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愛不釋手的藝術品「鼻煙壺」

2021-01-21 瑞楨藝術收藏館

相信很多朋友現在都有抽菸的習慣,甚至還聽到過「抽根煙,解心寬」的術語,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聊些和「煙」相關的,但我這裡的「煙」指的是「鼻煙」。

鼻煙壺指的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鼻煙壺,始於明,盛於清,是集雕刻、繪畫、書法、燒瓷、鑲嵌、剔漆等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因其巧奪天工的製作技藝,在收藏領域,獨樹一幟。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美譽之稱,自明末清初,鼻煙從歐洲傳入中國後,就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獨具匠心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工藝美術史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今天和大家一起欣賞一下,清代皇室貴族能把玩可攜帶精品「鼻煙壺」。

清晚期,粉彩雞石花卉圖鼻煙壺。

此件煙壺一面彩繪秋葵、海棠;一面繪花草間三隻雄雞在覓食、張望。底署紅彩「健菴雅制」楷書款,代表了清晚期民間作品的工藝水平。

清道光,粉彩丹鳳朝陽圖鼻煙壺。

此壺兩面白地粉彩繪製花卉,一面繪牡丹、桂花與三隻仙鶴,組成寓意「富貴長壽」的圖案;另一面繪「丹鳳朝陽」,一隻彩鳳立於牡丹盛開的山石間。民間常以「鳳鳴朝陽」比 喻高才逢時,其文化內涵深厚。

清道光,粉彩蘆雁圖鼻煙壺。

粉彩鼻煙壺是清代燒制技術發展、創新的結果。此壺通體粉彩繪製蘆雁圖,圖繪八隻蘆雁在蘆草汀洲飛、鳴、行、止的瞬間姿態,造型準確,動、靜結合,極具寫實之意趣。

清道光,粉彩群鶴圖鼻煙壺。

鶴、桃有長壽的寓意,常用作祝壽之詞。此壺通體墨彩繪八隻丹頂鶴,口銜桃花折枝或飛或棲,顧盼呼應,紋飾含義顯而易見。底署紅彩「道光年制」款。道光及清晚期宮內使用的瓷器鼻煙壺已改由御窯廠直接燒制之後呈進,故此類煙壺代表了道光時期民間製作水平和特點。

清道光,粉彩梅鵲圖鼻煙壺。

梅花為傳統寓意圖案「歲寒三友」之一,梅能迎寒開花,又能於老乾發芽,成為明清時期最為人們喜愛的裝飾題材之一。此壺通景繪梅鵲圖。壺體墨彩老乾橫生枝杈,紅彩點綴梅花,一群歡快的喜鵲穿飛棲息於梅花枝梢之中,寓意「喜上眉梢」。

清晚期,粉彩松鷹圖鼻煙壺。

松傲雪凌霜,為常青傲立的象徵;鷹有英雄之概,故有英雄、機智之寓意。此壺通體白地繪墨綠松幹上蒼鷹飛落,松下繪飾洞石靈芝花草,內容豐富,寓意精深。底署墨款「椿蔭堂制」。從其燒制工藝可見,它與工致細膩、莊重嚴謹的宮廷藝術特徵完全不同,是為道光時期民間工藝風格的代表作。

清道光,粉彩雙鴿雙犬圖鼻煙壺。

此壺呈扁圓形,以粉彩裝飾。壺體一面描繪兩隻鴿子在花草旁嬉戲,另一面描繪兩隻哈巴狗追逐嬉鬧。兩側塑貼獸面銜環耳。外底署礬紅彩篆體「道光年制」橫行款。晚清時期,宮廷中興起養狗熱潮,最受後宮妃嬪喜愛的就是體態嬌小、毛髮柔長、憨態可掬的哈巴狗。

清道光,粉彩雙鴿雙犬圖鼻煙壺。

粉彩屬於釉上彩瓷品種之一,是康熙晚期在燒造五彩瓷器的基礎上,受琺瑯彩工藝影響,創燒的新品種。與採用單線平塗法施彩的五彩瓷器相比,粉彩表現的形象粉潤柔和、細緻入微,富有層次感,更顯生動自然。

清晚期,粉彩愛犬圖鼻煙壺

該煙壺為「道光年制」粉彩作品。兩面皆以人物、花斑犬為裝飾紋樣。一面繪慈眉善目的老者悠閒地坐於山石之上,愛犬靜臥其側。另一面繪童子執鞭戲弄雙犬,動靜之間相得益彰。畫工雖有些潦草,卻代表了清晚期工藝的風格特點。

