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42歲寫的一首七律,開篇就彰顯不凡氣度,頷聯更令人讚不絕口

2020-12-14 品詩賞詞

袁枚是清代著名才子,他少年得志,中年退隱,不僅交遊廣泛,而且閱歷豐富。袁枚出生於一個落魄的士大夫家庭,但是他自小就勤奮讀書,詩歌創作也是造詣非凡。他隱居後自稱蒼山居士,經常遊歷名山大川,從而為其文學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非常清高,無論是言談舉止,還是文學創作,都高雅脫俗,絕對不會張口閉口就談錢。比如北宋詩人黃庭堅有一次囊中羞澀,就委婉地說,孔方兄有絕交書,仿佛提到錢就很庸俗。

但是蒼山居士卻闡述了自己的獨特見解,下面介紹袁枚42歲寫的一首七律,開篇就彰顯不凡氣度,頷聯更令人讚不絕口。

詠錢

清代:袁枚

人生薪水尋常事,動輒煩君我亦愁。

解用何嘗非俊物,不談未必定清流。

空勞奼女千回數,屢見銅山一夕休。

擬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設富民侯。

詩的大意是:人生在世,打柴汲水本是平常事,可是動輒要錢,卻讓我發愁。懂得用錢,何嘗不是俊傑;絕口不提,不一定就是清流。那些守財奴每天不停地數錢,但即使擁有一座銅山,也可能一夜消失。我苦口婆心地啟奏皇帝,請在普天之下多設富民侯。

這首詩寫於乾隆22年,袁枚少時家境貧寒,此時已人到中年,因為閱歷了人生,對錢的作用更有著深切的感受。

這首詩一反封建士大夫鄙視金錢的傳統觀念,作者認為錢是有用之物,只要使用得當。同時作者也嘲諷了那些守財奴和浪蕩子,並希望朝廷要善於管理錢財,更祝願天下人都能富足。

作者開篇就氣度不凡,闡述了自己對錢財的觀點,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但這些東西都需要用錢去交換。詩人詼諧地把錢稱為「君」,看似尊重,其實也透出無奈。這位隨園老人自小家境貧寒,仕途又極其不順,很早就退隱,哪裡有太多的積蓄。

「動輒」二字,也傳達出詩人經常在生活上捉襟見肘,僅僅能勉強維持生計。而一個「愁」字,更彰顯出蒼山居士一向淡泊名利,但有時急需用錢,又覺得手足無措。

正因為自己有這樣的感受,所以詩人才會辯證地看待錢財的用途。詩人先引用了《世說新語》裡的一個故事,西晉名士王衍為人清高,與人交流一直都是不談錢。他的妻子也覺得很奇怪,有一次故意用錢將他的床團團圍住。

王衍早上起來,忽然發現異常,但仍沒有提一個錢字,反而稱之為「阿堵物」。頷聯令人讚不絕口,詩人嘲笑這些士大夫故作清流,實際上卻極其虛偽。

接下來詩人又舉了一個反例,漢靈帝的母親永樂太后平時喜歡攢錢,京城裡就流傳出一個童謠,車班班,入河間,河間奼女工數錢,以錢為寶金為堂。可見這位「奼女」是婦孺皆知,但她即使擁有整個皇宮的財富,最後還不是化為塵土。

另一個例子是記載於《史記》中的一個故事,漢文帝曾賞賜自己的男寵鄧通一座銅山,讓他自己鑄錢用。漢景帝即位時,鄧通就被抄了家,最後不僅一無所有,而且還窮餓而死。

如此正反兩方面的事例,足以說明錢財雖然是一個好東西,卻需要使用得當。

古人曾說,世路難行錢做馬。有些情況下,錢財確實可以幫助人們渡過難關。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正所謂,禍福相依。不懂得取捨,就可能會鑄成大錯。

所以詩人誠懇地請求皇帝,九州添設富民侯。漢武帝在暮年時,後悔徵伐過度,於是就封丞相為富民侯,作者借其字意,表達自己關心百姓的願望。

言下之意是說,不要醉心於財富,而要積極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條件,才能得到萬眾的支持與愛戴。詩人雖然隱居多時,卻依然不忘社稷和百姓疾苦,真不愧是一位備深讀者喜愛的詩人!

