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守護粵東百姓健康——中山大學孫...

2020-12-16 瀟湘晨報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粵東醫療中心落戶汕頭市中心醫院

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是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關鍵步驟。如何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是目前醫療衛生事業的重中之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粵東醫療中心正式落戶汕頭市中心醫院,以實際行動加快了優質醫療資源的擴容。

天時地利人和,助推粵東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汕頭作為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是全國著名僑鄉,華南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粵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省域副中心城市。2019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在「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布局中,明確要求在汕頭建設區域醫療中心,並在汕頭重點部署了兩家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單位。

汕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民健康事業,先後於2019年和2020年出臺了《汕頭市支持創建區域醫療中心實施方案》和《汕頭市建設區域醫療高地行動計劃(2020—2025年)》等相關文件政策,從基礎設施、學科建設、人才引進、科研教育等方面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打造高水平醫院、重點專科,全力提升汕頭的疑難危重症診療水平和區域輻射帶動能力。今年11月,廣東省規劃在汕頭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5個省級分中心。

目前,汕頭的醫療衛生事業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與汕頭市中心醫院的合作,迎來了大好時機!天時地利人和,助推了粵東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

裡程碑式合作,將「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要求付諸實踐

2020年12月2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汕頭市中心醫院合作籤約暨揭牌儀式」在汕頭市中心醫院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汕頭市領導林曉湧、蔡榕參加活動。活動上,兩家醫院正式籤署合作協議,揭牌成立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粵東醫療中心」。

活動現場

籤約儀式

揭牌儀式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中國第一家西醫院,創建於1835年,是中國西醫和西醫教育的發源地,創下祖國西醫史上無數第一,培養了大批優秀的醫學人才;醫院同時也是孫中山先生學醫及從事革命運動之地。醫院以打造「高水平研究型醫院」為目標,在醫療、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均取得累累碩果,各項指標長期位居全國前列,綜合實力穩步上升。

汕頭市中心醫院創建於1922年,是國家三級甲等醫院,掛牌「中山大學附屬汕頭醫院」。近年來,在汕頭市委市政府和市衛健局的高度支持和重視下,醫院得以發展壯大,2019年入選廣東省第三批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為支持高水平醫院建設,市委市政府分3年給予了6000萬的資金補助,同時,市委市政府還在東海岸新城塔崗圍片區撥地近200畝,支持醫院進行易地重建。新院區規劃床位3000張,總投資約46億,助力醫院打造高水平醫院,建設粵東區域醫療中心。

此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與汕頭市中心醫院合作,共同建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粵東醫療中心」,是粵東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史上一件裡程碑式的大事。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成立後,第一家省部級大醫院在汕頭開展深度合作。

「此次合作是優質醫療資源擴容的實踐,希望今後我們能在這些專科聯盟上做出一點成績,把兩方面的優質醫療服務結合起來,讓醫療資源得到更好的布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乳腺腫瘤中心學術帶頭人宋爾衛教授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乳腺腫瘤中心學術帶頭人宋爾衛教授致辭

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共繪衛生健康發展藍圖

「我們希望孫逸仙紀念醫院能夠貼近汕頭以至粵東的疾病譜,全力支持我市特別是中心醫院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儘快補齊粵東醫療中心的短板;也希望孫逸仙紀念醫院從全省更高的層面,為汕頭建設區域醫療高地『把脈支招』,提供指導和幫助。」汕頭市政協副主席、市衛健局局長蔡榕表示,作為市衛生健康部門,將全力做好服務工作,支持兩家合作,希望能推動粵東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粵東2000萬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汕頭市政協副主席、市衛健局局長蔡榕講話

在籤約儀式上,汕頭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陳漢然表示:「我們醫院將珍惜這次合作的機會,依託孫逸仙紀念醫院高端優質的醫療資源和雄厚的人才、技術力量,加強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高水平醫院和粵東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為汕頭乃至粵東地區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汕頭市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陳漢然致辭

會後,醫院雙方進行了交流座談。市中心醫院各專科主任介紹了專科基本情況、學科發展規劃及目標。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專家進行了點評並給出了寶貴的指導意見。

汕頭市中心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張永海強調,接下來,醫院將以合作為契機加快建設步伐。「我們將圍繞危害公眾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聚焦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發展前沿醫療技術,形成一系列優勢學科群,打造若干個專病診療中心,推動醫院內涵式發展,讓粵東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省級醫院的高水平醫療服務。」