清晚期,粉彩異獸圖鼻煙壺。

此壺呈扁圓形,以粉彩裝飾。壺體一面描繪一隻紅色異獸,背生雙翼,口中噴出火焰,上託書卷;另一面描繪兩隻異獸,面對面戲火珠。外底署礬紅彩楷體「雅玩」橫行款。鼻煙是將優質的菸葉曬乾碾成粉末,摻入各種香料或藥材,密封於容器內經一定時間陳化而成。使用時無需點燃,僅以鼻孔吸入,氣味醇厚、辛辣,具有提神醒腦等功效。

清乾隆,畫琺瑯松鹿圖海棠形鼻煙壺。

煙壺通體以畫琺瑯繪飾花卉圖案,壺身四面海棠形開光內,灰白色地上彩繪綠松、靈芝和梅花鹿組成的吉祥圖案,寓意「福壽綿長」。底部正中有「乾隆年制」楷書款。

清道光,粉彩猴鹿圖鼻煙壺。

此壺長頸,扁圓腹下垂,以粉彩裝飾。壺體一面描繪兩隻小猴子在松樹上玩耍嬉戲,枝頭掛一枚印,寓意「掛印封侯」;另一面描繪一隻梅花鹿回首仰望空中飛來的喜鵲,寓意「祿壽同喜」。外底署礬紅彩篆體「道光年制」橫行款。明清時期,鼻煙自歐洲傳入中國,這種嗜好和各種以金屬、玉石、牙角、玻璃、陶瓷等製成的鼻煙壺,便深受帝王的珍愛和推崇。

清嘉慶,粉彩鏤雕獅球紋鼻煙壺。

此壺呈扁圓形,以粉彩鏤雕裝飾。器身環繞九獅戲球紋,頸肩部及近底處分別刻回紋、如意雲頭紋。外底署礬紅彩篆體「嘉慶年制」四字雙行款。「獅」與「世」諧音,九獅寓意「九世同居」,家族興旺。此壺雕工細緻,技巧高超,圖案精美,色彩豔麗,體現了晚清的工藝水平。

在清代,吸食鼻煙是非常普遍的,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可以吸食鼻煙。因此,鼻煙的容器很重要,變成社交中展示的工具,和現在人一樣,以彰顯自己的身份。在那時沒有菸草的牌子,人們就展示手中的壺,翡翠的、白玉的,親戚好友之間也都有了這種相互的比較。馬未都老師也曾在節目和文章中有提到過:"我們過去對鼻煙壺這種文化不太重視,認為這是雕蟲小技,所以大量的鼻煙壺都流往了歐洲,今天真正好的鼻煙壺,應該說歐洲的藏家手裡佔了絕大部分".好的藝術品會越發的珍貴少見,如果大家能有幸收藏到,一定要好好珍惜,好了,今天分享到此,明天繼續粉彩之行。

