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對手伊利於去年年底完成對中國聖牧的增持後,換上了新總裁的蒙牛新年也有所動作。
2017 年 1 月初,蒙牛提出收購其奶源供應商之一「現代牧業」的 ,價格不算高,約合 18.73 億港元(16.55 億人民幣)。交易完成後,蒙牛經稀釋後的佔股比例達到了 37.7%,但考慮到先前蒙牛就是現代牧業的第一大股東,看上去只是穩固了雙方的合作關係。16.7% 股份
但在 2 月 3 日的股東大會上,蒙牛方面還審議了的方案。雖然後者管理層隨後就表示,不會接受這一要約,但管理層的持股比例僅為 9.2%。而要收購市面上剩餘的所有股份,蒙牛要多花 60 億港元以上。全面收購現代牧業
除了持股關係之外,蒙牛與現代牧業之間還有一個為期十年的原奶採購合同,到 2018 年就將結束。如果能就此買下 26 個牧場、超過 23 萬頭乳牛,並獲得比以往更穩定的奶源供應,對於正在重整供應鏈、並期待在高利潤率的低溫鮮奶、酸奶等業務線上獲得突破的蒙牛來說,是筆好買賣。
四年前,收購的這一幕也曾差點發生在蒙牛與現代牧業之間。當時,蒙牛幾乎買斷了後者的所有鮮奶,而現代牧業不甘心僅有這一個大客戶,開始拓展與其他乳製品公司的關係,甚至在零售終端推出了自己的產品,雙方的數年博弈就此開始。
當時,看好中國農業市場的著名私募基金 KKR 及鼎暉也在。這兩家基金所參與的合資公司一度持有現代牧業超過一半的股份,並在 2013 年市場出現「奶荒」時,與現代牧業合資建設了兩個牧場。加注這一領域
但現代牧業也因此背上了「業績必須快速增長」的對賭協議,如今三年期限將近,在港上市的現代牧業股價不到承諾數字的 1/3。
可以說,正是利用現代牧業急於擺脫供應商身份、利用外來資本擴大影響力的這個思路,蒙牛才能在幾年時間內,就一步步完成了對它的接管過程。而中金公司稱,蒙牛的這次增持,以及可能發生的全資收購,會結束現代牧業從去年維持至今的虧損狀態。在研報中分析
整個國內,也會因此被進一步提高——從 2015 年至今,蒙牛、伊利與光明三大品牌的合計市場佔有率就超過了 40%,行業前十大品牌的總市場份額超過 75%。
乳製品行業的集中度
題圖來自 publicdomainpict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