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媽祖故事,弘揚海洋文化

2021-02-07 湄洲發布

科技感十足的無人車自由穿梭、1∶1實景3D祖廟模型讓數據守護古建、多方「智匯」聯合打造「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揭牌、「藍色夥伴關係」成熱詞……    


10月31日至11月2日,為期三天的第四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暨第二十一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在湄洲島舉行。踐行「媽祖文化·海洋文明·人文交流」主旨精神的世界媽祖文化論壇走進第四年,站在「媽祖信俗」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0周年的節點上,不論是海風依舊遒勁的湄洲島,還是媽祖文化論壇平臺,都取得了值得銘記的新成績。 



金秋湄洲灣畔展胸懷,媽祖故裡喜迎四海賓朋。    


「『平安、和諧、包容』的媽祖文化特徵,與『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諧之海』的中國海洋觀相互映照,是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心靈紐帶。」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出倡議,以媽祖精神為紐帶,推動人員與文化的密切交流,創造彼此更多的利益共同點。    


合作共贏的主題呼應也在本屆論壇得到更精準的落腳。論壇活動共有50項,除了開幕式主旨演講外,本屆論壇還舉辦「媽祖文化與兩岸心靈家園」「媽祖文化與海洋生態文明」等10個平行論壇,研討更有針對性,契合「一帶一路」倡議和兩岸合作主題,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文明發展。    


回望三屆論壇,碩果纍纍。首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發出《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湄洲倡議》,就建設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會址,定期舉辦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保護、傳承、弘揚媽祖文化等達成共識;第二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發出《湄洲·海洋文明倡議》,呼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及全球各界人士,攜手努力,務實行動,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傳承弘揚媽祖文化;《第三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湄洲倡議》,發出建立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常設機構、加強媽祖文化的持續交流和學術研究等倡議;本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共識》對媽祖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發布三大共識,倡導開展「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國家級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區申報等工作。    


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深入推進,媽祖文化身上的「海洋性」得到更充分印證,其「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和「向海而生」的文化傳承,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文化源泉。    


此屆論壇,媽祖文化與海洋生態文明論壇圍繞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從海洋命運共同體視角,深度探討媽祖文化在保護海洋生態、建設海洋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與實踐意義;媽祖與航海論壇上,專家學者圍繞媽祖文化與航海關係進行研討,進一步推動以媽祖文化所蘊含的開放包容理念開發海洋、建設海洋。    


「歷史上,媽祖文化是由中國的海商群體帶到全球的,發展至今,媽祖文化應從國家層面建構媽祖故事,進一步完善海洋文化體系。」閩商文化研究院院長、海洋文明史專家蘇文菁教授在媽祖文化與兩岸心靈家園論壇上表示,媽祖文化應成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非常重要的本土文化資源、內在文化基因,「媽祖故事」應成為中國重返世界舞臺中央的優秀故事之一。    


今年新增的「媽祖與航海論壇」聚焦海洋災害、航海事業、航海人等方面。福建地處東南沿海,颱風、風暴潮、強降雨、赤潮等海洋災害頻發。幾十年來,隨著全省沿海構建起一整套海洋立體觀測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機制,海洋災害得到有力控制。與會專家學者表示,通過媽祖文化論壇這個形式和平臺,與沿海兄弟省份以及「一帶一路」沿海國家與地區在海洋防災減災領域開展深入交流研討,為聯合防禦海洋災害、打造海洋命運共同體提供一個契機。    

三位參加論壇的外國青年在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會址前留影。


從難覓遊客蹤跡的偏遠景區到摘取「世界節日活動之城」桂冠的朝聖島,從時有司機宰客的旅遊亂象到無人車試點區,作為媽祖文化的重要載體,國家4A級景區湄洲島正快速發展。    


「即使人在馬來西亞,想和祖廟一起晨拜媽祖,有了這個CIM城市信息模型就可以實現三維實時互動體驗。」以「科技、旅遊與媽祖文化」為主題的智慧湄洲高峰論壇上,釋放出科技、數據、移動互聯與媽祖文化融合的重要信號。中國工程院院士楊永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沈振江、臺灣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白仁德、廈門理工學院空間信息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李萬凱分別在論壇上以湄洲島為例,從科學、文化與教育層面,探討信息科技與文化整合應用的實證與效益。    


