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話素本】港澳行之八:香港黃大仙廟祠

2021-02-07 簡心素文

編者按:

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之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大陸群眾遊港澳成為一大旅遊亮點。當時,能踏足自己的國土去走走看看,親身體會「一國兩制」裡另一種制度的方方面面,對一直成長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大陸人來說,的確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本期《簡話素本》推出作者李鳳岐的港澳行系列,讓我們一起回顧香港和澳門十年前的模樣。


港澳行之八:香港黃大仙廟祠



 

到香港的第二天,祭拜了香港黃大仙廟。       

香港大概是世界大都市中最具矛盾特色的城市了,這個排名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的地區,也是成衣、鐘錶、玩具、遊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香港城市國民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2897億美元(2007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9名),人均GDP 41,614美元(305,018人民幣。中國行政區第1名,世界國家和地區第6名)。就是這樣一個經濟繁榮、科技發達的現代化城市,卻也是各種宗教文化最盛行之地。而最有精神膜拜色彩的,大概算是香港的香火了,香港的香火之多、廟宇之繁,當然也是世界有名的。

在香港的酒店、茶館、商店甚至公寓門口,隨處可看見香壇上燃著的大把大把的香火,雖神秘卻也普遍。處在九龍的黃大仙廟,則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地方。

黃大仙原名黃初平,號赤松子,東晉時代人。據傳,他在15歲時曾上山牧羊並遇仙人指點後到浙江的金華赤松山修煉,四十年後修成正果。黃大仙在民間懲惡揚善,施醫贈藥,有求必應,為世人所敬仰。1915年,被道教人士從廣東請接到香港。現在的黃大仙廟是1921年修建的,原來只是對道家內部開放,直到1956年才正式對外開放。香港人非常信奉黃大仙,開放後的黃大仙廟每年的接待量為500萬人以上。

黃大仙廟座落在高聳的市民住宅和華廈之間,大廟金璧輝煌,建築雄偉,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道教寺廟,正殿裡面供奉著黃大仙像。在現代香港的社會裡,辛勞的香港人一樣迷信,他們視黃大仙為掌管財運的神仙,同時也祈禱有求必應的黃大仙來庇佑那些生病的人和那些生意人健康、和順。所以,黃大仙廟幾乎成為香港人的精神支柱。

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這裡的籤文十分靈驗,所以也才成就了如此旺盛的香火。

三聖殿裡,膜拜供奉著關帝君與八仙,還有慈悲為懷的觀世音菩薩。        


黃大仙廟建築的順序,似乎表達了道家中的五行順序:供奉著黃大仙畫像的青銅庭臺,代表的是金;圖書館及噴泉,則分別代表了木和水;院落中間建有的「朝佛」照壁,象徵土形;西邊建有金形的鸞臺,這個八角形盂香亭臺,似火形。

盂香亭上的對聯很招人喜歡,這邊是:

入座有如霑化雨

依山還是戴慈雲

橫批:皆大歡喜

另外一面的對聯為:

眼前瀛海成三島

壺裡乾坤自一亭

橫批:同沾雨澤 

盂香亭右邊是經堂,現在是大廟辦事處。經堂後面是飛鶯臺,這是一座銅亭,據說是黃大仙休息的地方,禁止婦女進入。經堂前面是玉液池,是一座由7朵蓮花組成的噴水池。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種具有特殊意義的花卉,雕塑在這裡,也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自古儒道不分,黃大仙廟雖然主要奉祀道教的黃大仙,但為彰顯儒、釋、道的融合,廟裡還供奉有佛教的觀音菩薩和儒家的孔子。與嗇色園大門正對的,就是孔門道,門楹上的對聯是:

壇號普宜宜悟道

園名嗇色色皆空


孔道門後面,是麟閣,內供至聖先師孔子及其72名弟子。相傳孔子出生時,有一頭麒麟含著一塊玉書經過,因此世人把麒麟比喻為孔子,故名麟閣。

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麟閣後,建有具有中國傳統園林風格的從心苑。1991年,嗇色園建園70周年時,從心苑建成開放。從心苑內,有一座漢白玉雕塑「仙鄉吉羊群」,是黃大仙師「叱石成羊」神跡的象徵。       

