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宏觀宋雪濤:明年信用環境會重複18年嗎?

2020-12-19 證券之星

(原標題:天風宏觀宋雪濤:明年信用環境會重複18年嗎?)

本輪信用擴張的拐點已經到來。今年的政府債發行高峰已過,企業融資需求隨經濟復甦保持旺盛,但是在超儲率持續偏低限制銀行資產端擴張、年末信貸額度偏緊等因素的影響下,融資供給約束將逐漸佔據主導地位。11月社融增速13.6%低於10月的13.7%,預計之後會持續回落,明年3月開始社融信貸增速在超高基數壓力下大概率出現加速回落,到明年底社融增速大致在11%左右。

在信用擴張出現拐點的同時,債務違約也出現了延遲暴露。目前看,雖然二級市場的信用溢價有明顯上升,一級市場的國企發債仍然處於暫停的狀態。好在監管層堅決制止國企刻意逃廢債的行為,讓債券市場的發行主體和持有人用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違約問題。央行11月以來在公開市場上超額投放MLF的操作,也降低了信用事件對於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衝擊。信用環境在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快速擴張後,正在逐漸回到疫情前以防風險為主的金融周期。

防風險為主的金融周期要求宏觀槓桿率不能過快上升,今年國內宏觀槓桿率上升幅度超過25%,約等於過去5年之和,所以明年大概率保持槓桿率穩定。央行在Q3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明確提及,下一階段「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但另一方面,疫情之後主要經濟體的潛在增速將出現回落,而債務仍會不斷增長,除非主要經濟體通過改革實現了生產效率的逆勢上升,否則系統性去槓桿難以實現。如果在明年信用大概率回落的環境下疊加系統性去槓桿,可能出現的結果是信用的加速收縮,因此不同的宏觀槓桿率目標對於明年信用環境和基本面走勢至關重要。

如果明年槓桿率走平,預計社融增速會回落2.5%,新增社融少增約2.4萬億,融資收縮主要施加在房地產和政府部門。如果小幅去槓桿1%,預計社融增速會回落約3%,全年新增社融較今年減少3.5萬億,融資收縮會分布在房地產、政府部門和一般企業,對於基本面的映射可能是內需從高位回落,信用環境會類似2018年Q1。如果去槓桿2%,預計社融增速會回落約3.7%,全年新增社融較今年減少5萬億,對應的情形是全方位、內生性的信用收縮,信用環境更類似2018年Q3-Q4。

剛剛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定調為——「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對明年經濟增長的目標為——「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對明年外部環境的判斷為——「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要強化機遇意識、風險意識」。由此看,考慮到明年內部處於重要時期、外部環境仍有諸多不確定性,明年經濟政策不會過度收縮,會更多使用跨周期和結構性工具,與「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的整體政策要求相對應。

明年海外疫苗大規模接種之後,生產和服務會加快復甦,屆時內外經濟的比較優勢也會發生相對變化。因此明年的貨幣政策將會相機抉擇,根據基本面的情況動態調整。明年2季度之後,我們可能會面臨內需和外需同步回落的局面,經濟可能重新出現下行壓力。因此,明年的情景可能是槓桿率先下後上,最終走平或微幅上升,流動性上半年維持緊平衡,下半年在貨幣政策出現積極變化後逐漸偏松,信用環境更類似2017Q4前後。

