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隨著韻達半年報出爐,頭部物流企業的半年業績已悉數亮相。上半年,幾大物流企業業績喜憂參半,反差明顯。以順豐為首的一部分企業疫情期間沒有斷檔,上半年一馬當先。通達系的價格戰負面效應成為掣肘。
順豐上半年用業績再次證明了其行業「老大」的地位。期內,順豐營收達到711.29億元,同比增長42.0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7.62億元,同比增長21.35%。
京東物流體量上不及順豐,但上半年表現也十分搶眼。營收154億元,同比增長55.42%。
中國郵政1-6月收入也有所增長,同比上漲10.93%,利潤完成預算進度達65.9%。
值得注意的,原本就處在領跑位置的順豐,上半年在營收上進一步拉開了與市佔率第一的中通的差距。此外,順豐快遞業務量更是首次在半年報中超過申通和百世,達到36.55億件。2019年半年報中,順豐業務量為20.17億件,而申通與百世均超過了30億件。
通達系上半年展現出了業務量的較強實力,韻達、圓通、百世和申通業務量分別完成約56.29億件、49.36 億件、35.85億件和35.17億件。中通二季度市場份額達21.5%,累計70億件。
但在經營層面上,通達系依然面臨不小壓力,尤其是陷入了以價格換規模的消耗中。
財報顯示,韻達上半年營收為143.18億元,同比下滑7.95%;申通上半年營收為92.58億元,同比下滑6.21%;百世二季度營收為84.18億元,同比下降4.2%;盈利上揚的圓通和中通,單票收入均同比下跌超20%。
為提振資本信心,韻達在半年報中「特意」將當前快運服務數據移出報表。對此,韻達相關負責人的解釋是「去年年中時韻達剝離了快運業務,不再納入上市公司體系並表。」
去年5月,韻達曾發布公告稱,現階段快遞業務與實現盈虧平衡相比還有較大距離,並可能面臨虧損進一步擴大的風險,因此要集中資源發展主業務。因此,半年報快運業務數據首次被歸零,除了避免業績虧損影響市場對企業的估值判斷,也傳遞出企業渴望能在今年行業競爭中持續擴充資本「糧草」的迫切需求。
今年上半年,物流行業頻繁做出資源整合、謀求上市、抱團合作的動作。
韻達戰略投資向德邦6.14億元,藉此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中通準備香港二次上市募集資金20億美元;百世將百世店加剝離出上市體系,並尋求快遞與貨運業務在香港的上市時機;圓通被曝出與阿里談判增持股份的消息;京東物流以總對價30億元收購跨越速運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權益,為謀求上市鋪墊更多的故事。
對此,中通、百世與圓通相關負責人均表示不予置評或不便回應。但對於這些企業來說,除了為難以擺脫的價格戰填充資本,物流基建的鋪設、冷鏈、航空等高門檻業務布局所需的資金,都是擺在面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縱觀整個物流行業當前現狀,強勢資本輸入以及每年網點資源的持續擴充,想以單純價格戰把對手淘汰出局的想法似乎越來越難實現。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仍有不少新人例如極兔速遞和眾郵快遞入圈,並在幾個月中快速起網,也證明著國內的物流市場足夠龐大。
不過,老手們的跑馬圈地難免會磕碰到彼此,產生「小摩擦」。順豐旗下的智能櫃品牌豐巢收費就掀起了風波,京東與申通暫停合作並關閉物流接口,圓通部分縣級網點收到通知禁止代理極兔速遞業務。這類事件能一時獲得高度關注甚至引爆輿論,歸其根本均指向背後的電商格局。
電商平臺要想鋪開離不開物流企業的支撐,而後者效益的提升又與電商緊密關聯。今年阿里實現對韻達2%的持股,完成對四通一達的資本布局,為國內的物流版圖再添一層「站隊」的曖昧意味。
來自東興證券的一位分析師認為,阿里通過少量參股頭部快遞公司獲得其內部一定的影響力,同時大比例參股相對弱勢的快遞公司,來對頭部公司進行牽制,從而避免物流企業高度整合後所形成過強的議價能力。
此外,在韻達的半年報中,小編還注意到,其顯示韻達旗下子公司已完成對杭州溪鳥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溪鳥物流」)16.67%的持股。
天眼查數據顯示,除了韻達,中通與申通子公司持股溪鳥物流佔比分別為19.76%和12.57%,大股東為浙江菜鳥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據公開資料,溪鳥物流主要定位鄉村倉網資源整合和物流服務。
「下一個競爭點將會集中在農村市場,」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當前無論是資金還是政策,對物流下鄉都較為利好,而這個領域需要企業下重本投入,目前中國郵政與順豐已經走在前列,加盟制快遞企業可以利用網點覆蓋,以及尋求當地政府的合作來強化布局。此外,電商平臺例如拼多多等在農村領域將如何利用流量和上遊資源,是否將會對快遞格局造成影響,也是下半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