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軍事成績一般般,為何後人還願意給他這麼高的評價呢?

2020-12-11 騰訊網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才能被誇大很多,以至於魯迅先生評價道:「孔明之智近乎妖。」然而真實的孔明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諸葛亮一生最崇拜的名將是樂毅,當年樂毅率領燕軍連下齊國七十二城,,險些滅掉了齊國。不過諸葛亮與樂毅相比卻稍遜一籌,因為諸葛亮雖然幫助劉備拿下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但卻沒有幫助劉備治理好蜀國,以至於諸葛亮去世後,蜀國迅速衰敗,被諸葛亮看重的姜維,即使才華再高也無法阻擋蜀國的滅亡。

諸葛亮的《隆中對》被稱為是千古名談,按照他的策略,先去荊州立本,然後再取西川,利用西川天險不僅可以養兵百萬,更能夠利用地理優勢北伐曹魏。可自從赤壁之戰之後,格局發生了大變化,曹操由攻變守,天下形成曹孫劉三家鼎足之勢,可東吳對荊州垂涎三尺,荊州經過戰火之後早已滿目瘡痍,再也沒有往日的繁華了,再劉備取了西川之後,荊州對於他們而言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當初龐統曾勸過劉備放棄荊州,因為荊州已經成為了一個危險的地方,再守下去遲早會出事的,可劉備對諸葛亮深信不疑,最終發生了關羽被殺,荊州丟失的悲劇。這是諸葛亮人生的第一個大坑,而陪他一起跳坑的則是劉關張三兄弟以及蜀國的精銳,因為夷陵之戰的慘敗,讓蜀國精銳損失殆盡,元氣大傷。

在北伐期間,蜀軍連年徵戰,早已經是筋疲力盡,再加上連年的戰爭導致蜀國國庫逐漸空虛,而諸葛亮不想辦法養精蓄銳,恢復國力,卻執意要攻打數倍強於己的魏國。在第一次北伐期間,諸葛亮錯用馬謖去把守街亭,最終街亭失守,諸葛亮被迫退軍,大軍北伐無功而返,這不是在白白浪費國力嗎?馬謖這個人只適合當參謀,不適合當將軍,劉備在臨死前都交代過了,可諸葛孔明就是不聽。

第四次北伐失利,諸葛亮將原因歸咎於押送糧草的李嚴身上,同為輔政大臣,難道李嚴就比諸葛亮差很多嗎?實際上根本不是,李嚴作為蜀國大臣,早已看清了連年的北伐給蜀國帶來的巨大破壞,當他要求休養生息的時候,卻遭到了諸葛亮的拒絕,最終在諸葛亮的排擠之下,李嚴退出了蜀國的政治舞臺。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他確實在軍事上沒有什麼過於出色的表現,總體來說中規中矩,但諸葛亮依靠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贏得了後人的讚賞,所以他的能力被後人誇大也是正常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在抵禦諸葛亮北伐時,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為何前後截然不同?
    從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開始,司馬懿就開始與他對敵。直到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病逝,司馬懿承受了諸葛亮主要的攻擊。而且這兩次攻擊,是諸葛亮軍事能力趨於成熟的攻擊。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軍事能力,有著自己的評價。作為諸葛亮最大的敵手,他的評價應該很有發言權。不過,在歷史記載中,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卻有著前後矛盾的地方。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評價。
  • 該三國將領,中國人對其評價一般,可為何日本人對其評價很高呢?
    文/玉濁清該三國將領,中國人對其評價一般,可為何日本人對其評價很高呢?他們不管是在政治方面還是軍事方面,都是令人讚嘆不已的,比如說我們比較所熟知的諸葛亮,劉備和曹操,他們對歷史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同時後人給他們的評價也褒貶不一。而小編要介紹的這個人物是漢末三國名將,同時也是開國元勳,他就是夏侯惇,此人是曹魏的開國元勳,並且也是夏侯嬰的後代,此人從小就十分的英勇,並且聞名於周邊的鄉裡。
  • 諸葛亮和司馬懿,臨死前各留一計,為何後人認為諸葛亮技高一籌?
