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川、夏雨、陳粒,他們這樣「看」日本

2020-12-16 澎湃新聞

如今,旅行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節假日或每年的休假都會來一場或遠或近的旅行。而以旅行為主題的綜藝節目和紀錄片也多了起來,表現形式各有不同,創新難度愈來愈大。縱然如此,6月27日播出的文化旅行紀錄片《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下文簡稱《是奇蹟啊》)還是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它將旅行與閱讀結合起來,以書籍為指引,展開一場日本文化溯源的「旅讀」。

《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海報

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這幾年來日本一直是國人境外遊的熱門目的地。幾天前,日本觀光廳剛公布了一組數據,2018年訪日遊客達3119萬,總消費超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875億元),突破歷史紀錄,中國遊客貢獻最大。去年訪日中國內地遊客數量達838萬人,佔比26.9%,總消費規模也是奪得第一,達1.5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87億元),佔比34.4%。國人到日本遊玩以及買買買有多種多樣的原因,比如國人經濟水平的提升、日本服務業的發達、國內小長假的擁堵、中產階層對精緻消費的需求等等。

但《是奇蹟啊》的日本遊則是一種文化觀察式的出發點:它聚焦的日本,不是旅遊攻略中那個永遠乾淨、文明、熨帖的日本,也不是日本動漫迷自帶粉絲濾鏡折射出來的那個神奇彼岸,它聚焦的是以日本為研究對象的專業書籍裡的日本——一個社會學意義和學理意義上的日本。

換句話說,《是奇蹟啊》是以「閱讀」為旅行指南,以「旅行」進行書籍閱讀。合併起來就是「旅讀」:在閱讀中旅行,在旅行中閱讀。「旅讀」的立意,雖然有較高的接受門檻(的確沒有幾個人把理論著作當做旅遊指南),但它是行得通的,因為閱讀和旅行有著諸多共通之處。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和旅行都被視為修正、增加、深化我們對世界與人生認知的重要途徑。

雖然國內很流行「二次元」的說法,但節目中的日本人提到,日本沒有二次元的概念和意識。這修正了我們的認知

《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這個充滿文藝氣質的標題,正是來自於三個名家對書籍的褒揚。「麵包」的意象出自高爾基的「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撲在書上好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空氣」的意象出自科羅廖夫的「人離開的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奇蹟」的意象還是出自高爾基,「書,要算是人類在走向未來幸福富強的道路上所創造的一切奇蹟中最複雜最偉大的奇蹟」。這三個意象同樣適合於形容旅行——當我們不只是把旅行當做一種娛樂消遣或者血拼海購,而把它當一本書來閱讀的時候。

紀錄片的片名由來

《是奇蹟啊》的三個旅讀者是詩人西川、演員夏雨和歌手陳粒,他們仨每一期都攜帶三本不同的書,也分別代表了三個不同年齡段和三種不同視角。西川是60後,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很多人都是在文學史和詩歌裡聽過西川的名字,這一次一檔中等規模製作的紀錄片竟然邀請他做主要嘉賓,挺大膽也挺值得鼓勵的。

西川兼具老年人和高級知識分子兩重身份。在首期節目中,他攜帶的書籍是荷蘭學者伊恩·布魯瑪的《日本之鏡》,該書通過對日本神話傳說、電影、戲劇、文學、藝術等,解釋日本民族極端且矛盾的文化特性。西川以該書為指引觀察日本的二次元文化,一個老年學者闖入年輕人的虛擬世界,是一種次元壁的打破,不免有強烈的反差,甚至還有一點喜感。

詩人西川讀的是《日本之鏡》,尋找日本人熱愛二次元之謎

夏雨是70後,他的身份是漫畫迷和日本迷,他小時候深受日本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的《鐵臂阿童木》影響,夏雨此前也來過日本十幾次。但還是頭一回帶著一本書,這讓夏雨對日本的觀察既熟悉又陌生。夏雨攜帶的書籍是英國學者保羅·格拉維特全方位展現日本漫畫崛起歷程的《日本漫畫60年》,他想追索影響幾代人的日本動漫如何起源。

演員夏雨讀的是《日本漫畫60年》,探索日本漫畫創作動力的來源

身為90後,陳粒代表著年輕人的視角。陳粒本身就是一個資深遊戲玩家,學生時代曾經為了玩遊戲不眠不休。遊戲提供了一個「天堂」般的想像,讓人快樂讓人沉迷,可矛盾的是,日本年輕人的自殺率又居高不下。陳粒想通過日本學者井上理的《任天堂哲學》找到答案。

