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造反派要揪鬥許世友,許世友:見了面我怕他們一個也活不了

2020-12-17 歷史大爆炸

1976年9月9日凌晨,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傳到了廣州,時任廣州軍區總司令的許世友,需要立即進京弔唁。

此時的中國大地,四人幫正飛揚跋扈,許世友看著自己桌子上的白朗寧手槍,不禁想起,幾年前自己在南京時,文化大革命造反派要揪鬥許世友,讓他見群眾。上過少林,參加革命,手拿大刀不知砍倒多少敵人的許世友火冒三丈,他當場對秘書說:「你告訴他們不見面,他們鬧鬧還安全點兒,見了面我怕他們一個也活不了,叫他們來一百個,讓他們試試!」

文革當中的造反派,也了解許世友的性格和脾氣,於是只能滿大街貼滿標語,什麼「諸如打倒許和尚」之類的話,同時周恩來也一直擔心許世友在南京的狀況,他多次警告造反派,不許揪鬥許世友。之後毛主席曾講話保護過許世友,說:「許世友打仗這樣勇敢的人,都被你們攆得『鑽』了山洞,這是毀我長城啊!」

此時,毛主席去世,造反派依舊是無法無天,許世友進京,無疑是深入虎穴,於是他繼續保持了槍不離身的習慣,帶上槍進京了。正當許世友和一幫老同志一起登上專機後,機長便通知他們,中央有指示不準帶槍。脾氣火爆的許司令又勃然大怒了,先把機長痛罵一頓,然後對身邊的老同志們說:「在北京,如果四人幫通知開會,千萬不能去,去了之後很有可能就直接被捕,如果四人幫抓我,我帶槍直接和他們拼了。」

到達北京以後,許世友直奔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的靈堂就設在那兒,衛兵攔住了他,說:「首長,這裡有規定進去不能帶槍。」許世友繼續發火,以政治局委員的身份警告了衛兵。然後黑著臉,邊罵邊往裡面走。在所有進入毛主席靈堂的黨政軍領導中,身上帶槍的只有許世友一個人。

許世友不僅帶槍弔唁毛主席,而且在這種威嚴肅穆的場合,他居然穿著草鞋。據說許世友的這種用意是在警告四人幫,他準備隨時上山,繼續打遊擊。

如果我們翻開許世友的成長經歷,就會發現他的這些性格是有原因的,首先他小的時候由於吃不上飯就去了少林寺。之後呢,參加革命,和中國廣大窮苦老百姓當時的心情一樣,革命就意味著出路,就意味著人民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許世友表現出了對革命的無比的熱情,以及對領袖毛主席真摯的崇敬感,他曾經自稱他就是毛主席的「匣中寶劍」。

同時由於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的習武經歷,導致許世友臂力過人,武功高強,所以在他的行事邏輯當中,依然有著這種以暴力解決暴力的「套路」,這種想法在和平年代的話,可能會引起一些反面的討論,但是在那個四人幫造反的動蕩年代,這樣的性格恰恰幫助他渡過了難關,可謂是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

