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木雕在這裡?

2020-09-19 桐柏文旅局

桐柏山木雕博物館,為漢代古建築風格,佔地萬餘平方米,是集珍稀名木樹雕收藏、旅遊觀光、休閒購物、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綜合型木雕博物館。桐柏山木雕博物館內的木雕作品集自然之美,塑造化之妙,均為木雕大師傾心力作,各型藏品數量達五千餘件,近萬噸(藏品材質有:「東方神木」烏木、「國木」金絲楠、緬甸黃金樟、非洲紅花梨等)產品總價值近百億,堪稱「中國第一•世界之最」。博物館以「展現樹雕藝術,弘揚國學文化」為主題設有不同文化內容的展館區域有笑口常開百態彌勒佛館、栩栩如生動物館、多元薈萃綜合館、大氣時尚大板家具館、民族風情五十六民族館、聖象莊嚴三十三觀音館、「才德全盡謂之聖人」的中華聖人館、威風凜凜水滸好漢城以及木雕工藝品銷售中心等。博物館內一件件讓人讚賞,驚嘆的木雕藝術品無不展現著中國傳統非遺文化--中國木雕的技藝之巧美,意韻之豐富。

相關焦點

  •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門對東峴峰脈,窗裱湖光山色……歷時三年建造,海納刀功春秋,1月30日,中國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在  中國木器雕刻,以浙江東陽為佳。東陽木雕發軔於商周,滋長於秦漢,形成於唐宋,成熟於明清,一脈相承,源遠流長,歷經數千年錘鍊,在世界民間雕刻史上獨樹一幟。  撥開千年歷史的煙雲,如今東陽木雕正悄然煥發著新的生命力。在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人們可以盡覽「化腐朽為神奇」之術。
  • 享有「中國木雕第一樓」美譽的盧村
    這裡村民大多姓盧,這裡最具典型、最有特色的是由七家民居組成的木雕樓群,主要包括志誠堂、思濟堂、思成堂、玻璃廳等宅院。遺憾的是,盧村的木雕樓目前還沒有完全被世人所知曉,遊人也並不是很多,頗有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意思。所以,建議你如果去宏村,可以多住上一天,到旁邊的盧村轉轉,看看這裡享有「中國木雕第一樓」美譽的木雕樓群。
  • 刀木春秋,方寸生花,港澳臺學子探訪中國木雕博物館
    匠心獨具,雕古琢今,歷經千餘年的東陽木雕技藝,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民間工藝之一。我們都知道,東陽是「世界木雕之都」,且業內有「世界木雕看中國,中國木雕看東陽」之說。7月27日下午,港澳臺學子們來到東陽,探訪中國木雕博物館,近距離感受木雕文化。
  • 去中國(東陽)木雕博物館,開啟你的奇妙之旅吧!
    所以東遊君就精挑細選了這款位於東陽市木雕城旁的中國(東陽)木雕博物館,作為絕好的周末精神食糧,為各位看官奉上。中國(東陽)木雕博物館可全國和浙江省內都不可多得帶國字號的木雕博物館。整個中國(東陽)木雕博物館設計風格走的是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融合,曲水流觴,樹林四周再鋪上古人木構水井的造型,鋪排很有意境,格調是優雅的,造型是流線型居多的,一走進大廳,古典音樂環繞全場,
  • 訪嘉義木雕博物館
    臺灣特產的檜木是一種紋路漂亮、散發幽香的木雕佳材。這次去高雄,便特意安排去訪嘉義檜木博物館。迷戀木製品,由來已久。因其溫和圓潤,細膩雅致,手中把玩則賞心悅目。前幾年去臺灣,已領略了阿里山神木。神木即臺灣特產的檜木,是一種紋路漂亮、散發幽香的木雕佳材。這次去高雄,便在遊程中特意安排去訪嘉義木雕博物館。
  • 瑞士的美麗小鎮布裡恩茨,有「木雕之鄉」美名,這裡值得你來遊玩
    近幾年中國的經濟迅速的發展提高,老百姓們的生活條件也逐漸走向了富裕,口袋裡的錢也變得非常的充裕。百姓們現在也懂得了享受生活,不再是埋頭苦幹的去種地,因為生活好了所以他們對精神追求也逐漸的有了需求,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門旅遊有想在國內旅遊的,也有想走出國門去旅遊的。
  • 惠安木雕
    點中國石雕關注我喲☀ 立足中國石雕之鄉--惠安;☀ 弘揚石雕文化,促進行業交流;☀ 信息發布,互動交流
  • 開一間明清木雕博物館 傳承中華木雕文化
    >木雕,古建之眼! 明清木雕不僅是古建中的裝飾品,它作為中國建築上最浪漫的細節,它是能夠獨立存在的完整藝術品。它廣採博取自成一格。它吸取了版畫、戲曲、繪畫、印章等藝術精華,將各派藝術精華沉澱於木雕中。古代工匠們在木頭上,增減得體,線條流暢,各類題材木雕,獨立成畫,給觀者以美的薰陶和啟迪。
  • 2018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中國木雕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8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中國木雕 2018-05-30 15:39 來源:
