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觀閱莫莫小遊記。有一句話叫「先有松江府,後有上海灘」、「先有廣富林,後又松江史」。松江區廣富林遺址位於廣富林路3260弄,主要涉及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參觀廣富林文化遺址一定要從東片區看起,三座「漂浮」著的「水下博物館」藏著千年歷史文物的富林塔……來領略腳下這片土地的歷史。
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可以說是上海文化之根了。作為松江的一張名片,復古、靜謐、壯美,而在夕陽和暮色下,更是美的像明信片。廣富林,原稱皇甫林、廣富林,據了解,在六千年前,松江的原住民便在廣富林一帶繁衍生息。至四千年前,最早的一批移民是來自黃河流域,來到此地,與原住民共同生活,且創造了廣富林。
據說,廣富林文化遺址修了整整10年,初見規模的廣富林成為了許多遊客嚮往的地方,也是網紅們的打卡地。不論什麼季節,都阻擋不了好奇寶寶們探索世界的步伐,來到這裡,不虛此行,一看便愛上了。
廣富林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早在1959年前就被發現,並且還發現了兩座良渚文化墓葬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湖底車庫入口距離東片區更近,也就是廣富林文化展區館區域,富林門則有廣富林文化遺址的地標性建築,也就是福林印記。
從朱雀門進入,經過獨特風格的遊客服務中心,以及一大片各有風情的徽派建築,即可達到廣富林文化遺址的主幹道。蜿蜒的青石板路,連接著白牆黛瓦的徽派院落,馬頭牆、屋脊、廊柱、門牆、木窗上的雕花古樸雅致……
廣富林遺址最有特色的就是「漂浮」於湖水之中的博物館了。這個水下「金字塔」博物館展現了人類文明與水交融的關係。走進展區,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建在湖面上的三角坡形建築,它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看起來就像是被洪水淹沒的房子,只露出了屋頂。在一個個屋頂下面便是展廳,山牆由玻璃構成,很好地解決了採光和通風的問題。
水下博物館裡保留著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展示了從原始社會到民國時期的時代畫卷,遺骨、蠟像、布景等都布置得栩栩如生,又像真實的人類生活,又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十分美麗,讓人流連忘返。當人們在享受生生不息的「人類畫卷」的同時,也驚嘆設計師和建築時的驚人才華。
三座博物館周圍的水域大約有200多畝,館內則分為水上觀光臺和水下展廳兩個部分,廣富林的許多文物本身是浸泡在水中,水下展館所需的恆溫恆溼成本更低,有利於文物的長期保存。圓形大廳形狀的,便是廣富林文化展示館的入口了。
走入其中,竟然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發掘現場,仔細一看,原來是栩栩如生的蠟像,隨之漸行漸深,展開了一片神奇的地下之旅。這裡的場景從遠古慢慢過渡到近現代,可以領略到五千多年來的文化、人文、歷史底蘊,還原先民的漁獵農耕的生活,尤其是最後一個展館,複製明、清,乃至民國的松江繁華。
來到廣富林徽派古建築群中的朵雲書院,這裡整體搬遷而來,是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築。富林塔為四方三層木塔,為仿唐風,不屬於佛寺和道觀,是一道獨立風景,塔下是古陶藝術館的入口,陳列了廣富林出土的很多國家級陶器。
知也禪寺,也是有著很濃厚的歷史淵源,傳說是唐代高僧雲遊到松江,經過十年化緣建起來的。建築群也大都是唐朝的風格。另有陳子龍紀念館、考古研究展示館,都是非常獨特的一道風景線。廣富林文化遺址內,還建設有20多個各類主題館,簡直就是一場歷史大穿越。
據說,更嗲的是在2019年10月份開了夜場,有近10萬平方米的燈會,到今年的2月9日結束,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晚上亮起,將持續整整4個月。燈會有三大主題展區和40多套燈組。氣勢磅礴,精緻瑰麗,與廣富林文化遺址相呼應,讓人感受著濃濃的民俗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