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
旅行,有時不妨在景點名勝之外,走近一步當地人的生活,像是逛逛本地市場,將會為你帶來別樣的樂趣。
今天三邊的推送來自《地球旅館·市集》,從倫敦市集的角度,帶你進入另一面的英倫風情。
倫敦博羅食品市集
白日夢一樣的生活
London Borough Market
文字 / 秦孟 攝影 / 玉函
為了活下去而迎合,也擇善固執。故作姿態,卻不掩飾這種故作姿態。面對所有外來的人,他們樂意看見你來,也樂意看見你走開。
Three Crown Square
超級市場和更超級的市場
夏時制的半年,想看晨光還不容易呢。周六早上,倫敦本地居民會趁遊客湧入之前來博羅食品市集西側的三冠廣場(Three Crown Square)採購新鮮食材。九點溜達過來就一點也不晚,先在Monmouth Coffee點杯現磨現泡的小平白(Flat White),配上剛出爐的黃油可頌。在倫敦,陽光好的初夏也涼嗖嗖的,翹腿坐在簡潔摩登的店裡品滾燙咖啡的苦香、細密溫暖的奶沫再加上外面輕脆內裡柔韌的羊角麵包,看對面花廳(Floral Hall)裡姜豬(The Ginger Pig)肉店的老闆把各種鮮肉擺進櫃檯,再在黑板上寫上今天剛到的45天肋眼小牛排的新價格。
同一時間,弗內斯魚鮮店(Furness Fish& Game)的夥計正用水槍衝洗著攤子前的水泥地面,木板拖車嘎啦嘎啦地漸漸近了,聞得到魚涼涼的腥甜。周末一早,從英格蘭西北古老小漁村運來的海鮮閃著一片銀光。充滿惡意卻不可怕的扁頭大魚露出滿嘴尖牙,枕著一截被浪拍上沙灘的枯木。緊接著一群章魚、一隊紅蝦、一截海草、兩顆半檸檬,尖嘴大眼的黑鱸魚半個身子埋在冰裡露出一副無辜的表情。難怪引得小朋友咯咯笑,這哪裡是魚攤,簡直是海底總動員。
老實人保羅·惠勒店裡的菜是市場裡最划算的,他剛一開門,戴粗呢鴨舌帽、穿墨綠色巴伯爾(Barbour)薄棉夾克的老先生就帶著太太進去挑了洋薊、防風草、胡蘿蔔、土豆和茴香根。顯然是為了明天全家人的周日烤肉大餐做準備。
這是短暫的奢侈。兩個小時以後,Monmouth Coffee前的隊伍就會一路沿著公園街(Park Street)排到尼爾家院乳品(Neal’s Yard Dairy)庫房改建的店面前門。不過到那會兒,早起的人們應該已經背著裝滿新鮮貨的棉麻購物袋,胳膊下夾著法棍或者鮮花回家去了。
恐龍蛋似的牛油果大而飽滿,一英鎊可以買五個。拿刀子破開果皮旋轉一周,用雙手擰開擠出果核,拌上碾碎的黑胡椒、橄欖油、大粒海鹽,用勺子稍稍攪拌,再把從驕傲又快樂的麵包師馬特·瓊斯攤子上買來的法棍斜切成片,靠近中間的部分還是熱的。滑膩清香的牛油果抹在溼潤的麵包片上,果肉塞進大大的氣孔,一口咬下去各種香氣充滿口腔,都是活的,這是再高級的餐廳也給不了的簡單美味。
當然這樣咂著滋味兒過日子的倫敦人還是少數,大多數味蕾粗獷的人也不太在乎。鮮少變化的蔬果種類讓人感知不到四季,手指和眼睛觸摸過的是流水線下來的塑料包裝,挑選的是任何可以扔進電爐裡加熱的食物,一句話都不用說就能在自動付費的機器上完成採購。和博羅市場比起來超級市場真是超級無聊。
Green Market
2013年最後一個派
雨斷斷續續從聖誕節下到現在,水順著火車站鐵路橋的邊緣流下,又一滴滴砸在深綠色的遮雨棚頂上。