相關焦點

  • 開國將帥除許世友外,還有誰被特批打仗前可以喝酒
    核心提示:在我軍中,許世友以愛喝酒著稱,當年在紅四方面軍,部隊有紀律,打仗前禁止喝酒,但徐向前特批,許世友隨時都可以喝。有人不服氣,徐向前說:「如果你喝了酒也能像許世友一樣打仗,那你也可以喝。」其實,除了許世友,我軍還有一個人也有這個特權,就是開國少將胡炳雲。
  • 許世友落難時,他給許世友買酒,30年後,許世友推薦他當副司令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只是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然而現如今,這句話已然已經演變成,有福同享,有難不同當。這應該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難的另一種寫照吧。
  • 許世友酒量深不可測,紅四軍全軍禁酒,徐老總:許世友可以喝一點
    除了「貼壁」,師傅還叫許世友練習站樁,扎馬步和輕功內力。許世友練了2年後,身體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據《許世友外傳》中記載:「在少林寺練了兩年功後,許世友的力量大增,步伐像風,一口氣就能輕鬆挑著扁擔上山。」師傅見徒兒進步很大,就帶他下山雲遊。
  • 許世友:「我是人民的將軍,又不是咱們許家的將軍……」
    1969年,有一天,有一位小客人來到南京軍區看望軍區司令員許世友,這個人名叫許道焰,身份是許世友將軍的侄孫(許世友在家排行老三,這位是他大哥的孫子)。許道焰見三爺心情很不錯,於是就試探性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三爺,我這次來,還有一件小事,就是想請您和縣上的領導打個招呼,請他們幫我在縣裡安排一份工作,到化肥廠當工人也行……」許世友聽了,覺得侄孫這個要求並不算事一件小事,因為它涉及到了一個原則問題,按照他的性格,這種搞特殊為自己親屬謀福利的事情他是不會幹的,因此,他心平氣和地對侄孫說道
  • 職位在許世友和鄭維山之上,他的故居卻很冷清,不如他們故居熱鬧
    再從鄭維山故居來到高敬亭故居,人氣跌到冰點,簡直可以說是門可羅雀,故居裡冷冷清清,連燈都不開,整個故居保持了原貌,後期沒有怎麼修繕。有了對比,才有了層次感,和許世友鄭維山故居相比,高敬亭故居顯得太冷清了。這是不應該的,在革命時期,高敬亭的職位可是一度在許世友和鄭維山之上啊。
  • 44年前,他帶兵支援許世友,44年後,許世友幫了他一個大忙
    這兩個關係中最鐵的還要數一起扛過槍,對於當兵的人來說,在戰場上的時候,生死往往就是在一瞬間,所以在這樣情況下磨練出來的感情一般都比較團結。尤其是在我國解放前期,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也正是那個年代磨練出了許多生死之交的摯友。
  • 許世友請彭老總吃飯只準備了4個菜兩人吃得特別開心!開始還怕懷...
    1952年,許世友請彭老總吃飯,只準備了4個菜,兩人吃得特別開心!許世友一開始還怕彭德懷嫌棄飯菜少,還特意解釋道:「我不是不看重你,而是怕吃不完浪費!」 許世友不管接待誰都是同一個標準,從來都不會變動。每次都是土豆絲、炒豆芽、燒豆腐、小青菜。好巧不巧,正好對上了彭德懷的胃口!
  • 許世友率領紅34軍團解放了四川巴中,參加完聚餐之後,又忍不住要...
    1933年1月,許世友率領紅34軍團解放了四川巴中,參加完聚餐之後,許世友又忍不住要喝酒了,就只身前往師部。他聯繫到了之前的老部下,正在師部「沒收委員會」工作的吳庭輝。 許世友看見吳庭輝對他說道:「小吳啊,我已經有4個月都沒碰過酒了,現在就想解解饞,能不能幫我想想辦法啊。」
  • 許世友遇難,他做了一件事,30年後許世友推薦他為副司令
    許世友遇難,他做了一件事,30年後許世友推薦他為副司令! 許世友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生酷愛喝酒,還曾說過:「 戒飯 可以,戒酒不行。」
  • 許世友:唯一拒籤火葬協議書堅持土葬的開國上將,鄧小平批下四字
    先後有151名中央領導人在這份火葬倡議書上簽字,其中卻並不包括開國上將許世友。他堅持死後不火化,還早早地給了長子許光五十元,讓他替自己置辦棺材。「我從小離開家,沒有在母親身邊盡孝道,死後要和她老人家作伴!我要兒子給我買口棺材,死了往裡一裝就行了。」
  • 上將許世友:一生經歷三次婚姻,為何經過延安時,至死不原諒妻子
