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長虹陷「增收不增利」發展怪圈 電視業務佔總營收已不足兩成

2020-12-20 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陳妮希

跌倒了再爬起來,四川長虹 (600839.SH)從當初的黑電龍頭在家電領域逐漸沒落陷入巨虧後,又藉助網際網路重新站起來了,這一路走得跌跌撞撞。

近日,四川長虹發布了2018年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33.85億元,同比增長6.68%。不過,營收喜人的背後,卻陷入未增利的怪圈,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3億元,同比下滑8.56%。

與此同時,在線下市場的銷售量、銷售額份額分別為12.28%和11.51%,相較巔峰時期差距很大。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四川長虹作為曾經的家電大王,如今已經淪落到苦苦支撐的地步,只能依靠代工和非家電業務維持,未來長虹品牌的市場價值會進一步降低。」

電視業務不足營收五分之一

曾經的「彩電大王」一度淪落到靠補貼撐日子,長虹決心進行調整轉型,藉助網際網路重新攻佔市場。

尤其在人工智慧領域,長虹起步早,2016年更是率先推出了全球第一臺人工智慧電視。同年,長虹已經開始扭虧為盈,公司開始盈利。2018年,公司在技術創新、效率提升、人員管理、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等多維度,進行了變革與強化,夯實了長虹轉型的基礎能力,以保障公司趨良性發展。

短短兩年,四川長虹成了逆襲歸來,2018年營業收入超830億元,再創新高。然而,留給長虹的市場份額已經不多了。公開資料顯示,1997年長虹彩電市場佔有率高達35%,直至2009年,長虹彩電保持了20年的銷量冠軍。如今卻是位於海信、創維、TCL之後,居行業第四位,根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1月,四川長虹彩電在線下市場的銷售量、銷售額份額分別為12.28%和11.51%,相較巔峰時期差距很大。

從四川長虹財報中也可以看出壓力。長江商報記者梳理四川長虹2018 年財報獲悉,公司主要產業的具體經營情況包括電視業務冰箱空調業務、冰箱空調業務、冰箱壓縮機業務、 IT 綜合服務業務以及電源業務五大板塊。

其中,曾引以為豪的電視業務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132.68億元,佔總營收五分之一不到,同比下降 5.97%。四川長虹方面在財報中解釋,受行業零售均價下行、中高 端產品銷量不及預期等因素影響,利潤同比有所減少。但海外業務持續實現盈利性增長,商顯業 務保持量利高幅增長,用戶運營業務全年利潤貢獻過億元,推出全球首創全語音人工智慧電視新 品,55+大板產品內銷佔比同比提升10個百分點。

近兩年淨利潤平均下滑22.16%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2016年實現逆轉過後,四川長虹就一直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近兩年四川長虹淨利潤平均下滑22.16%。

2017年營業收入增長15.57%至776.32億元,但是淨利潤卻下滑35.76%至3.56億元;2018年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33.85億元,同比增長6.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3億元,同比下滑8.56%。

四川長虹在回復長江商報郵件中解釋:「主要因素包括,行業需求疲軟、國內市場銷量有所下降,尤其是作為傳統主要利潤源的線下基礎渠道銷量降幅較大;旨在提升營銷效能的系列舉措執行成效不及預期,整體銷售費用率較高;面板價格大跌導致終端零售均價快速下行,進而影響了產品的原定切換節奏。」

「長虹收購的軍工企業和原有的房地產企業是營收增長的主要動力。」在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看來:「長虹是一些網際網路品牌的代工企業,因此在營收上存在一定的基本盤,但是自有品牌表現不佳,所以出現營收微漲、可盈利下滑的局面。」

從目前市場競爭來看,海信、TCL、創維等品牌也已迅速進入網際網路領域。長虹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再次拉響了虧損的警報。「尤其彩電市場利潤其實在家電領域屬於很低的,長期的價格戰已經行業整體處於『受傷』階段。」一位家電行業從事者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向華為那樣拿品質說話的產品,整個家電行業的生存狀態都會陷入艱難期。」

好不容易才重生的四川長虹,又該如何破局?從四川長虹去年營收情況來看,除了家電版塊,四川長虹多元化布局已初顯成效。其中,IT綜合服務業務已成為支撐營收的重要板塊,營業收入已超過彩電和冰箱。全年共實現銷售收入187.04億元,同比增長2.85%,實現淨利潤2.28億元,同比增長7.91%;電源業務實現銷售收入6.36億元,同比增長26.44%。

四川長虹也表示:「四川長虹在行業內也具備顯著的競爭優勢。以市場份額為參數維度來看,2018年,冰箱壓縮機業務在全球和國內市場的銷售份額穩居第一,彩電、冰箱產品銷售量額居國內第一梯隊, IT綜合服務業務規模位居行業前三,陸軍近程防空雷達、軍用航空電源、鹼錳電池、LED照明等業務在行業細分市場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接下來,四川長虹還將從兩個維度推動戰略規劃落地實施。一是提供智能化的產品和服務,主要措施包括: 基於物聯網的要求改造現有終端,全面實現終端網絡化;大力拓展自動售賣和智能廚房機器人等 設備,開發「自動售賣」產品。二是構建基於端雲一體的服務型製造能力體系,主要措施包括:加快面向智能製造的服務能力建設,向服務型製造轉型;提升服務型製造能力,開放面向智能製造的服務資源。