(圖片源自故宮博物院 版權屬原作者)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刊載該文章內純屬學術交流,不做商業用途,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部發布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鼻煙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清代康熙年間,海禁開放後,中國和歐洲的貿易往來頻繁,大量鼻煙進入中國,到了乾隆嘉慶年間,皇帝常以鼻煙賞賜大臣,上有所好,下必效之。鼻煙逐漸傳入民間。由於鼻煙非常適合滿,藏,蒙古等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所以在這些民族中廣泛流傳,時至今日,在蒙古族和藏族很多牧民還都有嗅吸鼻煙的習慣。
  • 鼻煙壺是什麼?鼻煙壺是做什麼用的?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說起精美的藝術品,那就不得不提鼻煙壺,鼻煙壺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那麼鼻煙壺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呢?【鼻煙壺是什麼】要知道鼻煙壺是什麼,我們首先要知道鼻煙。鼻煙是一種菸草製品,用富有高級油分和香味的幹菸葉加入名貴藥材,磨成粉末裝入密封容器陳化而成,以手指送少量到鼻孔。而鼻煙壺是什麼,它就是收納鼻煙的容器。
  • 鼻煙壺作為「舶來品」,為何能在中國得到發展?並盛行幾百年
    鼻煙壺,顧名思義是用來裝鼻煙的,然而鼻煙壺自從跟中國接觸以後,它成了藝術品,在世界上中國甚至獲得了「煙壺之鄉」的美譽。,到了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對西方文化情有獨鍾,吸收了西方的工藝特色,如玻璃製作以及琺瑯畫,並融入中國特色,在紫禁城大量製作鼻煙壺。
  • 小小鼻煙壺,用舶來物品回饋世界,這就是中國之美
    清朝入關後,天下逐漸大定,順治年間(清朝入關後第一位皇帝,在位18年)程榮章造款銅雕雲龍鼻煙壺20餘件,這是有史記載最早的鼻煙壺。鼻煙壺的作用當鼻煙剛傳入中國的時候,我們起初只是用傳統的小藥瓶裝鼻煙。鼻煙壺一經問世,其發展便如黃河之水一發不可收拾。對於鼻煙壺的材質和製作工藝,中國人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巧奪天工的技藝水平,從最初的銅器、漆器、木器、瓷器,到後來的玉石、木石、象牙、瑪瑙。翡翠、琥珀、水晶、竹根、葫蘆、果核等等,真可謂是博採眾長,無所不用。隨著鼻煙壺材質的多元化,鼻煙壺從單一的盛裝鼻煙,也迅速提升到了藝術品行列,成為了身份的象徵。
  • 鼻煙壺的藝術特徵與鑑賞
    在許多反應老北京生活的電視劇中,都能看到這樣的鏡頭:一位北京大爺從懷裡掏出鼻煙壺,把鼻煙倒在手指上,再在鼻子上面一抹,一個噴嚏打的酣暢淋漓。對鼻煙壺稍微有所了解的人便會知道,一部分鼻煙壺使用的是內畫壺工藝,不管多麼複雜的圖案,都是將一隻極小的毛筆深入到壺內進行作畫的。
  • 中國文化是如何成就作為舶來品的鼻煙壺的?
    它長這樣,真正的掌中之物,不盈一握:鼻煙壺,一個舶來品,西洋物件兒,卻在中國落地生根,連外國人都認中國產的鼻煙壺,把中國看作「煙壺之鄉」,將鼻煙壺稱作「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中國人把鼻煙壺玩出了多種花樣。
  • 生活美學審美篇 揭秘清朝皇帝最愛的物件 它價值1.5億乾隆也用過
    又是一年六一要到,為了給孩子們準備驚喜,家長們都開始腦洞大開了。玩具們寄託了大人們對孩子們的無數期待,裡面的深意比情人節和520內涵多了。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哈哈。曾經我們也是兒童,拿著禮物,笑著鬧著過著兒童節。
  • 鼻煙壺——方寸之間的中國玉雕藝術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 鼻煙壺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熟悉是因為大家在各種清宮戲中都見過,在一些古玩市場上也可以看到。陌生則是因為它幾乎已經從我們的現代生活中消失了,沒有人會用得到它,現在的鼻煙壺大多數時候只是一個收藏物件。
  • 鼻煙壺的起源:小中見大,別有洞天,它是如何在中國流行開來的?
    從鼻煙盒到鼻煙壺在歐洲洛可可時期,鼻煙盒不僅是鼻煙的載體,更是貴族身份、地位、財富及品味的象徵,也被用來作為交換、饋贈的禮物。西洋鼻煙盒是精緻的藝術珍品,有鑲表的音樂鼻煙盒,也有將瑪瑙、玉髓、珠寶等鑲嵌其上,巧奪天工。
  • 老北京的鼻煙和鼻煙壺
    大概是在康熙年間,聖駕南巡有人進獻地方特產,其中有一件東西稱為西蠟,即後來的鼻煙壺。康熙皇帝以前說過厭惡菸草,可是並不討厭鼻煙,再加上鼻煙壺小巧玲瓏,皇上愛不釋手,遂將鼻煙作為寵賜之物。至雍正朝,宮中使用鼻煙之風更甚,進貢者以是為貴,賞賜者以是為恩。皇帝把鼻煙賞賜給大臣,從此大臣們連同家眷就都養成聞鼻煙的習慣了,後來鼻煙越傳越廣,才逐漸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 清朝皇帝的名字胤禛、旻寧、顒琰,為啥都愛用生僻字?百姓:好皇帝
