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能「攬盡上海數千年歷史」!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今日試運營

2020-12-12 東方網

  原標題:這裡能「攬盡上海數千年歷史」!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今日試運營

  上海佘山腳下一個規模不大的村落「廣富林」,今日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歷經十年打磨,能「攬盡上海數千年歷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項目一期將自6月26日起試運營,對外開放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陳子龍紀念館、朵雲書院等十餘個展館。

  記者注意到,廣富林文化遺址的名字中並沒有「公園」二字。松江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文化遺存之一,廣富林文化遺址不是一般的「公園型」旅遊景點,它記載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見證著城市的興起和發展。無論是地面上的斷壁殘垣還是深埋水土中尚未被發掘的遺蹟,這些都是上海的歷史文化之根,是這座城市走向未來的精神家園。

  不到1米深的土層裡發現了五千年前的「文明碎片」

  長期以來,廣富林這個地勢平坦、水網縱橫的小村落都默默無聞,「驚豔於世」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期。

  當時,村民開挖河道時發現了眾多陶罐玉器,經權威專家認定,這裡是古代的一個生活遺址。上世紀60年代初,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和北京大學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該處進行了考古勘察,同年,《考古》雜誌刊載了這一發現:「在河岸兩旁、距離地表深約0.7米的地方,暴露有灰層和大量古代陶片,灰層的土色灰黑,厚約0.3米,採集的遺物均為陶器,有泥質灰陶,黑衣灰陶,夾沙紅陶,印紋硬陶和釉陶等。」當時的考古隊在廣富林小範圍發掘了兩座良渚文化時期的墓葬及其他遺址遺物。研究發現,這是上海最早發現良渚文化墓葬的兩處遺址之一。這讓考古學界很興奮:這意味著一直被認為是現代城市、移民城市代表的上海,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人類居住生活。

  1977年,廣富林遺址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地點。1984年,上海市政府題名立碑「廣富林古文化遺址」,並確定為上海古文化遺址保護地。到了1999年,村民開挖池塘時,又發現了古墓葬和隨葬品,還有村民造房子挖地基時發現了很多鹿角、陶罐等。聞訊而來的文物保護部門在此又發現了數十座新石器以來有數千年歷史的各類古墓葬,以及數百個水井、灰坑等生活遺蹟。這次的發現讓文物保護人員欣喜之餘還有些疑惑:這裡一直被認為是良渚文化(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距今5300年左右到4300年左右)的遺址,可是這些古墓葬和生活遺蹟又明顯和當地傳統歷史文化有差異。到底原因為何?

  1999年至2005年,上海博物館再次對遺址進行調查及發掘,發現了新石器時代、周代、漢代等文化遺存。特別重要的是,專家在此發現並確認了長江下遊地區,一支新的考古學文化——廣富林文化,填補了該地區歷史年代的缺環和文化發展的空白:良渚文化的年代下限是距今4300年左右,馬橋文化(夏商時期分布於長江三角洲地區一個區域文化類型)的年代上限是距今3700年左右,中間有一段時間缺環,距今4000年左右的廣富林文化從時間上看正好在兩者之間。

  1999年、2000年,考古專家兩次對廣富林遺址土壤取樣,並在1999年剖面中選取標本進行測年工作,測試結果反映了廣富林遺址從5300年前至今的沉積序列:第一層是沒有經過人類活動擾亂的生土,距今5300年左右;第二層是良渚文化層,距今5300年到4300年;第三層是廣富林文化層,距今約4000年;第四層是戰國至漢代文化層。

  廣富林遺址被發現之初,為學術謹慎起見,暫時稱之為「廣富林遺存」。2006年,在環太湖地區考古學術研討會上,經專家論證,正式確定「廣富林文化」的命名。2008年到2015年,經過六萬多平方米的發掘研究,廣富林文化在上海和全國早期文明研究中的重要性不斷突顯、專業地位進一步強化。2013年,廣富林遺址被核定為第七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數個「歷史迷題」尚待進一步研究討論

  「骨針廣場」是廣富林文化遺址的核心地標,廣場中間豎立著一根象徵先人編製衣被漁網的工具——骨針,這是廣富林發掘出來較多的代表性遺物。骨針廣場北面就是廣富林遺址核心保護區。經考古勘探和研究確認,廣富林文化遺址核心保護區地下有著豐富的古代遺存,蘊含著許多未解之謎。為了更好地保護遺址,該區域被國務院文物保護委員會確定為不經批准、不得開挖的核心保護區,是廣富林遺址研究最具價值、最珍貴的神秘之地。這些年來,隨著考古、學術工作的深入,廣富林遺址的「神秘」讓很多人著迷。

