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經藏:《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成就法門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宣化上人(圖片來源:資料圖)

當初阿彌陀佛為轉輪聖王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是他的長子,大勢至菩薩是他的次子。這兩位大菩薩,現在在極樂世界,居於阿彌陀佛的左右,輔助阿彌陀佛,候補佛位。等阿彌陀佛涅槃之後,正法住世有無量劫;到正法於上半夜滅盡,下半夜時,觀世音菩薩就成佛,名普光功德山如來。佛壽與正法也是有無量劫;等到正法於上半夜滅,大勢至菩薩將於下半夜成佛,名善住功德寶王如來。

大勢至菩薩是以「都攝六根」的念佛法門而證道。從念佛到成道有五十二個階段,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所以同大勢至菩薩一起來的五十二位菩薩,也就是代表五十二個階段。

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大勢至菩薩說:我回想在無量劫以前,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又有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在一劫內,總共有十二位佛相繼出世;最後這位超日月光佛,教我念佛法門,我遂得入正定,所以叫做念佛三昧。

這念佛法門就比方有兩個人,一人專憶念,一人專忘記,這二個人就是遇著了,也等於遇不著一樣;有時見著了,也等於見不著一樣。這裡的「一人專念」是指佛,「一人專忘」是指眾生。佛時刻念眾生,眾生則時時把佛忘記;偶然想起佛法是太好太好,但妙在什麼地方他不知道,又不肯靜心地來學。

佛為什麼要念眾生呢?因為佛知道眾生是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和諸佛原來是一體的,所以佛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這是佛教偉大的地方,也是佛教教義的最高處。佛教提倡五戒,戒殺、盜、淫、妄、酒,就是為了愛護眾生,教化眾生,要眾生反迷歸正,早日回家。可是我們眾生跑到這個世界來,便捨本逐末,背覺合塵,認假作真,把自己的老家、慈悲的父母--諸佛菩薩--都忘了。

關於念佛法門有四種:(一)持名念佛、(二)觀像念佛、(三)觀想念佛、(四)實相念佛。不過,人若沒有德行、沒有道心,只一味念佛,有時也會著魔。

如果兩人互相憶念,大家憶念深切,不相舍離,就會生生世世如影隨形,不會乖違離異;眾生如能不忘念佛,則不但今生可以見佛,乃至往生之後亦得常隨佛學,不再相離。十方如來憐憫護念眾生,有如母親憶念兒子一樣。如果子女不聽教,逃走不回家,做母親的雖日夜憶念,也是無用的;如果子女能憶念母親,好像母親憶念子女一樣懇切,那麼大家就會生生世世不相違背遠離。

如果眾生的心能做到時時念佛、時時憶佛,縱然現在不能見佛,將來必定會見到佛,因為離開佛已經不太遠了。這個念佛法門不用假借其他方便方法,或者什麼秘訣,只要一心專念,就會得到心佛相應,心眼開明。

如薰染香氣的人,身上就有香氣,念佛的人就會染著佛之香氣,以佛的法身和智慧,來莊嚴自己的本覺心佛,這叫'香光莊嚴'。

大勢至菩薩說,我的本修因地心,是以念佛之心,心心相繼,沒有間斷,而得入無生法忍。現在我還在這個世界專門攝受念佛的人,往生極樂淨土。現在佛問圓通法門,我不必選擇其他的根,只攝一精明使它不再託根緣塵向外馳;一精既攝,則其他六根都不起作用。

