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洲鎮隸屬於福州市倉山區,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南臺島東南端,烏龍江北畔,帝封江(閩江一舊河道)東岸,東鄰城門鎮,西北接蓋山鎮,西面和南面鄰江,又稱「桔洲」、「白花仙洲」,下轄天福、乾元、敖山、杜園、店前、吳厝、洲尾等7個行政村和螺洲社區。螺洲歷史悠久,名人薈萃,名勝古蹟眾多。
明至清朝,店前、吳厝、洲尾村(當時螺洲僅3個村),吳、陳、林3姓不足千戶人家,中進士者27人、舉人101人、武舉11人。著名人物有:吳復任明洪武間的工部右侍郎,陳若霖任清道光年間刑部尚書,陳寶琛為清末代皇帝宣統的「太師太傅」。陳氏一門父子四進士、兄弟六科甲。民國時期有國民黨上將陳長捷等18人高級將領。當今有科學院院士陳彪、田昭武,詩人作家、書法家陳運和。螺洲還是市定老革命基點區,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有中共閩侯縣委書記林立等人。
螺洲鎮文物眾多,有建於南宋末年的孔廟,建於梁大同年間(535年)的靈山寺,有清代陳寶琛所建五樓——賜書樓、滄趣樓、還讀樓、北望樓、晞樓,清朝末年狀元王仁堪的狀元府,還有天后宮、螺女廟及螺仙勝跡、曲水觀瀾等碑刻。洲尾村的觀瀾書院創於清朝。
第一代鐵觀音的特點是衝泡開後呈多葉連枝梗狀態,又稱」毛茶「;第二代鐵觀音的特點是衝泡開後呈單葉無枝梗狀態,又稱」淨茶「;第三代鐵觀音的特點是衝泡開後呈半月形無枝梗無葉脈狀態,又稱「半葉」
螺洲鎮產業極有特色,就連百姓日常喝的茶葉也是與眾不同!自2009年底半葉鐵觀音茶葉問世以來,這款代表鐵觀音「最高淨界」的第三代新品強勢進軍茶葉市場,以超高顏值、超優的品質、超醇的口感受到了眾多茶友的認可,經歷了第一代成品「毛茶」、升級第二代成品「淨茶」後的鐵觀音,再次升級第三代「半葉」已成大勢所趨。伴隨著半葉茶產銷量的穩步提升和半葉制茶工藝的迅速推廣,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對茶葉品位追求的不斷提升,螺洲鎮或將成為倉山區內主要的半葉鐵觀音、半葉普洱、半葉金觀音等半葉茶銷售鄉鎮街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