  比如,在廣富林出土的陶器殘片中,有一部分明顯不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傳統原始文化的遺物,而應該來自於今天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區。在廣富林遺址生活的先民使用的東西和本地土著也不一樣:夾砂陶器裡顆粒比本土出土的其他陶器更大,器型也不一樣,陶器殘片具有黃河下遊的文化特徵。廣富林遺址中發掘的墓葬相互間隔較大,墓穴朝向不一,大多沒有陪葬品,這和墓坑多為南北向、排布有規律的良渚文化時期墓葬也有顯著差別。

  從出土的玉琮上可以看出,廣富林文化傳承良渚文化的同時有一些變異,並且變異大於傳承。廣富林文化的玉琮和良渚文化的玉琮中間都有豎槽,邊上角部都有分節的橫檔線,但是良渚文化的玉琮除了有分節線,倚折角處都琢刻了神人獸面紋飾,但是廣富林文化的玉琮只是分了節、有了折角,基本沒有紋飾,這和山東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裡的玉琮類似。

  這是為何?在廣富林遺址生活的先民到底是誰,和原先在這裡的良渚人又有什麼不同?

  目前學界有一種觀點是,廣富林遺址的先民是從數百公裡之外的北方翻越崇山峻岭遷徙而來,他們也許是上海這座「移民城市」裡最早的一批「移民」,因此在生活習慣上帶有了明顯的北方痕跡。而葬俗的不固定,可能正反映了當時社會結構的變化:移民初至上海,尚未形成風俗和傳統,社群結構相對鬆散。

  如果上述推論屬實,那麼在環境惡劣、沒有先進交通工具的情況下,先民們為何要做這樣的遷徙?學者們發現了一個巧合:那一時期,恰與我國上古傳說「大禹治水」發生的年代基本吻合。距今4000年前,洪澇、地震、海侵等自然災害在全球頻發,北方先民選擇水土肥沃、環境優美的廣富林落腳申根,也許是處於避災之慮。

  不過,上述觀點目前還未能定論,對於廣富林遺址下一步的考古研究也許會完善、增進、推翻這些猜想。近10年來,在國家文物局、市文物局大力支持和主導下,上海博物館、復旦大學等十支專業考古機構隊伍對廣富林遺址除核心保護區外的區域進行全面發掘研究,取得了極大的考古成就,從而為打造這一上海城市根脈文化地標提供了重要依據。整個考古過程本身也是一個彰顯廣富林價值的過程,許多考古成果,或被命名,或成文獻。廣富林考古項目曾多次入圍全國考古十大發現初評名單,2016年獲得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

  「十年磨一劍」重現廣富林文化

  「廣富林的核心價值在於地下珍貴的史前遺存,所以整個保護和建設過程,始終讓考古研究成為廣富林文化展示的真正主角。我們不止要開發好,更要守護好、研究好、展示好。」松江區區委常委、副區長於寧介紹,廣富林文化遺址項目自2008年全面啟動,「十年磨一劍」地嚴謹真實、複合展示廣富林的保護和開發,最終目的是要喚起人們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自信、對上海這座城市根脈的了解與認同,希望市民遊客在享受中華傳統美感的過程中了解歷史、記住歷史。

  廣富林文化遺址總佔地約850畝,一期試運行開放十餘個展館,包括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陳子龍紀念館、富林塔(僅外部觀賞)、富林印記、木藝傳承展示館、古陶藝術館、知也禪寺、三元宮、城隍廟、關帝廟、朵雲書院、墨寧國樂。此外,人們還可以一路遊覽廣富林遺址核心保護區、骨針廣場、春秋秦漢風貌臺、官塘橋、富林照壁、集賢坊、海浦街區、陶土合掌村等場景。這些各具特色的展館和場景,從不同的視角展示了上海這座城市多元、包容、大氣、謙和的城市基因。

