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向來以繁華大都市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
那你可曾知道 4000年前的它究竟是怎樣的
在上海的松江區就有這樣一處40000㎡的水下博物館
它便是廣富林遺址公園
廣富林古文化遺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路與龍源路交匯處以西北(廣富林街道廣富林村)。經過前後四次考古發掘,在面積約15萬平方米的廣闊區域內,考古專家發現了自春秋戰國吳越文化到夏商時代的馬橋文化,再到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的許多墓葬、地灶、灰坑、水井等。
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廣富林一帶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勞作生息。當地就已經普遍種植水稻,悠久的農耕史,表明了當地具有先進的農業生產方式。因此,上海絕不僅僅是人們口中的繁華新興城市,它也是擁有著自己的深厚歷史。
來到這裡,必打卡的便是骨針廣場。巨大的骨針屹立在廣場的中央,小雨的天氣,讓人不禁回想起千百年前先民耕種紡織的場景,這個巨大的雕塑象徵著先人編織漁網的工具——骨針,同時這也是廣富林發掘出來的代表性文物,這裡也因此被譽為「上海之根」。走到這裡,基本上已經算是走到了遺址核心保護區的邊緣,再向外,就是一望無際的稻田。在廣場周邊,立著許多栩栩如生的雕塑,仿佛都在與這座巨大的骨針一起,訴說著上古時期東吳東部文化的繁榮與這座城市千年前的歷史。
在這裡,最吸引眼球的便是水下博物館——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這裡記錄了上海從廣富林部落到華亭縣,再到松江府的變遷。走到這裡,遊人便開始變多了起來,整個場館的設計非常別出心裁,主體部分被淹沒在湖裡,只有它的屋脊部分露出湖面。博物館的屋頂採用鏤空架構,白天七彩陽光透過屋頂射入水面,「漂浮」在水面上的紅色斜屋頂,煙霧繚繞仿佛仙境。按照不同時代星羅棋布般分布在13萬平方米的水域中,美輪美奐,天氣晴好的時候,這裡真的可以分分鐘出大片。
除了文化展示館,廣富林遺址公園的知也禪寺也值得去看看。相傳唐代晚期,有一天,一位叫「大致」的高僧從洛陽雲遊至此,被眼前松江九峰環翠的美景深深吸引,便發願在此建寺、弘揚佛法、普渡芸芸眾生。於是,他四處化緣。經過十年化緣,終得巨資,在四面環水的高亢廣富林之地建起一座宏偉的大殿,即知也禪寺。幾千年來,香火一直興旺不衰。
「先有廣富林,後有松江史」,上海這一史詩級的遺址公園,佔地40000㎡,如果你對上海歷史遺蹟文化脈絡感興趣,那不妨抽個一天的時間來這裡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