交流座談會現場

汕頭市中心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張永海講話

汕頭市中心醫院副院長吳智勇主持活動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

來源:汕頭市中心醫院

【來源:汕頭市衛生健康局(中醫藥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強強聯手共建區域醫療高地
    南方日報訊 (記者/朱曉楓 通訊員/黃晴)12月2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與汕頭市中心醫院舉行合作籤約儀式,掛牌成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粵東醫療中心」。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將與汕頭開展為期5年的合作,致力於把汕頭市中心醫院合作學科打造成粵東臨床研究和高水平診療中心。
  • 「居家養老 幸福萬家」健康驛站:守護百姓健康的「好管家」
    優質醫療資源不斷下沉,醫療服務水平逐步提升,河西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內的健康驛站自啟用以來,真正打通了服務老年人健康的最後一米,成為守護百姓健康的「好管家」。柳江裡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成立後,像劉大爺這樣的老人取藥、量血壓方便多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還上門入戶,為腿腳不便的孤寡老人提供健康諮詢和監測服務,暖到老年人的心坎裡。劉大爺說:「我們跟小蘆大夫特別熟,她經常上門幫我們量血壓、測血糖,還定期通過電話關心問候我們。」
  • 探索西部地區醫改新路徑 川陝青寧四地優質醫療資源持續擴容
    本報北京12月8日訊記者吳佳佳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的「巡禮十三五」系列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期間,四川、陝西、青海、寧夏4省份立足於本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在醫改的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為探索符合西部地區特點的醫改道路發揮了較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 越秀打造廣州健康醫療中心:中山一院、廣東省人民醫院將升級擴容
    越秀區方面表示,在未來發展中,將以「一核三帶四區」產業發展布局為基礎,更加突出「廣州健康醫療中心」板塊的資源投入,充分發揮中山一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醫療龍頭資源密集、優質醫療服務需求龐大的基礎優勢,大力推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綜合樓、廣東省人民醫院3號樓整體改造工程、平安好醫廣東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國家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基地等一批醫療健康項目建設,總投資達30億元,改造面積超60萬平方米
  • 一鍵問診、7*24小時守護 京東家醫築起百姓健康「防火牆」
    一鍵問診、7*24小時守護 京東家醫築起百姓健康「防火牆」 受疫情影響,全民的健康意識得到顯著提升,醫療健康話題也受到空前關注。
  • 引入上海優質醫療資源,南通這家醫院給江海百姓帶來更多健康福祉
    從科室結對到學科、人才、管理、科研的全方位深度對接,6年來,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主動引入上海優質醫療資源,不斷消化、吸收、提升自身醫療水平,和上海仁濟醫院的合作漸入佳境,為共建南通創新區市一院(新院)奠定了堅實基礎。
  • 海珠創新灣迎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新院區
    1月2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海珠新院址項目推進現場會在海珠灣片區地塊(海珠區AH1018規劃管理單元)舉行,海珠區醫療資源再添重彩,區域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向高質量邁進一大步。近年來,海珠區著力打造「一區一灣一谷」,全面推進海珠灣片區發展,給醫療衛生服務等民生事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區委區政府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發展理念,全面實施醫療衛生服務提質增效工程,主動服務轄區三級醫院,引導優質醫療資源向海珠集聚,區域醫療資源不斷充實,健康海珠醫療高地逐漸形成,海珠區醫療衛生服務從「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穩步前進。
  • 依託渠道優勢整合優質資源創建大健康產業生態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多份文件,促進實施癌症防治和優質醫療資源的縱向流動。2014年,華之康正式進軍大健康領域,以拳頭產品六早試劑為先導,開始打造「查、調、養、治、防」的大健康平臺。五年時間裡,一舉成為擁有超過1000家優質代理商渠道、惠及5000多萬國人的健康產業先鋒。
  • 中衛優質醫療資源普惠基層
    中衛市依託西部雲基地,搭建安全可靠的醫療雲專區,啟動醫療機構業務上雲工作,「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隨之全面展開,讓優質醫療資源普惠更多基層群眾。   「我們的主要做法可概括為『1+3』,即建成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區域醫療雲、『網際網路+家醫籤約+公共衛生』服務、『網際網路+醫德醫風』監管3個平臺。」9月9日,中衛市健康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
  • 鞍山湯崗子康復醫院醫療資源進社區 服務百姓送健康
    遼寧省鞍山市湯崗子康復醫院創辦的「湯崗子醫院中醫門診部」,日前在紅嶺社會事務服務中心8890居家養老服務站正式開診,這是繼湯崗子醫院在健身社區8890幸福驛站開設醫療服務延伸點之後,再一次把湯醫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百姓身邊,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湯醫的優質醫療服務。
