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在美《時代》封面上亮相的中國人,他是愛國將軍還是劊子手

2020-12-12 中國網文化

1874年春,吳佩孚出生在山東省蓬萊縣一個小商人家庭裡,父親吳可成以經營祖傳的安香雜貨店為生。6歲時,吳佩孚入私塾就讀,9歲即可操筆為文。22歲時,吳佩孚考中秀才,眼見著自己的官場生涯即將從蓬萊起步,一個意外,卻阻斷了吳佩孚的仕途之路。因不滿男女同臺演戲,1897年秋,吳佩孚大鬧蓬萊電報局局長的壽堂。當地縣太爺以「蔑視法紀、尋釁鬧事、攪亂治安」為名,下令緝捕吳佩孚,嚇得他連夜逃離家鄉,成為「北漂一族」。

剛到北京時,吳佩孚投靠老鄉孫廷德,以賣對聯為生。短短幾年間,吳佩孚先後考入開平武備學堂、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學習,從一個小小的警察班長晉升為北洋軍第三鎮管帶(營長),前途可謂一片光明。起初,吳的頂頭上司曹錕並不喜歡他,一度還準備免他的職,要不是吳佩孚的積極爭取和湯薌銘的變相刺激,曹錕也不會重用他。

1913年10月,湯薌銘督湘,曹錕率第三師(原第三鎮)駐紮嶽州,有一天,湯舉行典禮,請向來不怎麼擅長說話的曹錕演講,吳佩孚乘機毛遂自薦,替曹錕說了幾句話,令湯薌銘大為賞識。後來,湯想跟曹借吳去當旅長,曹錕沒做聲,對部下說:「咱們的人才,咱們不會用,要你借去當旅長,咱們不會給他旅長做?」一年後,曹錕主動提拔吳為第三師第六旅旅長,晉升少將。

愛國將軍大打輿論戰

張勳在京擁軍復闢時,吳佩孚隨曹錕參加「討逆軍」,擔當西路先鋒,一路從豐臺殺進天壇,一戰成名。1918年,為了響應段祺瑞內閣的「武力統一」政策,吳佩孚再奉曹錕之命,揮師南下,過襄樊,克嶽州,奪長沙,所向披靡。自此,南北戰局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吳佩孚的手中。

然而,就在段祺瑞翹首以盼吳乘勝南下,一舉蕩平兩廣時,吳佩孚突然罷戰,並於當年8月發表通電,大肆抨擊段內閣的武力統一是導致「同種殘殺、生靈塗炭」的「亡國政策」。如此一來,吳佩孚「和平軍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1919年5月24日,北洋政府決定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吳佩孚「首先通電,請罷免曹、陸、章,懲辦國賊」,又聯名譚浩明、馮玉祥等通電反對籤字。6月下旬,吳致電代總理龔心湛,要求堅決拒籤,並表示:「蓋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籤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

在各界的壓力下,中國代表終於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吳佩孚聲名鵲起,不僅很多軍人佩服他,連學生也很崇拜他。吳佩孚的名望扶搖直上,「革命將軍」「救時偉人」的名譽紛至沓來。短時間內,吳佩孚積累了極高的人氣和雄厚的政治資本,加上不可小覷的軍事實力,很快,這個頗具魅力的政治明星開始成為中國政壇、軍界、媒體界的中心人物。

「二七劊子手」

自1920年起,蘇俄、共產國際不斷派人到中國尋找可以聯合的力量,吳佩孚因掌握軍隊、財政、交通以及內政部成為他們想要聯合的第一人。當時,在共產國際、俄共(布)一些領導人的心目中,「為開展中國的民族主義運動而可以合作的人是吳佩孚而不是孫中山」,他們一致認為「孫中山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家,同意支持吳佩孚」。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經斯基來到北京,在找李大釗、陳獨秀聯繫組建中國共產黨的有關問題時,帶來了「決定聯合吳佩孚」的任務。

1922年前後,李大釗曾多次赴洛陽與吳佩孚進行會談。當時的吳佩孚,在軍事上已具備足夠強大的實力,但北方的鐵路卻仍在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手裡,怎麼辦?吳佩孚只好向年輕的中國共產黨求助。為此,李大釗將何孟雄、張昆弟、安體誠、陳為人等共產黨員介紹到各條鐵路上,派黨員為吳的鐵路委員,鞏固其鐵路上的軍事勢力。名義上,他們是交通系的密查員,實際上為中共的職工運動特派員。

