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最神奇的一首詩,不管是正著讀還是倒著讀,都是千古絕唱
歷史上有不少滿腹經綸之人,除了戰爭謀略,文字功底方面也能品出一二。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古言文學術極其複雜,但是古人卻能完美的領會其要點,利用那些文字作出不朽佳作。或用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或用來歌頌美好風景。李白杜甫等人留下的詩句大多已成了經典,被無數的後人學習吟誦,而蘇軾也是這些偉大詩人中的一員,很多人喜歡他的品性,喜歡他的才氣,喜歡他的詩。若是問小編最欣賞他的哪一首詩,小編會很肯定的說是最神奇的這首詩,不管倒著讀還是正著讀,都別有一番滋味。這首詩就是《題金山寺》。想必說起這個金山寺,大家會聯想到很多詩句吧,但不管是哪個詩人做的詩,定沒有蘇軾作的有新意。
-
生活,讀詩,喝茶!
於是便有了「詩與遠方」、「把生活過成詩」、「愛情如詩」。這世間的一切事物只要與詩關聯在一起,就會變得無比美妙。茶是對四季記憶的收藏,在任何時候飲茶,都可以感受到季節的獨特味道,靜坐茶席前,泡上一壺茶,在茶的世界裡,享受每一道、每一泡給味覺帶來的不同衝擊,體會茶帶給我們的各種變化。
-
讀詩和不讀詩有什麼區別?下場雪就知道了
講真,讀詩和不讀詩真的區別很大,一場雪,就知道了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詩詞的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清明讀詩,是最好的祭奠
背詩是必要的。較之背誦,更重要的是涵詠。反覆涵詠,自能成誦。好詩的標準就是經得起涵詠,每次涵之詠之,都能覺出新的味道。詩和打油詩的區別在於,詩的本質在於表達難以言說的情意,打油詩純粹為了滑稽和逞才。詩和段子的區別也在於此。讀詩讓人覺得美,感覺到內心某處瞬間被閃電照見,久久迴響。
-
金波:讀詩的聲音是詩的翅膀
讀金波的詩,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張之路說:「有一種魔力,能讓人返老還童,既像行走在布滿鮮花的小路上,又像走進溫暖的家。」從1956年發表第一首兒童詩至今,金波寫了許多意蘊悠長的詩歌、散文、童話,多次被收入中小學語文和音樂教材,幾代小讀者都記得金波叔叔或金波爺爺,從他那裡領悟了純真的美與善。
-
給孩子讀詩 北島:一束
在我和世界之間你是日曆,是羅盤是暗中滑行的光線你是履歷,是書籤是寫在最後的序言 在我和世界之間你是紗幕,是霧是映入夢中的燈盞你是口笛,是無言之歌是石雕低垂的眼帘 在我和世界之間你是鴻溝,是池沼是正在下陷的深淵你是柵欄,是牆垣是盾牌上永久的圖案文章選自《給孩子讀詩
-
詩論| 讀詩先明「詩家語」
要是我們用讀散文的眼光去讀詩,可能會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對詩作出正確的理解,那自然體會不到它的好處,讀了也不會有真感受。」由此可見,「詩家語」是相對於散文的語言而言,是對詩歌語言特徵的高度概括。如果說,王安石提出「詩家語」是立足於寫詩,不要用散文的語言來寫詩,那末周振甫先生則主要是立足於讀詩,不要用讀散文的方法來讀詩。周先生提示我們,讀詩、賞詩,首先就得明白「詩家語」。
-
地鐵早班車上讀詩的老人
大概他真的是在讀詩,而不是簡單地在看。我突然想起了上學時候的心境,我只有那個時候才真正關注過詩歌。詩歌是很自我的東西,是一個人關起門來的精神獨享。不管是誰寫的詩,只要我讀了,那就是我的,和別人無關。人到中年的我已經談不上愛不愛看書,這幾年看的書都是為了升職稱考證,或者從事行業的指導用書。
-
讀睡每日好詩《手拿雨傘的人》
手拿雨傘的人文|沈章寶(安徽).透過小車的車窗玻璃忽然發現單元門口站著一個手拿雨傘的人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沈章寶,筆名:五月水鳥。1963年5月生於安徽省蕪湖市裕溪口。作品《太陽雨》,獲「全國散文詩」大賽優秀獎。作品《老了真好》入選感動中國「首屆全國著名朗誦詩詞」,作品《春水碧綠的江南》榮獲第五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並獲第九屆「羲之杯」全國詩書畫邀請賽一等獎。現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蕪湖市作家協會會員,天下詩人協會會員,已出版詩集《在路上》。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
-
