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騰訊音樂與蘋果音樂,Spotify是如何煉成的

2020-12-1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我們平常聽音樂都是用主流的那幾款APP,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瑞典的這個音樂軟體:Spotify;它的市值是騰訊音樂的兩倍,付費率高達45%,是什麼使他力壓騰訊音樂與蘋果音樂;作者對此進行詳細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你用什麼軟體聽歌呢?

不少人回答QQ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和itunes。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QQ、酷狗、酷我APP月活躍用戶數量分列市場前三,而騰訊音樂手握QQ音樂和酷狗音樂兩張王牌,打造了一個月活6.57億用戶的巨大音樂流量池。

瑞典的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月活躍用戶僅有2.86億,不到騰訊音樂的一半,市值卻是騰訊音樂的兩倍(騰訊音樂的市值僅為263.38億美金,Spotify的市值卻高達483.97億美金)。

Spotify付費用戶人群有1.3億,付費率高達45%,騰訊音樂僅有6.2%,而蘋果iTunes無論是付費用戶還是活躍用戶都只有它的一半。

這樣一個力壓騰訊音樂與蘋果iTunes的產品到底是如何打造的?

一、主要策略是增長而不是最大化收入

面對一個非生活必需品,我們該如何推向用戶?

太多的企業家習慣性上來就一頓介紹,把所有的優點都講一遍,恨不得你馬上掏錢。

每月一看報表,大量的投入、極低的成交量讓人陷入了沉思。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是狀態不好?是穿著不宜?還是產品的賣點沒講明白?

太多的企業家過於急功近利,恨不得馬上能從用戶兜裡把錢一張張往外掏。

2008年剛剛成立的Spotify所在的行業就普遍存在這一現象,此時的iTunes已經問世5年,牢牢佔據著美國數位音樂銷量近69%的份額;按理說,Spotify沒有一點點勝算。

與iTunes每首歌單獨付費不同的是,Spotify為所有用戶提供免費音樂庫,前提是用戶需要接受廣告推送。這對於2008年的音樂行業來說,確實前所未有,讓不少的用戶體驗到了「聽歌自由」。

「我們的主要策略還是增長,而不是最大化收入。」

作為一個行業的新入局者,Spotify沒有選擇與競爭對手拼價格、拼曲庫,而是憑藉免費的模式,獲得了大量的用戶。

Spotify其實玩的是市場份額的遊戲,先吸引用戶使用產品,擴充自己的用戶群體,直至成為行業主導者,最後再考慮盈利。

等你擁有了龐大的用戶群體,還會怕沒有變現的方式嗎?

但是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總是太著急,恨不得把讓用戶第一眼就掏出錢包。

Spotify為用戶提供了超預期的體驗,讓他們無法拒絕在試用免費服務後成為付費用戶。

不過用戶並不是為了某一首歌買單,而是9.99美元包月無限量供應,對於很多用戶來說,這是非常划算的買賣。

Spotify創新性在音樂行業運用「廣告+付費」相結合的模式,讓廣告商成為音樂付費者;而網際網路的強大覆蓋範圍讓9.99美元的價值被無限放大,最終實現規模效應,這可比單獨一首首賣歌賺得多的多。

事實也是如此,Spotify只用了1年時間,就把付費用戶數從0上升至100萬。

Tips:用戶價值高於商業價值,當滿足用戶需求之後,企業也將獲得超額回報。

二、音樂不是核心,情緒才是

這是一句常常被說到的話,也是常常說完就忘的話。

用戶需要的不是鑽頭,而是牆上的孔。

產品是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誕生的,而很多時候,我們眼裡只有產品,追求更好的材料、更新的技術、更加花裡胡哨的功能,卻忘了用戶最基本的需求。

那用戶聽音樂背後的需求到底是什麼?

