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呈現七個新特點

2020-12-12 央廣網

2019年度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報告顯示——

全球城市競爭力呈現七個新特點

全球城市競爭力是一個城市在全球合作、競爭過程中,與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爭奪、擁有、控制要素和市場,更多、更快、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地創造價值、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2019年度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報告的總體發現是:受中美歐城市競爭力均值下滑影響,全球城市競爭力均值略微下降。這也預示如果主要國家經貿摩擦持續,不僅會削弱各國自身的城市競爭力,也會削弱全球城市競爭力。具體有7個方面的發現:

一、全球前20名城市:競爭激烈導致位次波動較大、分化加劇,綜合與科技中心總體提升

總體看,全球前20名城市競爭激烈,位次變化顯著(14個城市發生變化,最大變化4個名次)。全球綜合中心和科技中心總體提升,專業性、製造性城市總體下降。報告顯示,紐約、倫敦、新加坡、深圳、聖何塞、東京、舊金山、慕尼黑、洛杉磯、上海、達拉斯、休斯頓、香港、都柏林、首爾、波士頓、北京、廣州、邁阿密和芝加哥位列全球前20名。

報告顯示,中國有5個城市躋身前20名,分別是深圳(第4名)、上海(第10名)、香港(第13名)、北京(第17名)、廣州(第18名),與2018年相比,上海上升3名,北京上升2名,深圳下降2名,廣州下降4名,上海超越了香港。

從分項指標排名看,舊金山、上海、達拉斯、休斯頓、廣州和芝加哥的經濟增量略有下降,紐約、新加坡和邁阿密的排名沒有變化;深圳、聖何塞、舊金山、洛杉磯、上海、休斯頓、香港、廣州和邁阿密的經濟密度略有下降,新加坡和慕尼黑的排名沒有變化。

全球前20名城市經濟競爭力表現分化加劇。相對於2018年,2019年全球前20名城市的經濟增量和經濟競爭力的標準化指數略有下降,顯示整體領先放緩。

二、全球前200名城市:歐洲降多升少,亞洲升多降少

與2018年相比,2019年前200名城市中美領銜,歐亞部分城市有所下降。歐洲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下降佔比最大,為54.2%;南美城市下降佔比最小,為25%;亞洲城市下降佔比為31%。

中國共有9個城市進入全球前50強。除躋身前20名的5個城市外,還包括蘇州(25)、南京(42)、武漢(43)、臺北(44)。與2018年排名相比,南京提升3名,蘇州、臺北提升2名,武漢下降3名。

中國共有20個城市進入前100強,除以上9個城市外,還包括成都(54)、杭州(64)、無錫(65)、長沙(68)、青島(76)、重慶(81)、天津(82)、佛山(84)、寧波(90)、鄭州(94)和常州(99)。寧波提升11名,杭州提升10名,青島、佛山提升9名,常州提升8名,成都提升6名,鄭州提升5名,長沙提升3名,天津下降40名。

中國共有39個城市進入前200強,除以上城市外,還包括東莞(104)、澳門(113)、南通(121)、高雄(126)、濟南(141)、合肥(145)、泉州(148)、廈門(149)、西安(150)、福州(153)、揚州(163)、珠海(173)、鎮江(174)、煙臺(175)、泰州(180)、大連(185)、徐州(191)、南昌(197)和瀋陽(200)。與2018年相比,泰州前進38名,西安前進21名,福州前進20名,東莞前進20名,揚州前進19名,濟南前進16名,珠海前進14名,泉州前進11名,南通和南昌等4個城市均前進8名,重慶和徐州均前進1名。

三、十大城市群:北加利福尼亞平均水平最高,萊茵—魯爾內部差異最小

全球十大城市群(首爾都市圈、美國東北地區、美國西部地區、北加利福尼亞、孟買、倫敦—利物浦、長三角、珠三角、荷蘭—比利時和萊茵—魯爾)經濟競爭力呈現出分化加劇趨勢,東亞、西歐和北美城市群表現出明顯分化。北加利福尼亞城市群經濟競爭力平均水平最高為0.707,孟買都市圈城市競爭力平均水平最低為0.241,萊茵—魯爾城市群差異最小為0.085,首爾都市圈差異最大為0.31。

四、中、美、歐盟三大經濟體城市競爭力平均水平變化差異較大

中國、美國和歐盟的城市競爭力平均水平變化差異較大。2019年中國、美國和歐盟經濟競爭力平均水平分別由2018年的0.382、0.603和0.536下降至0.291、0.545和0.476,且歐盟下降幅度較大。同時,中國和美國城市競爭力分化加劇,中國和美國的差異分別由0.451、0.239微升至0.46和0.248,但歐盟城市競爭力水平整體分化減緩,差異由0.271下降至0.252。