  漂浮在富林湖中的廣富林文化展示館以「時空之旅」為設計理念,通過廣富林考古記憶、上海成陸演變、先民活動到來、城邑特徵形成、松江縣府興盛、上海城市崛起、走向未來明天等場景設計,讓觀眾在時光隧道中體驗和閱讀上海這座城市。陳子龍紀念館包括澡雪堂、安雅堂等展廳,介紹陳子龍文學成就,創辦復社與幾社、反清復明的歷史,以及與陳子龍同時代的杜麟徵、夏允彝等眾賢名士。徽派建築「明代高房」將與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辦朵雲書院設有閱讀空間、展覽展示空間、課堂講座空間,文創空間等,將引進全球頂級文創品牌,並開發專屬朵雲書院的文創產品,定期舉辦各種主題的藝術品展示及經營活動。

  各展館內有不少珍品。比如,地下展館古陶藝術館展出良渚文化黑陶魚鰭三足鼎、龍山蛋殼黑陶杯、夏朝時期白陶印紋龜等不同時期的陶器。木藝傳承展示館內陳列著約300件精美的徽州古民居工藝木雕,大部分是從明清民居古建築上拆下來的,展品雕刻內容主要以各種歷史人物、小說戲劇故事、吉祥圖案為題材,代表了江南明清時期木雕的巔峰水平。

  位於富林門側的富林印記也是廣富林文化遺址的地標性建築之一。這棟磚石壘砌的塔樓,狀似一塊大型圖章,樓內是盤旋式上升的觀景通道。順道而上,可見兩側牆面以半隱半現的圖文形式,講述了廣富林遺址發掘的過程。

  據介紹,廣富林文化遺址去掉湖面和保留不開發的面積,只剩下500畝,所以園內許多建築空間要壓縮,地下建築要接近地面建築面積。比如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湖底車庫為中國目前最大的水下車庫,湖中央還設有一處音樂噴泉。「我們把這塊地都用盡、用絕了。在這片建築裡,富林塔是最高的,其他儘量嵌入地下、藏入水中,不讓建築喧賓奪主或越界,侵入聖土。此外大體量建築都遠離核心保護區,都是為了讓市民遊客可以在此駐足凝望和沉思。」於寧說。

  「要知道城市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由於「遺址」並非「公園」,因此廣富林文化遺址在管理上比普通公園要嚴格些,服務上也並非以娛樂休閒為主導向。比如,廣富林文化遺址遊玩人數達到單日最大承載量18000人時,將暫停售票。位於漂浮在富林湖中的第一個大屋頂和邊側的圓形建築內的廣富林文化展示館是遺址的重要展館,整個展覽空間均設置在水下,進入展館,給人以踏入地下和走向遠古的暗示。廣富林文化展示館單日累計最大承載量是6000人,每天門票將限量發放。此外,目前廣富林文化遺址出於安全考慮,僅允許無腳踏板嬰兒車和非電動殘疾人輪椅可以入內,其他各種手推車及帶輪子的運送工具存在較大安全隱患,故不能入內。

  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開園時間為9時至17時,遊客可以通過官網及官微,或者第三方售票平臺線上購票,也可在售票窗口購買當日紙質門票,每人每日限購5張門票。為避免現場購票排隊擁擠,且部分場館日承載量有限,建議遊客儘量通過官網及官微提前預約門票。廣富林文化遺址湖底車庫及地面共有900個停車位(包括40個大巴停車位),廣富林郊野公園共有1200個停車位,銀龍路東段共有500個臨時停車位。

  松江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廣富林的保護和開發,從起初就嚴格依據考古研究成果和真實史料進行謀篇布局,對廣富林所有的建築、樹林、河塘、路格和地貌及時進行了拍照、測繪、記錄,在喚醒歷史記憶的同時,力求地貌肌理真實,展示內容可信。如今,園內眾多專題展示館都具有複合展示功能,外觀和內容互為補充,讓孩子和普通觀眾都能夠簡單易懂、留下印象。「守護好、研究好、展示好這片孕育城市脈搏和文明基因的故土,是上海彰顯文化自信,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舉措。希望市民遊客通過參觀廣富林文化遺址,能了解我們這座城市從哪裡來,思考這座城市要到哪裡去。」

