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錫林郭勒9月17日電 題:錫林郭勒「牧人之家」讓牧民收入翻百倍
記者 張瑋
中秋小長假期間,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牧人之家」遊人如織,宛如夏季旅遊旺季。
「牧人之家」即當地牧民所建的集草原遊樂、餐飲、住宿於一體的房屋及配套設施,因受惠於此,近幾年牧民收入翻百倍。
錫林郭勒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國唯一被聯合國納入國際生物圈監測體系的國家級純草原自然保護區。尤為特別的是,至今仍保留著最傳統、最完整的遊牧生產生活方式。
為發展旅遊業提高當地牧民生活水平,在不破壞生產生活方式的基礎上,當地政府幫扶牧民開起了「牧人之家」。
貢寶拉格草原上的才恩吉雅家是當地有名的「牧人之家」。才恩吉雅告訴記者,7、8月份草原上最熱鬧。每到那時,她家的遊客應接不暇,每天能接待600餘人。
「雖然我們開了『牧人之家』,但依然過著放牧生活。以前的牛羊賣到城裡,現在都給自家的遊客吃,無汙染、純天然。」才恩吉雅笑道。
從北京到草原過中秋的楊先生一家對「牧人之家」情有獨鍾,楊先生說:「在這裡能體驗蒙古族的最樸實的遊牧生活,能設身處地地了解蒙古族文化。」
錫林郭勒太僕寺旗旅遊局工作人員申靜告訴記者:「之前的牧民靠放牧,年收入大概幾千元(人民幣,下同),如今的『牧人之家』讓他們年收入翻了近百倍。之前收入兩三千元,如今收入二三十萬,規模大一些的『牧人之家』,之前年收入四五千元,如今可達四五十萬元。」
包恩本嘎查位於太僕寺旗寶昌西,現有牧戶62戶,人口155人,現正在打造集草原旅遊觀光、牧民生活體驗、蒙元文化探尋、消夏避暑休閒等於一體的特色旅遊嘎查(嘎查,蒙語村落的意思)。
據錫林郭勒盟旅遊局提供材料顯示,目前,包恩本嘎查年均累計接待遊客5萬餘人次,旅遊收入800餘萬元人民幣。
西烏珠穆沁草原上的巴雅爾家遊客熱潮剛退不久,又要為中秋小長假和國慶假期準備奶食品和肉食品。巴雅爾說:「今年夏天的草長得特別好,遊客也增加了不少,更多了一些外國遊客,他們對『做一天蒙古人』的體驗頗感興趣。」
巴雅爾告訴記者,7、8月份他家接待中外遊客近4萬人次,就連中秋節都接待逾千人次,有幾萬元收入。
錫林郭勒盟旅遊局副局長格日勒圖表示,錫林郭勒草原目前已有400餘戶「牧人之家」,這是本地的優勢和特點,既能讓遊客體驗原生態的深度遊,又提高了當地牧民的生活水平,一舉兩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