其中,李萬凱教授技術團隊已完成島上重要古建的全部數據採集,並贈送給湄洲媽祖祖廟兩座3D祖廟模型,此舉象徵著雙方將在保護古建和文創旅遊方面將有更深層次的合作。目前,由廈門理工學院牽頭的技術團隊已建立媽祖祖廟的空間資料庫,未來LOT、ICT、CIM技術將進一步呈現一個數位、動態、時序、全球連結的媽祖文化。即使人不在湄洲島,通過數據連結也能同步體驗祖廟舉行的相關媽祖信俗活動。    


「這將是個巨大的流量池,當全球媽祖宮廟都可以接入平臺時,這裡就是一個可視化的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專家們認為,湄洲島是個條件充分的綜合實驗區,水、電、風力、住宅等領域的智慧變革可以先行先試。    


論壇當天,匯集政府、高校、建築企業等各方力量的「湄洲島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正式揭牌。這將極大地帶動智慧湄洲乃至莆田市智慧城市建設。


媽祖祭祀大典驚豔亮相


禮炮聲起,樂手鳴鐘擂鼓,儀仗隊、儀衛隊、歌生、樂生、鼓生威武就位,主祭人沐手焚香、上香、奠帛,誦讀祝文,奉三獻之敬、行三跪九叩之禮……    


11月1日上午,一場氣勢恢宏的媽祖祭祀大典在湄洲島天后廣場隆重舉行。當天,第二十一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在這裡舉行開幕儀式。來自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知名僑領、海外人士、世界各地莆田同鄉會、商會代表,以及來自世界各地、各省份的媽祖文化機構代表等歡聚一堂,同謁媽祖,共享平安。    


「第一次參加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感覺很振奮,這是一次近距離感受家鄉傳統文化魅力的機會,有利於增進同胞家園認同感。」跟隨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新界西分會前來的小謝標向記者介紹,這次協會共有320名在港福建同胞來參加媽祖文化旅遊節活動。    


媽祖祭典是世界「非遺」媽祖信俗的重要內容,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2016年,「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目前,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有上萬座媽祖分靈廟,媽祖敬仰者3億多人。


海峽好歌聲唱燃湄洲島


首屆「媽祖杯」青年歌手大賽


10月31日晚,海峽好歌聲——首屆「媽祖杯」青年歌手大賽在湄洲島舉行頒獎典禮。    


據悉,此次大賽由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福建省音樂家協會、臺灣海峽兩岸音樂交流協會主辦,於今年8月正式啟動。作為第四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的配套活動之一。經過選拔賽、預賽、複賽、決賽的激烈角逐,最終決出名次。大賽設立金獎1名,獎金5萬元;銀獎1名,獎金3萬元;銅獎1名,獎金1萬元;優秀獎6名,獎金5000元;入圍獎10名,獎金3000元。


10月30日晚,來自海峽兩岸的19位青年歌手相聚在湄洲島參加總決賽,其中臺港澳歌手佔了半數。他們以歌會友,展示風採,演繹青春,進一步弘揚媽祖精神,促進兩岸文化和音樂交流。


年輕人也愛「媽祖頭」


選手在梳制「媽祖頭」。


10月31日下午,第四屆湄洲媽祖髮髻技藝表演在湄洲媽祖祖廟聖旨門廣場舉行。作為第四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的配套活動之一,此次別開生面的媽祖髮髻表演吸引了眾多參會嘉賓及遊客的關注。    


參加活動的有小學生10對、中學生10對、社會青年人10對,共60人。現場,選手們個個神情專注地梳制起湄洲女髮髻,場面壯觀。    


「湄洲女髮髻也稱『媽祖頭』,各個配飾都有著獨特的寓意。」表演選手之一的祖廟天后藝術團副團長謝淑真介紹,湄洲女髮髻有典型的海洋生活特徵,每個細節都對應著一艘船的不同部位——髮髻是帆,發卡是槳,頭頂的盤發是舵,束髮的頭繩是纜,兩邊的銀釵是錨,寄託湄洲女對出海打魚的親人一帆風順、平安歸來的美好祝願。    


湄洲女髮髻與大海衫、紅黑褲子並列為湄洲女服飾的三大顯著特徵。梳制一個湄洲女髮髻至少需要20件飾品,梳制一個髮髻,至少要幾十分鐘。記者了解到,今年參加髮髻技藝表演展示的選手主要是來自湄洲島中小學的學生和島上的年輕人,主辦方希望以此帶動更多青少年掌握湄洲女髮髻技藝,傳承非遺技藝,傳播媽祖文化。