在京漢鐵路上,由於吳佩孚掛著保護勞工的招牌,與共產黨有具體的合作,京漢鐵路的工人們陸續建立起了「工人俱樂部」。要不是後來發生了二七慘案,李大釗的好盟友吳佩孚也不至於落下屠殺工人的劊子手惡名。只是,昔日愛國英雄怎麼突然成了狠心的屠殺者?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若干年後,當吳佩孚的參政汪崇屏回憶二七慘案時,說出了這番話:「民國十二年二月四日,京漢鐵路工會下令定於第二天早晨全線罷工,由李守常來領導,實際出面的是王功與李振瀛。長辛店、鄭州、漢口同時發動。到二月七日,軍隊出來幹涉,強迫復工,在漢口、長辛店都發生流血慘案。李認為是吳(佩孚)所下的命令,其實吳不曾下令,吳根本就不知道李是共產黨。關於長辛店、鄭州與漢口三處槍殺工人的事件,前兩處是曹錕下令的,後一處為蕭耀南所幹。吳夾在其間,擔當惡名,實在冤枉。」

「中國最強者」的落幕

即便身負劊子手的罵名,1924年的吳佩孚依舊為全世界矚目,這一年,光頭吳佩孚的肖像第一次出現在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上,這是中國人在《時代》雜誌封面的第一次亮相,照片下有兩行說明:「GENERALWU(吳將軍)」和「Biggest man in China(中國最強者)」。

其時,吳佩孚已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當年4月,數千賓客雲集洛陽,為他祝壽。康有為更是寫下壽聯相贈:「牧野鷹揚,百歲勳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讚美之詞溢於言表。

1939年12月4日,65歲的吳佩孚因牙疾復發、高燒不退,請日本牙醫看病後猝死。出殯當天,送殯人員延綿數裡,北平的老百姓自發地參加葬禮,沿途的陽臺上、街道旁的觀殯民眾,人潮如海,途中還搭有許多席棚進行路祭。據吳佩孚孫子回憶,出殯隊伍邊行邊停,極為緩慢,從早晨出發至黃昏才抵達,幾乎行進了一天。當時報稱,此乃民國以來北平罕見的盛舉。

