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南沙群島美濟礁見聞 守礁生活苦也甘
中新社三亞9月24日電 題:南沙群島美濟礁見聞 中新社記者 楊旭 王子謙 9月20日至24日,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南沙巡航及漁業生產考察團,赴南沙群島美濟礁和永暑礁進行漁業生產考察並慰問守礁人員,中新社記者與考察團同乘中國漁政310船前往,首次登上美濟礁,領略她的別樣情致。
-
組圖:我南沙礁盤守島部隊已使用第三代高腳屋
自從1988年海軍進駐南沙以來,一代代守礁官兵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忠誠履行著神聖的職責和使命,守護著祖國的主權和尊嚴。22年來,守礁官兵把礁堡當家建,把守礁當事業幹,艱苦創業,頑強拼搏,把寸草不生的南沙礁盤,建成了今天美麗的「生命綠洲」。為了祖國千家萬戶的團圓和安寧,南沙衛士舍小家為大家,奉獻青春,樂守天涯。
-
南沙守島官兵換了四代高腳屋,用行動捍衛著祖國主權
在祖國美麗富饒的南沙有一支英雄部隊30年前的「314」海戰他們為維護祖國神聖主權而戰取得了重大勝利同年2月,永暑礁建立海洋氣象站成立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在這片高溫高溼高鹽的礁盤上南沙官兵以青春為筆,用熱血作墨書寫了屬於他們的南沙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英勇作戰艱苦創業團結協作▲涉水巡邏▲奔赴戰位▲海上泅渡
-
這座島,是南沙第三大人工島,也是南沙群島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
在南沙群島居住著一大批主力部隊,他們長期駐紮在我國南沙群島的許多島嶼上,維護我國的和平與穩定,維護我國南沙群島的安定。他們遠離祖國大陸,日夜與海水和島為伴,但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無怨無悔,夜以繼日地堅守在我國南海南沙群島,他們愛崗敬業,盡職盡責,令人敬佩!
-
南薰礁——兩岸共守南沙的見證
海峽之聲網訊:在所有中國軍隊駐守的南沙各礁之中,南薰礁的氣候最惡劣。記者乘大型補給艦前往南薰礁途中就領教了這裡海浪暗湧的威力,一萬多噸位的補給艦被10多米的巨浪鋪天蓋地打來,不停的晃動。隨艦官兵介紹說,在南薰,12級的颱風可以連著刮幾天,10級颱風持續半個月是常有的事。由於礁堡緊挨深海區,浪大的時候足有25米高。
-
守島人,集合!!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守島人守島人,他們的生活並不單調誰不嚮往豪華都市,霓虹閃爍守島人說:艱苦不怕苦,勤勞建家園雖然海島環境惡劣官兵們常年又以孤獨與艱苦為伴以海風與雲霧為友但官兵始終不等不靠、主動作為大力開展軍工自建先後移植草皮和各種花草樹木
-
我駐南沙五大礁長全曝光 用手電照射震懾入侵者
記者先後採訪了第九十二批守備部隊所有「礁長」。他們的敘述,全面展現了官兵們在礁上的戰備、訓練、生活和學習。人在礁上,他們考慮的不僅僅是當好衛士守好礁,還有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在南沙的礁堡上,記者見到的「礁長」們,都很樸實,卻不普通。在遠離大陸的小小礁堡上,強烈的大局意識、奉獻意識和憂患意識,與他們胸前繡著的國旗,那麼地協調、那麼地匹配。
-
「上礁就是上前線,守礁就是守陣地」
「赤瓜礁遠離大陸,條件艱苦,敵情複雜,但這一切動搖不了我們守好礁的信心,因為祖國與我們同在,你們與我們同在。你們給我們贈旗,給我們寫信,問候我們等等,這一切給了我們精神上極大的鼓勵。
-
大學生士兵退伍前要求再上南沙守一次礁
解放軍報11月29日報導 最後一次撫摸神聖的主權碑,房聖玉的淚水模糊了眼眶……這是11月13日上午9時,一場特殊的老兵退伍儀式在南沙永暑礁主權碑前拉開。整場儀式只為一個人舉行——即將退伍的海軍南沙守備部隊大學生士兵房聖玉。當南沙守備部隊副部隊長楊德生宣讀完命令,房聖玉緩緩舉起右手,在主權碑下向軍旗莊嚴地敬了最後一個軍禮。
-
南沙群島中部不可多得的大型珊瑚環礁——南華礁!
