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頻的智慧修行之旅
2004~2006年接連幾次的印度修行之旅,雖然當時的筆記每天只有幾行,但當我動筆一書寫,所有細節都像影片倒帶似的歷歷在目,仿佛時光倒流……原來每個作家都收到了一臺上帝賜予的時光機器,用筆將記憶啟動,隨時舊地重遊,再次身歷其境。
這些劇烈蛻變真的發生過,一景一幕,一字一句。回首來時路,早已百轉千回,逐層逐峰而上,早不見當初山腳下那個彷徨抑鬱的我了。
上次去印度修行時,我就聽聞有這麼一個靈性烏託邦,這裡的人過著不用石油只以太陽能運作的有機生活,這裡沒有汙染,沒有金融制度,宛如現代版的桃花源,所以這次結束了喀拉拉的阿育吠陀療程後,我就特地搭了小飛機到印度曙光村體驗幾天。
據彭芷雯的《一個人的聖境之旅》書中記載,這是一個建於1968年的國際靈性村,由一位大家都尊稱她為「Mother」(媽媽)的法國女藝術家創建,印度政府給一塊荒漠之地,她號召了來自124個國家的大約5000個代表,各自帶著自己家鄉的泥土,放入曙光村地理中心的大甕中,象徵全人類合一,然後在此處興建了全村的靈性地標——Matrimandir(黃金球聖殿)簡稱為MM,意思就是「神聖母親的殿堂」。以這聖殿為中心向外擴展,從空中鳥瞰就像是銀河的全貌。
曙光村的精神中心黃金球聖殿,讓我動了移民到曙光村的念頭——裡面安靜到只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帶著崇敬的心,我循著純白的螺旋狀弧坡緩步向上,直抵最高層,與其他充滿神像與圖騰的聖殿不同,這裡不是宗教中心,所以什麼神像也沒有,創辦人希望這裡是不分宗教種族派系,大家可以一起靜心的地方。
這裡絕對是非常有創造力的地方,因為創辦人是藝術家,所以這裡有書店、研究中心、舞蹈教室、藝術工作坊、畫室,歡迎大家隨時進來閱讀、分享、跳舞、畫畫,畫作還可以在曙光村的藝廊展出——這裡就是最好的成人教育示範地,學才藝不必是有錢有閒人的專利。
我最感動的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創意學校就在這裡落實:曙光村的學校不分年級,學生可以混齡受教,曙光村和附近村落的孩子可以免費上課,課程包括音樂、藝術、舞蹈、繪畫、歷史、文學、技能、道德……
這裡的村民市場只賣純天然的有機食品,價格只有遊客中心的五到七成,有機健康的生活方式真不是有錢人的專屬。
這裡的房子是居民自建的——之前我才說過,有多少人就應該有多少種住宅形式,這裡真的做到了。除了各國人表達各國的建築風貌的建築外,還有人建各種狂想的住宅,例如飛碟造型、金字塔造型,這裡就像是萬國建築造型博覽會。曙光村配有幾位建築師,可以協助居民建屋。
在這個理想之地,金錢不再是最高統治者,個人價值比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還重要許多。在這裡,工作不再只是為了維生,它是個人表現自我、發展自身能力與可能性的方式。簡短地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通常是根植於競爭與爭鬥;但在這個地方,人與人之間將會以追求更好的互助合作 以及四海之內皆兄弟來取代。
196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NUESCO)認定「曙光村計劃」對於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給予他們完全地支持與鼓勵。
建立曙光村的目的是為了實現人類合一。今日曙光村是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由國際上背書認可,持續試驗人類合一與意識轉化的地方。在這裡,關注並且持續研究如何永續生存(能源、生態、生活方式),以及人類對於文化、環境、社會與靈性的需求。
這裡沒有汙染,天然無毒,一切都是符合靈性健康的,可以說是地球上少有具有天堂質量的「世界村」。
在地球上應該有個地方,在這裡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宣稱那是屬於它的領土,在這裡所有善良的、擁有真誠渴望的人,可以像世界公民一般自由地生活著。他們遵從著唯一的權威,那就是至高無上的真理。那是個和平、一致、和諧的地方,在這裡所有人類戰鬥的本能只用來對抗自己痛苦與悲慘的根源,用來超越自身的弱點與無知,用來成功地戰勝自我的限制與無能。在這個地方,靈魂的需求與對進展的關注,優於對欲望與熱情的滿足、對歡愉與物質享受的追尋。
在這裡,孩子們可以完整的成長與發展,而不會失去和他們靈魂的連結。教 育的方式,不是以是否可以通過考試、拿到證照或工作來看,而是去豐富現有的課程並且往前帶來新的。在這個地方,頭銜和職位會被服務與組織的機會所取代。每個人身體的需求都會被平等對待。在一般的組織裡,智性、道德與靈性不僅可以表達在提升生活的愉悅與力量上,而且也在義務與責任的增加上面。
各種形式的藝術之美,繪畫、雕塑、音樂、文學,每個人都可以公平地享有。欣賞藝術所帶來的喜悅的機會,只會受到個人自身的接受力,而不是受到社會或是財務地位的限制。
在這個理想地,金錢不再是最高統治者。個人的價值比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還來的重要許多。在這裡,工作不再只是維生的方式而已,它是個人表現自我、發展自身能力與可能性的方式。在同時服務整個團體,因此服務除了提供每個人生計也提供工作的領域。
簡短地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通常幾乎完全是根基於競爭與爭鬥。但這個地方,人與人之間將會以追求做得更好、互助合作的良性仿效,以及真正的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關係來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