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沙守礁戰士生活:遇船隻騷擾幾天不能睡覺

2020-12-25 騰訊網

[摘要]「一些不明身份的船只有時會跑到我們的礁盤附近騷擾。」盧永蘭說,為了守衛和維護這片祖國的海洋領土,有時候戰士們因此連續幾天幾夜都無法正常休息。

中新社湛江5月10日電 題:中國海軍南沙守礁官兵的甜苦人生

南沙群島氣候溼熱,又經常刮颱風,因長期守礁吹海風,南沙守備部隊的赤瓜礁守礁戰士唐超患上了風溼疼痛,儘管這樣,每次有換班機會,他仍積極要求前去執行守礁任務。

高溫高鹽高溼多颱風,是南沙群島的氣候特徵。素有「太陽海」之稱的南沙,距離赤道只有幾個緯度線,環境條件十分艱苦。中午最熱時,礁堡內的溫度可以高達60攝氏度。渚碧礁守礁戰士盧永蘭說,吹海風成了家常便飯,即使穿著體能服,仍能感覺全身溼熱難耐,不少官兵久而久之形成了關節炎、腰肌勞損和膽結石等疾病。

滄海孤礁,以礁為家。守礁戰士笑稱,在這裡要過「暴曬關」、「用水關」、「病痛關」、「暈船關」、「忍耐關」和「寂寞關」等多關。20多年來,一代代守礁戰士克服常人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守衛著祖國的神聖領土,捍衛著那片晶瑩剔透的「海藍」。

「我們身在南海前沿,遠離祖國大陸。大家之所以能夠常年堅守,因為我們時刻都能感覺到,背後有強大的國家作支撐。」盧永蘭擦了擦那雙長滿繭的手,回憶起去年在渚碧礁的守礁生活。

「守礁的苦,主要體現為精神壓力大。」被選去南沙守礁的戰士,往往要經過嚴格的核查。到了礁上後,早上6時起床,然後在礁上進行訓練槍械操作、島礁防禦演練,晚上還要輪流站崗值班,這就是守礁戰士們每天的作息時間表。

盧永蘭回憶道,南沙海域是颱風多發區,每年都有數十次颱風正面襲擊礁盤,不少守礁戰士都曾面臨生死考驗。他回憶,曾有個第一次守礁的新兵,暴雨晚上穿著雨衣帶著槍,站在渚碧礁上執勤。「那晚風浪很大,天上打著雷閃著電,但那個新兵依然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

「一些不明身份的船只有時會跑到我們的礁盤附近騷擾。」盧永蘭說,為了守衛和維護這片祖國的海洋領土,有時候戰士們因此連續幾天幾夜都無法正常休息。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南沙守礁官兵的心裡都覺得對家人有虧欠。盧永蘭稱,守礁軍人的家屬壓力都很大。因為官兵上礁後可能要幾個月才能回到後方。遇到家裡發生突發情況,也只能到了換班後才能匆忙趕回家處理。

「遇到這種事情,心裡又著急又難過,但官兵們仍總是自覺選擇為國盡忠。」盧永蘭稱,上礁就是上前線,守礁就是守陣地,守衛南沙的戰士都有自豪感。在南沙守礁官兵心中,維護周邊海域的安全最重要,這是他們守衛南沙的心中的「甜」。

由於部分島礁比較小,受自然條件所限,鍛鍊身體的空間就很小,官兵們只能利用簡易的設備,每天做100個伏地挺身、100個引體向上、100個蛙跳等「五個一百」指定訓練動作,以保持體能。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現在南沙守礁官兵們無論是裝備條件,還是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盧永蘭介紹,過去剛守礁,住的都是高腳樓,現在都建起了礁堡,戰士可以在裡面種蔬菜,有時還會上網、看電影、看書和學樂器來放鬆一下。春節的時候,礁上的戰士還會一起表演文藝節目,搞些小比賽。

