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五十八天解放有立體防禦的海南島

2020-12-09 騰訊網

1949年12月,復出的國民黨名將薛嶽到任「海南防衛總司令」時,海南島上陸海空三軍種類齊全 ,擁有地面部隊五個軍18個師11萬餘人,海軍第三艦隊的軍艦50餘艘,空軍四個大隊各類戰機45架,甚至還包括部分裝甲兵和海軍陸戰旅的第四團,兩者均是反登陸作戰的有力部隊,總體而言,海南島守敵在那個年代確實可以稱為「立體防禦」。

從廣東省延伸出來的雷州半島是距離海南島最近的大陸,即便如此,兩者之間的瓊州海峽平均寬度也達到30公裡,以木帆船橫渡的話,順風順流需要五到七個小時,如果期間風向和潮流變化,時間更無從估量。須知兩棲登陸作戰,是現代戰爭最為複雜的形式,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的諾曼第登陸,美英盟軍是在絕對的海空優勢下才獲得成功的。

韓先楚

而負責解放海南島的第四野戰軍第十三兵團的第40、第43兩個軍,總兵力亦不過10萬餘人。由兵團正副司令員鄧華、韓先楚指揮的解放軍渡海部隊,沒有飛機、沒有軍艦、甚至一開始連木帆船數量都不足,無論從哪方麵條件看,成功登陸和順利解放海南島都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華南分局和四野的領導下,韓先楚根據實際情況,將解放海南島的戰役進程「攏共分為三步」:

第一步,奪船。

按照一次至少渡過一個軍的計劃,解放軍至少需要1000條船隻(每艘可以運載30人),由於敵人敗退前已將雷州半島的船隻劫掠一空,第十三兵團只搜集到400多條木船。為解決登陸部隊船隻不足的問題,四野曾考慮到澳門和香港購船,但最終沒有成功。直到群眾送來消息,在不遠的廣西北海潿洲島上,有被敵人劫去的400多條雙桅大船,且駐守敵軍僅有500人。

韓先楚大喜,立即命令第40軍奇襲潿洲島奪船,到渡海作戰發起前,我軍已準備了1000多條船和1400多名船工,同時將美制道奇卡車的發動機拆下來,把二十幾艘機帆船改造成裝備野戰炮、戰防炮和重機槍的「土炮艇」,堪稱軍史奇聞。

登島部隊與瓊崖縱隊會師

第二步,偷渡。

為支援瓊崖縱隊的反圍剿作戰,加強島上的接應力量,同時摸索渡海作戰的經驗,解放軍前指制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和最後登陸結合」的計劃,擬以兩個軍各派一個加強營,分別在海南島的西北、東北地區實施登陸。

1950年3月5日,第40軍加強營的800人和第43軍加強營的1000人按計劃登島成功,順利進入瓊崖縱隊的根據地。3月31日,第二批偷渡的一個加強團3700人再次成功登陸,使島上我軍的力量大為增強。

第三步,強渡。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1950年4月16日,第40軍、第43軍主力開始強渡海峽,千帆並進發起解放海南島的總攻。第43軍先頭部隊第128師登陸後將敵252師包圍,薛嶽隨即調集六個師實施「反包圍」,試圖殲滅我軍首批登島部隊,而鄧華和韓先楚指揮40軍主力和43軍一部,又對薛嶽的機動部隊進行了「反反包圍」,發生在黃竹和美亭地區的激戰,是解放戰爭中最後一場雙方軍隊的大兵團戰役,戰至4月21日,國民黨軍隊全線崩潰。

薛嶽

解放軍隨即兵分三路,在瓊縱的配合下奮勇追擊,「兵敗如山倒」的薛嶽和陳濟棠所部一路狂逃,22日薛嶽等人乘飛機逃往臺灣。解放軍一直追到三亞和榆林,追到天涯海角,至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殲敵33000餘人,解放戰爭中最後一次進攻戰役勝利結束。

解放海南島戰役歷時58天,第四野戰軍部隊以木船對陣敵人的飛機軍艦,以同等兵力徹底擊潰敵人,創造了世界現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相關焦點

