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他們各自佔領了一塊地盤。所有軍閥都有一個想法,能統一中國,比如東北的張作霖、北京的段祺瑞等人。那麼,當時誰最有可能統一中國呢?很多人可能沒想到,這個人軍閥就是吳佩孚。
1924年9月8日,吳佩孚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首位中國人。封面上的吳佩孚一身戎裝,長臉高額,鼻梁高挺,短短的黑鬍子,臉微微朝左,兩眼炯炯凝望前方,看上去躊躇滿志、胸有成竹。除了照片外,封面下方還寫著一行英語:「GENERAL WU Biggest man in China 」,翻譯的意思就是吳將軍是中國最強者。
美國人沒說錯,當時的吳佩孚無論實力還是個人威望,都來得了最巔峰狀態。1922年4月直奉戰爭爆發,這次戰爭以直系勝利告終,直系完全掌握了北京。可接下來吳佩孚和曹錕發生了嚴重分歧,吳佩孚建議乘勝追擊統一全國,而曹錕則迫切想當總統。
一番勸說失敗後,吳佩孚回到洛陽經營自己的大本營,一度擁兵數十萬人,他控制的地方有直隸、陝西、山東、河南、湖北等省。當時洛陽成為全國的中心,因為有18個省的督軍、總督都將代表機構設置在這裡。
在這前一年的4月22日,吳佩孚五十大壽,全國各界名流紛紛前往洛陽給吳佩孚祝壽,一時間洛陽人滿為患。吳佩孚做夢也沒有想到,就在他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一個星期之後,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當吳佩孚率部和奉系激戰正酣時,馮玉祥倒戈發動「北京政變」,結果直系慘敗,吳佩孚一下子來到了人生谷底。
吳佩孚率殘部敗走天津,準備難逃湖北武漢,結果沿途受到一眾軍閥的追擊,多次差點丟了性命。此後,吳佩孚也多次重振旗鼓,但還是未能恢復之前實力。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吳佩孚很快成為頭號目標。
為了活下去,吳佩孚得到了四川軍閥楊森的幫助,後得以進四川躲藏。1931年,吳佩孚得以出川,後接受張學良的建議定居北平。「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瘋狂收買名流為其服務,吳佩孚成為拉攏的對象,遭到後者嚴詞拒絕。1939年1月31日,吳佩孚召開記者會直接打臉日本人。
吳佩孚的這一舉動必然引起日本人的憎恨。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牙齒出了毛病,鑲的金葉子有點刮舌頭」。於是吳佩孚找來一個名叫伊藤的日本醫生給他治療,未曾想牙病沒有看好,病情反而加重,結果一命嗚呼,終年65歲。
吳佩孚死得實在很蹊蹺,於是很多人認為他是日本人謀殺,但苦於沒有直接證據。吳佩孚去世後,董必武對他做了一番評價:
「吳佩孚雖然也是一個軍閥,但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是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勢時還能自踐前言,這是許多人都稱道他的事實。第二,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起當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參考資料:《民國軍閥之吳佩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