相關焦點

  • "海派之源"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試運營
    張亨偉 攝中新網上海6月26日電 (記者 張亨偉)26日,歷經十年打磨,能「攬盡上海數千年歷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終於揭開神秘面紗,項目一期正式投入試運營,對外開放了廣富林文化展示館、陳子龍紀念館、朵雲書院等十餘個展館。廣富林位於上海松江新城北部,距離市區西南30公裡處,佔地850畝,保存有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的遺址。
  • 廣富林遺址今起試運營,門票多少錢?怎麼去?最強攻略在這裡
    從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到宋元時期,廣富林文化遺址被譽為「攬盡上海千年歷史」。經過數年精心建設,今天上午九點,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正式開放試運營了。 為了儘早目睹廣富林的真容,不少市民朋友一大早就頂著橙色高溫預警,來到廣富林門口排隊。
  • 廣富林遺址明春開放 上海這些公園都有"故事"
    被譽為「攬盡上海千年歷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將於明春正式開園!經過數年精心建設,目前已進入園區基建和館內布陳的衝刺階段。在上海,還有這些充滿濃厚歷史氣息的景點,安靜地等待遊客前來。小編帶你走進這幾處,體驗古橋流水恬淡時光、感受歷史文化薰陶。
  • 一卡暢玩一年,廣富林文化遺址遊玩攻略來啦
    原標題:一卡暢玩一年,廣富林文化遺址遊玩攻略來啦  據樂遊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被譽為「攬盡上海千年歷史」  它的歷史文化、它的景怎能一眼看盡  終於等到了它!廣富林文化遺址年卡!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原生態保護的古遺址農耕生態文化感受最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遺址內還有文化展示館考古遺址展示館、酒店商業區等
  • 廣富林文化遺址深度遊玩攻略在此
    廣富林文化遺址被譽為「攬盡上海千年歷史」它的歷史文化它的景怎能一眼看盡就在近日有了年卡天天去都沒問題盡情地去探尋上海之根的文化吧線路中包括被譽為「攬盡上海千年歷史」的廣富林文化遺址、上海遠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崧澤遺址、剛剛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良渚遺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河姆渡遺址等考古遺蹟。在秀麗的江南山水之間,開啟一段人類文明尋根之旅。 線路的起點廣富林文化遺址是上海歷史文化之根,在目前經考古發現的上海多處遺址中內容最豐富、最具保護與開發價值。
  • 上海儂好,廣富林文化遺址
    廣富林遺址位於 上海 市 松江 區廣富林街道廣富林路以北、銀澤路以南、沈涇塘以東、油敦港以西,廣富林村一帶。廣富林遺址於1959年被發現後,經過多次考古挖掘,先後發現良渚文化時期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存。並確認了該遺址原始社會時期古文化主要有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等類型。
  • 廣富林文化遺址:垂柳冒出綠芽 春意悄然綻放
    圖說:廣富林文化遺址內的春意已經悄然綻放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攝(下同)儘管仍在閉園期,廣富林文化遺址內的春意已經悄然綻放。沿河畔漫步,垂柳的枝條上冒出了嫩綠芽尖,在微風中輕輕搖晃。迎春花的枝丫半彎著從欄杆縫隙穿過,花朵金黃,密密地串起明媚春光。
  • 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考古遺址展示館對外開放
    9月26日,被譽為「上海文化之根」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對外開放了考古遺址展示館。據悉,該展示館面積達2960平方米,主體由三個獨立展廳和一個正廳構成,裡面展出了159組文物,其中具有明顯楚文化特徵的青銅尊也揭開了塵封千年的面紗,與世人見面。
  • 魔都這一國風勝地,攬盡上海千年文化,有小故宮之稱
    如果你喜歡藝術,可以去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轉轉,坐落在城市裡的大大小小油罐,光是巨型油罐外表就是一個值得欣賞的畫面,更別說裡面的藝術品。看過故宮莊重的紅牆,還有成都武侯祠裡面的紅牆竹影,對於國風紅牆有著別樣的著迷,不曾想在魔都,也有這樣古色古香的紅牆身影,就藏在被稱為小故宮的廣富林遺址文化公園裡,喜歡國風的一定不要錯過。
  • 上海文化之根——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開放,在陶罐中「穿越」千年!
    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內部展示空間2960平方米,內部分設一個正廳和三個獨立展廳,正廳內展示的廣富林第12號房遺蹟為上海至江南地區史前建築遺蹟的典型代表,意義非凡;三個獨立展廳分別以「文明之源」「城市之光」「歷史之脈」為主題,既是文物的展示,也是學術研究成果的體現,更是對廣大市民群眾的回饋和匯報。