  • 解放軍如何在金門失利的情況下解放的海南島?不得不提韓先楚
    1949年12月14日,林彪、譚政、蕭克致電十五兵團和四十軍、四十軍:攻海南島戰役。但是剛剛經歷了金門戰役,失敗的陰影籠罩在解放軍指戰員的心頭,大多數人都不想打,就連毛主席都從蘇聯發來電報,通知海南島作戰前線的將領,作戰計劃推遲到1950年秋季。軍隊無戰意,更無必勝把握。
  • 海南島戰役:中國近代史上非常兇險的決定,卻改變了歷史走向
    中國近代史上最兇險而最具戰略意義的決定,莫過於韓先楚力主解放海南島。1949年底至1950年初,解放軍解放四川、貴州、雲南、西康等省,大陸大規模戰事基本結束,國民黨軍全面敗退大陸,僅掌握臺灣、金門、馬祖、海南島、舟山群島、一江山島、大陳島等島嶼,解放軍陳兵東南準備進攻臺灣。然而,此時的局勢卻突然嚴峻起來。
  • 解放海南,毛主席三次致電林彪,讓其吸取金門失利教訓
    「海南島戰役可以說是我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的又一經典戰役,它突出的亮點是解放軍以木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作為航渡工具,突破敵人海空封鎖,成功登陸並解放了海南島。這是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戰,開創了我軍乘木帆船大規模渡海作戰,摧毀敵立體防禦的先例。」做為一名軍事專家,鄭西凡客觀地分析了解放海南島戰役。
  • 28軍9000將士血戰金門,韓先楚「犯上直諫」,40軍強奪海南島
    1949年12月11日,解放軍把一面鮮豔的紅旗插上友誼關城樓,廣西全境解放。隨後四野12兵團40軍和15兵團43軍進駐廣東,準備解放海南島。 當時大陸大部分省份已經解放,蔣介石退守臺灣,海南島與臺灣島互為犄角,都是懸於海外,是蔣介石最為看重反攻大陸的基地之一。
  • 東方立碑紀念解放海南島最後一戰——八所戰鬥
    緬懷先烈英魂 賡續紅色血脈四月二十九日上午,東方市不可移動文物八所港(解放海南最後一戰舊址)揭碑。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攝海南日報記者 張文君 通訊員 陳詩春70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大軍在今東方八所打響解放海南島最後一戰——八所戰鬥。
  • 紀念海南解放70周年|瓊崖革命鬥爭和渡海解放海南島戰鬥勝利來之不易
    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內的紀念碑。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海南日報記者 習霽鴻「解放海南的英烈永垂不朽」。位於海口市金牛嶺公園的解放海南島戰役烈士陵園(以下簡稱陵園),四周樹木蒼翠,鳥語花香,公園裡的晨練聲依稀可辨,一切寧靜而美好。
  • 70年前,我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
    今年是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本文是張召忠2000年4月為《我軍渡海作戰的偉大實踐》一書撰寫的序言。分為上下兩篇發布,這是上篇。我軍渡海作戰的偉大實踐「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會過去。逝去的將會變成美好的回憶。」到今年5月,解放海南島戰役已經過去了50年。
  • 把解放海南島戰役渡海啟航舊址打造成為紅色教育基地
    ,把解放海南島戰役渡海啟航舊址打造成為紅色教育基地,傳承紅色基因。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根據中央軍委要求組成渡海作戰兵團,在徐聞沿海發起解放海南島的渡海戰役,僅憑2000多艘木帆船和100多艘機帆船,強渡瓊州海峽,取得了大規模渡海登島作戰的重大勝利。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木船打軍艦」的海戰奇蹟。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為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設,保衛海防等提供了實戰經驗。
  •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3位國軍將領逃往臺灣,都是誰?
    1950年,為解放海南島,我軍發動了海南島戰役。此戰役歷時56天,創造了以木帆船為主、配以部分機帆船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摧毀敵人陸海空「立體防禦」的戰例,也是人民解放軍大規模登島成功的案例。此戰結束後,有三個國軍將領逃往了臺灣,他們分別是誰?
  • 看「陸地猛虎」變身「海上蛟龍」一舉解放海南島
    看「陸地猛虎」變身「海上蛟龍」一舉解放海南島 今年是海南解放70周年 海南島又名瓊崖 是我國的第二大島嶼
  • 時光倒流70年 央視全景再現《解放海南島戰役》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吳曉東)70年前,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兵團跨越瓊州海峽,同國民黨軍展開登陸奪島之戰,解放了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創造了解放戰爭史上的經典成功戰例。為紀念解放海南島7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製了3集文獻紀錄片,將於5月25日起在CCTV-4晚八點檔《國家記憶》欄目播出。該片包括《運籌帷幄》《分批潛渡》《決勝全島》3集,全景再現了這場渡海登陸作戰的輝煌戰役,精彩呈現了戰地記者拍攝的大量珍貴影像,包括兵團搜集船隻、培訓水手、海上作戰訓練、海情敵情調查等內容。
