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島一條心 建島一家人——記新中國第一批西沙人守島建島的事跡

2020-12-06 瓊海在線

◇王錫均

黃亞俊,是一位離休幹部,今年93歲。他祖籍陵水,少年參加革命,當過瓊縱部隊首長張世英的警衛員。在解放戰爭中,參加過解放石壁等幾個戰鬥,立下赫赫戰功。解放後,轉業地方,曾任瓊東大路區武裝部長,瓊海農機局長等職。1959年3月,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工委、辦事處成立,32歲的黃亞俊,奉命赴西沙,擔任西沙人民武裝部負責人,主管一個武裝民兵基幹連,成為西沙第一批守島建島者。他在西沙守島建島十年,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西沙。他對西沙懷有深厚的感情。在西沙守島建島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歷歷在目,記憶深刻,難以忘懷。我於1955年高中畢業後,分配到大路區當資料員、文教助理,當年他任區武裝部長,他同我很談得來,成為摯友。他離休後,住在軍休所,我同他往來更密。他曾同我談起他在西沙守島建島那些動人的故事。我建議他把革命的一生,特別是在西沙守島建島的經歷,寫成一本書出版。後來他果然寫成一本書,書名叫《紅色革命人生》,我覺得他在西沙守島建島的經歷有相當史料價值,我特以他提供的素材,並參考他書中許些資料,以「守島一條心,建島一家人」為題,寫成一篇訪問記,獻給讀者,也算是給社會留下一筆西沙文化的財富。

三沙,自古以來,是中國固有的領土。而開拓南海海疆的,則是中國沿海的漁民。自唐代始中國朝廷已把三沙列入中國版圖,歸瓊州府管轄,派水師至三沙巡邏。西沙、永興島等島嶼,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還是荒島。魚訊期,潭門漁民才駛船至西沙永興島等島嶼捕魚作業。漁民基本以漁船作為居所。漁民上島,先是到島上的「孤魂廟」焚香奉祀「108兄弟公」。也到島嶼海灘上捉海龜。(當年還未有禁 捕海龜條令。)

1959年3月,中共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工作委員會,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成立,(縣級建制)首府設在永興島。同時在島上,設立糧所,商業、銀行、郵電、醫院、水產收購站等部門。還有西沙工委辦事處各部門電臺、人事部、警衛班、電影隊等,共計72人。還有西沙漁業公司(鳥肥公司)人員16人。西海120船一艘,船長、大副、二副、船員等10人,包括駐海口西沙聯絡站3人,總共進駐西沙永興島101人。這101人,成為中國第一批在西沙守島建島的西沙人。他們肩負維護、捍衛中國領土、領空主權和開發建設三沙的神聖任務。

永興島,面積2.1平方公裡(後有所擴大)。1946年國民政府永興號軍艦從日軍手中接收西沙群島,以艦名命名,以示紀念。西沙群島,距海南榆林港337公裡,距文昌清瀾港344公裡。西沙群島地處亞熱帶,屬海洋天氣,天候炎熱,天氣變化異常,常有颱風來襲。因遠離大陸,信息閉塞。西沙人生活極其艱苦,遇上颳大風天氣,船來不了,有時一兩個月才來一次船。來了一次船,成為西沙人的特大喜訊。可看到親人的信件,也有報紙電影拷貝,但報紙新聞,已成過時的歷史資料。西沙永興島等島嶼,沒有談水。只在職工宿舍周邊建築地面大水池,容量80至100噸,水池儲雨水,作為生活飲水。其他用水,如洗衣、漱口,洗澡等,則在地上挖60-100公分深的水坑,用地下潛出的鹹水。而地面水池儲的雨水,時間長了,水中產生一種微生物,對人身體健康有影響,但西沙人不去管它。雨水是淡水,水比油還貴。有一次,海軍副參謀長張學恩來西沙視察,服務員用雨水給他洗臉,他知道後,板起臉孔不高興地說:「西沙淡水,比油還貴,你知道嗎」西沙盛夏氣溫高,常溫高達35度,最高達37.38度。烈日下,辦公室內的坐椅,坐上去是燙人的熱。島上無電,連電風扇也沒有。酷暑所逼,男子漢脫光衣服只穿一條褲衩。女人全身穿衣服,那可受不了。然而受不了也得受。夜裡用扇來搧風,半睡半醒捱到天明。