  • 一波美照帶你領略見所未見的廣富林文化遺址
    廣富林文化遺址主要涉及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及周以降至元等時期遺存,展現了這一地區生生不息的人類活動畫卷。    廣富林文化遺址位於松江區廣富林路3260弄,廣富林文化遺址一期工程於2018年6月26日正式開始試運行。
  • 上海尋根半日遊——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遊記
    松江被認為是上海之根,而廣富林文化也被認為是上海文化的發源地。位於松江區的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已開放一年有餘,雖然上海大小公園無數,但像這樣帶有歷史痕跡感且設計獨特的公園還是屈指可數。上周,我終於抽空前往了這座古色古香的公園,一覽上海的歷史之路。
  • 廣富林文化遺址告訴你「上海從哪裡來」
    21世紀初,上海松江廣富林遺址原始文化考古的新發現轟動了考古界。廣富林文化被確定為距今約4000年的新見考古學文化,它包含了來自南方的良渚文化痕跡,也有來自北方黃河流域的龍山文化印記。在廣富林文化遺址,你可以看到原生態保護的古遺址、農耕生態文化,感受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
  • 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穿越古今尋上海之根,良心景點推薦
    松江區廣富林遺址位於廣富林路3260弄,主要涉及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參觀廣富林文化遺址一定要從東片區看起,三座「漂浮」著的「水下博物館」藏著千年歷史文物的富林塔……來領略腳下這片土地的歷史。廣富林文化遺址公園,可以說是上海文化之根了。作為松江的一張名片,復古、靜謐、壯美,而在夕陽和暮色下,更是美的像明信片。
  • 上海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即將開館
    央廣網上海9月18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今天召開的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開館暨中秋國慶系列活動媒體發布會傳出消息,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將於9月26日開館,展品遴選了廣富林考古發現的具有代表性的159組文物珍品。
  • 上海新增4家4A景區:小陸家嘴風景區、廣富林文化遺址、七寶古鎮...
    ,評定為A級景區,其中,小陸家嘴風景區、廣富林文化遺址、七寶古鎮、閔行文化公園被評定為4A級景區。 上海小陸家嘴風景區身處陸家嘴核心地段,以觀光旅遊、商業休閒、文化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主客共享的城市中心公共休閒空間為特色,範圍內主要涵蓋濱江大道南段1.4公裡、濱江公園、陸家嘴中心綠地等主要區域。小陸家嘴風景區坐擁著現代高樓群的城市形象,江邊是老碼頭遺址,遠處是外灘歷史建築,新和老、歷史和未來在此處交匯。
  • 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不僅有水下建築,還藏著魔都「小京都」
    不出上海的境內,就能過足旅遊癮。莫莫因為7月10日,在這裡有個房地產發布會,所以來到了廣富林遺址公園,之前也有來過這裡,每次來都會被震撼到,非常的不可思議。也許人們提到上海,說起上海最具設計感或者「超現實」的建築,就會想到市中心的那些摩天大樓。但其實上海最「超現實」的建築,當屬上海松江這片被埋在水下的建築群。
  • 廣富林文化遺址:上海之根,海派之源
    建築本身  佇立於園區南入口處的富林印記,是廣富林文化遺址的地標性建築,常年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這棟磚石壘砌的塔樓,狀似一塊大型圖章,樓內是盤旋式上升的觀景通道。順道而上,可見兩側牆面以半隱半現的圖文形式,講述廣富林文化遺址的挖掘過程。
  • 老上海才知道的地方,廣富林遺址公園,被譽為上海真正的根
    >廣富林古文化遺址位於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路與龍源路交匯處以西北(廣富林街道廣富林村)。因此,上海絕不僅僅是人們口中的繁華新興城市,它也是擁有著自己的深厚歷史。來到這裡,必打卡的便是骨針廣場。巨大的骨針屹立在廣場的中央,小雨的天氣,讓人不禁回想起千百年前先民耕種紡織的場景,這個巨大的雕塑象徵著先人編織漁網的工具——骨針,同時這也是廣富林發掘出來的代表性文物,這裡也因此被譽為「上海之根」。
  • 揭開塵封千年的面紗,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9月26日開館!一起來...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楊潔)被譽為「上海歷史文化之根」的廣富林文化遺址,有新空間靜待客至。考古發現的159組文物珍品,2960平方米內部展示空間……9月26日,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即將開館。值得一提的是,屆時三件具有明顯的楚文化特徵的青銅尊將揭開塵封千年的面紗,與世人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