淨念就是沒有妄念,只一心念佛,沒有他念。念念相繼,無有間斷,念佛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念不離淨念,心心與佛相應,就「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心佛一如,而得正定。所以我認為「念佛法門」最為第一。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預告|海安報本寺《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第三講
    海安報本寺謹定於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七)上午舉行講經法會,將繼續禮請曙提法師為眾宣講《大佛頂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第三講。是日下午,報本寺還將舉行冬至水陸法會燻壇儀式,歡迎廣大信眾共赴法宴。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 深入經藏:懺雲法師——楞嚴經 如母憶子的念佛
    懺雲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 佛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麼說;過去佛這麼說、現在佛這麼說、未來佛也這麼說,說什麼呢?說:十方如來呀,憐念眾生,如母憶子。那麼我們為的報親恩、打佛七,為的父母的恩來念佛,十方諸佛憐念眾生,又如母憶子,我們就以憶母的心,來憶佛念佛,以念佛的功德再回向給我們的父母。那時候,我就想:我們要是用功,無論是止語、禁足、打七、閉關,我們都可以說是,為的報恩才止語,為的報恩才念佛,念佛也止語、禁足。為的父母我們打七,那麼打七就叫「報恩佛七」;為了父母要是閉關,「憶母的關」。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萬行即稱圓通體,所起之無作妙行(二)
    因緣成熟了當下出錢,不管多少錢,印送經書報答佛恩,沒有執著修行的功德相,做到三輪體空福報更大。譬如我們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一章的經文如果講完,我們把講義整理成書,師父跟大家講,諸位菩薩如果大家方便的話,隨緣出資善款,我們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印成一本書來流通,讓沒有聽師父開示的人看到書,能夠了解念佛的道理,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楞嚴經常識:淨空楞嚴經譯文
    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他證阿羅漢果,無論有沒有佛出世,他都會成就。有佛出世,他是聲聞;沒有佛出世,他是獨覺,他都會成就。天上壽命長,人間壽命短,天上、人間七次往來,才搞個阿羅漢,沒有這個法門好;這個法門,我們這一生往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了。聰明人要會算帳,一個人要從《楞嚴》、《華嚴》、《法華》修到阿惟越致,不是一生能做到的。
  • 《念佛成就——大勢至菩薩 》佛光永照,化煞化兇,吉祥如意!
    《念佛成就 - 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無上尊佛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尊稱大精進菩薩,與無上尊佛阿彌陀佛尊上觀世音菩薩(無上尊佛阿彌陀佛的左脅侍)佛弟子合尊稱為「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脫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因此,大勢至菩薩被認為是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處天地震動,保護眾生,免受邪魔所迫。大勢至菩薩,根據《觀無量壽經》云:白敘:大勢至菩薩以獨特的智能之光遍照世間眾生,使眾生能解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
  • 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念佛不能相繼是否不能往生
    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念佛不能相繼是否不能往生。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一樣,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而觀世音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彌陀佛的左脅侍,兩位菩薩共同輔佐阿彌陀佛接引念佛往生的眾生,三位就是有名的「西方三聖」。
  • 觀音法門 《楞嚴經》的耳根圓通法門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還有兩句經文也極重要:「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倘若聽到,那麼便真正聽到無聲亦無生的佛法、聞見真如佛性的消息了。佛弟子們所謂的「梵音宣流」所指的即是如海潮一般豐沛流灌、澤潤有情,使悟自性,使證空寂的佛法。因此,梵音、海潮音所指的,仍是「自性之音」;它所修行的,仍是觀世音菩薩證悟佛性的「耳根圓通法門」。
  • 楞嚴經賞析:智海長老講楞嚴經
    《楞嚴經》,佛教經典。又稱《首楞嚴經》、《大佛頂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全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唐般剌蜜帝譯。10卷。此經的譯者為般剌蜜帝大師中印度人,居廣州制止道場,於唐神龍元年(705)從灌頂部中誦出,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房融筆受,懷迪證譯。中國歷代皆視此經為佛教主要經典之一。本經架構本經的基本架構,可說是[從破魔始,至破魔終]。
  • 楞嚴經常識:慧法師講楞嚴經