西沙人在島上生活非常單調,枯噪。沒有電燈,沒有圖書,沒有舞廳,報紙是過時的,電影一、兩個月才來一個拷貝放映。西沙人只有一個收音機,這是西沙人聽新聞,了解國家大事的唯一渠道。當年進駐西沙的,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一般工作人員,以及銀行、醫院、糧所、氣象、水產收購站等人員,均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有妻室、孩子。因大海阻隔,人各一方。按組織規定,每人每年只有三十天假期。一年十一個月,夫妻都是「牛郎織女」,相見只在夢中。但西沙人毫無怨言,甘願為守島建島作出犧牲。西沙永興島,男多女少,沒有小孩,沒有學校,這是西沙永興島區別於國內任何地區人群生活的一大特色。1956年12月,鳥肥公司的杜永天,同衛生所護士張惠花喜結良緣,是西沙群島唯一一對夫婦。他們婚後在島上生育三個男孩,成為在西沙出生的第一代公民。杜永天夫婦珍惜在西沙天作之合的愛情結晶,先後給三個兒子命各為:杜西沙,杜南沙、杜中沙。此事成為西沙的新聞。中國青年報、人民畫報都作了報導。杜氏用島名給兒子命名,成為一個新聞人物。而杜氏三個兒子,也珍惜島名命名,為了不負三沙,三兄弟都很爭氣,發憤讀書,受過高等教育,個個成才,杜西沙(中共黨員)曾任海口市公安局督察官;杜南沙(中共黨員),曾任海南省法制局勞教處副處長;杜中沙(中共黨員),曾任中國銀行海南省鑑管局經濟師。杜永天(中共黨員),後任海南省公安廳偵察科科長、培訓部主當任等職。1973年公安部授他一級警官職稱。1997年退休。杜氏一門四傑,在西沙以守島建島為榮,以「老西沙」而自豪。

第一批西沙人,在守島建島中,一心一意守國門,為建設西沙作出巨大的貢獻。上世紀五十年代,西沙永興島沒有碼頭。每次海南來船,都停泊在離岸二千多米的淺海中。船上裝載的幾百噸建島物資,諸如水泥鋼筋等。船一到,全島幹部職工總動員,上到船上,肩扛手提,把物資裝進舢板,一舢板一舢板往島上運。再而又把島上的魚鮮品,裝上舢板運到淺海裝上大船。這種搶運物資勞動強度大,但西沙人不怕苦,不叫苦。工委書記黃統保,有一次搶運物資暈倒地上。民兵把他抬到醫院搶救。甦醒後,他又出現在搶運物資的隊伍中。工委副書記曾光耀,戰爭年代失去一隻眼,每次建島勞動,他都堅持同大家一起勞動。酷日當空,照的他唯一一隻眼睛,直流淚。他用手巾擦了擦,堅持在工地勞動。西沙屬海洋氣候,颱風多,說來就來,每一次颱風來襲,總是全島男女齊上陣抵卸颱風,搶救物資。有合力拉大船上岸的,有加固門窗的,有到淺海中放養海龜的欄中捉海龜上坡的。颱風來了,大家各守崗位,守在屋中,聽一夜颱風呼嘯到天明,誰都不合一眼。天亮照常上班。