南沙群島中部不可多得的大型珊瑚環礁——南華礁!南華礁,中國南沙群島中部不可多得的很寶貴的大型珊瑚環礁。位於南沙群島中部,尹慶群礁東側,無乜礁西21海裡。南華礁南北長約10公裡,總面積34平方公裡,其中礁坪面積22.3,中間礁湖面積11.7平方公裡。
-
「鋼鐵衛士」護南海——記海軍南沙守備部隊(圖)
南沙守備部隊政委劉常清告訴記者,南沙衛士已經進入到了第二代。第一代的開拓者們,承受了在「生命禁區」裡的煎熬,勝利完成了守住礁盤的神聖使命;第二代的後繼者們,使這裡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條件極大改善,官兵素質空前提高,守礁任務已提升為守好祖國的南沙。
-
南薰礁官兵期盼兩岸攜手共守南沙
在中國軍隊駐守的南沙各礁之中,南薰礁的氣候相對惡劣。記者從補給艦上換乘小艇前往南薰礁的途中就領教了這裡海浪暗湧的威力。小艇剛一入水,幾米高的巨浪就鋪天蓋地打過來,記者當時坐在艇首的中間,浪花打過來的時候完全沒處躲沒處藏。一浪接一浪的海水從頭頂澆灌下來,眼睛都睜不開,感覺呼吸都非常困難。雖然每個人都有厚厚的救生衣防護,但海水還是可以直接從脖子灌進去。
-
守島一條心 建島一家人——記新中國第一批西沙人守島建島的事跡
他祖籍陵水,少年參加革命,當過瓊縱部隊首長張世英的警衛員。在解放戰爭中,參加過解放石壁等幾個戰鬥,立下赫赫戰功。解放後,轉業地方,曾任瓊東大路區武裝部長,瓊海農機局長等職。1959年3月,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工委、辦事處成立,32歲的黃亞俊,奉命赴西沙,擔任西沙人民武裝部負責人,主管一個武裝民兵基幹連,成為西沙第一批守島建島者。他在西沙守島建島十年,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西沙。
-
南海艦隊工程兵為守礁士兵築三代高腳屋(圖)
資料圖:解放軍駐南沙的守礁戰士 陸海相隔,駐守在高腳屋上的南沙軍人經受的艱難困苦,讓人們牽掛入夢。守高腳屋艱辛,建高腳屋更難。與駐守在高腳屋上的南沙官兵相比,南沙高腳屋建設者們的功績同樣燦若星辰,但卻鮮為人知。每塊磚石都浸著官兵的血汗在大陸,只要備好磚頭、水泥、鋼筋、木頭,就可以蓋房子。在南沙建高腳屋,難!這裡遠離大陸,施工場地在汪洋大海上,官兵們無寸土之地可以立足,高溫、高溼、颶風、狂濤、缺水,個個都是「攔路虎」。
-
南沙守備部隊原氣象工程師李永強:用熱血守衛海疆
2014年2月23日,南沙守備部隊原氣象工程師李永強在隨鏡泊湖艦赴華陽礁執行氣象站升級改造任務時,乘坐的小艇在登礁途中遭遇5米多高的拍岸浪,艇上官兵全部被打落海中。他不顧個人安危,先後將兩名落水戰友推向淺灘獲救,自己卻被拍岸浪回捲入海底犧牲,永遠留在了南沙。 消息傳來,深感痛惜的王登平徹夜難眠,寫下這首《永生的永強》。
-
致敬祖國守島人,擎旗自有後來人!
(原標題:致敬祖國守島人,擎旗自有後來人!)距離連雲港市20海裡的開山島位置孤絕,環境惡劣然而王繼才和妻子在這裡守護了整整32年一座島、兩個人、三十二年他們無悔堅守用青春闡釋愛國守土的熱血情懷守島英雄留給妻子最後的話我走了,島以後交給你了
-
守島人的五味人生
遍布在市區及高速服務區、國道、省道、縣道旁的加油站是我們最常見的,但還有一種加油站,建在海島上、專門給輪船加油,寧波銅鈿礁供應站就是這樣一座特別的加油站。位於浙江寧波石浦鎮漁港中路對面銅鈿礁供應站,離岸約500米的距離,附屬於銅錢礁的一個名叫「小山」的小島上,名字起的隨意,島也迷你,面積只有1000多平方米。 1997年,中國石化浙江寧波分公司在這裡建成了銅鈿礁供應站,成為附近出海漁船的重要補給站。目前,供應站共4名員工,都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
-
夫妻倆在沒淡水、沒電的「水牢」守了34年:守島就是守國門
1986年,她追隨著丈夫的腳步來到毫無人煙的開山島,成為孤獨的守島人。一座島、兩個人,守著一座塔、幾排房。一輩子毫無怨言的捍衛著祖國神聖尊嚴。在我國的黃海前哨,有一個叫開山島的地方,自從1985年部隊撤防後,組織上共派來10多位民兵守島。
-
守島衛國,三十二年向海生
這個僅有0.013平方公裡的孤島,是黃海前哨,不能無人值守,1985年部隊撤編後設立民兵哨所。1986年7月,王繼才夫婦成為開山島的第五批守島人。前四批人員,都因環境惡劣、生活寂寞而相繼離開,其中守島時間最長的也只有13天。 原來,島上只有幾排空蕩蕩的營房、滿山的怪石、陡峭的懸崖、呼嘯的海風。 夏天,太陽曬得人能脫層皮;冬天,海風吹得人難以忍受。
-
揭秘南沙守礁戰士生活:遇船隻騷擾幾天不能睡覺
,又經常刮颱風,因長期守礁吹海風,南沙守備部隊的赤瓜礁守礁戰士唐超患上了風溼疼痛,儘管這樣,每次有換班機會,他仍積極要求前去執行守礁任務。20多年來,一代代守礁戰士克服常人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守衛著祖國的神聖領土,捍衛著那片晶瑩剔透的「海藍」。「我們身在南海前沿,遠離祖國大陸。大家之所以能夠常年堅守,因為我們時刻都能感覺到,背後有強大的國家作支撐。」盧永蘭擦了擦那雙長滿繭的手,回憶起去年在渚碧礁的守礁生活。「守礁的苦,主要體現為精神壓力大。」被選去南沙守礁的戰士,往往要經過嚴格的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