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式有杏仁酥,廣式就有杏仁餅,中國歷史不過兩千多年,卻創作許多聞名中外的美食,美味是沒有定義的,你不能否認蘇式的杏仁酥不好吃,而捧廣式的杏仁餅就很美味,食無定味,適口者真,而且仔細發現,杏仁酥和杏仁餅是兩回事的,杏仁酥是有其杏仁,而杏仁餅因形似杏仁,故得名況且一個是麵粉制點,一個是綠豆粉制點,兩者性質皆不同。廣式杏仁餅初始胚胎便是綠豆餅的化身,杏仁餅和綠豆餅不同的是杏仁餅裡面含有糖肉餡,再烘烤,便是杏仁餅了,綠豆餅是炒綠豆沙和黃油,杏仁餅是綠豆粉烘焙而出,果然大中華吃的花樣就有成千上百種,不過為了使其更加美觀,都是印成餅狀了,牛皮紙包紮一下,便成為廣東人的手信禮品。
杏仁餅,是極具有歷史的痕跡的,傳統老式點心的味道吃的絕不是什麼人間美味,只是因為有一種情懷的東西在裡面,我昨天看到一個抖音,裡面是一個老人踩著腳踏車,賣80後人童年記憶的冰棒,人們蜂擁而至,是因為其美味嗎,不,是童年那種難忘的情懷是一輩子都會記憶猶新的,只要還存在,那種味道便會久久不能忘懷,這便是杏仁餅存在的理由,而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吃慣了漂亮精緻的西點,傳統的糕點早已拋之腦後,但對於杏仁餅來說是個意外,因為杏仁餅徵服它們的是入口的美味,是酥脆的口感,是清雅的味道。
情懷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在那個年代裡物質匱乏,大多數人的溫飽是尚未解決的,而其一塊杏仁餅在那個時候便是舉足輕重的,人們生活越來越好後依舊忘不掉那個年代帶給他們的美味,那是一種濃濃的鄉愁,在中國,如果食物被打上家鄉情感的烙印,便會變得動人起來,而杏仁餅能夠名聲遠揚,是因為吃到嘴裡的那口杏仁餅所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吃進嘴裡,感受到的是用心,認真與堅持。而一塊好吃的杏仁餅定要用傳統的手工工藝來完成,手工出來的美味和機器出來的定是天差地別,所以在廣東,手工招牌的杏仁餅都很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