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中子星方糖等於一座珠穆朗瑪峰!中子星到底多重?

2020-12-13 遨遊世界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中子星有多大?就恆星物體而言,這些極端、超密度的坍縮恆星其實相當小。但是不要小瞧他們,它們的質量相當於一個全尺寸的恆星,因為它們的密度實在太大了,可以說僅次於黑洞,科學家經常把它們的大小與一個大中型城市的寬度相比。但是中子星的直逕到底多大呢?這是一個圍繞科學界迷霧重重的問題!

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認為中子星的直徑在19-27公裡之間。考慮到中子恆星的距離和特性,這樣的數據實際上是相當精確的,但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將其縮小到更精確的測量範圍。幸運的是,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據了解,來自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EI)的成員們使用來自幾個不同的望遠鏡和天文臺的數據,將中子星的大小區間估計縮小了兩倍。

「我們發現,典型的中子星,大約是我們的太陽的1.4倍重,半徑約為11公裡,」德國漢諾瓦研究所的研究小組組長巴德裡·克裡希南(Badri Krishnan)說。「我們的結果將半徑限制在10.4到11.9公裡之間。」也就是說,它的直徑在20.8 - 23.8公裡(13-14.8英裡)之間。

該團隊的研究對象是一顆雙星中子星,而這顆雙星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是由LIGO(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和Virgo財團在2017年探測到的。這個物體已經被多個望遠鏡研究過很多次,包括費米衛星、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望遠鏡和天文臺。所有這些觀測結果為馬克斯·普朗克小組提供了大量數據。

「雙星合併是信息的主要來源!」柏林·卡帕諾說,他是漢諾瓦研究所的研究員,「中子星包含可觀測宇宙中密度最大的物質。通過測量這些物體的屬性,我們了解了在亞原子水平上支配物質的基本物理原理。」

中子星的威力

中子星是在大質量恆星耗盡燃料並坍縮時形成的,恆星的最中心區域——核心——崩塌,將每一個質子和電子擠壓成一個中子。如果坍縮恆星的核心質量在1到3倍太陽質量之間,這些新產生的中子可以阻止坍縮,留下一顆中子星,而質量更高的恆星將繼續坍縮成恆星質量的黑洞。

但是坍縮成中子星會產生已知密度最大的物體——同樣,一個太陽質量的物體被壓扁到一個城市的大小。你可能以前聽過另一個比較,相當戲劇化,那就是一個中子星物質的方糖在地球上的重量大約是1萬億公斤(或10億噸)——大約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重量。

因此研究小組使用了一個基於對亞原子粒子在中子星內部的高密度下如何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解的模型。但是既然其他恆星的大小可以變化很大,中子星的大小難道就不能變化嗎?首先,澄清一下,在這項研究中引用的半徑是一顆質量是太陽質量1.4倍的中子星的半徑。

「這是一個通常在文獻中使用的基準質量,因為幾乎所有在雙星中觀測到的中子星的質量都接近這個值,我們能夠使用觀測數據來估算1.4倍太陽質量中子星的半徑,是因為我們預計幾乎所有的中子星都是由同樣的物質構成的。」不過對於其他「普通」恆星來說,它們的質量和半徑之間的關係取決於許多變量,比如恆星核心融合的元素。

無論如何,中子星的質量再次被縮小到一個區間,這表明科學家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我們正在一步一步揭開中子星的神秘面紗!

