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牛「飛」下可可西裡

2021-02-08 長安街知事


玉樹治多縣並不為人熟知,但這裡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地名——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保護區位於玉樹州治多縣,這裡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萬裡長江第一縣,生態保護尤其重要。如何利用生態優勢實現脫貧致富,北京援青幹部謝智剛動足了腦筋。


2019年8月,謝智剛從北京豐臺來到玉樹治多。天高雲淡的高原風光讓人沉醉,隨處可見的犛牛更成為生態發展的標誌。謝智剛告訴記者,「犛牛是藏族同胞的親密夥伴。犛牛的皮毛可以禦寒,犛牛奶可以飲用,犛牛肉可以食用,犛牛糞可用來燒火取暖。」


治多犛牛肉在市場上的認可度很高,但因為沒有穩定的產量,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謝智剛說:「治多縣在雪域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這塊有兩個季節,冬季和大約在冬季。到了冬季,特別是三四月份,平時四五百斤的犛牛瘦得跟驢一樣,所以冬季沒有供應量。」



謝智剛此前任街道工委副書記,對畜牧產業了解甚少。援青一年,謝智剛靠著不斷調研、學習成了半個專家,也找到了破題的關鍵。在治多縣發展畜牧產業不能局限於這一畝三分地,而要發展「飛地經濟」。謝智剛暗下決心,積極聯絡青海本地的龍頭企業。他說:「要找一塊飛地,既符合3000米以上的高原特徵,又不會像玉樹一樣冬季高寒缺氧少食,既要補飼又不會成本太高,因此發展飛地經濟就可以獲得穩定的供應量。」


近期,青海海西州農牧業企業金泰實業與治多縣籤約,雙方將合作發展生態畜牧產業。這家企業在海西州烏蘭縣有一片5萬畝的草場,那裡海拔相對較低,草料充足,同時擁有大型牛舍。冬季之前,治多縣三四歲的犛牛可以運到這裡,通過飼料餵養,經過幾個月或者半年就可以掛肉,穩定供應市場。


從街道工委副書記到犛牛養殖的半個專家,謝智剛的身份實現了多重轉變。隨著援青工作深入,謝智剛逐漸找到了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之間平衡點,「既要因地制宜適度發展畜牧業產業,讓牧民過上更好的日子,也要更加注重保護生態、以草定畜。生態保護優先是發展產業的前提,更是底線和紅線。」



空氣稀薄、高寒缺氧,很多行動都變得非常艱難。治多縣政府有一座四層小樓,謝智剛的辦公室在三樓。身處高原,爬兩層樓都無法連續完成。謝智剛需要先從一側的樓梯到二樓,水平走過十幾米的二樓的走廊,從另一側樓梯爬到三樓。但他的工作從未中斷。


謝智剛積極協調原單位長辛店街道工委發動所屬各個支部為治多縣貧困戶捐款特殊黨費19萬元,為困難老人、困難學生獻愛心,同時協調長辛店鎮黨委捐款20萬元用於犛牛產業科技研發。


謝智剛對記者說:「來到治多,就是治多的幹部、治多的居民。有了這種柔情和情懷,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記者:李如意