「派!豬肉派!2013年最後一個豬肉派!」
綠色市場(Green Market)裡百年老店的夥計吆喝得滿臉通紅,才勉強蓋過抓緊最後一分鐘逛新年市集的人群的嘈雜。「英國最好的派,您不來一個?」店夥計試圖跟過路的客人對上眼睛。這口號喊得人心裡微微惆悵。但是看那派一刀下去皮肉分離,肥油混著藍奶酪凝固成白色的樣子真的讓人提不起興趣。況且剛才在旁邊攤子吃了芝士烤土豆配醃黃瓜之後,兩種截然不同的酸味就在喉嚨縈繞不去。所以……呃……不用了謝謝。
所有來過博羅市場的人應該都吃過南華克大教堂(Southwark Cathedral) 樓梯旁邊的西班牙海鮮燉飯(Paella),巨大的鐵鍋淺而平,冒著薑黃色的熱氣。手指粗細的大蝦、一粒粒帶殼的青口、小塊魚肉、紅黃彩椒、豌豆還有香腸,多付點錢還可以再加上一勺裹著醬汁的肉丸,讓溼冷冬天裡疲憊的旅客很難抗拒,餓極了的時候吃上幾口還勉強糊弄得過去,冷靜下來會覺得有點熟悉,啊,原來跟速凍的微波炒飯一個味道。
除此之外還有著名的鹹肉三明治、炸魚薯條、豬排配蘋果醬、鴨肉絲漢堡、爆炒大扇貝等等等等,樣樣都要排隊,非常難得卻不出意外地全部都不好吃。竇文濤不是說麼,「你看中國的一切包括飯館的味道,變。今天很好吃,明天點一樣的,味道變了。它就不像人家英國,英國人家的餐館,不好吃就不好吃,永遠不變,它永遠都不好吃。」 想到這裡,陰雨的新年帶來的惆悵竟稍減了。
Middle Road
誰的白日之夢
如今,連當初大力鼓吹博羅市場的電視名廚傑米·奧利弗(Jamie Oliver)都嫌它變得太過商業。 十幾年前他騎著龜王小摩託來買菜時,中央路市場(Middle Road)的「卞蘿蔔」蔬菜店(Turnips)還是個給餐廳供貨的批發商,大型連鎖超市越來越多,只能跟著逐漸蕭條的市場勉強支撐。如今店面長到二三十倍大,從裝飾設計到菜品的擺放,品味一點不輸西區那些裝模做樣的法國雜貨小店。從全英各地甚至歐洲大陸花大力氣搜羅來的各色菌菇在一小捆一小捆的香草簇擁下討好了多少遊客的眼睛。然而只有資深食客和名廚知道黑白松露跟野生雞油菌、美味牛肝菌還有羊肚菌會像店家預告的一樣準時出現在攤子上。
米其林三星主廚也愛逛的美食店(Gastronomica)有從義大利普利亞、倫巴第和西西里島食品匠人手裡直接收來的乾貨和調味料。光醃漬的橄欖就有幾十種,如果配上冰脆的沙拉、奶酪還有薄到透明的帕爾馬火腿,淋上香醋和橄欖油,就是最樸素又深遠的味道。
現在的博羅市場乾淨溫柔,好像一塊帶著英格蘭草場香味的柔軟毛巾,讓人舒服又有不易察覺的距離感。曾經的粗糙被很刻意地保存在深綠色的頂棚、木頭房梁和水泥地面裡了。只有下雨積水的時候才看得出一點百年前那個汙水橫流、逼仄陰暗、濃霧繚繞的嘈雜菜市場的樣子。如今,農戶間調笑的髒話也聽不到,只是衣著整齊,彬彬有禮,用一隻手掌蓋住另一隻手的粗大關節,微笑著點一點頭,心情好的時候可以送給老主顧吃,但是絕不接受砍價。
為了活下去而迎合,也擇善固執。故作姿態,卻不掩飾這種故作姿態。面對所有外來的人,他們樂意看見你來,也樂意看見你走開。
▲▼ ▲▼ ▲▼
值 得 拿 在 手 邊 的
關 於 身 邊 的 一 切
長 按 二 維 碼 擁 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