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的爆米花?發明者來自哪裡?……諸如此類的問題,現在都已經說不清楚了。據考證,至少700多年前的我國宋代就已經有了。
時至今日,對於爆米花的愛好者而言,要在大街上買到一份爆米花,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到電影院買爆米花絕對不會空手而歸。因為,在現在的電影院,爆米花是必賣的零食之一。
問題就來了,爆米花是怎麼和電影院搭檔起來的呢?今天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1895年12月28日,法國巴黎首次放映電影。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售票、公開放映電影。觀眾為銀幕上的活動影像驚嘆不止。那時,看電影是件很有品味的事情,放映廳裡格調高雅,鋪著華麗的地毯、像大劇院一樣。並且,最初的電影都是沒有聲音的,叫做默片。在安靜的大廳裡,誰的屁股挪一下位置都能被聽到聲響,誰要是把零食帶進來吃,絕對會被鄙視到家。
隨著電影的普及,電影院迎來了越來越多的觀眾,普通民眾也開始看電影了。到了1927年時,有聲電影出現了。這時的觀眾,不再看重富麗堂皇的放映大廳。相比之下,爆米花之類的零食對他們來說,更有誘惑力。
同時,觀看有聲電影時,吃爆米花的聲音也都變得不再「喧賓奪主」。因此,就開始有觀眾偷偷地把爆米花帶進放映廳。後來,到了經濟大蕭條時代(1929年至1933年),影院的經營遭遇到重重困難,有的甚至都倒閉了。
影院老闆心急如焚。當他們看到賣爆米花的生意紅火依舊時,開始考慮自己在電影院販賣。眾所周知,爆米花本小利大。隨著爆米花在影院的開賣,電影院不僅生存了下去,而且還大大地賺了一筆!
從此,爆米花奠定了自己在電影院裡的地位。據說,當時爆米花的收入能佔到電影院利潤的58%以上。曾有人戲稱:「(讓我們)找一個爆米花攤位,圍著它蓋一座電影院吧。」
花椒小時候看電影時,電影院有賣花生、瓜子的,各種口味的都有,大家可以帶進影院裡去吃。一場電影下來,整個影院的地上就會是一片狼藉。碰到熱映的電影時,兩場電影之間的間隙時間短、來不及打掃地面,下一場的觀眾就要直接踩在這一片狼藉上看。看完以後,地面上將會是更嚴重的一片狼藉。
只是花椒不記得,從什麼時間開始,影院開始不賣瓜子、也不讓外帶食物進場了。到了現在,影院裡只允許攜帶影院內製售的飲料和爆米花進場。
儘管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坐在影院裡,一邊看著電影了,一邊愜意地磕著瓜子了,但花椒想:這是個進步,無疑;因為大家再也不用踩著一片狼藉的瓜子皮看電影了。
社會文明的進步,往往都伴隨著對人們對於自身行為的約束增加。花椒這麼說,各位看官、您同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