總編/杜天資;副總編/T.小群;圖文編輯/Sug

歡迎投稿至郵箱:meizhou_gov@qq.com

湄洲島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官微

相關焦點

  • 體驗海洋民俗 傳承媽祖文化
    以「體驗海洋民俗,傳承媽祖文化」為主題的曹妃甸首屆「媽祖之光」民俗文化藝術周於4月14日至23日舉辦。屆時,媽祖祭典、海洋民俗燈展、漁姑扇舞和房車篝火等10餘種類的活動將全新亮相,這也是河北省海洋民俗文化的第一次集中展示。
  • 弘揚傳統文化 青島媽祖文化聯誼會赴威海煙臺等參訪
    齊魯網青島5月27日訊(記者 李英 通訊員 玄子)為弘揚傳統媽祖文化,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一行由會長趙起良帶隊於近日前往威海赤山、煙臺、蓬萊、萊陽的媽祖宮廟參訪。22日,聯誼會一行首先來到威海,受到威海臺辦領導的隆重接待,雙方就媽祖文化的傳承弘揚及山東媽祖文化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溝通,表示願意共同將山東媽祖文化事業發揚光大。下午,聯誼會一行來到位於赤山景區的威海石島天后宮,宮廟始建於1752年,距今已有二百餘年歷史。
  • 關於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媽祖文化的建議
    關於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媽祖文化的建議    瓊文函〔2012〕131號       對政協海南省第五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031號提案的答覆(B)      臺盟海南省委員會:    貴委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媽祖文化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媽祖文化是中國傳統的海洋文化,也是基於對媽祖崇拜信仰的特色民俗文化
  • 聆聽媽祖故事 傳承媽祖文化
    莆田網訊 近日,北岸賢良港天后祖祠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市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們在這裡聆聽媽祖故事,傳承媽祖文化(如圖)。  當天,學生們身穿紅色校服,手持紅色大旗,排成長隊,在祖祠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媽祖祖祠、天后聖殿及媽祖故居等,聆聽媽祖歷史故事,對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表示讚嘆。
  •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在湄洲島舉行
    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在講話時指出,媽祖被稱為海上和平女神,媽祖文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起點,也是中華海洋文明的重要代表,其所蘊含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高度契合。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的舉辦,對於弘揚媽祖精神、傳承海洋文化、促進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聯繫「一帶一路」,合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 青島市人大代表趙起良:弘揚媽祖文化,推動兩岸交流
    半島記者 李曉哲市人大代表、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會長趙起良多年來在兩岸文化交流中,致力於推動媽祖文化的發展,他表示,媽祖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媽祖更是在兩岸交流中被賦予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的和平使者,如何才能更大化地發揮媽祖文化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兩岸人民的心靈契合、和合共生,是弘揚媽祖文化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設亞歐大陸橋頭堡、發揮青島市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作用的重要環節。」趙起良代表介紹,近年來,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積極開展各項活動,先後11次赴臺開展媽祖文化交流。
  • 媽祖與湛江海洋文化
    自宋代閩人第二次南遷,把福建人對媽祖的崇拜信仰帶來以後,媽祖文化和雷州半島的海洋文化就相互滲透,相互融洽,形成了後來湛江文化獨有的精神特質,千百年來孕育了湛江人不朽的偉大精神和高尚品德。  湛江的海岸線長達1500公裡。作為海洋大市的湛江,在南海的孕育下,在積澱深厚的海洋文化的薰陶下,形成了湛江獨特的文化和精神。
  • 2018年媽祖文化與海洋精神論壇 在莆田湄洲島舉行
    11月18日,為深度傳承媽祖文化、弘揚海洋精神,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紐帶,2018年媽祖文化與海洋精神論壇在莆田湄洲島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會址隆重舉行。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鐘聲、莆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鄭瑞錦出席論壇並致辭,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洋文化分會副會長楊子主持。鐘聲副局長在講話中指出,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今天,媽祖文化無疑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文化理論重要的民族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和提升媽祖文化的當代價值,推動媽祖文化與海洋精神緊密融合,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聽劉克莊講媽祖故事