——摘選自《國家人文歷史》2014年14期

來源:文匯網

相關焦點

  • 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 中國人,被國人稱為「愛國將軍」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此時已經成為直系頭號戰將的吳佩孚公開支持學生運動,反對政府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這一舉動使他獲得了「愛國將軍」的稱號,成為了當時新聞頭條熱門人物,更是成為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中國人。
  • 第一個登上《時代》封面的中國人是誰?為什麼選他?
    素有世界史庫之稱的美國《時代》雜誌曾享譽全球,無論是政界名流、娛樂界寵兒,還是普通人,大都以登上該雜誌的封面人物為榮。自《時代》雜誌創刊至今,封面上也不乏中國人的身影,有娛樂明星,也有一些普普通通的中國工人。
  • 李彥宏登上時代周刊,但第一個中國人竟是他
    1月19日,百度董事長李彥宏登上了最新一期時代周刊,並且對他冠以以「the innovator(創新者)」的稱謂。據悉,這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家第一次登上該雜誌的封面人物。而李彥宏憑藉人工智慧登上該雜誌封面人物,說明他2017年的AI戰略取得極大的成就。近代中國歷史是百年激蕩,風起雲湧,無數英雄人物競芳華。他們中的佼佼者比如蔣介石、馮玉祥、宋美齡、毛澤東、鄧小平都曾登上了《時代周刊》封面,可以說是當之無愧。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竟是吳佩孚。
  • 時代周刊:「2020是最糟糕的一年」。中國人誰第一個上封面
    中國人誰第一個上封面】 中企思智庫,企業家第一智庫: 《時代周刊》(Time)又稱《時代》,創立於1923年,是半個世紀多以前最先出現的新聞周刊之一,特為新的日益增長的國際讀者群開設一個了解全球新聞的窗口。
  • 直系軍閥吳佩孚,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落魄不當賣國賊
    眾所周知,民國時期第一個大軍閥是袁世凱,在他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而直系中最出名的將領要數吳佩孚了。因為他打戰有勇有謀,所向無敵,有著「常勝將軍」、「秀才將軍」的稱號,甚至在第一次直奉戰爭後,立下赫赫戰功的他,更是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被當成「 中國最強者 」。 1874年,吳佩孚出生在山東蓬萊,因為他出生那晚,其父親夢到了戚繼光,就十分疼愛他,經常「子玉兒子玉兒」的叫個不停。
  • 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落魄不當賣國賊,卻被歷史汙名化
    《時代》周刊,是1923年創辦的新聞周刊,會對國際問題進行報導與評點,由於其巨大的影響力,各國領導人以登上《時代》為榮,我們國家很多領導人也曾登上此周刊。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是吳佩孚,被《時代》描述為中國的最強者,可是建國後的《人*日報》,卻將吳佩孚進行醜化,認為其是鎮壓京漢鐵路的劊子手,破壞工人運動等,那麼真實的吳佩孚是怎樣一個人呢?
  • 多數人不知道 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人是他!
    《時代周刊》簡稱《時代》,創立於1923年,是美國最早出現的新聞周刊之一。作為美國三大時事周刊之一的《時代周刊》的特色是立足美國、關注全球。《時代周刊》在全球範圍內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人物往往是一個地區或者全球的大人物:聖雄甘地、馬丁·路德·金、羅斯福、史達林、邱吉爾都曾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而在我國抗戰中蔣介石和宋美齡、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主席、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等人均曾登上《時代周刊》。2018年1月19日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憑藉人工智慧成為本期亞洲版的封面人物。
  • 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刊登的第一個中國人,因不願當漢奸而遭謀殺
    從創刊開始,至今每期的封面都會選擇一個主題人物,以反映當時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傳奇人物是吳佩孚,一位北洋軍閥。在創刊的第二年,1924年9月8日,時代封面上刊登了一位東方人的面孔,就是中國軍閥吳佩孚。照片上的吳佩孚一身戎裝,雙目有神,軍人的果敢中還透著一股儒雅。
  • 他是北洋軍閥,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人稱吳秀才
    美國的時代周刊於1923年創立,是為了對國際問題發表主張和對國際重大事件進行跟蹤報導。要知道能登上時代周刊的雜誌封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你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不然登上時代周刊封面是不可能的。 可有這麼一個人,他是北洋軍閥,被人們稱為吳秀才,卻是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
  • 首登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為何在他,12個字揭開謎底
    ——科林伍德(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字數|1050,閱讀約3分鐘《時代》雜誌創刊於1923年,是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新聞刊物。它一直以所處時代的標誌性人物為封面,成為一大特色。近百年來,曾有不少中國人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如張學良,馮玉祥,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成龍,姚明等,但說到誰是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大多數人可能不會想到是他--吳佩孚。對於這樣一個性格極其複雜,經歷極其豐富的人來說,很難詳細說出他的生平故事。但是,很多事情可以以小見大。