2014年,Spotify通過深入地研究了15億份用戶生成的播放列表,發現用戶聽歌的每一個時刻都有明顯的情感變化移動軌跡,音樂反映著人的情緒。

Spotify開始針對這一有趣現象建立不同的歌單。

當你在工作日的早上打開軟體,你可以選擇「工作」、「完美一天」、「為新一天做好準備」等歌單,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可以選擇「悲傷」、「傷心」等歌單。

但是這遠遠還不夠,Spotify不單單在挖掘用戶的情緒,還想我們變得更好。

當你情緒低落,在播放悲傷的歌曲時,軟體會逐漸給你推送放鬆、幸福的音樂,幫助你恢復。當你選擇「工作」歌單時,在一開始可能會感到壓力,但隨後會變得更專注。當你選擇「健身」的歌單時,剛開始會感到慵懶與抗拒,然後變得更加積極……

音樂不再是產品,傾聽及其附加於其上的情緒、行為數據才是。

Spotify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幫助人們感覺良好的平臺。

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前提下,它是否有商業的空間呢?

比如,某個早晨你在播放輕音樂或者舒緩音樂的歌單,那麼我們推測你有可能正在做瑜伽或者在冥想;因此,我們將根據這個情景來推送符合這個時刻、節奏和心緒的廣告內容。

Spotify推出了自動化廣告投放服務,允許廣告商根據「寒冷」、「通勤」、「學習」、「女生節」等用戶情緒或者活動數據來推送精準廣告。

Spotify還盡職地概述了如何利用這些時刻「化腐朽為神奇」——將不好的產品成功推廣出去。

Tips:別忘了產品最終是解決用戶什麼需求,回到需求本身,你會發現更多的盈利機會。

三、既是音樂推薦官也是連接者

它是我最鍾意的音樂應用了,尤其是它的【每周新發現】;讓我覺得它是那麼的了解我,它比任何人都要了解我的音樂喜好,每一周的推薦音樂都令我十分滿意。

對於Spotify 的用戶來說,每周一都會收到【每周新發現】的歌單,包含了30首各種風格;但你從未欣賞過的歌曲,神奇的是每一首對你來說都是珍品。

Spotify並不像傳統的版權方,一直兜售自己旗下歌手的音樂。

這30首並不是它隨意的拼湊,而是通過尋找與你愛好相同的人,聽過相同的音樂,且評價相似,然後推斷出你對沒有聽過的音樂的喜好。

推出歌單後也並不是就此結束,它會根據用戶對歌曲的保存情況、跳過和刪除情況,以及因為某首歌而放棄整個歌單的情況,及時調整並更新播放列表。

在信息過載的今天,它是用戶的優質音樂推薦官;通過複雜的運算,這30首歌在你想要的時候,巧合地出現在你的面前,給用戶營造一種「懂我」的美好體驗。

你在Spotify上貢獻的數據越多,轉移成本就越高,越離不開它。

自2015年6月發布【每周新發現】的6個月內,Spotify的訪問量就超過了17億次。

傳統的推薦系統對新音樂和新歌手並不友好,如果不是熱門歌手,幾乎不會推薦他們的音樂。

新歌手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自己的音樂如何被聽到。

Spotify會找到各種風格的創作者,給他們工具、給他們平臺、幫助他們做他們想做的事情、讓更多人聽到他們的聲音。

Spotify通過對大量數據的洞察,分析音樂本身可能被不同人群喜歡的可能,以【每周新發現】的形式推薦給對應的用戶,這也是為什麼你會被推薦一個從未聽說過的藝術家的作品的原因。

除此之外,Spotify還會為每一個類型的創作者,按照知名度的不同去幫他們建立自己的粉絲群。

在這個新世界,音樂沒有界限,一個由創作者、製作人、版權商和歌迷組成的網絡就此形成。

Tips:一個好產品應當是所有參與者都能滿足需求,都能獲益,這才是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音樂,一個離我們很近、又很遠的行業。

從搖籃曲到童謠、課間廣播、旅遊的激情曲、工作的振奮劑、深夜的精神寄託、婚禮上的伴奏、最後到葬禮,幾乎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這個需求是漫長且不斷變化的,從未被滿足。