西沙永興島,東島等島嶼,遍地生長的麻楓樹、羊角樹,樹高枝茂,鬱鬱蒼蒼,一片翠綠,成為島上亮麗的風景。這些麻楓樹,羊角樹,成為千萬隻鳥棲息做窩孵子的家。鳥以樹林為家,在島上成群結隊,飛出飛入,一批又一批,成百上千,遮天蔽日,非常壯觀。這種鳥,名叫鏗鳥,西沙人叫白鳥,西沙人知道鏗鳥是航海的好「導航」。鏗鳥出入島,定時間,有範圍,有規律,每天在島周圍70至90公裡覓食。在海上行船,一見有鳥,就能判斷離島遠近。那些來西沙的船隻見有鳥飛,就知道離島不遠了。西沙人愛鳥,保護鳥,成為西沙人的一種道德品格。每次颱風來襲,麻楓樹、羊角樹,樹枝被擰斷,一隻只鏗鳥被風颳跌落一地。颱風一過,西沙人別的事不做,先到樹林中,把地上的鏗鳥收拾,剔去沾在身上的泥沙雜物,放到樹枝上。西沙人愛鳥,人鳥和諧相處共居一島,成為自然生態環境的典型。

在西沙永興島有一個武裝基幹連,其成員從各市縣退伍軍人中抽調組成,他們中有參加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老兵,有參加抗美援朝在上甘嶺戰役中堅持43天戰鬥的老英雄。有40%的人打過仗,黨團員佔50%,武裝基幹連配有衝鋒鎗,機關槍,全自動步槍,57無力後座炮,12.7高空機槍等。這種配備比當時國防軍連隊還強。當時西沙工委,以武裝基幹連隊為核心,組織各機關人員參加民兵組織,實現「全民皆兵」,人人配有槍枝,人人參加軍事訓練,做到會射擊會投彈,會利用地形地物,在烈日下「摸、爬、滾、打」練得一身本領。上級有任務下來,個個都能上戰 ,出色完成各種任務。

1960年6月,一天西沙工委接到海南軍區指示,組織民兵配合海軍383、389艦,到某島執行下海打撈任務。民兵連長麥邦桐和西沙漁業公司副書記黃良秀,帶領40名懂水性,作風過硬的民兵,在沒有潛水防護設備的情況下,沉下十餘米的海底,硬是把一箱又一箱十多公斤重的軍用物資撈上岸。按時完成上百噸軍事物資的打撈任務。受到海軍艦隊首長的表揚。海軍艦隊首長贈一支「54」手槍給民兵連長麥邦桐。廣州軍區、海南軍區獎給參加打撈物資的民兵每人一個毛主席像章。

1965年11月的一天,西沙觀察臺的鄺其成同志(軍區偵察參謀)報告,永興島東南方向一海裏海面上,發現一個不明漂流物。工委決定由漁業公司民兵連長麥邦桐帶領孔獻紀、李連芳、伍明益、陳貽吉等七位民兵,乘船前往偵察,因海上風大浪急,漂流物被大浪衝擊,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沉入水中,難於接近。經大家多次與漂流物周旋觀察,發現是一架美國無人駕駛飛機。大家立即潛水用繩子拴著無人駕駛飛機,開船將其拖回永興島。工委將情況上報海南軍區。不久,國防科委來電稱,「無人駕駛飛機每個螺釘都要保護好,不得損壞。」不久,無人機上送海南軍區,西沙民兵受到上級表揚。

1964年10月一天,西沙觀察臺報告,七聯島南沙洲(也叫紅草島)上,發現一面國民黨青天白日旗,還有人影出沒。工委書記黃統保立即抽調軍區參謀鄺其成。西沙工委政工組長柯盛尊、漁業公司民兵連長麥邦桐,帶領民兵伍明益、陳家太、吳多才、陳貽吉、孔獻紀等38人,乘兩隻機艇前往南沙洲偵察。他們以捕魚的漁民打扮,分兵南北兩路上島,從不同方向接近身份不明的人。結果發現9人都沒有槍械,經詢問,才知他們是臺灣的漁民。民兵們把他們蒙著面帶回永興島。臨走拔掉那面國民黨青天白日旗,丟進大海。經請示上級,將這9位臺灣漁民送往海南,而後送往臺灣。