唐超眼下正準備去換班守礁,「在我們的心裡,最希望的就是國家變得更加強大。如果下輩子再當兵,我還要來南沙。」

事實+

島礁太小致駐守軍人壓力大

「如果沒有南海島礁守衛的親歷,是不知道對島礁建設的渴望程度!」南沙守備部隊某部一名指揮員說:「三代高腳屋的酸苦辣我都經歷過。比如說第一代高腳屋其實就是礁盤上搭起來的簡易房,待在裡面熱得讓人抓狂,逼得官兵不得不在高腳屋下面懸掛吊床休息,可那又讓後背和全身骨關節遭受水汽的蒸熬,最後人人得關節炎。就算到了第三代高腳屋,因為面積有限,許多時候往往一個島礁只是一幢單體的建築,所以官兵們的巡邏就不得不行走在礁盤的海水中,危險始終伴隨左右。加上這些島礁的面積實在有限,駐守軍人的精神壓力異常大,甚至連駐軍帶去的狗都因為不堪寂寞而發狂。」

守礁戰士有何素質要求

除了心理素質,南沙守備部隊對於官兵的身體素質和政治素質的要求也更高。

曾深入採訪過南沙守備官兵並寫作《南沙探秘》一書朱思雄說,守備部隊和全軍的其他兵種、軍種一樣,基本特點都是有的,比如他們的軍事素質。在南沙、西沙這種島礁上,可能身體素質還會要求更高一點。

另外,在邊海防前線的部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其政治素質的要求可能比一般的部隊要求得更高。站在國門,面對的就是外國、周邊國家。用守備官兵的話講,既要是政治家,還要是外交家,當然本身還得是軍事家,這三家合一,對他的要求應該說比一般的部隊要高得多得多。(騰訊新聞綜合環球時報、人民網報導)