我一直認為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文化,更多地包含了道教的成份。善良的中國人一生祈禱道家中的神靈保佑自己,他們的主流信仰是不坑人、不害人,求天、求地、求神仙保佑自己和家人一生幸福平安,這反映了中國人樸素善良的人生觀。因此,不管是香港人還是各地遊人,不管是佛教還是道教,還是儒教,都會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更何況是為世人所敬仰的黃大仙。如此說來,無論香港的經濟如何發達,而支撐他們精神支柱的仍然是中國傳統的儒、釋、道文化。

有了這種共同精神文化的一脈相承,不管是香港人還是世界上哪個黃皮膚黑頭髮的人種,其精神信仰便都是中國的。(待續)

 

作者:李鳳岐



相關焦點

  • 香港黃大仙祠門票與開放時間介紹
    香港黃大仙祠門票價格 香港黃大仙祠門票免費,祠內從心苑隨意認捐。廟內有免費的香,而且只允許點九支香 香港黃大仙祠開放時間 香港黃大仙祠開放時間7:00-17:30,從心苑:9:00-16:30,逢星期一休息。   香港黃大仙祠門票價格  香港黃大仙祠門票免費,祠內從心苑隨意認捐。
  • 香港黃大仙廟的廣州起源
    黃大仙祠就是其中的一個佼佼者。      黃大仙祠起源於1897年廣州番禺大嶺村普濟壇、1899年建成的芳村花地黃大仙祠。正是在1899-1913年間,廣州黃大仙祠「香火極盛,傾動一時」,成功塑造了黃大仙「有求必應」的靈驗形象,才有了後來在香港的輝煌。
  • 2016 香港黃大仙祠攻略,黃大仙求籤注意事項
    1、黃大仙簡介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祠廟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據祠內的《赤松子自述》記載,黃大仙原名黃初平,約於公元328年於浙江省金華縣蘭谿市出生。
  • 2016 香港黃大仙祠攻略
    到黃大仙祠祀,據說「有求必應」,籤文尤其靈驗,但是求得來的籤果,都只是解當年的運勢。因此在農曆過年前後,是黃大仙廟香火最鼎盛的時候,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求問一整年的運勢及還神。門票:免費2、黃大仙廟祭拜及注意事項1)黃大仙廟的祭拜路線據工作人員介紹,黃大仙廟的建築布局是按照1937年黃大仙殿前佔卦,嚴格根據五行八卦原理設計而成的:飛鶯臺(銅亭) 屬金、經堂屬木、玉液池屬水、盂香亭屬火、照壁屬土。所以作為遊客一般都是從黃大仙大殿開始祭拜起,求籤卜卦也是在大殿前進行,其餘供奉諸神的殿堂都比較小,香火比黃大仙殿弱很多。
  • 港澳遊漫記:遊香港黃大仙祠
    下車之前,男導遊就說讓我們從左邊的黃大仙祠大門進,完了後再從右邊的大門出去後再上大巴車。眼前的黃大仙祠雖然被高層住宅遮擋著,可高層住宅卻擋不住黃大仙祠的宏偉建築的氣勢和香火的旺盛,大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之感。團隊旅遊肯定是有些組織性和約束力的。也必須聽從導遊的安排。
  • 香港黃大仙祠 攻略 ,黃大仙求籤注意事項
    黃大仙祠佔地18,000多坪,除主殿大雄寶殿外、祠旁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以及供善信們購買香火及平安符等的小攤位。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仙祠的中國傳統特色。
  • 香港黃大仙祠最新攻略及求籤須知
    黃大仙祠佔地18,000多坪,除主殿大雄寶殿外、祠旁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以及供善信們購買香火及平安符等的小攤位。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仙祠的中國傳統特色。
  • 香港香火旺的廟宇之一,黃大仙祠
    黃大仙祠除主殿大雄寶殿外、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建築雄偉金碧輝煌,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題詩,黃大仙祠被香港列為一級歷史建築,也是香港第一家獲批舉辦道教婚禮的廟宇。
  • 香港黃大仙祠地圖與祭拜路線攻略介紹
    黃大仙祠,在中國有兩個,分別是廣州黃大仙祠和香港黃大仙祠,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1] ,始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廣州黃大仙祠[2] 始建於清朝已亥年,即公元1899年,是廣州宗教聖地之一。
  • 我在香港的回憶-4 寶蓮寺 黃大仙祠之遊
    ,為香港四大禪林之首。   黃大仙祠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最著名的廟宇。相傳祠內所供奉的黃大仙是「有求必應」的,十分靈驗。該祠也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道教廟宇。我雖多次去港,但一直未去遊覽過.這次總算一賭其仙容.        黃大仙祠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最著名的廟宇。