相關焦點

  • 根據最新的超精準測量,一個常規的中子星僅有13.6英裡寬
    中文簡介: 典型的中子星包含的質量高達 一百萬個地球的,但它們並不比中等大小的城市大。天文學家用太陽質量來描述中子星的重量,其中一個太陽質量等於我們太陽的重量。標準中子星質量通常為1.4太陽質量(物體成為中子星所需的最小重量),但是這一發現將該範圍擴大到2.3太陽質量。根據新的研究,典型的中子星長22公裡(13.6英裡)。這是對這些高度緊湊的超高密度物體的最精確測量。
  • 地球壓成中子星半徑僅有22米,1立方釐米重1億噸,中子星有多強悍
    天狼星的伴星就是一顆白矮星。它只有地球那樣大小,但是質量卻有太陽那麼大。然而白矮星的密度在另一種奇異的天體面前根本就不值得一提。這種天體就是中子星。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極大,每立方釐米重1億噸以上。那麼中子星和原子核又有什麼關係呢?恆星在形成中子星後,它上面的物質都急劇地向核心收縮。巨大的壓力使得電子被壓縮到了原子核中。想像一下前面提到的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巨大空間,現在都被壓縮掉了。在中子星中原子核一個個的緊密地挨到了一起。電子和原子核中的質子中和變成了中子。一個原子被壓縮到了原子核那麼大小。體積被壓縮了幾千億倍。
  • 中子星:自然界中最奇怪的物質形式
    用天體物理學家扎文·阿祖馬尼安的話來說,當一顆20個太陽大小的恆星死亡時,它就變成了「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的最不可思議的物體」——一顆城市大小、密度驚人的中子星。一塊桌球大小的中子星重量將超過10億噸。在恆星表面之下,在重力的擠壓下,質子和電子相互熔化,形成了大部分的中微子——因此得名。至少,我們是這麼想的。這個問題遠未解決。
  • 中子星有多大?迄今為止最精確的答案出爐!
    中子星到底有多大?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結合引力波,多信使天文學和核物理,利用這樣一種全新的方法計算得到了迄今為止最精確的中子星大小
  • 中子星內部結構什麼樣?科學家:像各種形狀的義大利麵
    為什麼科學家用義大利麵疙瘩和千層面來解釋宇宙中的詭異存在——中子星?中子星是一種高深莫測的存在。一顆恒生衰老死亡才會形成中子星。燃料枯竭、不再發光的巨型恆星,受自身重力坍縮,擠出電子和質子,再結合生成中子。
  • 中子星地殼中這種物質形似通心粉 卻比鋼鐵堅硬100億倍
    所謂的「核通心粉」是中子星外地殼的核心物質,以極其緻密的結構形式存在,其形狀類似於不同類型的通心粉,比如千層面和義大利式細麵條。利用一臺超級計算機運行了需要200萬小時的處理器時間的模擬,研究人員首次揭示了中子星地殼破裂的方式。
  • 一立方釐米大小的中子星物質遇到地球會發生什麼?
    按照最直觀的理解,一立方釐米大小的中子星可能會直接穿透地球達到地心的位置,但實際情況如何我們要具體分析來看一下。中子星顧名思義是全部由中子組成的特殊天體,這樣的天體已經徹底脫離了常規物質的概念。大質量恆星演化到生命後期,會經歷超新星爆炸,內核會形成緻密天體包括中子星和黑洞,實際上還有一種假想中的夸克星。中子星是什麼概念哪?
  • 碰撞的中子星留下大量的黃金和鉑金
    下面的插圖顯示的是中子星碰撞之前,從中子星上剝離出來的熱的、密集的、膨脹的碎片雲。兩顆中子星或一顆中子星和一個黑洞之類的兩種緻密物體之間的碰撞被稱為千新星。美國宇航局的千新星插圖顯示了可見光和紅外光下的雲。
  • 中子星密度極大,一立方釐米上億噸,這是什麼概念?
    在宇宙中有一類密度極大的星體——中子星,它是恆星死亡後的殘骸。而高速旋轉的中子星又被稱作脈衝星。中子星的質量一般介於1.5~3倍太陽質量之間,半徑則在10~20千米之間,表面溫度大約為1000萬℃。中子星上一立方釐米的物質,質量高達1億噸以上,甚至10億噸。中子星是目前已知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
  • 中子星碰撞產生超美粉色雲團 包含超多黃金和鉑金
    (原標題:中子星碰撞產生超美粉色雲團 包含超多黃金和鉑金)
  • 中子星物質做的足球被踢到地球上會怎樣?15分鐘後地球將被炸掉