1967年11月一天黃昏,一駕外國飛機突然闖入永興島上空盤旋一圈,投下三包東西,又盤旋一圈,再投下6包東西,外國飛機突然闖入我領空,首先發現飛機的氣象站站長韓玉峰,立即指揮民兵用機槍對準飛機射擊。漁業公司的民兵,也用機槍射擊飛機。由於民兵用的是步兵武器,沒有射中飛機。民兵檢查,飛機投下七包白米,一包白糖,一包椰子菜。包裡都有子彈頭,說明民兵射擊目標的準確性。後報軍區驗證,這些白米等物資,是法國投給珊瑚島駐兵,卻誤投西沙永興島。我駐島民兵獲得白送的戰利品,不由歡呼跳躍,喜不自禁。

第一批入駐西沙的西沙人,大多在島上堅持守島十年以上,有的多達二十年。他們以島為家,甘受吃苦,甘受烈日暴曬,甘吃不清潔的雨水,甘受一個又一個颱風襲擊,甘受沒有電燈、沒有風扇、沒有歌舞廳等文化娛樂享受,願做夫妻兩地分居的「牛郎織女」……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了西沙。他們守島建島,履行捍衛祖國領土領空,開發建設南海海疆的神聖使命,作出巨大的貢獻。「守島一條心,建島一家人」,是他們提出的口號,漁業公司一名幹部,把這個口號,用刀刻在一棵大樹上。這口號成為每批西沙人上島必看必記於心的警言。也成為一代又一代西沙人傳承的「西沙精神」!

歲月如河,湯湯奔流去。從上世紀1959年至今,時間已過半個多世紀,當年第一批進島守島建島的西沙人,大多已是八九十歲的老翁。而且有人已乘鶴西去,不在人間。在這半個多世紀中,西沙守島建島人,已換了不知多少屆,多少人?在歷屆西沙人的共建下,西沙面貌發生了稱得上翻天覆地的巨變。如今,永興島,已成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興島,已成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三個群島經濟、軍事、政治、文化中心。島上樓房林立,有政府大樓、學校、銀行、郵局、商店、賓館、圖書館、氣象站、駐軍基地等教學、營業、辦公、閱讀、住宿大樓。有飛機場一個、兩個5000噸級碼頭、容量400千瓦的發電廠、兩萬噸雨水淨化廠。西沙衛星通訊系統已開通。環島水泥路四通八達。西沙永興島,已成為名符其實的海上新都市。

人上了年紀,喜歡懷舊。那天,我去嘉積北門軍休所探望「老西沙」黃亞俊。他從房間蹣跚出來接見我,我問他:「你認得我嗎?」他說:「記不起來了」。我告訴他我的名字,並說起跟他住來的事,他只是「啊!啊!」地應著,未知他認不認出我來,畢竟他已93歲高齡。他兒媳婦給我倒茶說:「爸爸患了老年痴呆症,什麼事,都記不起來了。但他忘不了在西沙的那些事,每天都捧著他寫西沙的那本書,一篇一篇地看呢!」他兒媳婦這一說,一時觸動了我的感情,不禁眼裡溢出淚水。黃亞俊,讓人好尊敬的「老西沙」!臨走,我邀他合個影,他欣然同意。也許,他已認出了我。合影,是他兒媳婦用我手機拍的。願「老西沙」健康長壽百歲!

