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帶孩子玩,或者看孩子玩
由505 Games發行的遊戲《描繪生命:雙界》有著可愛且精緻的像素風,以及有趣的玩家設計關卡玩法。在對遊戲增加更多了解後,那你會發現,這個看上去沒什麼名氣的「描繪生命」,不僅是個有前作的遊戲系列,而且還有些「任系」。
2007年9月,「描繪生命」系列的初代作品《描繪生命》登上了Nintendo DS平臺……沒錯,就是有「奇奇怪怪的」雙屏設計,最終用1.5億銷量大敗索尼PSP的任天堂掌機。《描繪生命》很聰明地利用了NDS的下觸控螢幕特性,以玩家手繪的主角形象和地圖道具為特色,並佐以可愛的卡通風格以及足夠感人的故事,打出了自己的名頭。
後來的2年間,「描繪生命」系列趁熱打鐵,不僅和「海綿寶寶」系列動畫展開聯動,推出遊戲《描繪生命:海綿寶寶特別篇》,又有正傳續作《描繪生命:下一章》出現。但在此之後,除了被開發商505 Games搬上IOS平臺,「描繪生命」系列就一直寂寂無聲。
直到本作出現,這個13年前最初登陸於NDS的系列,跳過了掌機3DS,來到了Nintendo Switch和PC平臺。這款時隔多年推出的正傳續作,是會晚節不保,還是能將故事續寫下去,還得玩了才知道。
在遊戲開始後和故事開始前的間隙,一個無法跳過的環節等著你——「捏人」。《描繪生命:雙界》繼承了系列由玩家繪製「主角」的特色,並提供了足夠豐富的像素圖繪製工具,比如足夠豐富的基礎和高級調色系統,又比如省去玩家一格一格塗色的智能噴漆工具。在方便工具的基礎上,即使沒有像素畫繪製經驗的新手,也能摸索著嘗試畫出自己喜歡的角色。
在一段前作劇情的梗概後,你會看到一段交代「拯救世界」主線的劇情。遊戲中的關鍵道具「想像力之書」可以幫助我們在現實世界貝爾維尤和由可愛擬人小動物居民組成的拉波維爾穿梭,並進入每個角色的內心深處,以「闖關」的形式,改變他們的思想達到目的。
事實上,玩家推進劇情的方式,就是一次又一次,進入不同角色的內心「闖關」。在這過程中,除了必須「拯救」的主線角色,設計者也安排了大量「挑戰關卡」在非主線角色上。一些主線節點也通過經典的「三星通關」設計,引導著玩家主動遊玩「挑戰關卡」滿足一定星數條件後,繼續在現實世界或拉波維爾推進劇情。
就地圖的表現來看,無論是現實世界貝爾維尤,還是幻想世界拉波維爾,都在細節上讓人感到舒適。由精緻像素組成的地圖上,會根據周圍的主題設計不同場景。舉例來說,在現實世界的農莊一角,除了長有作物的整齊農田,被修剪草坪的莊園門外地面,甚至還設置了麥草垛、水桶、木箱乃至拖拉機。
雖然大地圖細節的存在只是為了「好看」,真正需要「闖關」的關卡獨立於大地圖存在,但還是足以讓人眼前一亮。這種初見時的驚豔,同樣出現在了玩家前期對「闖關」地圖的體驗。
《描繪生命:雙界》的「闖關」玩法,有些平臺跳躍遊戲的意思,但比起那些操作難度和思考難度持平甚至更甚的遊戲,本作「闖關」玩法的操作難度很低。玩家需要做的,是通過思考和試錯,尋找到那個最優解。
雖然「最優解」出現在了我的描述中,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取代了關卡的自由設計,雖然本作的關卡自由度無法達到讓人驚豔的程度,但也還算有點,而這「有點」的部分,看上去被放在了本作獨特點之一的玩家設計關卡玩法。
首先,此處的「玩家設計」和「馬裡奧製造」區別很大。比起全地圖全道具的任意布置,本作中的玩家設計空間被限制在了少量道具上。於是,在地形固定的前提下,即使在玩家設計關卡裡,「最優解」也愈發地顯而易見。這導致即使在玩家設計關卡玩法中,本作的自由度仍然有些乏善可陳。
在「挑戰關卡」中的關卡設計環節,道具倒是確實變得不再固定,採用隨機生成了,但因為這樣的隨機性太大,所以關卡地圖本身難度明顯地有所下降。而比起想像中通過精妙布置,完成一系列炫酷操作完美通關,倒不如刷出更加方便如爆炸機關的道具,在更加簡單的操作下,快速刷分拿到三星。
雖然關卡設計玩法的自由度並不如想像中高,但《描繪生命:雙界》仍然有優秀之處,比如大量可自定義的角色形象。
雖然玩家角色可以全程使用手繪,但遊戲中也提供了不同風格的預設形象,和大量的自定義部件。即使是使用不同的預設形象,玩家也可以進行一些微調,使預設形象更加符合自己的審美。比如先前提到的智能噴漆工具,就幫助了我在遊戲中,將預設的紅龍形象,「一鍵換色」成了更符合我審美的青龍。
去商店購買預設形象,並不是遊戲內預設形象的重點,大量的自定義部件等著玩家添加。比如當你使用預設的忍者形象,就可以添加上「雙劍」小部件,使形象更加「私人訂製」。而即使你想全程使用手繪角色,也有小到眼睛、鼻子的貼紙,可以幫助你更加便捷地完成繪製。
當然,《描繪生命:雙界》的玩家得認清一點,即使畫了個索尼克,角色依然無法得到任何實際上的加成。這一點也適用在各種部件的獲取上,即使玩家腳踩赫爾墨斯之靴,背上兩把酷炫的巨劍,眨巴著雙會發光的動漫眼,玩法其實也和「什麼都沒穿」一樣。
《描繪生命:雙界》是一款很美的遊戲,我超愛它可愛又精緻的像素畫風,它的配樂也和畫風統一,讓玩家在輕鬆的節奏中闖關。雖然這款正傳續作時隔多年才推出,但製作人員表上出現的那些名字,比如系列原作曲家、原藝術家以及原執行製作人,明顯表現出新作想要延續多年前故事的目的。
雖然在動作手感上略微有些薄弱,但來自那些原製作者們所設計的劇情、畫風和音樂,不難讓曾經有過系列經驗的玩家,重溫當年的感動。而另一方面,本作可愛的整體風格,也很適合帶著孩子一起體驗遊戲。而那些形形色色的貼紙以及手繪功能,也許在真正擁有「想像力之書」的小玩家手中,才會發出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