    中子星的密度高到我們難以理解的程度,它是宇宙之中密度僅次於黑洞奇點和夸克星的天體,每立方釐米中子星物質的質量高達8000萬到20億噸,想一想,每立方釐米的水只有1克重,每立方釐米的鐵只有7.8克,每立方釐米的黃金也只有19克多一點,中子星物質的密度是不是高得難以理解?
  • NASA對中子星進行了有史以來最準確的測量
    天體物理學家正在利用國際空間站上的NASA中子星探測器(star Interior Composition Explorer)重新繪製教科書上的脈衝星圖像。有了更可靠的數據,科學家們得以精確而可靠地測量了脈衝星的大小和質量,以及它表面上的第一張熱點地圖。
  • 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重達10億噸,把它放在地球上會發生什麼?
    宇宙中存在著很多巨大質量的恆星,當它們內部的核燃料消耗完之後,就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發生坍塌,並常常會發生威力無比巨大的超新星爆發,在一切結束之後,如果其殘留核心的質量大於1.44個太陽質量(錢德拉塞卡極限)又小於3.2個太陽質量(奧本海默極限),那麼它就成了中子星。
  • 科學家「撬開」中子星,核心區域滾動的夸克湯,讓人類深思!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撬開」中子星,核心區域滾動的夸克湯,讓人類深思!雖然在多年以前,人們還認為質子和中子是物理學當中的基本粒子不可再分,但是人類的科學技術是不斷地向前發展的,在這種不斷向前發展的科學技術中,人類也正式地認識到了以前的無知,而將這種無知,化為更進一步的理論研究。其實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有科學家提出了夸克假說,簡單的來說,夸克假說認為,質子和中子其實都是由夸克組成的。
  • 尋找銀河系中心快速旋轉的中子星,證明銀河系可能容納上萬個黑洞
    但是,新的「藍色」 X射線源似乎是具有更大質量的雙星(中子星或黑洞),它們通過供給它們的X射線發射氣體的細流可見。這些源沒有表現出中子星雙星的爆發特徵,因此它們更有可能是黑洞。對銀河系中心的長期監測發現,幾乎所有中子星雙星都處於爆發狀態,因此必須保留黑洞雙星,使它們的恆星同伴安靜地運轉,並釋放出足夠的X射線發射氣體,使我們能夠(幾乎)看到他們。
  • 中子星引力也很大,黑洞吞噬中子星,是1口吃掉,還是撕碎吃掉
    相比較於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及月球和地球的距離,太陽引力場在地月系統半徑38萬公裡的範圍施加了均勻的力,引力梯度幾乎等於0,所以地月系統可以維持。》引力梯度,可以很形象的形容為作用力的不均勻變化。就像一塊豆腐,我們把它平放在砧板上的時候,它會保持原來的形狀,因為豆腐受到了均勻的支撐力。如果把豆腐放在一個高腳杯上,豆腐就會從中間裂開掉下去。就是因為支持力的梯度變化,讓豆腐解體。洛希極限是一個天體引力造成衛星解體的範圍,地球對於月球的洛希極限是9400公裡。
  • 磁星,宇宙中磁場最強的天體,當它爆發時威力有多大?
    比如恆星的磁場要強於行星,而中子星的磁場要比恆星更強。中子星是大質量的恆星在主序星階段結束之中通過強烈的超新星爆發坍縮而成的高密度宇宙天體。中子星之所以被稱之為中子星,就是因為中子星完全是由中子物質所構成的。在大質量恆星的坍縮過程之中,強大的引力使物質的原子核被壓碎了。
  • 首次觀測到:物質呈螺旋狀,進入中子星的12天完整過程!
    在這一項國際合作研究中,科學家們觀察到一顆「吸積」的中子星進入爆發階段,這項研究工作涉及五個研究小組、七個望遠鏡(五個在地面,兩個在太空),以及15名合作者。
  • 首頁>浙江>人類首次觀測到雙中子星併合 全球天文機構都不淡定了
    ▲中子星(neutron star)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恆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於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