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青島大工程不斷。
繼10月27日環灣路-長沙路立交橋開工後,10月29日上午,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開工儀式在西海岸新區舉行。
至此,青島已建成和開工在建的跨海通道增加至5條,其中膠州灣隧道、膠州灣大橋、地鐵1號線和膠州灣第二隧道等4條為西海岸新區與主城區的跨海連接通道,地鐵8號線則是青島高新區和主城區的連接通道。
雖然二隧的大概開工節點是上半年已經規劃好的,但從包括市委書記在內多位市級領導出席儀式不難看出,特殊時期,二隧開工被賦予了更多意義。
一方面,提升青島經濟發展的信心,為年底衝刺再次吹響號角。前三季度固投只有1.9%的增速是個嚴峻的考驗,從小的方面來說,實現今年目標困難增大,大的方面來說,發展思路上也會受到質疑。
另一方面則是對外傳遞出青島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的積極信號,環膠州灣大青島的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朝著世界灣區都市發展的青島仍然值得期待。
1
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青島之所以還沒有被拋下,很大程度是靠著強大的「縣域經濟」,無論是合併了膠南的西海岸新區還是劃區兩年的即墨區,抑或是必將劃區的膠州,都扮演著重要推進器的角色。
這裡面有其客觀原因,前幾年的騰籠換鳥,將部分產業從主城區轉移到了上述部分區域。
卻也有無奈的主觀原因,青島目前仍然停留在靠粗放模式驅動的發展階段,在空間狹小的主城區玩不了精細活,放任優質的自然稟賦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增長優勢。
遺憾的是,由於膠州灣阻隔,實際上,這幾大引擎和青島老城區之間的人流和物流往來一直都算不上暢通。
其實看看黃浦江上的橋隧數量,就知道交通基礎設施對於一座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
根據統計,目前黃浦江30多公裡的岸線上,分布著已建成隧道和在建隧道共19條,平均每2公裡岸線就有一條越江隧道,在建大橋13座。
北跨黃河發展的濟南則提出,2040年濟南跨河橋隧數量要達到26條。
雖然施工難度和距離上不可同日而語,但黃浦江裡面的橋隧數量和濟南的長遠規劃是一面鏡子。
膠州灣目前已經建成和在建的通道只有膠州灣大橋、膠州灣隧道和地鐵1號線、地鐵8號線。
青島主政者提出,要超前謀劃未來基礎設施投資,合理安排未來5-15年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時序。
站在這個角度,未來膠州灣要想真正成為青島的內海,還需要更多過海通道。
而無論是第二條海底隧道還是無數人期盼的地鐵1號線,對青島城市格局和產業布局,都將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
2
膠州灣第二隧道採用雙向六車道主線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布置方式,主線隧道長15.89公裡,比第一條海底隧道還要長。
項目建設開挖土石方量超過800萬立方米,超過日本青函海底隧道(520萬立方米)和英法海峽隧道(480萬立方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海底隧道工程。
按照此前公布的工期,二隧預計到2027年左右才有可能建設完成。
在投資規模上,根據《關於批覆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項目建議書的函》(青發改投資審〔2020〕35號),二隧項目估算總投資171.64億元,其中建安工程費120.05億元,暫列徵地拆遷補償費13.99億元,工程建設其他費11.62億元,基本預備費13.17億元,建設期貸款利息12.81億元。兩端轄區政府負責項目徵遷及徵遷投資,故本項目估算總投資157.65億元。
從規劃來看,二隧西起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
也就是說,二隧一邊連接著是作為青島五個城市副中心之一的辛安;另一邊連接的是市北老城區。
在國務院正式批覆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中詳細規劃青島各中心區的定位,其中明確了「三主、五副」的城市公共服務中心體系。
三個主中心是浮山灣中心區、唐島灣中心區、紅島灣中心區;
五個副中心是李滄、嶗山、城陽、青島灣老城區和辛安。
在這三主五副的規劃中,被寄予厚望無疑是辛安副中心。
從區位優勢上來看,2019年,青島先後獲得國家批覆、也是青島最火的兩大國家戰略,一個自貿區,一個是上合示範區,都在膠州灣的西岸,一個在辛安東,一個在辛安北。
這兩個國家戰略可能是比國家級新區更好的推動力,一是獲得了更多國家層面的開放政策,二是產業聚焦,容易形成產業集聚發展,比如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五大」重點產業:現代海洋、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現代金融、先進位造。
但實際上,辛安的發展一直不盡如人意,這其中人員往來的不方便是很重要的原因。
二隧的開通,無疑將使辛安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成為南北連接西海岸沿海和上合示範區、東西連接青島主城區和西海岸的交通樞紐。
同時,也進一步放大了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的輻射效應,讓自貿區和主城區的連接更加方便更加緊密。
3
從青島整體布局來看,其實青島的發展一直有兩條很明確的主線。
一條主線是沿海大通道,沿海有著無可比擬的自然環境和港口優勢,從藍谷到嶗山、市南,經過一隧沿著西海岸濱海大道一路到軍民融合示範區。
一條主線是環膠州灣通道,布局了多個重量級國家戰略功能區。膠州灣西側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沿著膠州灣向北則是上合示範區和國家級膠州開發區,從上合示範區沿著膠州灣往東則是國家級的青島高新區,回到膠州灣的東部老城區,新晉成立的山東省港口集團總部所在地和青島寄予厚望的郵輪母港。
從實際表現來看,沿海區域已經飽和,成為拉動青島經濟增長的重要一極,但環膠州灣的這些國家級功能區,卻遠沒有發揮應有的輻射帶動作用。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青島主城區和這些國家級功能區之間的人流物流往來不便。
從青島主城區向外走一直缺少快速通道,向北的幾條通道經常遭遇堵車困擾,向西只有一條海底隧道,兩岸流量壓力越來越大之下,已經不能滿足需求。
其實,早在2017年,青島就通過對膠州灣東岸、北岸、西岸道路通盤考慮,規劃了「區域一體、高快銜接、六橫九縱、環灣放射」的高快速路網絡。
六 橫 ①膠州灣西路—嘉陵江路—膠州灣隧道—膠寧高架—銀川路 ②疏港高速—二隧—杭鞍高架—遼陽路 ③青蘭高速—膠州灣大橋—大橋接線 ④膠州灣高速(灣底段)—仙山路 ⑤揚州路—正陽路 ⑥中心城區北部快速路 九 縱 ①濱海公路快速路 ②青銀高速—青新高速 ③山東路—重慶路—青龍高速 ④環灣大道—雙元路 ⑤膠州灣大橋紅島接線—華中路 ⑥青威快速路 ⑦機場高速 ⑧機場西快速路—膠州灣高速(西岸段)—江山路、崑崙山路 ⑨瀋海高速
10月29日,在二隧開工儀式上, 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在致辭中表示,膠州灣第二隧道,連接青島主城區與西海岸新區,是「十四五」期間青島市重大工程、中心城區「六橫九縱」高快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能有效暢通東西兩岸人流物流,推動環膠州灣一體化發展,提升膠東半島城市群整體競爭力,助力青島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站在今天來看,2017年青島「六橫九縱」高快速路網的規劃仍然不過時,但卻仍然還有不少路段並沒有連接起來形成高快速路網。
從這個角度來說,青島還需要更多像二隧一樣的超級工程。
而且,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