  • 傳承, 行走在東陽盧宅的木雕手藝人
    浙江在線4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孟雪倩 戴利強 曹楊)雕刻藝術,世上以中國為最;木雕雕刻,又以浙江東陽為佳
  • 晉江東石,廟宇木雕手藝人鄭銀聘:致力傳承 讓木雕技藝煥發異彩
    晉江東石,這裡有一古廟,還先後挖出三口千年古井晉江東石,這位網紅女歌手《走唱人生》火了!■本期執行:賴小玲潘山廟宇木雕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木雕作品《十二生肖館》打破常規,致力傳承福建木雕素來與浙江木雕、廣東木雕並稱為「中國三大木雕」。隋唐以來,福建木雕尤以佛、菩薩、羅漢等廟宇木雕最引人注目。
  • 漫步井波木雕城(旅人心語)
    目前,這個小城鎮僅有1.2萬人,卻有上百家專業木雕工房、200餘位木雕工匠。井波政府歷來重視木雕工藝相關產業發展,木雕工房和工匠不僅享受各種補貼,還承擔日常教學任務,傳承、傳授木雕技藝。這裡成為日本國內許多藝術院校的實習基地,每年接待成千上萬的學生前來研修。漫步在井波大街上,木槌敲打雕刻刀製作木雕的聲音如風鈴般悅耳動聽。
  • 潮州木雕神轎淺析︱潮州木雕博物館第39期
    神轎沒有統一的尺寸,根據神像的具體大小而製作,一般神轎(這裡指文轎)結構大致相同,分別由轎圍屏、交圍椅、中盤、踏板和底座等部分組成。▲清代神轎木雕屏▲清代神轎木雕屏▲清代神轎木雕屏
  • 蘭溪姚村留存東陽木雕一縷遺韻 系蘭溪木雕源出東陽的重要例證
    2012年被列入金華市級非遺保護名錄的蘭溪木雕,其技藝就源出東陽木雕,「播種者」是清末民初東陽木雕一代宗師郭金局。在蘭溪姚村,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慎德堂和衍德堂內就有大量木雕構件。經郭金局在蘭溪的徒弟姚金聚的孫子姚煥強介紹,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土龍現場辨識,這些建築雕飾為郭金局把作完成,其中至少有9隻主牛腿為郭金局親自操刀。
  • 遊香港,賞木雕——黃小明大師東陽木雕力作亮相香港嘉年華
    其中的工藝美術展區展出了30多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作品。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黃小明將《金龍聚寶》、《收穫》、《神通圖》三件各具特色的東陽木雕作品帶到了此次嘉年華。
  • 「潘山木雕」的傳承與困惑
    南天寺的天王殿殿宇崢嶸,飛簷鬥拱。另一方面,閩南傳統建築業早期多屬家庭型或地域型的個體工匠組合,或父子相攜,或師徒相從,其技術的傳承依靠口傳心授,沒有固定的教材讀本和圖紙,這就使得行業人才容易集中出現在某一區域,如崇武溪底的大木、石雕,惠安五峰的石雕等等。  據潘山廟宇木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鄭銀聘稱,就他所知,目前潘山廟宇木雕能追溯到的祖師級人物是柯子慶,他生於1899年,一直以木雕工藝作為其謀生的手段。
  • 臺灣三義木雕藝術節開展!嘉獎木雕競賽得主
    (何冠嫻攝) 華夏經緯網10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年木雕藝術節以藝動木藝慢活嘉年華為主題,即日起於三義展開系列活動,苗慄縣長徐耀昌剪彩啟動,廣邀遊客體驗三義慢城旅遊,並頒獎表揚臺灣國際木雕競賽得主。
  • 莆田木雕技藝:鄭春輝巧手匠心傳續經典
    在他看來,最欣喜的莫過於,通過央視平臺,更多的人了解並讚譽莆田木雕,對莆田城市也有了更多的認知。一座粉牆黛瓦的建築,前廳是展覽區,陳設著精雕細琢的木雕作品。後廳是工作區,鄭春輝在這裡殫精竭慮,誕生了許多精巧構思的作品。兩廳銜接處,像是一座典雅的小巧園林,瀰漫著濃鬱的古韻。 一手緊握雕刀,一手摩挲木材,5月5日,鄭春輝帶著學徒在後廳凝思創作。深沉含蓄的木頭,在他的刀下萬象叢生。
  • 臺灣寫真:百年木雕之鄉的「小城故事」
    中國新聞網4月9日電在臺灣說起木雕,人們便會想到苗慄縣三義鄉。此鄉多丘陵、山區,氣候溼潤,適宜樟樹生長。鄉民就地取材,發展木雕產業。繁盛時,約八成鄉民從事此業。中新社記者近日來到三義鄉探訪木雕業百年發展史。
  • [視頻]鶯歌陶瓷和三義木雕
    而說到臺灣的藝術,不能不提到鶯歌鎮的陶瓷和三義的木雕,這兩個地方可謂遠近聞名。    臺北縣的鶯歌老街是名副其實的陶瓷街,大大小小的商店裡全是形形色色的陶瓷製品,顯得特別的是,這裡還有很多陶藝工作坊和本地的陶藝師。    除了售賣手工陶藝製品,陶藝工作坊有時還兼具普及陶瓷知識的功能,教學生拉坯、上釉,以吸引遊客。這裡的陶瓷也並不全都是臺灣本地的,還有不少來自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