敕勒歌是詩嗎?如果是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我們中國人大多從小學習過詩詞,有這樣一首詩和《靜夜思》、《詠鵝》一樣家喻戶曉,但是這首詩為什麼讀起來好像有點彆扭呢?仔細分析,原來是因為前幾句讀起來不押韻,那麼這首詩為什麼前面讀起來不押韻呢?不押韻的還叫作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
由詩讀史·《葛覃》——古今二十主旨誰是誰非
由詩讀史—《關雎》——沙洲上的姑娘與少年《關雎》作為詩經的第一篇了解的人很多,而我們今天要講的《葛覃》,熟悉它的人就太少了,建議大家去文末看一下本詩的注釋,讀起來也會更方便些。有這麼多說法不代表詩本身有多義性。「詩言志,歌永言」,當詩人作詩之時,其表意應是明確的,不存在不同的多種含義。但是,詩人用的詞語卻往往是多義的,詞語的多義性也是我們民族古老的特色。對於解讀《葛覃》的學者而言,也是遇到了多義性這樣一個難題。本詩主旨,全在末章的「歸寧父母」一句。然而「歸」在古代,卻有多重含義,既可指稱女子之出嫁;又可指稱出嫁女子的回返娘家。
-
與孩子一起讀現代詩:126-139(凡凡、南人,下)
人類史 | 南人 人類進化從挺起胸直立行走開始 人類文明用遮羞的幾片樹葉開始 人類歷史不過是一些人扯下另一些人遮羞的樹葉一些人將另一些人重新打趴在地,他喜歡哪首詩,願意抄在本子上,我們就學哪一首。也就是說,學習的教材,由小王自己決定。第一周讀凡凡。聽媽媽讀完凡凡的詩,請媽媽把最喜歡的幾首抄在本子上。上課時,還是先讀給我聽,把幾個關鍵字劃下。每天一首或兩首,按他自己的進度。第二周讀姜二嫚。聽媽媽讀完了整本詩集,又抄了幾首在本子上。第三周,讀什麼呢?小王對媽媽說,我要寫詩,你記下來,發給鄧老師看。第一首《霧天》,看得我心頭一震,真好!
-
【為你讀詩】山中
—我喜歡你,讀詩的樣子— 萬裡遠遊之人,思念著早日回歸。 何況是高風送秋的傍晚時分,深山重重,黃葉在漫山飄飛。
-
心煩意亂時讀一讀常建這首詩,比讀任何的佛經都有用,讓人更寧靜
現在的喜歡修佛認為這樣可以讓自己心平靜下來,其實今天的佛已經了味,無數人去到寺廟裡,更多的是祈求能夠發大財,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諷刺的事情。儘管很多人裝模作樣地讀佛經,那也無非是另有所圖,沒有真正的深入研究,更不用說是懂佛。
-
宋代默默無聞之人留下千古奇詩,男子要順著讀,女子卻必須倒著讀
迴文詩,也稱是「愛情詩」,《詩經》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迴文詩讀起來迴環往復,綿延無盡,給人以盪氣迴腸,意興盎然的美感。利用了漢語以單音節語素為主和以語序為重要語法手段的兩個特點,宋代默默無聞之人留下千古奇詩,男子要順著讀,女子卻必須倒著讀。
-
松陰石畔讀禪詩
【紫竹齋詩話】 禪詩,用詩歌文學語言表述禪意,別為一體。如果禪意兼得詩味雋永,捧卷一讀,也能激靈啟智,似拈花一笑,會心妙契。 禪,梵文「禪那」的略語。其意有種種釋解,簡單地說,就是一種智慧的修行。
-
宋朝有一首千古奇詩,男人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比如,寫出「唐朝第一詩」的人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又比如,宋朝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詩人李禺,寫出了一首千古奇詩《兩相思》。 之所以被稱為奇詩,原因是這首詩順著讀和倒著讀都可以,但它表達的意思卻會變了個樣,也就是所謂的「迴文詩」,男人通常順著讀,女人卻必須倒著讀。
-
讀詩——詩詞的物境與情景
這份「愁」猶如滔滔江水奔流不復回……那些設問,顯示出後主的茫然失措,了解這段歷史的人自然懂得他所以如此的緣由。沒有典故、沒有晦澀難懂的字、沒有歇斯底裡的泣不成聲,可那份回望、那份不舍、那份無奈、那份悔恨、那份悲哀讀來就在眼前!還有: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讀者體會一下物境與情境的融合、轉換。
-
草堂讀詩|朗誦:武強華《夜行或一首詩的誕生》《蘋果的羞愧》
夜行或一首詩的誕生夜晚,走一條山路汽車像螢火蟲,在天地間費力地搬動著一小塊光亮夜色黑如瀝青,黏稠膠著仿佛只有衣裳單薄,寒冷刺骨迷路,顛簸,眩暈,嘔吐……才配得上這一場未知的生死才值得,在山窮水盡時為遠方那針尖般刺眼的光亮淚流滿面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
-
草堂讀詩|故事:李松山《暢想曲》
瓦房裡深居的人,他推開門,露珠馱著陽光,在晃動的枝條間奔跑。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李松山的詩作《暢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