作者同老西沙黃亞俊合影

相關焦點

  • 守島人,集合!!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守島人守島人,他們的生活並不單調誰不嚮往豪華都市,霓虹閃爍守島人說:艱苦不怕苦,勤勞建家園雖然海島環境惡劣官兵們常年又以孤獨與艱苦為伴以海風與雲霧為友但官兵始終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大力開展軍工自建先後移植草皮和各種花草樹木
  • 美麗的西沙群島,美麗的西沙守島人
    該書採用散文的筆調,展現了作者考察西沙群島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態時的經歷,一方面描繪了西沙群島的自然風光和動植物之美,如飛魚、珊瑚、鸚鵡螺和硨磲等;另一方面描繪了西沙守島官兵的心靈之美,這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態部隊」熱愛西沙、保衛西沙、建設西沙,自覺呵護著西沙的生態環境,創造了令人神往的美麗家園。作者通過對西沙群島神秘海洋世界的描繪,尋找著人類生存的最高境界,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存共榮。
  • 西沙守島官兵側記:生活有「料」,戰備繁忙
    中新社三沙永興島1月23日電 題:西沙守島官兵側記:生活有「料」,戰備繁忙  作者 蔣濤 高毅  春節前夕,中新社記者登上海南三沙市永興島,遇上一群前來島上探親的軍嫂。  「春節期間能和老公團聚很高興。」軍嫂楊佩佩告訴記者,上次登島探親還是2011年,結婚4年多,這樣的機會很是難得。
  • 致敬祖國守島人,擎旗自有後來人!
    (原標題:致敬祖國守島人,擎旗自有後來人!)距離連雲港市20海裡的開山島位置孤絕,環境惡劣然而王繼才和妻子在這裡守護了整整32年一座島、兩個人、三十二年他們無悔堅守用青春闡釋愛國守土的熱血情懷守島英雄留給妻子最後的話我走了,島以後交給你了
  • 「90後」新警守島記:心在島中 「苦差」不苦
    嵊泗公安供圖中新網舟山12月8日電(李典 顧家承)位於中國最東住人島——浙江舟山嵊泗嵊山島西北側的壁下島,有這樣一位「90後」民警:拿著筆記本穿梭在屋前屋後,記下大家所需;每逢上島,總是大包小包給人們拎來各種「禮品」;誰家一有事兒,他的身影總是第一時間出現……這個被島上的人們親切地稱為「自家孩子」的「90後」民警叫王佳輝
  • 90後新警守島記:心在島中 「苦差」不苦
    中新網舟山12月8日電(李典顧家承)位於中國最東住人島——浙江舟山嵊泗嵊山島西北側的壁下島,有這樣一位「90後」民警:拿著筆記本穿梭在屋前屋後,記下大家所需;每逢上島,總是大包小包給人們拎來各種「禮品」;誰家一有事兒,他的身影總是第一時間出現……
  • 西沙守島水兵種菜上熱搜!背後是一項黑科技
    三沙市永興島 駐島官兵在鹽鹼沙地上種菜 半畝沙灘收穫蔬菜1500多斤 戰士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 守島衛國,三十二年向海生
    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
  • 一島一堅守:「90後」鐵路通信「守島人」的春運
    李友飛下班後與家人視頻通話 孫思媛攝中新網湛江2月2日消息,在茂(名)湛(江)鐵路的盡頭,坐落著中國第五大島嶼—東海島。只見他拿著工具敲敲打打,一有不對勁,立刻蹲下仔細查看。「鐵路線路的傳輸光纜不能有一絲損傷,否則容易引發安全事故,我們要仔細排查每一處,保證春運列車安全運行。」作為湛江西通信工區工長,這是趙學淼參加工作後迎來的第9個春運。工區9人中的老大,大家都喚他「淼哥」。2011年入路以來,他一直奔波在外,父母也不清楚他具體做什麼,只知道他工作「日夜顛倒」,越是過節越不能回家。
  • 解放軍報:境外人員欲行賄南海南澎島守島官兵 被嚴詞拒絕
    《解放軍報》4月10日刊登報導:追尋天涯哨兵的戍邊情——廣東省軍區某海防團「南澎守備模範連」打造強軍文化記事,報導披露,曾有境外人員欲行賄南澎島守島官兵,被嚴詞拒絕。雕像裡,巨浪湧動,軍旗獵獵,衝鋒號角急急催徵,軍民攜手奮勇抗敵,當年激戰的場景栩栩如生…… 島上最高處,一棟「萬國樓」陳列室娓娓敘事。陳列室裡,103張圖片、37件文物淋漓盡致陳展了軍民浴血奮戰解放南澎的歷史瞬間,英雄的壯舉歷歷在目…… 「南澎歷史厚重。」
  • 陳力執導電影《守島人》劉燁將再現「時代楷模」王繼才風採