面對重重挑戰,四川長虹仍充滿信心,在回復長江商報採訪郵件中表示:「公司將堅持『轉型升級、改革創新、聚合資源、做大做強』的發展方針,持續優化產業架構, 完善關鍵體制機制,整合內外部資源,強化核心能力平臺建設,切實持續提升盈利能力與行業地位,力爭到 2020 年,公司主要產業全面位居行業前列,實現轉型升級戰略突圍。」

不過,沈萌指出:「四川長虹作為曾經的家電大王,如今已經淪落到苦苦支撐的地步,只能依靠代工和非家電業務維持,未來長虹品牌的市場價值會進一步降低。」

責編:ZB

相關焦點

  • 淨利潤下滑68% 電視營收不到兩成 四川長虹業績低迷轉勢待考
    當初憑藉電視起家的四川長虹,如今致淨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板塊也是電視業務  8月下旬,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川長虹)發布2019年半年度報告。  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其近年來積極尋求業務上的突破,但曾經的「彩電龍頭」增收不增利的頹勢似乎並未得到扭轉。
  • 永輝超市陷增收不增利怪圈 市值7個月蒸發477億
    據長江商報記者初步統計,回購股份至今,股價跌幅達四成,市值從1180億縮水至703億元,蒸發了477億元。近五年半年度淨利首降今年上半年永輝超市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境地。今年前6個月,公司實現營收343.9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0.80億元,增幅為21.47%。這也是2013年以來,永輝超市保持半年營收持續增長的傲嬌業績。
  • 鷹眼預警:鹽田港增收不增利 投資收益遠高於主營毛利
    鹽田港主要從事港口投資開發與經營、貨物裝卸與運輸業務、碼頭建設工程管理、收費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出口貨物監管倉和其他港口配套倉儲經營。增收不增利來源:鷹眼預警鷹眼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4億元、4億元、5.9億元,同比增長21.16%、17.38%、47.05%;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0億元、4.5億元、3.6億元,同比增長14.93%、10.92%、-19.86%,呈現明顯的增收不增利現象
  • 達能基礎乳品和植物基產品陷增量不增利
    這意味著達能陷入了增量不增收的怪圈。 在整個食品飲品行業都揚言高端化,而達能卻背道而馳,莫不是達能掉隊了?中國奶粉業務營收現雙位數下滑根據達能財報數據顯示, 基礎乳製品和植物基產品業務加速增長,飲用水和飲料業務回暖,帶動當季銷售收入實現環比增長。
  • 格力、美的空調爭寵 營收差距不足百億
    市場擔憂價格戰影響盈利能力,但可以看到空調盈利能力良好,消費電器營業利潤率明顯提升,價格戰的傳言不可信。  值得關注的是,海爾智家的空調業務下滑明顯,上半年營收179.51億元,同比下滑6.55%。此外,上半年,空調市場第二陣營玩家營收也紛紛下滑,包括長虹美菱以及擁有海信與科龍兩大品牌的海信家電。
  • 上市3年,增收不增利3年,現在的香飄飄還能繞地球多少圈?
    已連續三年增收不增利據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在營收同比增長22.36%的同時,歸母淨利潤同比僅增長10.39%,僅佔總營收的8.72%,已連續三年下降。2016年至2019年,公司的總營收從23.9億元增長至39.78億元,增長了近七成;但這4年間的歸母淨利潤並沒多大變化,分別為2.66億元、2.68億元、3.15億元、3.47億元,分別佔總營收比為11.13%、10.15%、9.69%、8.72%。這也意味著,公司已經連續三年增收不增利。到了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僅佔營收的2.32%。
  • 韻達半年報:增收不增利,下半場炮火轟鳴
    配圖來自Canva 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一季度各家財報幾乎成了眾多公司的「比慘大會」,物流企業也不例外。特別是對一季度停工的「通達系」影響尤為明顯,一季度財報各家營收、業務均有下滑。二季度隨著各家物流企業「復工復產」的加速,各家快遞企業的業務開始恢復增長。 業務恢復後,傳統由圓通和韻達爭奪的「老二」,再次落在了韻達身上。雖然韻達再次堅守住了「老二」的位置,但韻達存在的新老問題卻愈加突出,老問題是單票收入下滑依舊在拖累其營收及利潤表現,新問題是其數位化路上強敵如故。
  • 增收不增利業績承壓出海不易
    當你想做麵包或饅頭去超市購買酵母時,你幾乎找不出「安琪」之外的品牌。安琪酵母始終立足酵母主業,通過採取農村包圍城市、北方面點市場切入等策略逐步發展起來,目前安琪擁有24.9萬噸的酵母產能及7.8萬噸的酵母提取物(YE)產能,墊定了其亞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酵母龍頭地位。
  • 鷹眼預警:九典製藥增收不增利 毛利率存貨周轉率異動
    來源:2019年年報鷹眼預警增收不增利 毛利率存貨周轉率異動公司主營業務為醫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藥品製劑、原料藥、藥用輔料及植物提取物四大類別。報告期內,公司業績增收不增利。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506.59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50%。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不斷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同時新產品逐步投入市場,產品收入實現穩健增長。