    諸葛亮死前留計退兵司馬雄兵,道::"死了諸葛嚇退了活司馬,另一計是遺計楊儀馬岱斬殺反臣魏延,為後人留下遺策。而且司馬遺家眷後人之策是要好甚侍候魏後主,意思是他司馬撫政時人對他不忠不義,要後人好甚侍候他,勉害他。
  • 荀彧雖有「王佐之才」,而其知名度卻沒有諸葛亮和周瑜高,這是為何?
    而三國時期能夠配得上這個稱謂的,應屬諸葛亮和荀彧了。 荀彧是曹操統一北方的第一功臣,能臣和最重要的謀臣,就像當年幫助漢高祖劉邦爭奪天下蕭何一樣。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還多次幫助曹操修改戰略方針,如「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呂布叛亂時,也是荀彧力保三縣定兗州,穩固了曹操的基業。
  • 想當年諸葛亮英雄蓋世,為什麼他的後人全都默默無聞?
    諸葛亮雖然是丞相,其實他還是三軍掌門人,也就是說,蜀國的軍政大權都集於他一人之身。只要他願意,他當皇上也沒什麼問題。作為人臣做到這一步,可以說到天了。但是翻開歷史,卻很少看到諸葛亮的子孫和後人的名字,這說明他的後代沒有出過大人物,這卻是因為什麼呢?
  • 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和在歷史上的地位?
    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軍事上謀略過人,智慧超群。政治家己有過人本領未出隆中三分天下,把一個剛起步蜀漢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天文學家如借東風,草船借箭。他的歷史地位極高,可以算一代良相,為蜀漢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巳,歷史地位極高至今萬人稱頌,歷代敬仰。
  • 諸葛亮和司馬懿難分伯仲,為何後人天差地別?是家風的關係嗎?
    雖然門閥時代為後人所詬病,但如果士族中沒有傑出的子弟,也是難以造就門閥時代的。而三國時期,正是士族事業的上升時期,湧現出了許多有名的家族,比如潁川荀氏、江東張氏等等,這其中也包括琅琊諸葛氏和河內司馬氏。那麼這些家族是靠著什麼保持家族的強大呢?這主要應該歸功於教育。
  • 後人對諸葛亮祖孫三代之死的評價與他教子有何關係?
    諸葛亮早年沒有兒子,與其妻黃氏商議,寫信給在東吳的哥哥諸葛瑾,將其第二子諸葛喬(字伯松)收為養子。諸葛亮並不驕縱喬,要他刻苦學習,生活儉樸。後來,諸葛喬娶劉家皇室之女為妻,拜為駙馬都尉。但諸葛亮仍然嚴格要求他,要他隨軍出徵,與眾將子弟擔任運輸軍需工作,可惜諸葛喬在25歲時死了。
  • 後人對於諸葛亮多有評價,但都不及杜甫這首詩,短短幾句一針見血
    諸葛亮是著名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一生可謂是轟轟烈烈,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沒有出山之前便知三分天下,後來立下了汗馬功勞,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而且無論是他的人品,還是歷史功績都為後人津津樂道。
  • 諸葛亮有沒有後代?為什麼他的後人默默無聞,他們的結局如何
    後人也有將這一段故事寫成一首長篇詩文,不過這些詩人往往都是在藉助諸葛亮這麼一個形象來表達自己也希望遇見好君主的願景。諸葛亮提出聯合孫權抗擊曹操,並且在赤壁大戰中,幫助軍隊打敗了曹軍,也就是這一場戰爭,三國鼎足!之後,又是取得荊州,侵佔益州,多次幾百曹軍,最後奪得漢中。
  • 諸葛亮北伐,為何不願派趙云為先鋒?
    諸葛亮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貴人,同時也是幫助劉禪支撐蜀國幾十年的支柱。北伐是這位臥龍先生的一大軍事傑作,6次伐魏的舉動一度打得曹魏瑟瑟發抖。然而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卻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就拿諸葛亮的第1次北伐來說吧!
  • 三國史:諸葛亮除了三分天下,還有八陣圖,但這八陣圖是什麼?
    百家原創作者:青椒論歷史「八陣圖」究竟為何物?天文、地理皆知的諸葛亮,讓當世和後世不少人茫然。在演義裡,在生前,有不少三國的大將像走迷宮一樣,進去後卻迷失了出來的路;在歷史上,在身後,有不少後世的粉絲一度走出了諸葛亮的八陣圖,卻又再度迷失在他的一世功名裡。
  • 如何評價《三國志》說諸葛亮不善謀略,不會用兵?
