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極致一定是極限運動嗎?它也能辦到!

2020-12-23 吳佩頻道

在BMW對新車的命名體系裡,「新」代表改款車型,「全新」意味著換代車型,而這兩年出現在2系旅行車上的「創新」,指的是此前沒有過、且第一次出現的新車。對於BMW來說,M的科技是「創新」一詞出現頻率較多的地方 ,這是BMW追求極致的根本。

1972年,M系車型的鼻祖BMW 3.0 CSL誕生。CSL做為當時M的開山之作,稱霸了各種國際房車賽事的冠軍長達十年之久。由門檻高的賽車延伸出面向普通駕駛者的高性能車如今已經成為車迷們心中的經典。而BMW M對於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進步是其得以發展強盛的最大動力。

BMW M對於高科技的研發運用算是其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7擋順序換擋手動變速(SMG)、M Power發動機,緊接著,我們還能看到M車型完全是獨立研製的,最多達80%的零部件為M專屬或者重新開發與設計,無可挑剔的50:50的前後軸車身重量比,碳纖維輕量化材質,不單純追求大馬力的高效動力……這些創新科技,吳佩頻道都曾有過專門的介紹,在這裡就不加贅述了,而這次我們想一起來探討的是,BMW M工程師們的極致追求能否將M推向極限運動的範疇?

做任何一件事,想要做到極限必然是要試探潛力的,於是你可以看到設立在紐博格林北環賽道邊上的M部門測試中心,但試探並不意味著是絕對的挖掘和釋放。M車型之所以能從生產線下來,是因為工程師們重在把握一個度,這大概就能將極致和極限區別開來了。類似的觀點吳佩也曾撰文:BMW M的New Balance,他指出:工程師的極致不單是要讓M能漂移、能下場,還要用機械造就寬容度,給M留出一個基本的寶馬屬性。延展是雙向的,M向右延展的同時,也向左延展。

換個角度來講,極限運動必然是小眾的,跳傘、蹦極、攀山,我們經常能看到的運動達人對於極限的挑戰,但這未必是集群玩耍,而在我親身經歷了一場BMW M駕控體驗日後,再次佐證:M是BMW義無反顧的極致運動。

今年是BMW M駕控體驗日的第七個年頭,成為推廣M賽車文化、展現M創新科技和分享M駕駛樂趣的重要平臺,正是BMW M這樣接地氣的一面,才有我們對汽車運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這普及的範圍,不再只局限於資深車手和專業車迷。

BMW M駕控體驗日每年主打的明星產品都不一樣,今年的重點放在全新M2身上,同場的還有為紀念賽道傳奇BMW M3誕生30周年,專為中國推出的BMW M3與BMW M4競速限量版車型,以及BMW M運動性能(M Performance)車型。

M車型在高性能領域已經完成了細分,以BMW M車型、BMW M運動性能(M Performance)車型和BMW M運動套件車型,三層架構來滿足不同消費者對於M的渴求,這是忠於運動駕駛樂趣的車迷的福,也是BMW創新與動感的品牌價值的利。

BMW M駕控體驗日活動現場根據M各款車型的突出性能設計了不同的體驗環節,例如:

全新BMW M2雙門轎跑車在「激擎迴旋」金卡納挑戰中,用靈敏的轉向和完美的平衡,散發出遊刃鋒芒的靈動

「迷你賽道中」中,挑戰者駕駛著BMW M3和BMW M4不斷超越各類彎道極限。

在經典的「賽道計程車」環節,挑戰者與專業車手共同駕馭BMW M5、新BMW M6以及重量級悍將新BM

BMW M工程師們大可將賽場作為M的主場地,肆無忌憚地造純種高性能車,以表達其極限的一面,但是你卻能發現每一代M3依然有強烈的房車屬性,高轉速發動機+快變速箱+操控樂趣的格局, 這決定了M能接納絕大多數駕駛者,從車手,到愛好駕駛的車迷,再到吸引前來學習駕駛技巧的車主。極限運動滿足的是一時的需要,而像M3、M4依然留下的是3系和4系的實用性,這一點是不少車主願意為M買單的加分項。最後哪一款M,是你願意免試下單的?