    許世友:我恨你!我決不愛一個反革命分子!為保革命的純潔性,咱倆的事情一刀兩斷。我堅決要求離婚!請看後籤字。黨的忠誠戰士:雷明珍1936年底,身陷囹圄的許世友翹首以盼,希望妻子雷明珍能來看望自己,並把毛衣帶來,延安的早春太冷了,身經百戰的老兵也難以支撐。
  • 中越戰役,許世友為何堅決要炮平諒山?只因越軍用了這種缺德武器
    隨著中蘇關係的破裂,親蘇的越南領導人黎筍的上臺,中越關係持續惡化,逐漸走向一條不歸之路。1975年黎筍統一越南全境之後,開始逐漸在中國邊境進行挑釁。忍無可忍的中國決定要教訓這些忘恩負義的越南人。1979年,已經76歲的許世友將軍被任命為對越反擊戰的東線作戰總司令,率領大軍奔赴前線。許世友是什麼人?是可以揮舞大刀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大將軍,建國前參加戰爭多次負傷,以不怕死著稱。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許世友將軍在作戰之前通令全軍,發布了充滿肅殺氛圍的十條戰場紀律,被稱為十殺令。
  • 為勸誡許世友逼人喝酒,總理「以酒製酒」,許世友喝得滑落到桌底
    「那你們四人中到底誰的酒量大呀?」「算我大吧。」許世友自豪地說。周恩來淡淡一笑:「許司令是老實人,可我聽人說,就是喝酒不老實,酒量不行還吹牛。」「啊,總理,這是誰說的?媽了個巴的,我去找他!」「喝酒不論官大小,只講酒量大小,許司令要是喝不過我,那就是吹牛。」「我要是喝不過總理,就給您磕三個響頭。」許世友真的被激起來了:「我要是喝過您,只請總理講一句話:許世友喝酒無敵手,一點不吹牛。」許世友順手拿過酒瓶,豪氣十足:「這瓶我包了,總理您隨意。」
  • 許世友:怕啥又不是刀山!不顧勸阻,強行登南嶽山頂,大膽往上
    看起來許世友對這些都不感興趣,他一心想了解南嶽山到底有多陡,有多險。汽車越上坡,路就越窄,越陡,越危險。穿過半山腰,「彎著胳膊」一個接一個。他們走上山坡,沿著筆直的石壁和陡峭的山崖走著,仿佛走在古棧道上。就在這個時候,許世友來了,搖下車窗玻璃,盡情地欣賞兩邊的險境。
  • 許世友用罐頭瓶自製木炭爐燉火鍋!
    許世友(中)與老戰友在一起,腳上穿的是草鞋整理許世友的遺物,人們走進了他的臥室,陳設是驚人的簡樸:深灰色的窗簾已經破舊,一張床,一張辦公桌,幾隻公家配給的沙發,一個壁櫥,壁櫥內有兩隻半舊的牛皮箱,裝著他的幾套軍裝
  • 共和國的和尚大將,許世友臨終只提出一個要求,中央回復了四個字
    1985年剛過完國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唯一的和尚將軍許世友,在南京逝世了,在生病後許世友誓死不去北京進行更好的治療,據許世友說:當時的北京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個是非之地,去了可能就回來了,落葉可能都無法歸根了。
  • 她武功高強,許世友都難擋,還是紅軍總教頭,一生報國活到103歲
    她是紅軍總教頭,一雙鐵拳許世友都難擋,一生報國活到103歲 許世友將軍是軍中名將,跟其他英雄不同的是,許世友將軍是少林弟子出身,他的一身武藝也都是在少林所學到的,其實除了許世友將軍以外,在紅四方面軍,還有一個武藝高強的巾幗女英雄,這位巾幗女英雄的一身武藝是從武當所學來的,此人就是何子友。
  • 許道江:許世友的孫女,中國火箭軍首位女博士
    古有花木蘭代父從軍,巾幗不讓鬚眉,今有許道江博士,火箭軍中展英姿。而她還有另一個身份,便是開國上將許世友的孫女。祖孫三代,忠誠報國許道江的爺爺許世友將軍是一位開國將軍。在抗戰期間,與毛主席、周總理並肩作戰。在濟南戰役中,許世友將軍只用了8天就攻下了濟南,遠遠超出了毛主席原定的15天的期望。
  • 武林高手宮寶田和許世友司令員的「較量」| 師言師行
    許世友見這表演有危險,便小聲對小廖說:「打不著也沒關係,千萬要注意老人的安全。」  小廖抬手舉槍,宮寶田用右手挑著他的氈帽,喊「一、二、三,開槍」,小廖開槍就打,槍響之後,卻不見宮寶田了。正當大家緊張地四下張望找尋時,宮寶田從右側高梁地裡突然躍出來並招手喊:「同志們,我在這裡。」大家放下了心,一看帽子還在他手上,叉一陣掌聲響起。
  • 許世友說老年人要有「不夠精神」,又說讀書種田就夠了,啥意思?
    主席在將這幾本書放到許世友手中時,囑咐他:你也要多讀一些這類書籍,認真看一看,會有幫助的。主席囑咐他的話他一直記得,後來也將這幾本書全部認認真真看完,還寫了讀後感。晚年時期許世友最愛讀的就是一些古典小說,《西遊記》《三國演義》等他都一字不差,認認真真反覆讀過好幾遍。他說:「主席說過,要想認真研讀一本書,至少要讀5遍,才能真正明白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