    所謂:「至大無外」。真正的大,是含蓋一切,無所不包,無所不含的!此《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所教示的道理可運用的範圍,也是能運用於一切情況下,所以也是含蓋一切,無所不包,無所不含。所以此經,稱之為「大」。例如:此《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以下簡稱「大佛頂首楞嚴經」)所教的「三摩提」是大。為什麼呢?
  • 相傳印光法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這件事情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印光大師21歲出家,在一起偶然的曬經過程之中,發現了一本書名叫《龍舒淨土文》,翻閱之後,知道了念佛法門,並且開始修行。根據印光大師自己講述,大師自幼眼睛就有問題,一度到了幾乎失明的地步,後來通過念佛,竟然痊癒了,至此之後,印光大師對於念佛法門是死心塌地的相信,並且開始刻苦不斷的修行。
  • 大勢至菩薩 | 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經典中曾有記載,大勢至菩薩因地修行是在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他證得無生法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往生的地方是實報莊嚴土,即至少是斷除了一品無明的大菩薩所居住的淨土。雖然是大菩薩,他還要回嚮往生,乘因地的慈悲願力來救度眾生,所以現在在此界。
  • 《楞嚴經素解》:二十五位菩薩紛紛登場,宣說自己的法門為第一
    如來佛為法王,而大勢至菩薩為法王子。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佛;彌勒佛為未來世佛,釋迦牟尼佛之後會降生在世上成佛。在往昔一世中,阿彌陀佛為轉輪聖王的時候,觀音菩薩為長子,大勢至菩薩為次子。所以在西方極樂世界當中,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分別在左右,輔助阿彌陀佛教化,成為未來的候補佛。
  • 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日,農曆七月份,「教孝月、報恩月、普度月」
    後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如來,不眴太子為觀世音菩薩。而尼摩太子則成了大勢至菩薩。菩薩跟隨佛學法修菩薩行,經過許多階段之後,才可成佛。菩薩中經歷所有的階段達到最高位的菩薩,就是一生補處菩薩。只要結束菩薩生涯,在下一階段的生涯中就定可成佛。若以三尊的形式表現佛陀時,必有一生補處菩薩隨侍左右,且組合是一定的。阿彌陀佛其左右脅侍的就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三位合稱「西方三聖」或「阿彌陀三尊」。
  • 憶佛念佛 必定見佛|恭迎香光莊嚴大勢至菩薩聖誕
    相傳,大勢至菩薩在因地修行時,父母亡故,而他感念親恩,便將父母骨灰裝入瓶中,隨身佩戴。並發願為了能報答父母恩情,要成佛度生。隨著修行功深,瓶中骨灰也就化作光明。何名大勢至大勢至菩薩,音譯摩訶娑太摩缽跢,意譯「大勢至」、「得大勢」或「大精進」。在西方三聖中,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而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
  • 彌陀贊——念佛法門
    16、《淨修捷要》云:「大勢至菩薩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人,攝取不舍,令離三途,得無上力。」藕益大師著作極多,著《阿彌陀經要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釋》、《淨土要典》、《淨土玄門》、《淨土十要》。《蕅益大師法語》、《蕅益大師淨土選集》。
  • 大安法師:大勢至菩薩,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文:大安法師經典中曾有記載,大勢至菩薩因地修行是在娑婆世界。在娑婆世界他證得無生法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往生的地方是實報莊嚴土,即至少是斷除了一品無明的大菩薩所居住的淨土。
  • 佛教: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楞嚴經,除阿彌陀佛這也可以一覽
    道隱大師稱此經是「專中之專,頓中之頓,真中之真,圓中之圓」,認為《無量壽經》不僅是淨土綱要,還是釋迦牟尼佛教義的指歸。自從傳入中國以後,《無量壽經》影響很大。東晉竺法曠認為「無量壽為淨土之因」,慧遠在廬山依此經創立白蓮社廣弘念佛法門。
  • 淨土法門: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
    淨土三經佛陀在《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經典中介紹了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所發的四十八大願,以及經過積功累德所建立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宗的高僧大德們則根據這幾部經典,發現並總結出了靠念誦阿彌陀佛名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根據淨土諸經的描述,西方極樂世界是「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清淨佛土,那裡沒有惡趣,只有莊嚴美好,而且門檻很低,如果有人願意去,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在臨命終時得到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的接引。
  • 十方諸佛都是從念佛法門而產生的(宣化上人)
    有聲念佛,就是我們開靜的時候,大家同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有這個聲音。無聲念佛,就是坐著的時候還是專一其心,默默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叫默念,又叫金剛念。念佛這個法門,在佛教裡是最容易修的一個法門。 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兼收。三根就是上根、中根、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