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菜疙瘩是山東地區的一種特色農家醃菜。小時候家裡的屋簷下常年放著兩口鹹菜缸,打開蓋子,一股濃濃的鹹香味撲面而來,裡面是母親醃的鹹菜疙瘩,還有少量的胡蘿蔔鹹菜。在那個年代,鹹菜疙瘩是莊稼人家飯桌上幾乎頓頓都有的。那個時候農村裡沒有冰箱,蔬菜也是有限,尤其到了冬季和來年的初春,蔬菜匱乏,鹹菜疙瘩就成了飯桌上下飯的好東西。而暖和的季節,卻又是地裡農活正忙的時候,很多時候勞累了一天回來,實在沒力氣去炒菜,從鹹菜缸裡撈起一塊鹹菜疙瘩,麻利地切成條,切點蔥絲和辣椒,倒點醬油醋或者香油拌拉幾下,就著煎餅饅頭就可以大口大口下飯了。
雖然是農家鹹菜,但鹹菜疙瘩的醃法可是很講究的,必須用老香椿棒子熬出來的水醃才香,而且要用大粒粗鹽來醃。醃鹹菜疙瘩要用「辣菜」疙瘩----我們當地百姓都這麼叫,實際上它的學名是芥菜。深秋把芥菜從地裡收回來,去掉纓子,洗淨泥土,削去根須晾乾,一層芥菜疙瘩一層粗鹽碼在鹹菜缸裡。從香椿樹上掰下一些老椿棒子,放在水裡熬煮,晾涼後倒在鹹菜缸裡沒過芥菜疙瘩,蓋上蓋子醃製。沒有三五個月,這鹹菜疙瘩是醃不透的,必須得醃透了、鹽味和香味都滲進芥菜疙瘩裡才香。醃得好的鹹菜疙瘩,在鹹菜缸裡越放越香,吃個一兩年沒問題。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農村裡醃鹹菜的人家也很少了。大家都崇尚飲食健康,鹹菜吃得很少了。不過偶爾胃口不佳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懷念這個味道的,跑到超市買上一個鹹菜疙瘩,回家切切拌拌,不論就著饅頭吃、就著麵條或者就著白粥吃,都是那麼地開胃,總讓人吃到停不下來,撐得肚子鼓鼓的還是意猶未盡。
拌鹹菜疙瘩的做法:
【材料】
鹹菜疙瘩半個,大蔥(只用蔥白部分),尖椒,香菜
【調料】
醋,生抽,香油,鹽
【做法】
1、鹹菜疙瘩半個,先切成薄片,然後再節成條。拌鹹菜疙瘩本身就是一道地道的農家小菜,做法粗放,不拘小節,不用切得特別細,中等粗細即可。
2、將切好的鹹菜條放在涼開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去除部分鹽分。醃好的鹹菜疙瘩都是非常鹹的,涼拌之前最好是用水浸泡一下,我們當地把這個操作叫做「倒鹽」,音是如此,大概是這個「倒」吧,意思是把鹹菜裡的鹽分再倒退一部分出來。浸泡去除部分鹹味之後再加調料能更好地吸收融合,味道會更好。
3、把浸泡好的鹹菜條撈出來,輕輕擠一下水分,放在碗裡。鹹菜條的浸泡時間也不宜過長,否則鹹菜味道被泡得太淡也就不香了,鹹菜嘛,還是有點鹹味才香,因為浸泡的過程中泡出來的不光鹹菜的鹹味,還有它的香味。
4、尖椒從中間片開,切成細絲;大蔥的蔥白部分豎著劃一切,把外層的蔥白部分撥下來,然後順著切成蔥絲;香菜切段。喜歡吃辣的其實用小米椒會更香。
5、把切好的所有配菜都放在碗裡,倒入適量香醋、少許生抽、老抽、香油,拌勻即可。拌好的鹹菜疙瘩放置醃一會兒再吃味道會更好。
如果鹹菜還是比較鹹的話,只放醋和香油拌一下也非常香,醋和蔥絲搭配起來特別地香,再滴上幾滴香油,那味道真是絕了。加了醬油後就多了一股醬香味,兩種味道各有風味,都很好吃,個人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不論放不放醬油,蔥絲一定要多放一些,特別提香出味。
拌鹹菜疙瘩的幾個技巧總結:
1、做這種拌鹹菜疙瘩,要選擇那種最原始的農家鹹菜疙瘩,味道清香而柔和,最好不要用那種帶有醬香味兒的,味道太濃容易蓋過調料的味道,拌出來不夠清口。
2、鹹菜疙瘩一般都比較鹹,所以涼拌之前最好放在涼開水中浸泡一會兒去除部分鹹味,這樣後續再加醬油等各種調料才不會過鹹。不過鹹菜在水中也不宜浸泡過久,因為泡的時間久了損失的不光是鹹味,還有鹹菜本身的香味。
3、拌這個鹹菜疙瘩,配菜和調料都非常簡單,蔥絲和青椒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蔥絲,一定要多放,蔥絲跟醋、香油搭配起來的味道非常絕妙。調料一般就是生抽、老抽、醋和香油。生抽和老抽有鹹味,一定要少放,不放也可以,醋和香油是不可少的。
4、拌好的鹹菜疙瘩醃製一會兒再吃味道會更好。
雖說醃菜不宜多吃,不過偶爾吃一次解解饞也無傷大雅。這麼一碟質樸拌的鹹菜疙瘩,不論搭配饅頭、煎餅還是白粥,都是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