相關焦點

  • 天風宏觀宋雪濤:資本市場怎麼看2021年?
    原標題:資本市場怎麼看2021年? 摘要 【天風宏觀宋雪濤:資本市場怎麼看2021年?】
  • 天風宋雪濤:海外市場二次下跌不可避免 A股受影響減弱
    天風證券宋雪濤團隊發表觀點稱,油價大跌只是被疫情連鎖反應帶出的黑天鵝,海外疫情才是核心, 其中疫情控制較差的美歐經濟在2季度或將經歷一次階段性衰退。 市場方面,宋雪濤團隊認為,美國確診人數的爬坡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實質性衝擊,海外市場的二次下跌不可避免,但A股受到海外二次下跌的影響程度小於第一次。
  • 天風研究:如何看待宏觀復甦與春季躁動?
    摘要 【天風研究:如何看待宏觀復甦與春季躁動?】我們最近調查了部分投資者對於明年的經濟預期,有幾個結果比較有趣。第一個主流預期是認為疫情後的中國經濟潛在增速會回落到6%以下,其中將近6成認為潛在增速會回落到5.5%以下。
  • 天風證券研報詳解科創板機會:揚帆出海 科創立國
    以下為天風證券主要觀點:  天風宏觀宋雪濤:科創板是改革的「牛鼻子」,創新的「實驗田」  天風證券宏觀宋雪濤團隊認為,科創板是改革的「牛鼻子」,創新的「實驗田」。發展科創板,可以解決中國經濟的高債務和信用創造機制不暢等問題。強大的資本市場是科技大國崛起的基礎。建設強大投行是改革的「突破口」。
  • 天風宏觀:眾多利多因素陸續兌現 回歸基本面結構性行情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 | 雪濤宏觀筆記作者 | 天風宏觀團隊開年以來激發A股強勢行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有美聯儲意外轉鴿、全球權益市場risk-on、外資加持A股,內有宏觀數據真空期下的貨幣寬鬆和財政加碼
  • 孫彬彬:2020年中國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特徵及未來變化趨勢
    來源:新浪財經由中證鵬元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證鵬元」)舉辦的「中證鵬元2021年信用風險年會」分別於12月9日在北京金茂萬麗酒店、12月11日於上海金茂君悅酒店舉行,主題為「新格局、新階段下的中國信用觀察」。
  • ...美元中間價上調286個基點至6.5762元 中間價升值至2018年6月27...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年中重新站上7元之後,一路升值,持續超過了5個月,現正逼近6.5元。11月16日,在岸人民幣盤中升破6.57,再創本輪升值新高。  有機構稱,本輪升值幅度將超過上一輪即2017年-2018年第一季度的升值;更有市場人士預測,人民幣匯率有望重回前期6元左右的高點附近。  基本面力挺下,升值不輕言到頂。市場人士認為,升值利好A股,除了直接受益的航空等板塊,亦有望為大盤藍籌股估值修復「加一把油」。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基本面力挺下,人民幣匯率升值不輕言到頂。
  • 趙偉:2021年 宏觀形勢與市場思考?
    今天匯報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我們理一下政策思路,只有認清轉型本質,才能真正理解當下政策內核;第二部分討論下明年宏觀運行的主邏輯,這塊目前市場爭議較多,我們經過兩個多月的反覆論證,提出政策退潮下,信用「收縮」將是明年主邏輯;第三部分,對明年主要經濟變量進行拆解和分析,從中尋找投資機遇。時間原因,我儘可能精簡。
  • 趙偉:2021年,宏觀形勢與市場思考?
    2016年以來,政策重心始終在「調結構」上,階段性的「穩增長」操作,更多是為「調結構」創造相對平穩的宏觀環境,而不是重走老路。用一個通俗形象的比喻,不良習慣導致的慢性病放任發展下去,會影響生命,做手術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如何解決?做手術的過程中,一旦有生命危險,立馬緩一緩,恢復下狀態;狀態修復好了一些,就繼續做手術。
  • 原油:疫苗預期+宏觀寬鬆築底油價
    市場繼續走疫苗的強預期+宏觀利好行情,油價的底部支撐較為明顯。中長期來看,我們對21年的油價繼續上行保持樂觀,疫苗效果落地後需求將持續轉好,各國走經濟復甦路徑時宏觀放水刺激政策也將利好油價。一方面歐佩克在逐步放鬆減產力度;一方面頁巖油的產量兌現也集中在明年1季度;另外受制裁的伊朗已做好增產準備,自明年2季度起產量提升至450萬桶/天,出口增至230萬桶/天。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方面的態度,但若如期增產,預計將對供應邊際造成壓力,需關注屆時需求的恢復情況。
  • 2021年宏觀調控要領明確
    「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點明2021年財政貨幣政策操作要領。  專家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宏觀政策明確定調,給市場吃下一顆「定心丸」。明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金融運行情況靈活調整,保持精準有效,但在操作上不會驟然大幅收緊。
  • ——天風總量聯席解讀
    【天風研究】 孫彬彬/宋雪濤/吳先興/廖志明/劉晨明/陳天誠  摘要:  五一長假,全球經濟指標依然走低的同時,外圍風波又起,風險資產是否繼續承壓?國內基礎設施reits試點落地,資本市場改革又一重大舉措,該如何看待?天風證券研究所總量團隊將為大家奉上每周論勢!
  • 從交易預期到回到現實: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展望
    原標題:從交易預期到回到現實: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展望(天風宏觀宋雪濤) 摘要 【從交易預期到回到現實: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和投資展望】隨著廣義赤字規模收縮
  • 廣發宏觀:明年宏觀政策定調穩增長政策 把控好政策力度和空間
    來源:財華網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發布報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宏觀政策的定調是「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其中「連續性」和「穩定性」對應穩增長政策的延續,「可持續性」對應把控好政策力度和空間。
  •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十大預測 A股行業/風格特徵均值回歸
    我們在此前的路演和報告中多次提及,自牙買加體系建立以來,美元指數可能存在時長在18年左右的周期。從過往兩輪美元周期與全球經濟的關係來看,強美元時全球需求逐步萎縮,而弱美元時全球經濟持續擴張。站在當前的時點,我們認為第三輪美元周期已經進入弱美元時代,未來2年左右美元指數將大幅貶值。儘管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規律不會以人的意志轉移。因此,2021年將是全球需求由萎縮轉為擴張的起點。
  • 華創宏觀張瑜:國企違約衝擊就此結束了嗎?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瑜【華創宏觀·張瑜團隊】國企違約衝擊就此結束了嗎?回顧2018年4月後的民企違約潮,是宏觀經濟問題到微觀信用事件的映射,並不是個例。對應的,政策從廣義流動性、金融市場流動性到基本面調控做出了全面應對。2019年5月的包商事件,是金融市場流動性分層引致信用分化,且兩個分化遲遲未見好轉,同時基本面經濟下行壓力持續。
  • 汪濤:2021-22年中國宏觀經濟展望
    由於大部分減稅降費政策在今年年底即將到期,明年財政赤字可能收窄,房地產政策和金融監管可能會收緊。今年宏觀槓桿率可能上升25個百分點,我們預計明年有望下降2個百分點。考慮到企業營收修復和居民收入改善,政策調整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應相對有限。不過,明年信用違約事件可能會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可能會上升。
  • 【說宏觀|樂正觀】2020年11月宏觀月報
    核心觀點 10月領先指標(M1)、同步指標繼續擴張,而滯後指標(PPI)持平,國內宏觀經濟繼續復甦,經濟短周期仍處於擴張期;資產價格方面,股票和商品震蕩走高,而債券則出現調整,符合擴張期的資產價格特徵。
  • 宏觀調控定調「不急轉彎」 政策穩定性護航穩增長
    會議指出,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明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不穩定不平衡,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市場上對於『政策懸崖』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政策取向不會發生快速變化,會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