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幅員遼闊,地域寬廣,地域和氣候的差異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所以也就有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說法。隨著交通愈發的發達,不同省份之間的聯繫愈發的緊密,我國廣大的飲食文化也慢慢在融合,慢慢被彼此接受。同時,網絡的快速發展,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國大江南北的各種各樣的美食。
臺灣省作為我國的一個特殊省份,在加上它獨特的地理位置,獨特的氣候,也就有了和大陸迥異的飲食文化,臺灣街頭的小吃複雜多樣,今天給大家著重介紹臺灣街頭的一種特色小吃—蚵仔包,聽這名字就知道肯定是不屬於大陸的美食。(
蚵,ke,是牡蠣的方言)。
我們可以看到蚵仔包的做法也是很獨特,老闆先是把一個大大的餅皮放在了一個小碗的裡面,形成了一個圓形的凹坑,然後分別往裡面加入了冬粉韭菜、1個雞蛋和大概七八個牡蠣,最後又在上面蓋了一層冬粉韭菜,料還真是足啊。又是雞蛋又是牡蠣的,看這餡料,這一個包子估計要賣不少錢吧,這街頭小吃的檔次還真不低呢。
餡料都加完了,最後給包子簡單的捏好褶,一個蚵仔包就完成了。接著,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開始上蒸籠嗎?不,是下油鍋,沒錯這個蚵仔包是炸出來的,這和我們平時吃的包子,單就這一點就是迥然不同。我們吃包子,基本上都是蒸出來的,這種油炸的還真是沒見過呢。
而且看樣子應該是低溫油炸的,也不知道裡面的餡料能不能炸的熟,不過就算不熟,生吃牡蠣也是沒問題的。油炸過又撒上了一點調料,又拿了一瓶醬汁直接捅到了蚵仔包裡面,加了一點醬汁在裡面,這個捅的動作還真是把我給逗樂了。
這樣,這道街頭美食小吃—蚵仔包就完成了,炸的金黃酥脆的外皮包裹著裡面的雞蛋、牡蠣以及冬粉韭菜,味道應該不會差。
臺灣人還真的是很會發明小吃,蚵仔包獨特的製作方法及用料還真的是讓人長見識了。看了臺灣的街頭小吃你有什麼看法嗎,或者你還知道哪些獨特的美食,來和大家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