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佟麟閣: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
佟麟閣(1892-1937年),河北省高陽縣人。早年曾參加護國戰爭,在馮玉祥部下任旅長。1926年9月隨部參加北伐,後出任第29軍副軍長。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和張自忠將軍一起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打擊日軍,收復失地。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7月28日,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進犯南宛。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一起死守北平。他被機槍掃中腿部,部下勸他撤退,他執意不肯。與日軍戰至中午,頭部又中彈,最後壯烈犧牲。時年45歲。" 佟麟閣犧牲後,他的妻子和兒女尋得他的骨骸,暫時葬於北平柏林寺,直到抗戰勝利後,才進行國葬。1937年7月31日,蔣介石追認佟麟閣為陸軍上將。
2.趙登禹: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戰役中犧牲
趙登禹(1898-1937年),山東菏澤人。1914年,年僅16歲的他投入馮玉祥部下,任馮玉祥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時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在長城阻擊日軍。在趙登禹、佟麟閣、張自忠3位愛國將軍的指揮下,喜峰口戰役殲滅日軍5000多人,此役是日軍自「9.18」事變後遭受的最大損失。全面抗戰爆發後,趙登禹抱著與日寇決一死戰的決心死受北平。7月28日,日軍向南宛發動猛攻。趙登禹率部拼死抵抗,在豐臺區與日軍遭遇,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39歲。" 7月31日,國民政府追認趙登禹為陸軍上將,在北平還命名了「趙登禹路」。1946年北平各界為趙登禹、佟麟閣兩位將軍舉行了國葬。
3.郝夢齡:1937年10月15日在忻口戰役中犧牲
郝夢齡(1898-1937年),河北人。出身農民,後來投奔奉軍。1926年隨部投入馮玉祥部下,在北伐戰爭中作戰勇猛,升為54師師長。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出任第9軍軍長。1935年被蔣介石調往貴陽,負責修建川黔、川滇公路。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郝夢齡主動請櫻上前線殺敵。10月初,郝夢齡率第9軍參加忻口戰役。11日,日軍第5師團在飛機坦克的支援下,向忻口發動猛攻。郝夢齡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他對部下說:「誰要是後退一步,我立即槍斃誰,我如果後退一步,你們也可以槍斃我。」戰至15日,第9軍開始反擊。混戰中,郝夢齡被日軍機槍子彈打中,犧牲時年僅39歲。他是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10月24日,郝夢齡的遺體被運回武漢。11月16日,武漢各界為郝將軍舉行了國葬。12月6日,國民政府追認郝夢齡為陸軍上將。1983年,中共宣布追認其為革命烈士。
4.王銘章:1938年3月17日在滕縣戰役中犧牲
王銘章(1893-1938年),四川新都人。早年參加保路運動和討袁戰爭。1926年出任第4師師長,曾參與對中共川陝根據地的圍攻。1935年出任122師師長。抗戰爆發後,王銘章率部奔赴前線,參加太原保衛戰。1938年3月初,王銘章率部固守滕縣,支援臺兒莊戰役。從14日開始,日軍在飛機的配合下進攻滕縣。122師與敵展開爭奪戰。17日,日軍突入城區。王銘章親自在中心街道指揮展鬥,他給上級發了最後一封電報:決心死拼,以報國家。戰至下午,王銘章身中數彈,以身殉國。122師官兵餘部仍與日軍血戰,最後只有少數人員突圍出去。在臺兒莊戰役中,王銘章率部死守滕縣,為徐州一帶的中國軍隊的集結創造了有利時間,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國民政府追認王銘章為陸軍上將,為他舉行國葬。
5.楊靖宇:
楊靖宇(1905-1940年)河南確山人。1927年3月領導確山起義,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奉命前往東北,組建當地的黨組織。「9.18」事變後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在此後的3年時間裡,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楊靖宇領導抗聯隊伍與日寇周旋。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糧食問題,他親自率領一支小分隊東進,最後身邊只剩下6個人。他命令受傷的4名戰士轉移,2名戰士下山找吃的,卻被日軍殺死。2月23日,日偽軍包圍了他,楊靖宇最後被日軍機槍打死。日軍剖開他的肚子,卻驚訝地發現他竟是以棉花、樹皮為食的,連殘忍的日本人都對這位中國將軍的不屈精神感到敬佩。1958年,中共為楊靖宇舉行了盛大的安葬儀式。並將當初他犧牲時的縣改為靖宇縣。
6.張自忠:1940年5月16日在南瓜店戰役中犧牲
張自忠(1891-1940年),山東臨清縣人。1911年加入同盟會,1917年投入馮玉祥部下。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1933年1月,張自忠率部在長城抗擊日軍,取得喜峰口大捷。1938年3月參加臺兒莊戰役,在臨沂阻擊日軍,之後又參加武漢會戰,由於其在抗戰中的出色表現,被蔣介石升為第33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切斷重慶的水上交通線,集結30萬人發動棗宜戰役。張自忠決定親自率2000兵力東渡黃河,阻擊日軍。渡河後,一路奮勇拼殺,將日軍第13師團截為兩段。5月14日,張自忠所部與6000多名日軍遭遇,雙方展開殊死博鬥。16日,中國軍隊傷亡慘重。張自忠身忠數彈,右胸被打穿。在最後時刻,張自忠對他的副官馬孝堂說:「我這樣死得好,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平安。」犧牲時年僅49歲。