相關焦點

  • 袁枚水平很高的一首七律,僅是最後兩句,就令人醍醐灌頂
    一杯好茶,慢慢品味,才有滋味;一首老歌,靜靜欣賞,方懂真情。讀書寫作也是如此,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南宋詩人陸遊曾教育後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李白詩才高妙,也勤奮鑽研,「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下面介紹袁枚水平很高的一首七律,僅是最後兩句,就令人醍醐灌頂。箴作詩者清代:袁枚倚馬休誇速藻佳,相如終竟壓鄒枚。
  • 陸遊50歲時寫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的兩句,就令人如臨其境
    南宋一位詩人也非常善於借景抒情,下面介紹陸遊50歲時寫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的兩句,就令人如臨其境。成都書事宋代:陸遊大城少城柳已青,東臺西臺雪正晴。鶯花又作新年夢,絲竹常聞靜夜聲。他經常跑步、注重養生,活到了85歲,這些都得益於其「八十可憐心尚孩」的童心。但愛國情懷卻始終貫穿於他的一生,無一日不在憂國憂民。這是陸遊50歲時創作的詩作,當時範成大擔任四川制置使,陸遊在他門下擔任幕僚,住在成都,身居閒職。詩人得到了範成大的賞識,總算可以不再四處奔波。但整日無所事事,也不是陸遊期待的生活,他最大的願望還是拼搏沙場、殺敵報國,實現其平生夙願。
  • 袁枚春日郊行,這首七律清新明快,驚豔了整個春耕季節
    詩人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更等不及三月的絢爛美景,便脫下厚厚的冬裝,趁著晴好的天氣,外出郊遊。下面介紹袁枚的一首七律,意境很美,驚豔了整個春耕季節。春日郊行清代:袁枚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帶雨畫清明。袁枚在創作上反對虛偽矯飾,追求真善美,他熱愛大自然,更熱情地謳歌美好。這首詩描寫春天的睛明景色、和鄉村春耕的忙碌景象。面對這一派田園風光,詩人也不由得想起自己仕途奔忙的勞苦。這首七律起首就充滿激情,全篇更是醉美如畫。二月裡依然天氣寒冷,很多花兒都沒有開放,詩人卻說此時郊遊最有情。
  • 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
    下面介紹柳亞子的一首七律,僅是頷聯就不同凡響,最後兩句更慷慨激昂。酒邊一首為一瓢題扇作者:柳亞子酒邊撥觸動牢愁,萬恨崢嶸苦未休。祈死已煩宗祝請,偷生忍為稻粱謀!棲棲桑海無多淚,落落乾坤剩幾頭!宗祝,即祝宗,作者為了符合平仄的要求而倒寫。古代稱掌管祭祀、告神求福的巫師為祝宗。春秋時晉國貴族範文子看到國家將亡,曾命令他的祝宗為他祈死。稻粱謀,比喻人只為自己謀求衣食。詩人不知不覺就把一壺酒喝乾了,他放下酒杯,忽然就想起那些曾經與之一起共患難的朋友。人們悲嘆社會的動蕩不安,眼淚都要流幹了!
  • 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杜甫是一位多面手,他的作品題材廣泛,絕句和律詩都寫得非常出色,很多古體詩也深受讀者喜愛。詩聖對待文學創作非常用心,真可謂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就曾讚揚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七律,精雕細琢,頷聯更顯出神入化。
  • 陸遊62歲時寫的一首七律,令人如臨其境,尾聯更是感動無數人
    陸遊29歲時初次參加進士考試,雖名列前茅,卻被黜落。39歲時喜逢大將張浚北伐,陸遊認為報國有日、殺敵有時,積極支持抗金。但由於有人阻撓破壞,不久符離之役失敗,他又以鼓唱是非而被罷官。一眨眼幾十年過去,每當想起這段往事,陸遊便悲憤交加,他懷著沉痛的心情寫了一首詩。
  • 白居易的一首七律,開篇美如畫卷,尾聯更顯悠閒恬淡
    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的一首七律,開篇美如畫卷,尾聯更顯悠閒恬淡。宿湖中白居易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浸月冷波千頃練,苞霜新桔萬株金。幸無案牘何妨醉,縱有笙歌不廢吟。早年的樂天喜歡抒寫一些憂國憂民的作品,經過無數的宦海沉浮之後,他的心境也發生了變化,晚年更顯淡泊恬靜。這首七律是作者出任蘇州刺史時所作,詩中描繪了太湖的迷人景色,更表現出詩人在繁雜的公務之餘,暢遊山水、悠然自得的輕鬆心境。開篇便描繪了一幅水天一色、晚霞絢爛的美麗畫卷。
  • 林則徐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勢磅礴,最後7字更如神來之筆
    下面介紹林則徐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氣勢磅礴,最後7字更如神來之筆。六和塔清代:林則徐浮屠矗立俯江流,暮色蒼茫四望收。落日背人沉野樹,晚潮催月上沙洲。千家燈火城南寺,數點帆歸海外舟。林則徐在杭州巡視時,寫下了一些讚美江湖勝景的詩篇,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一首。六和塔輪廓和諧美觀,自遠處瞻望,每層塔簷如展翼,簷上明亮、簷下陰暗,明暗襯託、層次分明。首聯從大處描寫,寫景如畫,氣勢磅礴,「浮屠矗立俯江流,暮色蒼茫四望收。」浮屠,是梵文佛塔的譯音。
  • 袁枚的一首詩,清新可喜,全文只有一個雨字,卻句句寫雨