  • 吳佩孚:首個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
    1924年9月,吳佩孚成為首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  1924年,吳佩孚成為美國《時代》雜誌的封面人物,他也是登上該雜誌封面的第一個中國人。除了本身的實力以外,與《時代》雜誌總編的「老鄉情誼」也為他加分不少。  《時代》雜誌的創始人是美國人魯斯,他的父親是美國基督教會長老會派到中國的傳教士,因此魯斯出生在山東蓬萊,並在中國度過了14個春秋。
  • 余光中因《鄉愁》被捧上神壇,晚年被人爆料曾是一個「劊子手」
    愛國之心,應該人皆有之。我國自古就有極多的愛國人士。從楚國的屈原,到"忠君報國"的嶽飛再到"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朱自清,他們堅持的,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積澱下來的驕傲和筆直的脊骨。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時代下的世界局勢,並不是穩定的。
  • 首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中國人,最有實力統一全國,結果死因...
    1924年9月8日,吳佩孚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首位中國人。封面上的吳佩孚一身戎裝,長臉高額,鼻梁高挺,短短的黑鬍子,臉微微朝左,兩眼炯炯凝望前方,看上去躊躇滿志、胸有成竹。除了照片外,封面下方還寫著一行英語:「GENERAL WU Biggest man in China 」,翻譯的意思就是吳將軍是中國最強者。
  • 首位亮相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 曾被認為有希望統一中國
    在眾多北洋軍閥當中,唯有此人百戰百勝,美國人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此人就是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雜誌封面的中國人——吳佩孚,吳佩孚外號常勝將軍,他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無人能敵。
  • 中國外賣小哥上美國《時代》封面!
    美團賺大了,以《時代周刊》的影響力,光憑這一張封面圖,就給他們省去了不知道多少廣告費。日前,美國《時代》雜誌出版了一期疫情專利,其中來自中國的一位外賣小哥登上期刊封面,同時他也是唯一華人面孔。《時代》稱讚騎手有「非凡的使命感」,指出疫情爆發也讓外賣騎手在公眾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得到更多理解和尊重。據了解,這位外賣小哥名叫高治曉,是中國幾百萬普通外賣騎手中的一員,來自北京海澱,他跟中國所有的外賣小哥一樣,每天利用20分鐘時間給電動車和制服消毒,避免感染,然後出發送餐。
  • 《時代周刊》封面的外賣小哥,是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
    美國《時代周刊》近日發布抗疫群像,美團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疫情期間,他選擇堅守一線,每天跑一百多公裡,派送50多單,給在家隔離的人們運送米麵油鹽菜藥等生活物資。對於自己登上《時代周刊》,他說,很多人都在默默付出,自己只是做了平凡事的平凡人,榮譽應該共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社會生活一度被按下「暫停鍵」。為配合政府戰「疫」,億萬中國民眾按照要求在家隔離,各個社區也紛紛實行封閉式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快遞員、送餐員成為了城市運行的「擺渡人」,撐起了人們疫情期間的「宅生活」。
  • 熱血忠魂英雄血,中國人不能忘記的10大愛國將軍
    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和張自忠將軍一起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參加察哈爾抗日同盟軍,打擊日軍,收復失地。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7月28日,日軍向北平發動總攻擊,進犯南宛。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一起死守北平。他被機槍掃中腿部,部下勸他撤退,他執意不肯。與日軍戰至中午,頭部又中彈,最後壯烈犧牲。時年45歲。"
  • 小國也能成大業:成就了葡萄牙海洋帝國的,是英雄還是劊子手?
    大航海時代的先鋒12世紀中葉,葡萄牙人佔領南部港口城市阿爾加維,建立起第一個統一民族的國家。這樣一個新興的國家,既要反抗穆斯林的統治,還要不時抵抗鄰居的侵略。但同樣,這也磨鍊了葡萄牙人的意志。但他們的國家建立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想要擴張領土只能去打隔壁比自己強大的卡斯提王國。葡萄牙人心裡還是很有數,以他們這個弱小的國家,是無法挑戰強大的卡提王國的。除非翻越大山去歐洲大陸開闢新天地,但這種方案根本不可行。所以葡萄牙就盯上了遼闊的大海。人們以為哥倫布發展新大陸,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帷幕。實際上大航海時代的先鋒並不是他,而是葡萄牙的亨利王子。
  • 擅長「美圖」的中國人,走在自拍時代的前列
    無論如何,晚清民國時代的攝影都算不上普及和日常,不論是近代鏡頭下城市底層、都市文人和滿清遺民,戰爭時期解放區的戰士和人民群像,或是共和國社會主義美學下的典型人物,它們作為歷史資料,總是顯得稀罕、新奇而珍貴。中國人的攝影形象真正迎來「春天」,需要快進至改革開放後的大眾媒體時代。
  • 近代的最後一個劊子手,血腥太多,佛門禁止他進入
    通過電視劇、史書記載,我們知道古時候有劊子手這個職業。在信奉鬼神的文化之下,人們不敢做壞事,相信重生報復的說法,更何況是殺人砍頭的罪孽,因此劊子手一般都是家境貧寒、走投無路、無可奈何的人才去做。正因為如此,劊子手稀少,報酬極高,需要極大的膽量,所以在很多描述中,劊子手都是兇神惡煞、滿臉鬍子的大漢。古代統治者為了社會安定,權力穩固,對於犯錯的人有一套懲罰制度,尤其是法家思想主張重刑嚴懲。犯了大錯的人最重的刑罰就是砍頭,於是劊子手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