日軍決定將張將軍的遺體運到後方,以作為他們向中國人炫耀的戰利品。蔣介石下令第5戰區不惜一切代價要搶回張自忠的遺體。100多名優秀戰士經過血戰,終於奪回了張將軍的遺體。1940年5月28日,張將軍的遺體運回重慶。蔣介石、馮玉祥親自扶靈痛哭。張自忠的妻子李敏慧聽說丈夫戰死的噩耗後,絕食而死。國民政府追認其為陸軍一級上將。11月16日,張自忠被葬於重慶雨臺山。中共在延安也為張將軍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張自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犧牲軍銜最高的將領。蔣介石到臺灣後,為了紀念張自忠,將兒玉山改為自忠山。
7.謝晉元:1941年4月24日被叛徒殺害
謝晉元(1905-1941年),廣東人。1937年淞瀘會戰,謝晉元率領800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堅守4天4夜,擊退日軍多次進攻,擊斃日軍200多名,自己僅傷亡數十人。10月28日,一名上海女學生攜帶慰問品,冒著激烈的炮火進入四行倉庫。向謝晉元獻上了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表達了上海市民對英雄們的崇高敬意。謝晉元命令將這面旗幟在倉庫頂樓升起,表達了中國永遠不會亡的信息。1941年4月24日,謝晉元被幾個日本收買的漢奸刺死,時年37歲。上海市民得知噩耗後,極為悲憤。有7萬多人自發組織起來為謝晉元送葬。新中國成立後,上海市政府承認其為抗日烈士。1982年,謝晉元的墓遷到上海虹橋宋慶齡陵園旁。
8.左權: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十字嶺戰鬥中犧牲
左權(1905-1942年),湖南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後,擔任八路軍參謀長,協助朱德開展八路軍遊擊戰爭。在多年的戰鬥中,他還抽空寫了《論堅持華北抗戰》、《戰術問題》、《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軍事理論著作。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山根據地發動大掃蕩,25日,左權在掩護八路軍總部撤退的戰鬥中犧牲,年僅37歲。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為了紀念他,晉翼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遼縣改為左權縣。
9.戴安瀾:1942年5月26日在緬甸戰役中犧牲
戴安瀾(1904-1942年),安徽人。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學習,第2年參加北伐戰爭。1933年3月,率部參加長城抗戰,1938年參加臺兒莊戰役。1939年12月在崑崙關戰役中擊斃日軍第12旅團團長中村正雄,斃敵6000餘人。1942年初,中國遠徵軍出兵緬甸。戴安瀾率200師組織同古保衛戰。3月19日,日軍進攻同古城。200師9000人抗擊日軍2萬多人10天之久。直到30日才撤走,此役被英國《倫敦時報》稱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進入4月,英軍節節敗退。中國遠徵軍的處境更加危險。5月18日,200師進入面甸北部山區,準備尋路回國。一路上遭到日軍阻擊,200師傷亡慘重。激戰中,戴安瀾被日軍機槍子彈打中下腹,血流如注。26日,因傷口潰爛感染,一代抗日名將在對祖國的思念中死去。年僅38歲。200師官兵將他的遺體運回國內。1943年4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西全州為戴安瀾舉行國葬,追認他為陸軍中將。1942年10月29日,美國政府為了表彰戴安瀾將軍的英勇事跡,向其親屬頒發了一枚榮譽勳章。戴安瀾將軍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1956年10月,毛澤東為戴將軍的遺孀頒發了《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證書》,肯定了戴安瀾將軍的英雄一生。
10.彭雪楓:1944年9月17日在河南八裡莊戰鬥中犧牲
彭雪楓(1907-1944年),192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1月參加長徵,1936年秋被派往太原,做聯合閻錫山的統一工作。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1938年前往河南組織抗日武裝。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4師師長,領導根據地軍民取得多次反掃蕩的勝利。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八裡莊與偽軍的戰鬥中犧牲。年僅37歲。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為彭雪楓舉行了盛大的追悼會。彭雪楓編寫的《遊擊戰術》、《戰略戰術講授提綱》成為抗日軍政大學的必備課本。1994年,在諾曼第登陸戰役50周年之際,英國女皇批准將《威爾克聖寶劍》轉贈給彭雪楓陵園,以紀念他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作出的貢獻和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