  • 香港遊記:黃大仙祠
    車子,即將啟動時,也許停得有些久了,一騎摩託車的交警,透過車窗,催促師傅開走,也難怪,香港地方太小,路面較窄,為保交通順暢,只能辛苦這些來回巡邏的交警了。由於語言問題,一路無話,我只好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飛馳而過的建築物,直到來到位於九龍區黃大仙竹園村二號上村旁的黃大仙祠。
  • 兩個人兩萬裡--香港黃大仙廟
    香港黃大仙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
  • 香港最「火」的寺廟,黃大仙祠,高樓環抱,香火鼎盛
    去香港黃大仙祠,是在2019年7月份。在香港各種電影中,經常會提及黃大仙,這裡所說的黃大仙,指的不僅僅是香港九龍的黃大仙區,更多的是指這裡的黃大仙祠。黃大仙祠,是香港香火最旺盛的廟宇之一,也是香港唯一可以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黃大仙在高樓的環抱之中,可高層住宅卻擋不住黃大仙祠的宏偉建築的氣勢和香火的旺盛。大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之感。
  • 大年初一香港黃大仙祠人山人海
    新華網香港2月3日電(記者茆雷磊)2月3日,農曆大年初一,香港大名鼎鼎的道教廟宇黃大仙祠人山人海。不可勝計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爭先恐後地在神像前上香許願。廟門外的大屏幕反覆播放著園方的祝福吉言:「恭祝吉星拱照我國、市民大眾豐衣足食」。實際上,大量善信早在大年三十(2日)的子時時分(即23時),就已湧入黃大仙祠等候「上頭香」。
  • 【簡話素本】港澳行之四:香港富人區淺水灣
    本期《簡話素本》推出作者李鳳岐的港澳行系列,讓我們一起回顧香港和澳門十年前的模樣。  港澳行之四:香港富人區淺水彎香港的淺水灣號稱「天下第一灣」,也有「東方夏威夷」之美譽,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沙灘。淺水灣英文名為Repulse Bay,Repulse為「擊退」之意,是以前一艘負責巡邏此區的英國海軍戰艦的名字。
  • 世界那麼大——香港黃大仙祠 高樓環抱 香火鼎盛
    (世界那麼大之中華好河山 014期)在各種香港電影中,經常會提及黃大仙,這裡所說的黃大仙,指的不僅僅是香港九龍的黃大仙地區,更多的是指這裡的黃大仙祠。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是香港法定的歷史建築,每年有300多萬的信眾前往拜祭,不僅是香火最旺盛的廟宇之一,同時也是香港第一家獲香港政府批准,可以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黃大仙在高樓的環抱之中,建築特點是紅柱金頂藍楣黃格,具有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徵。
  • 【3rdoo帶你遊香港】有求必應!2016 香港黃大仙祠攻略
    1、黃大仙簡介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21年,是香港著名廟宇之一,祠廟設計色彩豐富、建築雄偉、金碧輝煌,極富中國傳統寺廟建築的特色。黃大仙祠佔地18,000多坪,除主殿大雄寶殿外、祠旁還設有小園林、三聖堂、從心苑,以及供善信們購買香火及平安符等的小攤位。祠內的九龍壁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壁上刻有中國佛教協會主席的題詩,增添黃大仙祠的中國傳統特色。
  • 陳曉平:廣州黃大仙祠與三水鄭家
    清末民初廣州黃大仙祠花地黃大仙祠2006年,香港道教道教協會總幹事吳連滋先生透露,當年進入九龍黃大仙祠的客流高達1200萬人次,日均超過3萬。(鍾國發:《香港道教》第188頁)從香港人口數和黃大仙祠狹小的空間來看,這個數字十分驚人,意味著每個香港人每年要去朝拜2次。
  • 【記憶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 可以舉行道教婚禮的廟宇
    黃大仙祠,在中國有兩個,分別是廣州黃大仙祠和香港黃大仙祠,香港黃大仙祠又名嗇色園,始建於1945年,是香港九龍有名的勝跡之一,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在本港及海外享負盛名。(歡迎關注【瑞視覺】百家號,王子瑞每天為您奉獻獨特視角的新聞紀實影像大餐!歡迎提供新聞紀實拍攝線索和稿件。)
  • 香港市民黃大仙祠上香祈福
    香港市民黃大仙祠上香祈福32/34) "← →"翻頁 2月10日,大批善信到香港黃大仙祠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