    荔枝新聞訊1月5日和6日,由江蘇廣電總臺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出品的電影《守島人》演職團隊一行,在幸福藍海製片人孟慶豐與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陳力帶領下,到連雲港開山島採風。
  • 金塘派出所:一島一所一家人守島愛島護平安
    定海金塘派出所坐落於擁有5.5萬人口的海島金塘,所內民輔警總共66人,其中半數以上家不在島上。由於警力有限,幾乎每個人都身兼數職,加班值班也是常態,可以說,金塘派出所是他們的第二個家。主樓三樓的「廉心屋」內會定期播放警示教育片,精心布置廉政文化牆上展現著金塘所近年來開展的形式多樣的警示教育學習活動掠影,而民警三色預警欄則樹立如「金塘李子」一般「青皮紅心」的「清廉正氣」的形象,打造守島護島清廉警隊。在金塘所大院裡,有一片去年種下的小樹,特別的是,每棵小樹上都掛著一個寫著民警名字的名牌。
  • 一營守島絕對可靠
    天剛蒙蒙亮,霧氣還未散盡,南隍城島、北隍城島的寧靜就被官兵們震天的口號聲劃破。晨霧中,兩座小島就像渤海上的兩個鋼鐵堡壘。濟南軍區某海防團炮兵一營就駐防在這裡,守護著京津海上的東大門。    在炮兵一營三連的宿舍樓前,有一棵「不老松」,它是55年前的守島官兵種下的。
  • 原創錫劇雲水謠:講述王繼才32年守島故事,弘揚時代楷模感人事跡
    同時,該劇也將王繼才與王仕花夫妻倆「你守島,我守你」的樸實而真摯的情感融演繹淋漓盡致,讓人更加動容。故事從已故王政委和王繼才穿越時空的對話開始,並伴隨著一聲「仕花哎,抓緊起床,升國旗嘍」進入回憶。「只要你在,紅旗在,我們的這片國土就在」,當26歲的王繼才從王政委手上接過國旗,登上了只有兩個球場那麼大的開山島。
  • 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 南沙第一代高腳屋。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南沙第二代高腳屋。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南沙第二代高腳屋。
  • 新春走基層〡千裡巖,守島人的故事還在繼續
    千裡巖,守島人的故事依然動人青島日報記者連續第五年隨補給船探訪海島監測站尋一無人小島,建幢面海的房子,種菜、養雞、釣魚,隱居於此,似乎是一種「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但現實中,孤島上的人,更多的是為了責任。
  • 守島人的五味人生
    遍布在市區及高速服務區、國道、省道、縣道旁的加油站是我們最常見的,但還有一種加油站,建在海島上、專門給輪船加油,寧波銅鈿礁供應站就是這樣一座特別的加油站。有人來了,又走了;也有人來了,便一直守在了這。他就是42歲的洪小敏,在這座小島上堅守了24年。  「現在可比20年前方便多了!」洪小敏說。如今,這裡有了專門的輪渡船,沿銅錢礁渡口——小山——銅錢礁往返。坐輪渡船每人只要1元,實行無人售票,可投硬幣,也可刷支付寶或微信。船不大,最大載客量也就24人。
  • 東海極地守島人
    東極島,位於浙江舟山群島東部海域,轄區最東部距離公海僅12海裡,由廟子湖島、東福山島、青浜島、黃興島四個住人島嶼及48個無人島礁組成。  「東極各島遠離大陸,民警由舟山本島大陸到東極需要坐船,從派出所所在地廟子湖島到其他各島的交通工具還是船。」
  • 澳大利亞招守島人
    去澳大利亞做一個守島人吧!昆士蘭旅遊局發布招聘通告,面向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高薪聘請一名大堡礁漢密爾頓島看護員。當選者不但可以每日與白沙、碧水、豔陽為伴,還能享受半年15萬澳元(約合10.4萬美元)的高薪。像度假昆士蘭旅遊局在專為招聘設立的網站上說,看護員將從今年7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期間在漢密爾頓島工作。
  • 古代我國地理面積非常大,周邊有許多島,但大家聽說過守島人嗎?
    眾所周知,在我國古代的時候,中國地理面積十分龐大,沿海周邊有許多島嶼,但這些島嶼由於不得看管,經常被周邊國家佔領,為此,皇帝們想近辦法,來保全自己國家的領土,這時,守島人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今天小編帶大家去看一看古代的守島人究竟有多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