編導:逸然

相關焦點

  • 我在可可西裡遇到了犛牛,它差點要了我的命
    看上去一馬平川的可可西裡,其實是一個危機四伏的地方。灰白色的皮毛在雪山、草原、湖水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美麗。可可西裡是美麗的,也是危險的,可以說,它一點也不歡迎人類的貿然前往。在可可西裡,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巡護員帶領,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 可可西裡圖騰--野犛牛特徵
    野犛牛為家犛牛的祖先,二者的區別在於野犛牛的體型比約大一倍,角和蹄也相應粗大。     分布 野犛牛為青藏高原特有種,南自西藏的岡底斯山,往北至與新疆接壤的崑崙山(包括支脈阿爾金山和可可西裡山)和甘肅西北的祁連山,東達青海境內遠離青藏公路的周圍地區。國外尚見於印度和尼泊爾。
  • 在冰天雪地裡,我和可可西裡的故事
    超級喜歡大冰的歌「誰說可可西裡沒有海,陪我到可可西裡看一看海,我不要未來,只要你來,陪我到可可西裡看一看海,我一直都在,只要你來,陪我到可可西裡看一看海,我去划船,你來發呆,陪我到可可西裡看一看海,親愛的,我等你來,誰說可可西裡沒有海」。我也想說:誰說可可西裡沒有海?只要心裡裝著它,可可西裡就有一片海。
  • 女大學生失聯喪命的可可西裡,到底有多可怕?
    7月30日19時許,在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清水河南側無人區,女生的身份證等物品被發現。警方勘查發現人體骨骼組織,經DNA比對為失聯女生遺骸,並經初步偵查已排除他殺。
  • 探索最美無人區 –淺析<<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是世界第三大無人區,這裡環境險惡,條件惡劣。人類無法長期生存,這裡擁有的動物達230餘種,是國家一,二級保護地區。1993年7月,可可西裡周邊地區的藏族人和漢族人在隊長日泰的領導下,組成了一支組織名為「可可西裡野犛牛隊」的巡山保護隊,志願進入可可西裡進行反盜獵行動。
  • 守護好可可西裡這片「人間淨土」——寫在可可西裡成功申遺之際
    導演陸川說:「可可西裡,是天堂,是地獄,還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聖地。因為,可可西裡的故事難以訴說,只有真正走過的人才能體會。」  可可西裡為蒙古語「青色的山脊」(又譯「美麗的少女」)之意。置身可可西裡,各式形態迥異的山巒和冰川一覽無餘,有的陡峭挺拔,有的冰柱林立,有的如巨大的玉石熠熠生輝,有的如冰河般恬靜安詳。巍巍崑崙橫貫可可西裡,山頂的皚皚白雪如聖潔的哈達漂浮在半空,向世人展現著她的純潔與高貴。高原草甸上的各種植物延續著它們的生命,為藏羚、野犛牛等青藏高原特物種提供了食物,特別是在布喀達坂峰南麓冰川的溫泉集中區生存著數量極大的野犛牛、藏野驢、盤羊等,是名副其實的高原野生動物樂園。
  • 可可西裡無人區到底有多可怕?
    在我們為人類生命感到無比脆弱的同時,也對大自然的力量心生敬畏,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無疑是無比渺小的,特別是對於像可可西裡這樣自然和氣候條件非常惡劣的地區,長期以來被冠以「人類的禁區」不無道理,那麼,可可西裡無人區到底有什麼可怕之處呢?可可西裡位於青海省境內,地跨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總體上看呈東西狹長的形狀,總面積在20萬平方公裡左右。
  • 可可西裡的秘密,人類的禁地動物的天堂,死亡率比珠峰更高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黃某某在可可西裡探險遇難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同時,也重新喚醒了人們對可可西裡這個地方的記憶。可可西裡在2017年通過決議,已經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了中國的第51處世界遺產。
  • 中國最大的無人區,可可西裡究竟多可怕?
    中國最大的無人區,可可西裡究竟多可怕?我國最大的無人區,可可西裡有多可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可可西裡位於我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它是總面積450萬公頃。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保護藏羚羊、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動物。這裡為了要保護野生動物,所以並沒有人出沒,都是任由動植物的自由生長,另外這裡海拔並不是適宜人們長待,這裡的動物也保持的自然的野性,它們之間經常發生爭鬥,兇猛的程度讓人聞風喪膽。
  • 青藏鐵路風景:中國最大"無人區"—可可西裡