    古代皇帝是九五至尊,天下之主,他們的名字取得很有意思。如秦始皇嬴政、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這些名字好聽且好記。到了清朝的時候,皇帝的名字就非常的奇怪,清朝皇帝的名字都是一些生僻字,生活中很少見到用到,如康熙的名字叫做玄燁,雍正的名字叫做胤禛,嘉慶的名字叫做顒琰。
  • 日本幕府時期德川家康說:不能讓百姓太有錢,於是清朝十分認同!
    導語:日本幕府時期德川家康說:不能讓百姓太有錢,於是清朝十分認同!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有三千年都處於封建社會統治。怎樣處理執政者和百姓之間的關係,一直是歷朝歷代統治者思考的一個問題。春秋戰國時期孟子曾提出「君輕」的提議,而到了唐朝李世民事業也曾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名言,大部分統治者都十分看重與百姓的關係,而很多更是將百姓作為國之本,極為重視百姓。但是在日本幕府時期德川家康卻曾有過與我國曆朝統治者相反的話語:「不能讓百姓太有錢,是統治的秘訣「而針對於他的執政思想,清朝歷代皇帝尤為認同。
  • 清朝巧奪天工的牙雕工藝,及故宮珍藏牙雕藝術品
    (清·牙雕葫蘆形筆舔)最初的民用象牙製品只是一些比較實用的工具,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祖先開始使用象牙製作裝飾品,在商周時期,我國的牙雕工藝出現了第一個發展高潮。和很多傳統工藝一樣,牙雕工藝在人口急劇增長且經濟飛速發展的明清時期達到了發展的巔峰時期。清朝的牙雕藝術品得到了文人雅士們的偏愛,大量立意典雅的作品開始出現。
  • 方寸洞天,珍貴又小眾的鼻煙壺
    因為現代用的少了,所以你或多或少聽說過,但不一定見過,它就是鼻煙壺。今天就一起一探究竟吧。 壺中盡納乾坤這個東方韻味十足的鼻煙壺,其實是個舶來品,就是外國傳來的,但最後卻成了我們國家的特色藝術品,這就是有容乃大的自信,文化底蘊深厚的好處。以前歐洲人將菸草調製成成沫,放骨頭和樹皮上往鼻子裡吸,之後就在歐洲貴族之間流行開了。
  • 文化|「方寸洞天——鼻煙壺精品展」展出251件遼博館藏文物
    「方寸洞天——鼻煙壺精品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這是遼寧省博物館首次舉辦鼻煙壺專題展覽,共展出遼寧省博物館館藏文物251件,其中絕大多數為首次與公眾見面。圖片為遼寧省博物館內展出的鼻煙壺。照片由遼寧省博物館提供。
  • 造型小巧的鼻煙壺憑啥動輒過百萬
    鼻煙壺指的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 鼻煙的來歷以及鼻煙壺的來歷
    清代瑪瑙鼻煙壺說起鼻煙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精巧可愛的小玩意,任誰見了都是人見人愛。鼻煙壺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裝鼻煙的容器。說鼻煙壺還得先從鼻煙說起,鼻煙是一種用質量上乘的菸葉和各種香料、藥材等磨成粉末製成的,是用鼻子直接吸食的一種粉末。最早是由西方侵略者,說好聽點是西方探險者從印第安人那裡發現,然後傳遍歐洲,再經由西方傳教士傳入中國,時間上大概是明末清初。
  • 中國人的掌中瑰寶:鼻煙壺的前世今生,在此書中盡情展現
    溯源鼻煙壺16 世紀初,哥倫布第二次抵達美洲大陸,發現美洲人種植、食用菸草,作為提神醒腦、去瘟除病的手段,用法是如檳榔在口中咀嚼,隨即將菸草種植技術和食用方法傳播到了歐洲。清朝皇帝喜愛鼻煙壺,也可在繪畫中體現,如《道光帝喜溢秋庭圖》,無論道光皇帝攜后妃、子女在庭院中賞花嬉戲或手搖羽扇小憩,皇帝都手握鼻煙壺,悠然自得。道光帝喜溢秋庭圖俗話說"上有所行,下必效之。"許多王公大臣紛紛效仿。
  • 非遺明珠,中國內畫的前世之鼻煙壺
    另一位外國人,是把印第安人發明的菸草放入小瓶子裡,作為禮品帶到中國來,進獻給明朝萬曆皇帝的義大利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明萬曆八年,利瑪竇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對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推進的作用。他帶來的這些菸草,是用鼻子吸著使用的,所以就被叫做鼻煙。
  • 鼻煙壺——古人用來裝煙的容器,即袖珍,又時尚!
    鼻煙壺指的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於攜帶。明末清初,鼻煙傳入中國,鼻煙盒漸漸東方化,產生了鼻煙壺。現在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中國鼻煙壺,作為精美的工藝品,採用瓷、銅、象牙、玉石、瑪瑙、琥珀等材質,運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內畫等技法,汲取了域內外多種工藝的優點,被雅好者視為珍貴文玩,在海內外皆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