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坡頂上我們遠遠望向河邊的草原,藍色的活動大帳蓬已經支起來了,旁邊另外還支起了一頂綠色的迷彩小帳蓬。大夥趕緊麻溜的爬上皮卡的後車鬥內,一路向河邊進發。
車子一停驢就走過來開訓寶寶:「見著花兒就走不動了,肉都熟了鹽還沒來!」我們這幾朵所謂的「老花」一個個扶著老腰紛紛從車上跳下來,這一小段路雖不長可真把我們顛的夠嗆。一個很大的鐵皮爐子支在了河邊的空沙地上,走近才發現這個大爐子居然還自帶著煙囪,淡藍色的煙霧從裡面排出來遠遠的飄散在空中,既好看又好玩兒。企鵝打開鍋蓋放鹽,鍋裡面的肉正在翻滾著冒著熱氣。今天現宰的這隻羊是一隻二歲的羯羊,在羊裡面算是成年羊但也不大,如果三歲的羊是則是正正好的。三歲羊為成年羊,肉質緊實好吃,二歲羊則要偏嫩一些。內地人吃涮鍋時喜歡用的羔羊肉片草原上的牧民幾乎從來不吃,他們一般只吃大羊肉的多。
八月份羊是羊最肥肉上膘最好的時候,再過一個月左右牧人們就要開始準備賣羊了。草原上的牧民在冬季做儲備肉食時殺的白條羊多以三歲羊為主,一個牧民家如果人口以四人計算,冬天基本是要半頭牛、兩隻白條羊做冬季肉食儲備的。因為錫林郭勒草原的冬季漫長而寒冷,每年九月中下旬開始天氣就漸漸變得寒冷起來,到了十月末、十一月初就要下雪了。如此寒冷而漫長的冬季一般會持續近半年左右的時間,一直到來年的三月中旬積雪才開始逐漸消融。除了牛羊肉牧民們還會儲備風乾牛肉乾、風乾羊排等,蔬菜一類的食物因為嚴酷的天氣條件很少能在冬季大雪封路的時候運進來,所以儲備大量的冬季肉食就變成每一個草原上的牧民在冬季來臨之前必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如果沒有這些高脂肪高熱量的優質動物蛋白來提供大量的熱量和營養,一般人根本無法抵禦當地零下三十幾度的嚴寒天氣。奶食、奶茶和牛羊肉,還有耐儲存的土豆、蘿蔔、大白菜等就構成了牧人們在冬季大雪漫天、道路封堵時最重要的食物來源。
牧民煮羊肉手法簡單,一般極少用到調料,最多就是一把蔥花一把鹽,肉一熟就撈起。絕不費時間長煮,但煮出來肉的味道卻特別的好吃。企鵝把羊肉撈到一個大盆子裡端到帳蓬底下鋪的大地墊上,阿蓮她收拾乾淨的羊肚和血腸被清洗了N遍之後這時也被放到入鍋中繼續燉煮。草原上的牧民隨身都帶著剔肉的蒙古刀,手法很特別,割肉時從裡嚮往割,動作嫻熟很少受傷。老袁和企鵝拿出隨身的蒙古刀開始給大夥割肉分食手把肉,我平時對羊肉不大感冒,所以只顧拍照對吃肉沒表現出太大的興趣。沒留意時,突然嘴邊出現了一小塊兒手把肉,一時沒反應過來順嘴咬了下去。原來是阿蓮拿了一塊兒割好的肉直接餵給我吃。肉在嘴裡一嚼:「真好吃!」這句話不禁脫口而出。肉質鮮嫩多汁沒有一丁點兒羶味兒,不鹹不淡沒有任何多餘的調料味,滿口只有羊肉的鮮香味道。驢的媳婦兒把一個小瓷碟也放在我跟前,說:你蘸上這個吃試試,我昨天採回來現做的野韭菜花醬。我趕緊從盆裡拿了小一塊兒割好的羊肉,蘸上它塞進嘴裡。天哪~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當野韭菜花醬搭配上現煮的手把羊肉到底有多好吃,只感覺一瞬間羊肉的靈魂已經被野韭菜花徹底激發出了靈魂。滿口的羊肉越嚼越好吃,簡直象刷爆了我所有的味蕾一般。真的太好吃了!肉質不膩不柴、不老不肥,瘦肉中稍帶著一點點肥肉,野韭菜花醬微帶辛辣味道濃鬱。它們相互裹挾著讓我這個號稱一向不愛吃羊肉的人,開始了埋首痛吃的人生新裡程,一口接一口的狂吃不已。
錫盟草原上有一種純天然的酒類飲品,牧民老鄉們每次喝它時一般都會搭配上新鮮的手把羊肉。它就是非常有名的蒙古酸馬奶酒,蒙古語叫「策格」。策格一般在每日的清晨現擠,擠到捅內後不加任何人工發酵劑,只讓它自然發酵一小段時間就可以直接飲用了。為什么喝馬奶酒要搭配羊肉,或者說吃羊肉要儘量搭配馬奶酒呢?因為羊肉性溫,在夏天吃時會稍有一點點熱,而馬奶酒性微寒涼,所以把它倆在一起食用,就算是不熟悉當地水土的外地來的客人也不會吃完喝完鬧肚子。馬奶發酵時間越長越酸,裡面的天然活性乳酸菌對腸道健康非常有益。蒙醫中有一種非常出名的自然療法就是「策格療法」,經過反覆的實驗和論證,對腸道幽門螺桿菌有極好的治癒效果。對,你沒看錯,是治癒哦。一般每天堅持喝1.5~2斤左右,喝60天左右就可以徹底根除因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各類胃腸道疾病。這可不是我胡說的哦~我同學的朋友母親一直在北京生活,有一年的夏天來錫林郭勒草原上的一個小鎮避暑,天天喝酸馬奶酒,連續喝了兩個多月。回北京後去醫院複查,原來的幽門螺桿菌數值基本清零,所有由此引起的不適症狀基本都消失了。老孫的丈夫在家時就已經提前把兩大壺的馬奶酒裝在車上了,我們吃肉時正好每人喝一碗潔白的馬奶酒,既解渴了還護腸胃。說是馬奶酒其實不太酸時酒精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孩子們也可以喝。
