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世界史庫之稱的美國《時代》雜誌曾享譽全球,無論是政界名流、娛樂界寵兒,還是普通人,大都以登上該雜誌的封面人物為榮。
自《時代》雜誌創刊至今,封面上也不乏中國人的身影,有娛樂明星,也有一些普普通通的中國工人。歷數這麼多登上雜誌封面的人物,那麼誰是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的中國人呢?他就是1924年9月8日《時代》封面人物——北洋軍閥吳佩孚。
吳佩孚其人
吳佩孚,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874年4月22日,生於山東省蓬萊縣,父親吳可成依靠祖上傳下的「安香」雜貨店維持生活,其母張氏有娠時,吳可成夢見戚繼光到家,乃以戚繼光字佩玉名之。1880年,吳佩孚被送到私塾就讀,置身喧鬧中仍靜心背誦功課,格外受先生器重。他1883年開篇做文章,1886年念完四書五經。14歲時父親病死,剩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家境漸寒,吳佩孚開始到蓬萊水師營當學兵。
1898年春,淮軍聶士成部因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傷亡慘重,奉命招兵,吳佩孚應募入伍。在天津武衛軍中當管帶的勤務兵,正式開啟他的軍旅生涯,後來成了北洋直系大軍閥。
直到1939年11月,吳佩孚因吃羊肉餃子被骨屑傷了牙齒,日本特務芳太郎介紹一個日本醫生為他治療,卻得了敗血症,離奇地結束了一生,是為12月4日,終年65歲。從突患牙病到蹊蹺辭世,只有短短的10天。
吳佩孚的另一面人生
北洋軍閥遂分為直、皖、奉三大派系,各自為政。直系重要代表人物曹錕、吳佩孚,皖系軍閥代表人物段祺瑞,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
吳佩孚為人的信條是:「不貪財,不留洋色,不納妾,不走租借。」大量史實證明,吳佩孚是言行一致的。吳佩孚上馬作詩,下馬讀書寫字畫畫,熟讀《易經》、《春秋》,在軍閥中很特別。
有日本政要探詢他有無東遊日本的意思,他的回答是「我連租界都不住,哪能去日本!」英、美等國銀行表示願給他信用借款,不須抵押,支持他東山再起,被他斷然拒絕。此前當他雄踞洛陽時,蘇聯要扶植他為中國之主,他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值得一提的是,吳佩孚死後,北平的日軍很多參加了他的公祭儀式,紀念這個始終不肯屈服於他們的「中國強者」,而華北淪陷區的各省市三日之內均下半旗致哀。
《時代》封面為什麼選他?
自1922年起,直系實際上是以吳佩孚為老大,曹錕已逐漸退居二線。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素有「常勝將軍」的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獲勝。在此後的一段時間裡,吳佩孚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1924年,《時代》雜誌吳佩孚做封面並不是主要說這件事兒,主要說了當時的江浙戰爭,由於春風得意、趾高氣揚的吳佩孚極力推行直系的武力統一政策,引起各地軍閥的不難,並形成了奉、粵、皖反制三角同盟。
正是由於當時的《時代》雜誌關注這件事,自然而然地就不得不提最強派系的老大。雖然當時表面上看直系的老大是曹錕,但是論才幹和當時的威望,目光短淺且虛榮的曹錕,絕對是難以和人們普遍比看好的吳佩孚相提並論的,這也恰恰是《時代》雜誌為什麼選擇吳佩孚而不是曹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