2019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整體居中。平均水平有所下滑,差距有所縮小。2019年中國291個城市經濟競爭力平均水平為0.291,低於2018年平均水平0.328,接近全球平均水平0.292。2019年中國291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水平差異為0.134,略低於2018年的差異0.148和全球的差異0.166。

五、全球經濟競爭力總體格局:水平整體下降,分化有所縮小

與2018年相比,2019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平均水平由0.325下降至0.239,差異由0.571下降為0.568。全球經濟競爭力產出較大的城市依然主要集中在西歐(如倫敦、慕尼黑、都柏林和巴黎等)和北美(如紐約、聖何塞、舊金山和洛杉磯等),東亞經濟競爭力較強城市數量和規模小於西歐和北美。

六、全球次區域城市:中國北部、歐洲東部下降多,中國南部、印度總體上升多

從空間看,西經100度、東經20度和東經110度成為城市經濟競爭力分布的分水嶺,北緯25度至55度之間成為高城市經濟競爭力水平收斂區,其他區域分化明顯。西經110度城市(如舊金山、聖何塞和洛杉磯等)和東經110度東部城市(如東京、首爾、深圳、香港和廣州等)均明顯優於西部城市,東經20度西部城市(如倫敦、巴黎等)明顯優於東部地區城市。同時,北緯25度至55度之間的矩形區域形成了城市經濟競爭力分水嶺。

受水資源豐富、經濟和政治等社會環境穩定以及適宜居住的氣候環境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美國西海岸城市、本初子午線附近的西歐城市以及東亞中日韓國家的沿海城市成為經濟增量和經濟密度升級的主要聚集區。

北緯25度至55度之間、西經100度西部城市、東經20度西部城市以及東經110度東部的沿海地區為高城市競爭力水平集聚區,且高經濟增量、高經濟密度和高經濟競爭力區域的平均水平分別為低經濟增量、低經濟密度和低經濟競爭力區域的整體均值的1.423、1.559和1.626倍,差異整體上也偏小。

七、中國城市全球競爭力:總體排名升少降多,均值有所下降,具體排名馬太效應顯著。

報告顯示,有5個中國城市躋身全球前20名,9個城市進入全球前50強,20個城市進入前100強,39個城市進入前200強。

2019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升少降多。東部沿海城市和中部地區的城市經濟競爭力水平升多降少。2019年中國291個城市中有103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水平排名上升,佔總樣本的35.40%。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資源型城市降多升少。2019年中國291個樣本城市中共有182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下降,佔總樣本的62.54%。

2019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整體居中,均值有所下滑,差距有所縮小。2019年中國291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水平均值為0.291,低於2018年均值0.328,接近全球均值0.292。2019年中國291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水平方差為0.134,略低於2018年的方差0.148和全球的方差0.166。2019年中國291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水平變異係數為0.449,略低於2018年的0.451和全球的變異係數0.568。

(執筆:龔維進 倪鵬飛 馬科爾·卡米亞)