酒喝足肉吃飽,順勢後仰躺在防潮墊上開始仰望天空。真美啊~草原上的天空都可以百看不厭。潔白的雲朵象一大朵一大朵的棉花糖一樣飄散在蔚藍的天空上,小風輕輕的吹著,雲隨著清風慢慢向天的一邊移動。鼻腔裡傳來綠草獨有的清香,身上被太陽曬得暖乎乎的,小鳥清脆歡唱在耳邊左右響起。好愜意啊,真想睡在這裡一睡夕陽,然後接著看晚上的星空。。牧區夜晚的星空只有見過它的人才知道它有多美,整個夜幕象一塊深藍深藍的大毯子,把天空罩的嚴嚴實實。月亮在天邊一隅靜靜的掛著,星星象一個個調皮孩子的眼睛,亮晶晶的在四處閃爍。獵戶座、仙女座、小熊座,北鬥七星+北極星,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看不到的。小時候我們在自然課本上學的那堂「星空」,有多少孩子因為根本沒有見過只能依靠想像來完成的課文,在草原孩子的眼裡卻是最稀鬆平常不過的一個夜景而已。牧人的視力為什麼那麼好呢?牧人的胸懷為什麼那麼寬廣呢?牧人的心地為什麼那麼淳樸善良呢?可能就是因為自然環境吧。他們所處的環境讓他們極目遠眺、四野望盡而不見屏障,他們接觸的人群都象他們一樣自然淳樸,恪守著草原上的自然規律生生不息、獵殺不絕。他們的人生沒有那麼多的欲望,守護好這片草原,在草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常景吧。
流經老孫家牧場的這條河水並不深,只淹到小腿的位置。老孫說河裡面有很多魚,尤其是在下過雨後。我們此刻對魚已完全沒有了多大的興致,大家衝進河裡直接坐在河水裡,靜靜的讓河水從身上暖暖地流過。衣服溼了不關係,褲腿兒全是沙子也沒關係,愛美的女性們被太陽曬的七葷八素象黑煤球一樣也不在意了。岸上只留下企鵝和驢架起兩個燒烤架,帶著孩子們在烤我們早晨自己現穿的羊肉串、油包肝、饅頭片等等。在水裡折騰著玩兒了好大一會兒,大夥感覺又可開動腸胃了。於是下午的燒烤盛宴也由此正式拉開了序幕。他們烤串的手藝真不是蓋的,羊肉串烤的焦香撲鼻,肥瘦相間、鮮嫩可口。油包肝兒烤起來費些時間,用兩片鐵網夾住在烤架上來回翻烤,油網處烤的嗞嗞冒油,外面的肝兒和腰子也被烤的外焦裡嫩。灑上一把椒鹽,愛吃辣的加些辣椒粉,完美出爐!最佳搭配莫過於一手拿著刷了蒜蓉辣醬的烤饅頭片,一手拿著噴香的羊肉串左右開弓。邊時候哪還管什麼燒烤類對身體不好,什麼高油脂高鹽怎樣怎樣,來草原了,哪有那麼事兒。大碗喝酒大塊兒吃肉就對了!
夕陽已然西下,確實是有些戀戀不捨,可是也該撤啦。大家一起動手,大人孩子們一起開始清理所有的垃圾,一片紙巾也不讓它留在草原上。收拾完的垃圾被集中放在皮卡車的後廂內再拉回垃圾處理點。我站在草原上靜靜的望著它,河水依然在緩緩的流淌,除了河岸上留下的架鐵爐的印痕,草原又恢復了它往日的寧靜,仿佛我們從來不曾來過一般。大夥開始三三兩兩往坡頂上走,兩臺車拉著剩餘的物資和孩子們先走了。我們迎著夕陽前前後後邊走邊聊,陸陸續續踏上了返程的路途。
草原博大而包容,無論我們走出多遠多久,依然最想回到的就是它的懷抱。因為它寧靜因為它淳樸,人站在遼闊的草原上、自然間會發現原來自己是如此的渺小而自我。似乎在這裡才真切的體會到了自我的這個小宇宙和整個天地萬物的大宇宙連接是如此的自然順暢而真實。心中會不自覺的懷有感恩的憐惜之心,草原的一草一木、一朵的小花也都屬於草原,我們只是去親近去喜愛,卻不會去破壞要把它帶走。我們就象草原上的蒲公英種子,吹散在天涯各處,但根卻始終在草原。
這篇草原遊記是因為有感而發所以信手而寫,寫到哪裡算哪裡,又因為時間的原因也分了三次來完成,所以寫的章法凌亂比較混亂。感謝諸位能看我如此囉囉嗦嗦的的敘述,哈哈哈哈....同時也歡迎喜愛內蒙古大草原的大家來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旅行,感受不一樣的草原風情,領域不一樣的草原文化。當然,也要品一品當地不一樣的草原純自然美食,手把羊肉、羊肉串、野韭菜花醬啦還有風乾牛肉、草原野蘑和大牛骨頭啦等等。也要來喝一喝我們草原上風味獨特的馬奶酒,唱一唱我們熱情豪邁的草原民歌,再看一看我們草原美麗的星空。總之,來吧~熱情好客的草原人歡迎各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