。要說爬坡,對於長徵路而言那是家常便飯。因為當年紅軍被敵人圍追堵截,不敢去那些地勢平坦的好地方,都是走最難走的路線。比如進入四川為什麼不走一馬平川的四川盆地,因為那裡有大規模的敵軍,所以只能走川西,爬橫斷山脈,雪山草地,因為這些地方太難走了,敵人都不來。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再走長徵路第17天 陳樹湘:斷腸取義 氣壯...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再走長徵路第17天 陳樹湘:斷腸取義 氣壯山河 原標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徵路萬裡行」移動直播報導團隊昨天從湖南汝城到達了湖南道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