Spotify回歸到產品本身,滿足人們情感的寄託,一切的創新都是從用戶需求出發,而不是成型的產品,或者商業需求。

當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創作者也得到尊重與關注,企業也將獲得超額回報。

這樣一個超級產品,它讓用戶的情緒得到安撫,聽到自己想聽的音樂,默默鼓勵著用戶積極向上,就像一位老友聆聽你的煩惱,不忘讓你堅強。

作者:艾老思,艾永亮產品創新理論提出人

本文由 @艾老思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騰訊音樂或將與Spotify換股結盟,大變革時代將至
    12月1日,《華爾街日報》報導了關於騰訊控股的旗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瑞典流媒體巨頭、世界第一音樂流媒體服務提供商Spotify,正就二者互持10%股權的事宜進行磋商。而於去年才組建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由騰訊旗下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組成,騰訊通過價值27億美元股權置換的方式成為新集團的大股東。此前,旗下QQ音樂已經宣布實現盈利,據媒體報導為「全球第一家宣布實現盈利的音樂流媒體」。
  • 騰訊音樂扭虧 海洋音樂創始人謝國民辭職
    【財新網】(記者 劉爽爽)蘋果、亞馬遜、谷歌等巨頭先後推出自己的音樂服務,音樂流媒體市場競爭激烈。美東時間5月13日盤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NYSE:TME)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其總營收同比增長39.36%至57.36億元,與雅虎財經統計九位分析師預期的8.5億美元幾乎持平。
  • 騰訊音樂下了一盤大棋
    2017年,騰訊控股、騰訊音樂就與Spotify進行了部分股權互換,截至2019年底數據顯示,騰訊控股總共擁有Spotify 1663萬股(9.1%)普通股,其中騰訊音樂持股比例約為2.34%(428萬股);據騰訊音樂招股書顯示,Spotify在騰訊音樂持股比例為8.6%,為第三大股東,第一大股東為騰訊,佔比58.1%。
  • 網易聯合阿里共同對抗騰訊音樂,騰訊如何應對?
    網易聯合阿里共同對抗騰訊音樂,騰訊如何應對?音樂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娛樂方式,當我們心情複雜時聽聽音樂無疑是比較好的一個選擇,相信很多網友都會每天聽聽音樂放鬆,不過要說起當前最火的幾個音樂軟體是哪個相信很多網友都會想到,蝦米音樂、網易音樂和騰訊音樂(酷狗和酷我已被騰訊收購),當然市面上也擁有很多音樂軟體,但是並沒有這三家出名,而這三家音樂軟體中最火的相信莫屬騰訊音樂了。
  • 先聲周報|環球音樂將接受騰訊投資,Spotify與Vice合作
    · 10月15日,徐夢圓發布《火箭聯盟》首張國風電音EP《競燃》,EP共3首歌,由騰訊發行。· 10月15日,李宇春、Click#15發獻唱電影《雙子殺手》主題曲《野望》,單曲由尹約作詞,高曉松作曲,奔跑怪物發行。
  • 騰訊音樂財報發布:入駐音樂人、原創音樂均增長一倍
    2020年5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布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財報顯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Q1總營收同比增長10%,達人民幣63.1億元(8.91億美元);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同比增長50.4%,達4270萬。
  • 網易雲音樂之困:左有騰訊 右有版權
    中國版的AppleMusic與Spotify騰訊與網易雲音樂之間的對抗便是中國版的AppleMusic與Spotify之間的競爭,只不過有些區別的是,騰訊壟斷了中國音樂市場90%的版權,網易雲音樂不得不從騰訊那兒獲得相關歌曲的使用權。現在騰訊又和阿里之間互換了百萬曲庫,簡直把網易雲音樂逼到了牆角。
  • 蘋果現身說法論如何正確的薅羊毛 國內廠商羨慕嫉妒恨:我也想薅
    這也讓會後,蘋果股價驟然下跌1.5%。說蘋果春季新品發布會稀爛的人,多半是用戶。對於蘋果,對於企業來說能夠創收是一件好事。去年雷軍在一場小米的發布會上承諾:「小米硬體綜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如有超出,將多出部分返還給用戶」,事後,引發了強烈反響。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潘才俊:內容共創探索中國數位音樂新生態
    9月16日,全球音樂領域及音樂行業共同矚目的盛會Music Matters在新加坡舉辦,在當天的論壇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正式對外披露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內容、技術、服務"戰略,即CTS戰略,未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將以內容、技術和服務三大核心要素推動公司的業務增長,同時驅動整個音樂生態平臺持續發展
  • 如何用蘋果手機製作音樂相冊視頻
    很多小夥伴可能有接觸過音樂相冊,但是有關它具體製作的方法大家可能不太清楚,小編帶大家了解一手機製作音樂相冊視頻的軟體,可以快速完成音樂相冊視頻的製作哦。考慮到有些小夥伴使用的是蘋果手機,那麼這裡就先給大家分享如何用蘋果手機製作音樂相冊視頻的方法。針對一些小白或剛剛接觸蘋果手機的小夥伴,今天的蘋果手機製作音樂相冊視頻的方法,大家有必要跟著小編學習一下啊。