相關焦點

  • 最新發布:2019年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四大特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2日訊 今天,《2019年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成都市舉行的2020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布會暨會展業高端論壇上發布。《2019年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報告》與往年相比哪些特點?
  • 2020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深圳首次進入可持續競爭力前十
    全球中心城市是全球發展的「火車頭」,引領著全球城市乃至世界的發展,不僅能創造核心價值,還決定著價值全球分配。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
  • 報告顯示中國三城市經濟競爭力躋身全球20強
    近年來我國城市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穩步提升,深圳、香港、上海進入全球20強新華財經北京12月9日電(李軍傑)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聯合國人居署8日在京聯合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簡稱《報告
  • 社科院最新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出爐,成都掉出中國前十?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聯合國人居署共同舉辦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發布暨國際研討會,正式在線上舉辦。報告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證調查,建立了衡量全球1000多個城市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的指標體系。同時,選取全球城市發展的重要問題作為主題報告進行深入研究,旨在通過城市競爭力的評估,促進聯合國2030年議程的實施。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京香港上海營商軟環境競爭力進前10
    來源:澎湃新聞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京香港上海營商軟環境競爭力進前10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報告顯示,北京在全球城市營商軟環境競爭力方面排名全球第2,香港第6,上海第7。從2015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已出版5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本報告是《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系列第六部。報告詳細評價1006個全球城市的競爭力狀況,從整體上衡量了全球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討論了全球城市發展中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
    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發布暨國際研討會8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競爭力處於中國領先地位。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競爭力呈現深圳、香港、廣州三大中心引領狀態。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體均值為0.75,低於東京灣的0.94,舊金山灣的0.86,紐約灣的0.84。具體來看,深圳全球排名第9名,香港全球排名第11名,廣州全球排名第42名。
  •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 來看看安徽各市表現
    據中安在線10月23日消息 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了中國社科院(財經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今年的報告構建了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和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同時在兩項指標下又分別構建了五個分項競爭力指數,對2020年中國兩岸4地291個城市進行多維度比較研究。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 亞洲全面進步
    報告顯示,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前10強城市分別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臺北、南京、武漢和無錫。中國可持續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深圳、臺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   從2015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已出版5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本報告是《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系列第六部。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亞洲全面進步
    報告顯示,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前10強城市分別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臺北、南京、武漢和無錫。中國可持續競爭力前10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深圳、臺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從2015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已出版5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本報告是《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系列第六部。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今日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後稱「報告」),過去6000年,由樞紐、門戶和節點構成的全球城市體系,在由跨國集鎮體系到跨洲城市體系再到全球大都市網絡體系的演化中,經歷了20餘次的全球性瓦解和重塑。
  • 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最新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
    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布。報告詳細評價1006個全球城市的競爭力狀況,從整體上衡量了全球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討論了全球城市發展中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虎嗅網
    下面,我們就從6個維度,觀測1006個全球城市的最新競爭力狀況,幫助更多中國城市在新一輪全球城市價值鏈體系重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呈現出「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降」的特點。從5年變化來看,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前10強城市總體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降低狀態,但仍居於全球前100強以內。同時,2020~2021年度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相對2015年有所上升,在291個中國城市樣本中,有183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上升狀態。
  • 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出爐,綜合經濟競爭力前十江蘇佔3席
    今年的報告構建了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和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同時在兩項指標下又分別構建了五個分項競爭力指數,對2020年中國兩岸4地291個城市進行多維度比較研究。  報告顯示,2020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10強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臺北、南京、武漢和無錫。
  • 南京城市經濟競爭力進入全球50強
    11月12日,中國社科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變局》。報告顯示,南京城市經濟競爭力進入全球50強,可持續競爭力進入全球百強。其中,城市經濟競爭力位列第42位,比2018年上升3位;在中國大陸城市中位列第6名,比2018年提升2位,緊隨深圳、上海、北京、廣州、蘇州之後。指標的爭先進位,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取得的成果。這是記者昨天從南京城市國際化推進辦獲得的消息。
  • 頂級城市洗牌!全球競爭力「北升南降」,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來源:新財富雜誌在頂級城市重新洗牌的同時,過去5年,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穩步一同上升,南美、非洲、大洋洲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則相對下降,呈現出「北半球上升、南半球下降」的特點。基於此,中國城市如何在新一輪全球城市價值鏈體系重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快看安陽排第幾?
    這個和你我城市生活息息相關的報告看點實在不少一起去看看有哪些乾貨↓↓↓今年的報告構建了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和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同時在兩項指標下又分別構建了五個分項競爭力指數,對2020年中國兩岸4地291個城市進行多維度比較研究。
  • 《2019年度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報告》在蓉發布
    《2019年度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報告》在蓉發布 2020-10-22 16:00:00嶽依桐 攝   中新網成都10月22日電 (嶽依桐)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在中國19個直轄市及副省級城市中,上海、北京、廣州、成都、深圳的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分別位列前五。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 每經網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今日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後稱「報告」),過去6000年,由樞紐、門戶和節點構成的全球城市體系,在由跨國集鎮體系到跨洲城市體系再到全球大都市網絡體系的演化中,經歷了20餘次的全球性瓦解和重塑。
  • 研究顯示:新冠疫情時代,北京競爭力全球第一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報導】似乎除了中國以外,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據香港《南華早報》9日報導,有研究顯示,自新冠大流行以來,北京成為這個時代在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城市。《南華早報》提到,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CASS)和聯合國人類住區規劃署聯合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年)》,北京因合著科研論文數量最多而位居榜首。報告提到,巴黎位居第二,緊隨其後的是倫敦、上海、紐約、波士頓、聖保羅、馬德裡、米蘭和多倫多。
  • 2018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總結及2019年趨勢展望 – 五大特點
    根據IMF的最新數預計,2018年全球經濟GDP增速在3.7%水平,同比2017年下降約0.1個百分點。2018年初,全球經濟增長勢頭較為強勁,但隨著貿易摩擦以及美元走勢增強,全球經濟增長開始失去動力。貿易保護是全球經濟增長減弱的一個主要原因,尤其是美國實施了更高的關稅,其它經濟體實施了報復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