本文為「吳佩頻道」原創,作者: 李創澤。

吳佩頻道:由車評人吳佩創立,和他的朋友們一起,專為深度懂車、玩車人群、意見領袖打造的一個高端受眾品牌。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追求極限運動?
    國內關於極限運動的爭議一直存在,早在2017年12月,被稱為「中國高空挑戰第一人的」吳永寧因體力不支,在熱身的時候失手墜樓身亡,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而這個事件再次把極限運動推到了風口浪尖。據了解,翼裝飛行作為一項極限運動,在空中飛行時速超200公裡/小時,這種高速飛行的刺激也吸引了很多挑戰者。但這項運動風險極高,容錯率極低,究竟值不值得來追求呢?
  • 翼裝女孩兒消殞,滑翔傘運動是極限運動嗎?滑翔傘安全嗎?
    最近,95後翼裝飛行女孩兒的香消玉殞讓不少人扼腕嘆息,同時也在全網引發了關於極限運動的大討論。甚至在微博上發起了#極限運動是不負責任的嗎#的話題。這也讓不少準備入圈的小夥伴兒開始追問,滑翔傘是極限運動嗎?滑翔傘安全嗎?我還要去學飛傘嗎?這是拿著我的生命在冒險嗎?
  • 聊聊那些極限運動
    我們聊了很多城市,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聊聊那些流行在街頭巷尾的極限運動,和少有人嘗試甚至不為人知的極限運動吧~一般的,極限運動通常會使人們逐步離開傳統的體育場館,走向荒野,縱情於山水之間,向大自然尋求人類生存的本質意義。
  • 危險的極限運動追求的是控制而不是瘋狂
    原標題:危險的極限運動追求的是控制而不是瘋狂自稱國內無保護高空挑戰「第一人」的詠寧因熱愛攀爬高空建築物,將自己在高空挑戰的視頻拍攝後放在社交平臺上,獲得了眾多粉絲的關注。然而,11月8日,詠寧的更新戛然而止。12月8日,其女友證實了詠寧去世的消息。
  • 極限運動挑戰的到底是什麼?或者追求是什麼?
    就是看到這個事情我才想寫這麼一篇文,不是說批判誰,批判什麼運動,只是想說一說而已。由這個翼裝飛行事件我想到了這類運動的統稱——極限運動。我們來說一說什麼是極限運動,它是結合了一些難度較高,且挑戰性較大的組合運動項目的統稱。舉些例子,比如速降、極限滑冰等等。
  • 12部荷爾蒙狂飆電影,極限運動美學的極致魅力
    挑戰極限、超越自我,一直是年輕人怒刷存在感、尋求刺激的絕佳途徑,也給電影人的創作打開了另一扇靈感之門,他們紛紛將「極限運動」中緊張刺激的元素融入到電影裡面,打造了大銀幕上的「速度與激情」。下面這12部極限運動相關的電影,儘管情節不盡相同,卻有著同一份向極限挑戰精神致敬的心。
  • 北京超大極限運動公園,佔地近2000平方米,有望成為打卡新地標!
    北京,我們國家的首都,它的發展是毫無疑問的,而且一定是非常快的。在北京也很難生存。那些北漂的人,受著鄉愁的折磨,在北京打拼。一切都是為了生活。當然,生活中不僅有工作,工作之餘我們也開始追求愉快的身心活動。
  • 追求刺激還是擁抱自由?請忘記安安吧,極限運動不會停止
    隨後,景區發布了安安最後一跳的視頻,並公布事故的原因,安安偏離了飛行線路並沒能打開降落傘,於是這位24歲的女大學生香消玉殞。其實,不少人直到關注這個事件才知道有這麼一項極限運動,相比於翼裝飛行,什麼蹦極、潛水、跳傘等都弱爆了。據公開資料顯示,翼裝飛行運動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由極限跳傘運動演變而來。
  • 從心理學角度看,什麼人喜歡極限運動?極限運動的魅力在哪裡?
    如果有機會我會參與極限運動的,本人進行過深潛水,蹦極和翼飛沒有機會參與過。我也是喜歡冒險的人,所以跟大家談談對極限運動的看法。近日,張家界天門山一名翼飛女孩不幸遇難引起來人們對極限運動的討論。人們心裡最大的疑惑就是:因此而喪命,到底值不值?
  • 追求刺激,勿忘「安全繩」——部分極限運動體驗館亂象調查
    新華社南昌12月8日電 追求刺激,勿忘「安全繩」——部分極限運動體驗館亂象調查新華社記者黃浩然換上「蜘蛛服」,轉體後粘上「魔術牆」,結果衣服卡襠造成下體撕裂;穿上防滑襪,從4米高的跳臺躍入「泡泡池」,結果摔成完全性截癱……近兩年,極限運動體驗館不斷「吸粉」的同時,安全事故也不時出現。