  • 1948年解放海南島,韓先楚擊潰「柏陵防線」痛打「長沙之虎」
    1950年,人民解放軍計劃解放海南島,而海南島距離大陸合適的出發點有100多公裡。這個距離比大陸與金門的距離遠太多了,可以說這是一個能讓人絕望的距離。 廣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一位軍政雙全的名將,以後還是抗美援朝志願軍代司令的他,面對擺在眼前的解放海南島遇到的困局,深感責任重大。
  • 紀念海南島解放70周年:「解放海南島文物史料展」開展
    尹海明 攝5月1日,民眾在海南省博物館參觀「碧海丹心——解放海南島文物史料展」。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正值海南島解放70周年之際,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和中共海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推出「碧海丹心——解放海南島文物史料展」,回顧那段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
  • 韓先楚獻計解放海南島,卻無奈放跑了薛嶽,粟裕攻臺因此再改戰術
    粟裕籌劃攻臺,林彪劍指海南島1949年4月,長江天塹上千帆進發,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在西起湖口,東至靖江的千裡戰線上發起了渡江戰役。與此同時,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進駐武漢長江北岸,鉗制白崇禧兵團,迫使其不敢有東援之想。三大野戰軍第一次攜手作戰,百萬雄兵挺進江南,兵鋒所至掃盡一切殘兵。
  • 解放海南島,兩個軍的副軍長分別是誰?後來被授予什麼軍銜
    1950年3月5日40軍和43軍發起了解放海南島的戰鬥,這兩個軍作為第四野戰軍的王牌軍,在我軍歷史上非常出名,尤其是兩個軍的軍長韓先楚和李作鵬都是能徵善戰的名將,這兩個軍的軍長如此厲害,那麼副軍長又是誰來擔任呢?後來他們又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
  • 解放軍解放大陳島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籤字,韓戰正式結束,解放軍主力部隊撤回國內。韓戰一結束,美國便與臺灣籌劃籤訂《共同防禦條約》。1954年7月,休整一年後的解放軍再次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同年9月,解放軍兩次炮擊金門,一方面抗議美國插手臺海事務,表示不承認美國的軍事幹涉和對臺灣的佔領,一方面試探臺灣與美國的反應。
  • 假如1949年金門戰役大勝,解放軍能乘勝解放臺灣島嗎?
    按照起初計劃,解放軍解放廈門後,下一個目標就是金門,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事,金門等沿海島嶼攻克後,最後的目標就是劍指臺灣島了,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金門戰役會打的如此慘烈。我們來看看金門戰役的戰況,解放軍參戰兵力約9000人,國軍參戰兵力約4萬人,戰役共打了3天,我軍方面是全軍覆沒,大部分犧牲,小部分被俘虜,而國軍僅僅傷亡了3千餘人(又說5千餘人),這傷亡比例是解放戰爭中甚至是我軍歷史上都未有過的。
  • 海南明天將迎解放70周年紀念日,省內舉行多種活動紀念
    1950年5月1日,海南島全島解放。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海南島全島迎來解放70周年紀念前夕,4月30日出版的《海南日報》推出了《「見證」——海南解放70周年紀念特刊》,以史紀、地標、文物、影像與影音作品的回放,回顧海南解放的革命徵程,回眸70年前解放海南戰爭史上的每一個重要節點,聚焦那一場戰役的歷史性瞬間,是為了緬懷英烈的無畏與英勇,也見證那段戰爭奇蹟。
  • 解放海南島,他帶領瓊崖縱隊立下汗馬功勞
    1949年底,毛澤東給第四野戰軍發電報,部署四野渡海作戰,儘快解放海南島。猶如「陸地猛虎」的第四野戰軍犯了難。兩個月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進攻金門,由於缺乏渡海作戰經驗,苦戰三天,作戰失利。四野要面對的瓊州海峽,是世界上流速最快的海峽之一,無異於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再加上10萬國民黨守軍盤踞海南島,如果貿然渡海,極有可能重蹈金門覆轍。
  • 解放軍積極準備攻臺
    解放軍積極準備攻臺 時間:2001-04-10 14:46   來源:   島內危機四伏,而海峽對岸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更讓蔣介石擔驚受怕。  在發動渡江戰役前,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沒有考慮解放臺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