  • 一鍵問診、7*24小時守護 京東健康讓家庭醫生飛入「尋常百姓家」
    受疫情影響,全民的健康意識得到顯著提升,醫療健康話題也受到空前關注。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京東健康整合多年積累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能力,正式推出家庭醫生服務產品——「京東家醫」。
  • ...健康扶貧攻堅戰 - 中山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病來如山倒,一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面對龐大的因病致貧人口,鳳慶縣醫療衛生狀況卻面臨資源總量不足、衛生人力資源短缺、衛生技術人員學歷和職稱偏低,難以滿足群眾需求的困境。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難點,也是重大突破點。
  • 鄭州鄭東新區創新社區醫療模式 居民共享優質資源
    以河流做比喻,我國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集中分布「疾病防治河流」下遊的狀態,造成醫療資源「上大下小」與醫療需求「上小下大」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成為分級診療的瓶頸。  如何找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醫改著力點,讓百姓在家門口看上好醫生,避免大醫院過度向上「虹吸」。鄭東新區先行先試,在醫改中推出了破題之舉。
  • 這支隊伍託起陽西百姓「心」的希望
    2020年12月,陽西總醫院人民醫院傳來喜訊,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的持續「組團式」幫扶下,該院成功完成第1000例介入診療手術。 下沉基層,組團幫扶守護陽西「心」希望 在成功建立介入診療中心的基礎上,今年,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2019年幫扶專家、心血管內科韋育林副教授接任「組團式」醫療隊隊長,今年的工作重點則放在了如何提高儀檢中心的技術能力上。
  • 湘雅骨科專家團隊工作室入駐懷化,把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百姓「家門口」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隨著國家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衛生新政頻出,醫生多點執業政策也開始逐步落地,醫生工作室的運營模式在沿海發達地區已經取得成功經驗,湖南也正在積極推進。湘雅骨科專家團隊工作室的成立,把過去相對鬆散的下沉名醫資源集中,是系統性地解決基層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分布不均衡問題的一次嘗試,除了惠及懷化市民,還將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讓武陵山片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品質醫療服務。
  • 國家衛健委:發展護理事業要加快滿足百姓多樣化、差異化健康需求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日前表示,發展護理事業要加快滿足百姓多樣化、差異化的健康需求,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國註冊護士總數超過380萬人,較2008年增長了126.5%。我國護理專業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優質護理服務已實現三級醫院全覆蓋;服務模式正在從配合醫生治療向滿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轉變。  「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
  • 「共享全球醫 護航全生命」中日先進醫療交流平臺即將啟動!
    「共享全球醫 護航全生命」中日先進醫療交流平臺即將啟動!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作為全球最具實力的醫療設備廠商之一的佳能醫療一直秉承著「Made for Life」的經營理念和「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永遠做朋友」的原則,在中國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發展歷程。
  • 浙江省曬出「十三五」衛生健康成績單!
    浙江省衛生健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 米鋒「十三五」時期,浙江省衛生健康系統在深化醫改、改善醫療衛生服務、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等方面開展積極有益探索,加快推動衛生健康治理的現代化。
  • 【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浙江百姓看病就醫有了...
    【巡禮「十三五」·邁向全民健康這五年】浙江百姓看病就醫有了這些新變化!發布會現場資源擴容,重心下移 聚力打造醫學高峰。「十三五」期間,浙江布局建設1個國家醫學中心、7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運行中科院腫瘤與基礎醫學研究所。
  • 專注二三線城市本地化網際網路+醫療,「微脈」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
    據悉,「微脈」已於近日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微脈」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所募集資金將用於進一步加快「微脈」城市化戰略布局,擴大服務範圍,覆蓋更多醫院、科室和醫生。「微脈」全稱杭州微脈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9月,是求是同創旗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核心運營平臺。該公司基於「本地化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策略」,通過與本地公立醫院合作,共同建設網際網路醫院服務體系,提供的服務涵蓋患者全流程便捷就診服務、網際網路診療服務、遠程醫療服務、圍繞細分病種(產科、兒科、骨科、腫瘤、心血管等)的全周期閉環管理創新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