  • 「兩分鐘讀財報」呷哺呷哺翻座率下降 快速擴張致增收不增利
    但與此同時令人擔憂的是,2019年呷哺呷哺淨利潤僅2.88億元,同比減少37.71%,為上市6年以來首次淨利潤負增長,陷「增收不增利」困境。呷哺呷哺「增收不增利」一方面源於公司下行的翻座率。競爭激烈致淨利下滑  趣讀美團2019財報:399萬騎手人均年薪1.03萬  視頻解讀探路者2019年:扭虧為盈避免退市 經營門店關店240家  珀萊雅2019股價翻番 市值超行業大哥 高管忙減持  B站2019淨虧13.04億 2020布局領域頻遭巨頭狙擊【兩分鐘讀財報
  • [公告]四川長虹(600839)可轉換公司債券2010年跟蹤評級報告
    報告中引用的資料主要由企業提供,中誠信評估不保證引用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虹集團」)作為一家 地方國資委監管的大型企業,對公司在業務 發展、資金、技術等方面形成有力支持。 關 注 響仍不確定。
  • 電商起步慢、增收不增利
    安踏穩坐龍頭地位,近9年營收、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均超過14%,遠高於其它3家。排名第二的李寧近9年營收、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32%、3.41%,雖不及安踏,但營收和淨利潤保持雙增長態勢。361°和特步卻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其中曾經的老三361°已被特步超越。
  • 科倫藥業陷尷尬處境:股份遭司法劃轉 92億債券壓頂
    近年來,科倫藥業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而發行的92億元債券中超過50億將在一年內到期。這家或是「湧金系」魏東生前投資的最後一家公司,也是全國首家發行疫情防控債券的上市公司,在國資入股後,將面臨哪些變化?
  • 安記食品增收不增利 淨利微降4%
    增收不增利或是海外併購失敗、子公司虧損所致。去年安記食品積極推進的兩個併購項目均以失敗告終,兩個子公司也合計虧損466萬元。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未來安記食品應該提升公司的整合能力、運營能力,謹慎對外投資。」兩子公司去年共虧466萬元在遭遇營收三連降後,安記食品的業績似乎終於有所反轉。
  • 四川長虹售國虹通訊股權 另行組織開展手機業務
    四川長虹(600839)12月9日晚間公告,公司擬按照公開方式出售所持有的綿陽國虹通訊數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股權,公司全資子公司長虹(香港)貿易有限公司擬按照公開方式出售所持有重慶國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凱虹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各13.5%股權,股權轉讓價格以綿陽市國資委批准的股權價格為底價
  • [年報]四川長虹(600839)2009年年度報告
    劉體斌:曾任本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常務副總經理、黨委書記,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副總經理、黨委書記等職,現任本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常委,四川長虹電子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黨委常委。
  • 藥明康德陷增收不增利窘境,大股東百億套現惹爭議,正籌劃「A+H」百...
    藥明康德表示,報告期內,公司各板塊業務均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區實驗室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6.6%;公司的合同開發生產服務(CDMO)/合同生產服務(CMO)收入同比增長39.0%;美國區實驗室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9.8%;臨床研究及其他合同研究服務(CRO)收入同比增長81.8%。
  • 中天金融310億收購案撲朔迷離 標的華夏人壽被指增收不增利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上半年,華夏人壽總資產已達5441億元,相比2017年底增長886億;2018年度保費2306億元,居於壽險市場第四位,市場份額佔比達6.7%。310億股權收購案至今膠著「截至目前,公司已依據協議及雙方協商的時間及交易進程支付了定金70億元。」中天金融在近期繼續推進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告中稱。
  • 中加特:現場督導揪出十大疑問增收不增利高層間利益輸送糾纏不清
    這家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傍身的科創板候選企業,到底值不值得投資?多年的關聯交易,拿不出證據的債務,以及增收不增利的業績報表,隨時都可能成為中加特的雷點。不籤合同的債務和高管IPO前資金挪騰就在11月中旬,上交所在對中加特科創板保薦業務進行現場督導時指出了十大問題。
  • [年報]四川長虹2006年年度報告(五)
    2006年長虹佳華公司的分部營業收入達到所有分部營業收入合計的10%以上,國虹通訊數碼的營業利潤佔所有盈利分部營業利潤的10%以上,故把長虹佳華公司和國虹通訊數碼作為單獨的業務分部編制按業務分部為基礎的分部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