  • 騰訊音樂財報背後的音樂消費新浪潮
    這也側面反映出,音樂成為生活的必需品,人們為音樂付費的意願逐年上升。今年音樂產業也有了新的變化和機遇。11月1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NYSE:TME)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 《Variety》發布全球文娛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
    近日,由國際知名權威雜誌《Variety》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文娛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重磅出爐,在這份匯聚了全球頂尖文娛精英的名單中,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榮譽入選,與騰訊集團執行董事、總裁劉熾平等12位國內行業大咖一起,成為了榜單上的中國力量。
  • 全球最大的音樂服務商Spotify,如何做設計原則升級
    導語:Spotify,也叫「聲田」,是一個在國外非常火的正版音樂平臺,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流音樂服務商之一,在去年用戶規模就已經達到了2.48億。那這麼大量用戶的產品如何定義自己的設計原則,又是如何做升級的,值得我們學習。 希望大家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可以將其思路與自己的產品相結合,思考自己產品的設計原則,並用到作品集裡,相信會非常具有說服力。
  • 網易雲音樂起訴騰訊音樂旗下酷我音樂侵權
    近幾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三大音樂平臺——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頻繁被多家版權方、數位音樂平臺方起訴,屢陷侵權糾紛。近期,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旗下酷我音樂又連續兩次被網易雲音樂起訴,騰訊音樂侵權風波再起。
  • 大公司晨讀:騰訊音樂Q1營收57.4億元;蘋果發布mac、watchOS更新
    騰訊音樂第一季度營收57.4億元:曲庫包含3500萬首歌曲  今天凌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布了截至2019年3月31日止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為57.4億元人民幣(8.55億美元),同比增長39.4%。營業利潤為11.5億元人民幣(1.71億美元),同比增長22.9%。
  • SM娛樂牽手騰訊音樂,韓國音樂賽道誰家強?
    如今,各大音樂APP對內容的重視又上升了一個層次。這也意味著,音樂市場逐步回歸本質,豐富且高品質的音樂成為一切的核心。那麼,如今國內各大音樂平臺的韓國音樂版權分布情況究竟如何呢?內容扭轉偏見數位音樂時代,音樂版權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面對龐大的版權市場,各平臺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並不斷發展完善。
  • 騰訊音樂娛樂官網上線:含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
    導語: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擁有目前國內市場四大移動音樂產品: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
  • 解密騰訊音樂新財報:音樂賽道只有「長跑冠軍」
    在線音樂+社交娛樂商業模式的雙輪驅動下,第三季度,騰訊音樂總營收同比增長16.4%至人民幣75.8億元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實現高增長,同比增長55%至人民幣14.6億元,騰訊音樂三季度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歷史性突破5000萬,達到5170萬,付費率突破8%。在付費用戶規模加速增長的驅動下,在線音樂訂閱收入保持強勁增勢,同比提升55%。
  • 騰訊音樂的一小步與大格局
    回顧騰訊音樂的幾大布局,看其是如何一步一步撐起百億美元估值的。平臺聯動,多產品組合形成集團優勢自2016年QQ音樂與酷狗、酷我合併之後,新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就開始亮相,如今近2年時間已過,你真的足夠了解騰訊音樂嗎?如果你只停留在QQ音樂、酷狗、酷我,那你就out了。
  • 騰訊音樂哈薩克斯坦之旅背後:文化賦能下海外音樂交流格局初現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音樂行業的代表性平臺,騰訊音樂娛樂在推進音樂文化交流方面也已經形成了一套成體系的方法論,幫助中國音樂與中國音樂人走向世界舞臺,提升中國音樂領域的文化自信。「『一帶一路』上的中國音樂」系列活動就是一次自發的海外文化新絲路建設。這其中,騰訊音樂娛樂抓到了三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