    人們在暑熱中心情煩躁,急切地等著一場秋雨,更期待著遍野金黃、豐收在望。 但有時又是秋雨綿綿,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心情愁悶時,倚樓聽雨,那種撩人心炫的聲音,縹緲而又空幻,令人倍感傷感。而心緒舒暢時,卻覺得那雨打芭蕉的節奏,又好像美麗的仙女在翩翩起舞,竟引得潺潺的溪水也為其伴奏。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但是王安石也很有個性,經常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奉酬永叔見贈宋代:王安石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這首詩是作者在36歲時的作品,當時他還在基層工作,而他的同鄉曾鞏很佩服王安石的文採和人品,就將其引薦給恩師歐陽修。歐公也對這位青年才俊刮目相看,並寫詩相贈: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王安石博學多才,當然非常清楚歐公有意提攜自己。他也知道很多人一旦得到歐公的賞識,就會名聲大振、更不用說什麼功名富貴。
  • 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
    仕途受到打擊、前途沒有希望,如果還沒有生計,就更顯得彷徨無助。思鄉念親,成為特定環境下的一種典型心態。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九日唐代:李商隱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 劉禹錫的一首七律,意境清冷,含蓄中顯露深沉,頷聯更是景中藏情
    詩人們更具有一雙慧眼,不僅善於發現創作的素材,還能在景語中表達真情。詩詞中情和景有時各有偏重,但多數都是情景交融。一位優秀的詩人總能著手成春、藻繪美景。唐代一位詩人就以含情之眼觀物,筆下的景物都生動鮮活,更富有情味。下面介紹劉禹錫的一首七律,意境清冷,含蓄中顯露深沉,頷聯更是景中藏情。
  •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七律詩,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意義很深刻!文|小航的紅樓詩歌夢在唐詩的海洋中,七律詩,五言詩一直是詞碑。今天我們來說下七律詩詞的代表意義,第一次講到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的印象是杜甫,杜甫的詩代表著一種濃重的歲月感,他的七律詩是空前絕後的,讀起來慷慨,特別解心事。七律向來是唐詩長河中最有韻味的,但並不是杜甫的才算是好作品。其實七律之前也有個非常著名的,他幾乎是可以和杜甫並駕齊驅的。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把梅花寫得令人陶醉!
    雖然歌頌梅花的高尚品格,是詠梅詩的主流,在詩歌意蘊上也更有意義。但並不是說那些只是讚美梅花形象美的詠梅詩,就難登大雅之堂。譬如,晚唐詩人杜牧的一首詩《梅》,它就是一首緊緊圍繞梅花形象美去寫的詠梅詩。儘管詩中杜牧沒有歌頌梅花的高尚品格,篇幅也只有寥寥四十字,但卻把梅花的形象美進行了完美的塑造。
  • 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
    雖然有人壯志未酬身先死,更引得後人淚沾襟,但依然有無數後繼者,不畏艱難和困苦,最後終於描繪出前輩們曾經朝思暮想的宏偉藍圖。下面介紹的是偉人故地重遊,這首七律開篇就氣勢雄渾,最後14字更令人振奮。詩人想起這些往事,雖然有些感慨,但更覺得開懷。比起東晉名將祖逖的抱負,詩人更顯氣概豪邁。時間飛逝,令人遙想起當年還很年輕的東晉名將祖逖,曾慷慨擊楫於大江之上。他立誓報效祖國,那勇武壯烈的英雄氣概,一直到現在還在流傳。詩的首聯以洪都之行起興,引發思古之情,接下來就開始細緻地展現古人的不凡之舉。
  • 61歲的袁枚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短短的20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碎
    一些即使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很有韻味,再譬如這首《十二月十五夜》,那就寫得很有趣,詩人正是在十二月十五夜裡看到外面下起了紛紛揚揚的雪,於是信手拈來成就了這麼一首經典之作,詩人當時已經是六十一歲高齡。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 明代王世貞的七律,充滿禪意,頷聯不輸王維的《山居秋暝》
    就像詩僧寒山在詩中所寫,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當月亮剛爬上山頂,內心也隨之澄澈光明,也是參禪的一種樂趣。晚唐的羅隱也曾用明月讚美禪境,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圓時。後世還有一位才子有一次夜宿山寺,留下了一首禪詩。下面介紹明代王世貞的七律,充滿禪意,頷聯不輸王維的《山居秋暝》。
  • 陳子昂的一首五律,細膩生動,開篇充滿遐想,尾聯更顯出疏狂
    一首詩既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觀念,也彰顯了個人的性格特點。比如李白性格豪放,他的作品也充滿了浪漫情懷。李商隱個性內斂,其詩歌也含流露出含蓄晦澀。再如杜甫頗具儒家情懷,於是詩聖的作品就盡顯無疆的大愛。而蘇軾則是儒釋道融於一身的文學家,所以其詩詞不僅超凡脫塵,也更顯意境深沉。初唐時也有一位才子,年少時就表現離奇,他的早期作品更顯得有些不羈。
  • 清朝詩人袁枚的一首小詩,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寫得非常唯美
    小編今天要為與大家分享清朝詩人袁枚的一首小詩,那便是他的《春風》,這首詩儘管寫得很直白,但是同樣的充滿了意境,寫得很是唯美,非常值得一讀。《春風》清代:袁枚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 李白在秋日寫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驚豔了世人上千年
    李白在他的詩詞中曾多次提到謝眺,「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我家敬亭下,輒繼謝公作」……謝玄暉、小謝、謝公都是指謝眺。李白一生曾7次踏訪宣城,傳聞就是因為仰慕謝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