    可可西裡自然景觀獨特,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其中,一平方公裡以上的湖泊就超過100個。這裡現代冰川分布廣泛,冰川面積達1800平方公裡。雪山,峽谷,石林,石環,鹽湖邊盛開的朵朵「鹽花」以及冰川下熱氣蒸騰的沸泉等,組成了特有的雪域景觀。  可可西裡素有青藏高原「動物王國」的美譽,動物資源的特點是種群大、數量多。
  • 為什麼說可可西裡無人區很可怕?
    比如說在青藏高原的中部,就有一塊被各國學者和專家稱為「生命禁區」的區域——可可西裡,蒙語為「青色的山梁」,意為「美麗的少女」,藏語為「阿欽公加」,意為「北部崑崙山下那片荒涼的土地」。但可可西裡卻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野生動物資源極其豐富,有藏羚羊、藏野驢、野犛牛、藏原羚、喜馬拉雅旱獺、棕熊、猞猁、狼、雪豹、豺、藏雪雞、褐背擬地鴉、長嘴百靈、雪雀、大天鵝、兀鷲等野生動物們。
  • 可可西裡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多年來在可可西裡巡邏的康巴漢子文嘎在給小藏羚羊餵奶(資料照片)。2017年7月7日,中國青海省可可西裡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至此,中國已擁有51處世界遺產。
  • 可可西裡,野生動物的最後天堂
    2020年4月初,天洪和夥伴們來到可可西裡拍攝。雖然在中國的大多數地區,4月已經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時節,但是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可可西裡無人區仍然是平均氣溫零下十幾度的寒冬。事實上,藏羚羊也確實離不開可可西裡。位於可可西裡無人區腹地的卓乃湖,是青藏高原上的藏羚羊最重要的繁育地。
  • 野犛牛:雪域至尊
    野犛牛群蹄下捲起漫天塵土,整個大地都在震顫。野犛牛,是高原上最令人心悸的野生動物。仍清晰記得,今年在可可西裡五道梁的首次相遇。這頭野犛牛不顧一切地衝向我們的越野車,我們躲在車後,完全不知所措,甚至都不知道恐懼了。一頭成年雄性野犛牛的肩高在1.75米以上,體重達800到1000公斤,是犛牛的兩倍多。
  • 深入可可西裡腹地的七天六晚
    2020年4月初,天洪和夥伴們來到可可西裡拍攝。雖然在中國的大多數地區,4月已經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時節,但是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的可可西裡無人區仍然是平均氣溫零下十幾度的寒冬。高原方舟:野犛牛野犛牛和藏族人家中養的犛牛看上去沒什麼區別,只是個子要大上好幾圈。粗曠的外表下,是同樣粗曠的內心。
  • 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我國最大無人區,人類的「生命禁地」
    這就是被專家稱為生命禁區的可可西裡。可可西裡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總面積450萬公頃。 它是中國最大的無人區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資源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世界上生態保存比較完整的地區之一。這裡的天氣條件極其惡劣,平均海拔5000米。這裡發生呼吸道疾病的概率極高。
  • 24歲女大學生命喪可可西裡 這裡風景如畫但更危險重重
    而這起悲傷的新聞事件,讓很多人又一次聽說了可可西裡。這個名字,雖然聽起來代表了詩和遠方,但是也不要忘記,那是中國最大的一片無人區,對於普通人來說,充滿巨大的危險。 那麼黃雨蒙喪命的可可西裡無人區究竟有多可怕?它廣袤深刻卻又為什麼被稱為「人類生命的禁區」?
  • 走不出去的可可西裡無人區,究竟有多可怕?
    目前,在我國被公認的有四大無人區,它們分別是西藏的羌塘、新疆西藏交界的阿爾金、青海的可可西裡和位於新疆的羅布泊 可可西裡蒙語意為「青色的山梁」,可可西裡無人區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總面積約24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5000m
  • 可可西裡怎麼就成了文青的精神家園?
    不管是否有博眼球的目的,這個90後小夥成功讓國人關注到無人區環保問題,也重新將「可可西裡」拉回眾人的視野。在許多人的心裡,可可西裡是一片淨土,是美麗與浪漫的代名詞。社交平臺上,天天感慨想去可可西裡的人不在少數,即使理由各有不同,但這屆網友的共識是,可可西裡能幫助抵抗現實生活裡的雞毛蒜皮。
  • 從《布列瑟農》到《可可西裡》:在告誡我們不要被商品社會徹底同化
    3、《可可西裡》,反映的是一曲「無可挽救的生命悲歌」。 在陸川拍攝的電影《可可西裡》背景故事裡,索南達傑(也包括犧牲的第二任隊長扎巴多傑)帶領下的「野犛牛」防偷獵志願者巡山隊,堅持到最後,去保護的只是一曲「無可挽救的生命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