    我一直主張一個觀點:史官就該老老實實做好記錄,不應該隨意在史料裡埋藏自己的私貨,哪怕是自己的立場上最中立客觀的評價都不行。 為什麼?因為隔行如隔山。史家們或許有從政不錯的如司馬光。反倒是司馬光絕口不提他本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因為司馬光懂份量啊,越懂的人越不敢評價。
  • 司馬懿的子女個個龍虎,為何諸葛亮的兒子卻是草包?原因很簡單
    劉備對諸葛亮更不用說,他曾經三次親自去諸葛亮的住處邀請諸葛亮出山,三國演義把這個稱為三顧茅廬。同樣可以看出諸葛亮是非常優秀的,否則劉備絕不會低三下四的去請他出山。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司馬懿的子女都非常的優秀。為何司馬懿的子女會非常優秀呢?
  • 劉備英明神武,諸葛亮聰明絕頂,可蜀漢為何還是不能一統天下呢?
    但儘管如此,劉備卻為何還在擁有諸葛亮這樣天縱之才的幫助下,依然不能夠一統天下恢復漢室風光呢?關於這個問題,筆者個人有這麼幾個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可反觀劉備,他最早創業的時候只是一個賣草鞋的,而等他真正佔有第一塊根據地的時候,其他群雄如劉表、袁紹和曹操等,早已經是擁兵數十萬的一方諸侯,所以他根本沒有與之一戰的資格和能力。
  • 龐統和諸葛亮齊名,可為何早期的時候龐統一直未受到重用呢?
    龐統與諸葛亮在三國時期,有著非常高的評價,被人們稱為臥龍鳳雛,而且司馬徽還曾說過,只要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從這句話中我們就可得知,龐統的能力與諸葛亮平分秋色,但是為什麼現在眾人,卻只知諸葛亮而不知龐統呢?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今的局面呢?
  • 論才能與功績,你認為諸葛亮和韓信誰更厲害
    論才能與功績,韓信與諸葛亮相比,誰厲害?其實對於這種類似的問題非常多,諸葛亮是中國智慧的化身,在中國歷史上有才能的人都拿來跟諸葛亮相比,說明諸葛亮的智慧是非常之高。韓信被後人稱為兵仙,也就是說韓信在軍事才能方面很強,諸葛亮被後人推崇為智聖,也就是說明諸葛亮綜合能力非常強,在綜合能力方面,韓信與諸葛亮完全不在一個層次,諸葛亮完爆韓信,所以這裡比較的只有二者的軍事才能,二者在歷史上軍事地位,韓信諸葛亮都是武廟十哲,地位是一樣的,只能比較二者的軍事戰績,但是兩人相比,我覺得也沒有可比性,因為兩人所處的形式完全不同。
  • 《士兵突擊》:高成這麼優秀,他咋不去老A呢?是擔心混不下去嗎
    在《士兵突擊》中,高成可以說得上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人物,他本身實力出眾,還有一個軍長父親,在連裡威,營裡橫,那麼他為何不去老A呢?鋼七連最出色的兵都去參加老A了,為何他這個連長卻不去試試呢?在下認為,高成不去老A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一點是:老A不一定要;再者一點原因:王團長不一定放,還有一點:高成不一定想去。老A不一定要老A是一群又有著極高軍事素養,善於突擊作戰的士兵,高成什麼出身?
  • 蜀漢滅亡後,諸葛亮後人去哪裡呢,現如今在哪裡?
    而八陣圖,則是諸葛亮發明的神奇陣法。沒錯,這做與著八陣圖有著某種關聯的小鎮就是我國有名的諸葛八卦村。住在這座村子裡的居民,則是三國史上赫赫有名的謀臣諸葛亮的後人。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因著劉備的三顧茅廬,一生為劉備所重用。諸葛亮亦是為了蜀漢兩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同為頂級謀士,為何諸葛亮流芳百世,司馬懿卻臭名遠揚?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和諸葛亮為何會有截然不同的下場?一、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效應自古以來,英雄往往是悲劇的主角,而能成大事業的人,往往會有一些缺陷。正如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敗給了劉邦,而受到無數百姓喜愛的老好人竇建德,也成為了李世民的墊腳石。顯然,司馬懿是一個成功者,其孫晉武帝司馬炎一舉掃除三國,最終統一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