  • 極限運動有多玩命,極限愛好者追求什麼,這些紀錄片告訴你
    昨天,在天門山翼裝飛行失聯的女大學生安安已經被找到,但遺憾難過的是這位熱愛極限運動的年輕女孩,沒能在這個世界上繼續她的愛好。除了翼裝飛行,安安也是單板滑雪、自由潛水、衝浪等極限運動的愛好者。極限運動結合了一些難度較高,且挑戰性較大之組合運動項目的統稱,例如:速降、滑板、極限單車、攀巖、雪板、空中衝浪、街道疾降、跑酷、 極限越野、極限滑水、極限輪滑,漂移板等等都是極限運動項目。很多人不了解極限運動到底有多玩命?也不理解,既然極限運動都是在玩命,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
  • 極限運動就是作?可以不了解,但是請善良-虎嗅網
    /社交媒體圖如果經過此次事件的討論,能達成我們對極限運動的啟蒙,不僅欣賞它理想化的一面,也能平靜地將它視作準入門檻較高的運動,就算是在遺憾中添加了一點欣慰。大多數時候,極限運動被描繪成有閒階級的限定追求。B站宣傳片《後浪》也用蹦極、滑雪、潛水的鏡頭來為「後浪」們貼上自由、夢想的標籤。
  • 追求刺激,勿忘「安全繩」——部分極限運動體驗館亂象調查_中國...
    新華社南昌12月8日電 追求刺激,勿忘「安全繩」——部分極限運動體驗館亂象調查  新華社記者黃浩然  換上「蜘蛛服」,轉體後粘上「魔術牆」,結果衣服卡襠造成下體撕裂;穿上防滑襪,從4米高的跳臺躍入「泡泡池」,結果摔成完全性截癱……近兩年,極限運動體驗館不斷「吸粉」的同時,安全事故也不時出現。
  • 極限運動就是作?可以不了解,但是請善良丨原創
    這是一場遺憾,但並不代表,它是未經審視的。安安的社交動態裡,記錄著各地的風景。/社交媒體圖如果經過此次事件的討論,能達成我們對極限運動的啟蒙,不僅欣賞它理想化的一面,也能平靜地將它視作準入門檻較高的運動,就算是在遺憾中添加了一點欣慰。
  • 極限運動主題公園
  • 2002年「安踏杯」極限運動運動簡介(附圖)
    二、極限直排輪滑AGGRESSIVE IN-LINE SKATING--   極限直排輪滑是"極限先鋒們"將傳統直排輪滑玩法推倒另一個高度:擦滑欄杆、跳躍臺階、U池翻騰時出現的。對於旱冰輪滑我們一定不會陌生,初學時摔跤的滋味一定還記憶猶新;直排輪滑是由2排4輪的滾軸改為單排4輪而成的,同時輪子變得更窄,接觸面更小,鞋子變得更深更結實嚴密。
  • 詠寧死了,但極限運動不會消失。你知道為什麼嗎?
    最近,國內極限運動第一人詠寧失手摔死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知乎上幾乎一邊倒的指責和否定。生命隕落是巨大的悲劇。我與大家一樣感到痛惜。而高空攀爬涉嫌違法、可能危害公共安全,這毋庸置疑。希望這起悲劇引起極限運動愛好者的足夠警醒,可以試著挑戰生命的極限,但不要挑戰法律和社會責任的極限。但是,需要思考的是,我們要輕易否定詠寧和極限運動的價值嗎?
  • 紐西蘭一定不能錯過他們的極限運動,紐西蘭最著名10個極限運動!
    1、高空跳傘說到刺激的極限運動,相信第一個浮現在你的腦海裡的必定是高空跳傘,你知道其實高空跳傘分成兩種嗎?在紐西蘭,最出名最多冒險愛好者去的跳傘中心就屬Queenstown和Wanaka,因為高空跳傘是一項跟氣候息息相關的極限運動,只要天氣稍微有些不如意,跳傘活動便會被取消,因此不是每個想跳的人都能跳的成的,但是對於冒險愛好者而言,沒有什麼能改變他們想要冒險的心
  • 玩極限運動的人,是天生喜歡刺激、不怕死嗎?
    作者:劍眉同學(健身培訓師,優秀科普作者)上個月(2017年11月),極限運動愛好者吳詠寧在一次表演中不幸墜樓身亡,這個消息瞬間震驚網絡。一些人看到吳詠寧生前表演的視頻時總會有這樣的驚嘆,極限運動不就是「找死」嗎?
  • 世界8大極限運動,你敢挑戰嗎?據說體驗超過兩項的幾乎沒有
    無盡的高度和速度是人們永遠的追求。曾經那些腎上腺素爆表的經歷是不是一直讓你久久難忘。每一次的心理掙扎和竭力嘶吼過後舒暢的感覺是不是就像重生後的驚喜。冒險精神促使極限運動的誕生,人們對高度和速度的探索也從未停止,趁年輕就應該去感受這一切。世界這八大極限運動,向生命致敬的最好方式,你體驗過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