相關焦點

  • 南沙守礁者_鳳凰網資訊_鳳凰網
    湛藍海洋上的戍守生活依然嚴苛,但絕非老照片上那樣艱苦卓絕。儘管苦澀仍難避免,但這不正是南沙守衛者獨一無二的光榮嗎?作為見證者,記者搭乘接回第100批官兵、送去第101批官兵的「洞庭湖」號補給艦,拜訪了這片中國最南的領土。告別高腳屋船隻靠近,記者在不少島礁旁側都會發現橫七豎八、鏽跡斑斑的金屬構架。
  • 堅強的鋼鐵堡壘 南海國門第一礁南沙東門礁探奇
    東北網雙鴨山5月12日電 據搜狐網消息,在遙遠的南沙群島,被譽為「中國南海國門第一礁」之稱的南沙東門礁格外引人注目。駐守這裡的海軍某部東門礁守備連官兵,用青春和熱血在南中國海鑄起了一個堅強的鋼鐵堡壘,被海軍授予「南沙守礁模範連」稱號。   無土、無菜、無淡水,高溫、高鹽、高溼度,以前的南沙是一片「海上戈壁灘」,被稱為「生命禁區」。
  • 「鋼鐵衛士」護南海——記海軍南沙守備部隊(圖)
    南沙守備部隊政委劉常清告訴記者,南沙衛士已經進入到了第二代。第一代的開拓者們,承受了在「生命禁區」裡的煎熬,勝利完成了守住礁盤的神聖使命;第二代的後繼者們,使這裡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條件極大改善,官兵素質空前提高,守礁任務已提升為守好祖國的南沙。
  • 「上礁就是上前線,守礁就是守陣地」
    人民永遠是戰士的力量源泉,你們永遠與我們同在。萬水千山能阻絕彼此相見,怎能隔斷我們攜手共守南沙的鋼鐵意志。我們在前方作戰,為的是你們後方和平,能更好地學習。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你們團結一致,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學習、取得了優異成績,我們全體守備隊員向你們表示祝賀,並願你們在新的一年中再接再厲、勇攀高峰。」
  • 我國南沙群島美濟礁從無人礁到南海第一大島的華麗蛻變
    南沙第一代高腳屋南沙第一代高腳屋,這是一種由竹竿作柱、篾席為牆、瀝青封頂的簡易竹棚高腳屋,戰士稱它為「海上貓兒洞」,矗立在高溫、高溼、高鹽的茫茫大海上,條件非常惡劣,守礁戰士在海水中執勤物資補給戰士與守礁戰士合影
  • 通訊:南沙群島美濟礁見聞 守礁生活苦也甘
    中新社三亞9月24日電 題:南沙群島美濟礁見聞  中新社記者 楊旭 王子謙  9月20日至24日,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組織南沙巡航及漁業生產考察團,赴南沙群島美濟礁和永暑礁進行漁業生產考察並慰問守礁人員,中新社記者與考察團同乘中國漁政310船前往,首次登上美濟礁,領略她的別樣情致。
  • 南薰礁官兵期盼兩岸攜手共守南沙
    礁上官兵介紹說,在南薰,12級的颱風可以連著刮幾天,10級颱風持續半個月是常有的事。因為礁堡緊挨著深海區,浪大的時候足有25米高。有很多來過南沙四五次的人,都因為風浪太大,沒能登上南薰礁。採訪團還算幸運。  南薰礁地理位置特殊。礁盤東北面12.5海裡處就是臺灣軍隊駐守的太平島。
  • 軍報發布南沙最新實拍,全景展示南海島礁發展史
    軍報記者官微3月26日發布了MV《一首唱給南沙守礁官兵的歌:南沙太陽花》。視頻以一位守島老兵的視角,通過「南沙太陽花」的故事,全景展示了1988年海軍進駐南海島礁以來,南海諸島發生的翻天巨變。這裡,就讓我們通過一張張難忘的瞬間,回顧這些年南海的「鬼斧神工」與守礁戰士們的生活巨變。
  • 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 南沙第一代高腳屋。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守礁初期,換班補給物資都靠官兵肩扛手提運上高腳屋。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守礁初期,官兵在塑料盒裡種菜。
  • 南沙守備部隊原氣象工程師李永強:用熱血守衛海疆
    在南沙工作21個年頭,27次赴南沙守礁,累計時間86個月,李永強對南沙充滿感情。他說過:「到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榮耀,只要南沙需要,我就會像鉚釘一樣,永遠鉚在南沙礁盤上。哪怕有一天倒下,也要倒在南沙這片熱土上。」誰也沒想到,剛46歲,他的生命就交付給了南沙。  高中畢業後,李永強應徵入伍,成為南海艦隊某基地教導隊的一名新兵。後來,他考入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
  • 戰鬥英雄楊志亮闊別28年後重訪南沙赤瓜礁
    鍾魁潤 攝在赤瓜礁守備隊慰問期間,楊志亮挎上衝鋒鎗替戰士站崗。 鍾魁潤 攝   中新網2月5日電 (鍾魁潤 肖永)春節前夕,闊別28年後,隨海軍慰問組重訪自己曾用鮮血染紅南沙赤瓜礁的這片海域,戰鬥英雄楊志亮激動不已,手腕上的睡眠記錄儀清晰地記錄著他前一個晚上深度睡眠時間不到10分鐘。
  • 海軍遠海訓練編隊巡視南沙島礁[組圖]
    海軍遠海訓練編隊巡視南沙島礁[組圖] 1364107132000 來源: 新華網 有0人參與
  • 南沙第一大島美濟島,南沙經濟中心已變成一座濱海新城
    環礁內潟湖面積約36平方公裡,水深20米~30米,為南沙海域罕見的大型的天然避風良港,戰略價值極高,具備建成南沙大型漁業—水產基地的良好條件。直到1994年底,為配合南海漁政部門建設漁港需要,中國在美濟礁建設第一代高腳屋,這標誌著美濟礁由無人控制狀態變為中國控制,只是官兵守礁條件超乎想像的艱苦。第一代竹棚高腳屋是一種以鋼釺為依託,竹竿作柱、篾席為牆,瀝青封頂簡易高腳屋,面積只有10平方米,空間十分狹小,加之海上補給困難,官兵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 我駐南沙五大礁長全曝光 用手電照射震懾入侵者
    核心閱讀在南沙各自獨立的礁堡上,「一號首長」都有一個南沙獨有的特殊稱謂,叫「礁長」。作為一礁之長,是整個礁堡的「靈魂」,對守礁官兵的政治、軍事、思想、生活,對使命任務的圓滿完成,都負全面責任,壓力非常之大。
  • 南沙守島官兵換了四代高腳屋,用行動捍衛著祖國主權
    第二代高腳屋:軍事上稱為「海上半永固式觀察、通訊哨所」,南沙人稱之為「八角亭」、「海上蒙古包」。鐵皮裹著的小屋經太陽一烤,就像一個火爐。第三代高腳屋:軍事上稱之為「海上永久式防禦工事」,南沙人稱之為「礁堡」。像這樣的永久工事,充其量只有半個籃球場大,面積最大的永暑礁,也只有一個足球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