    大家都知道,這是南宋大詩人劉克莊的著名詩句;可大家不一定知道,劉克莊還是一位講媽祖故事的高手。  劉克莊(1187——1269),初名灼,字潛夫,號後村居士,福建莆田人。以父蔭入,曾任建陽、仙都縣令。因寫《落梅》詩得咎,廢置十年。淳祐六年(1246)賜同進士出身。
  • 媽祖經典故事,開講啦
    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向來賓或訪客講述媽祖故事;此外也聽到其他董事和導遊講解媽祖故事,漸漸地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家所講的媽祖故事都比較直白淺顯,都還只停留在就事論事的神奇效果上面,缺乏深度,尤其是缺乏挖掘媽祖故事的當代意義。這促使我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講好媽祖故事,體現媽祖故事的當代意義?
  • 媽祖文化契合海洋精神
    自宋代開始,媽祖文化在我國民間探索海洋、開拓海洋的實踐活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開拓海疆、經貿往來、移民遷徙等,都打下媽祖文化的烙印。媽祖文化大愛、和諧、慈悲、包容的特徵,激勵著廣大民眾秉持創新進取的精神開拓海洋。媽祖文化與中華海洋文明在精神脈絡、思想脈絡和文化內涵等層面有著內在共性,媽祖文化是海洋文明的一面重要旗幟。
  • SISU | 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弘揚中國文化精神
    SISU | 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弘揚中國文化精神 2020-05-28 0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弘揚媽祖文化 鄭斯仁電影《媽祖》進入劇本創作階段
    鄭斯仁5月1日,莆籍藝人鄭斯仁親赴湄洲媽祖祖廟上香參拜媽祖,拉開了與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合作的序幕,中國首部古裝玄幻音樂劇電影《媽祖》項目正式啟動。鄭斯仁參拜媽祖媽祖文化起源於福建莆田,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湄洲媽祖 海峽論壇:傳承媽祖文化 弘揚媽祖精神
    新華網福州10月31日電(記者陳鍵興 沈汝發)「媽祖信仰、媽祖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對於寄託海外遊子的思鄉情懷,凝聚海外僑胞的力量,增進對祖國的感情,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媽祖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是連接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將會代代相傳。」
  • 弘揚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深觀察)
    參與本次展演展播活動的劇目為黃河流域9省區優選劇目,凝練了具有流域特色、區域特色的多樣化文化元素。去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 媽祖文化小故事進校園
    莆田網訊 日前,湄洲第二中心小學開展媽祖故事進校園活動,為每個學生分發《媽祖文化小故事》。通過教師生動的講解,激發學生對了解媽祖故事的興趣(如圖)。  為了讓少年兒童通過閱讀媽祖故事,了解媽祖其人其事,學習和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今年7月,在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的資助下,由莆田學院牽頭主編的《媽祖文化小故事》正式出版發行。全書20個篇目,分為「湄洲的女兒、媽祖的精神、親親的媽祖、世界的媽祖、心中的媽祖」5個主題,以時間、空間的推進、交錯相結合的脈絡開展。
  • 廣州南沙媽祖文旅節開幕 融合媽祖文化和郵輪海洋文化
    中新社廣州10月30日電 (王堅 楊焱)逾三百名演員30日在廣州南沙共同表演大型《媽祖頌》歌舞,並按照傳統祭拜儀式敬謁媽祖,祈福風調雨順,拉開了2020年第十二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的帷幕。
  • 弘承媽祖 揚帆世界——媽祖文化融合包含海事文化及精神
    ,而是被海洋連接成命運共同體,各國人民安危與共,海洋的連接是靠航海」。今天我的主題發言,和大家一起主要交流分享三個部分主要內容:1、不忘初心,媽祖文化及精神;2、媽祖文化對世界的貢獻;3、讓媽祖文化走進聯合國,是我們共同責任。我覺得,這也是向大家互相學習,拋磚引玉極好機會。
  • 旅遊節+論壇,快來看看精彩紛呈的媽祖文化活動和各界專家的真知灼見
    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保護好湄洲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之際,論壇的舉辦,必將為進一步保護弘揚媽祖文化注入新動力。要遵循歷史足跡,大力弘揚新時代媽祖文化;重視生態保護,讓媽祖文化融入海洋保護開發全過程;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媽祖文化在國際海洋文化交流中發揮更大作用。今後,自然資源部將結合海洋生態修復、海洋經濟發展等工作,著力發掘媽祖文化當代價值,推動媽祖文化與海洋精神緊密結合,讓媽祖文化迸發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輝。
  • 第三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震撼啟幕!60個國家和地區嘉賓聚首湄洲島~
    葉炳權在主旨演講中說,世界媽祖文化論壇自2016年創辦以來,成績令人矚目,影響深遠。海上絲綢之路作為歷史符號劃入「一帶一路」,澳門也隨時代發展又一次成為「海絲」沿線上重要節點,媽祖文化在澳門以及通過澳門向海外的進一步傳播,亦將成為一個重要內容。相信此次論壇必將進一步弘揚媽祖文化深厚的「大愛」精神,中國海洋文明廣闊的「包容」情懷,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