歌手陳粒讀的是《任天堂哲學》,解密日本遊戲天堂與高自殺率之間的矛盾

「旅讀」的形式帶來了不少爭議。比如對於純粹想看一檔旅遊節目的觀眾而言,「旅讀」就顯得故作深刻、矯揉造作。而如果僅僅是把旅遊當做書籍的「圖解」,「按圖索驥」,那麼旅途的意義也就窄化了,就像阿蘭·德波頓 在《旅行的藝術》中批評的那樣:「我們專注於一個地方的圖片和文字描述時,往往容易忘記自我……並沒有想到眼睛其實是和身體,以及在旅行中相伴相隨的我們的心智密不可分的;而且在很多情形下,由於它們的在場,我們眼之所見便部分、甚至全部地失去了意義。」

但要求一檔紀錄片面面俱到也是困難的,總體而言,《是奇蹟啊》是還不錯的嘗試。雖然依舊是旅行,但「旅讀」的概念讓整個旅途顯得與眾不同了——它集合了旅遊與閱讀的部分優點,既有旅遊的鮮活、輕快、美好,讓閱讀不只是「紙上談兵」;又有閱讀的沉潛、反思和深度,讓旅遊不只是「浮光掠影」。

豆瓣短評上有不少人表示,通過節目更深刻了解和理解了日本文化,並獲得啟示。像陳粒實地探訪日本「自殺海岸」,讓我們發現遊戲也無法紓解全部的現實之困,只有在現實中才能解決現實問題。

而讓筆者有所感觸的,是詩人西川對二次元的觀察。他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以詩人和學者敏銳和深刻的視角,對二次元文化提出了可能令年輕人感到不適卻又不安的提問:二次元提供的是虛擬的天堂,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與天堂有關,與地獄沒有關係,那「人間煉獄」又與誰有關?二次元在國內也有龐大的擁護者,對二次元的省思,最終也抵達了我們每個人,我們在檢視日本文化的同時,也是在檢視我們自身。認可「存在即合理」,與反思存在並不矛盾。

西川分析日本的虛擬偶像都是少男少女,以及一部分日本人熱愛二次元的原因

西川以局外人的身份提供了一個省思的視角

但《是奇蹟啊》也有不少差評,一方面是對前文提到的「旅讀」概念的批評,另一方面在於對節目紀錄片定位的質疑。如今綜藝節目和紀錄片有相互滲透的趨勢,綜藝節目大量利用紀錄片紀實的元素,而紀錄片也大量採用綜藝節目的元素,比如對流程進行設計、使用花字、通過頻繁高速的剪輯製造懸念、升級視聽體驗,讓紀錄片免於流水帳式的枯燥、沉悶、平淡。綜藝元素的使用固然讓紀錄片有更多受眾,甚至得以出圈(比如《早餐中國》),但它帶來的問題是:無論是設定、剪輯還是花字,都在無形中引導了觀眾的價值傾向,紀錄片本身最寶貴的紀實屬性被淡化甚至被遺忘了。

《是奇蹟啊》同樣存在這個問題:你若說它是文化旅行的真人秀,也完全符合。因此,節目之外,紀錄片與綜藝節目的邊界問題,仍待我們思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陳粒、夏雨、西川三位名人,帶你「雲遊」日本,讓你宅家不無聊
    ,在陳粒、夏雨、西川三位名人的帶領下,結合相關書籍,在日本進行了一場文化旅行。三位明星,三條主線,旅途雖然互無交集,但文化內容又相互聯繫,構成了這部豆瓣8.2的優秀的紀錄片。三位旅行者,不同的性格特色為三段不同的旅行,賦予不同的基調。
  • 跟隨20本書看日本-《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
    西川擔任嘉賓,展開了一場日本文化溯源的「旅讀」之行。初識這個節目是因為聽到了陳粒未這部紀錄片唱的主題曲《多多流意》,「拋開理想 用時間抵押時間、將欲望餵養、持續擴張 持續擴張、而我學著沉默 學會收縮、要最精確的自我、慎重選擇、當時間盡頭流過、我不必閃躲」,奠定了這個紀錄片,深層裡可能是要探討在日本這樣一個國家、社會環境裡,每個人都是怎樣在持續擴張的城市裡,早到最精確的自我。
  • 看完這部綜藝,我也想帶本書去日本
    鄰國日本通過二次元動漫、神秘的忍術、影響深遠的唐文化等多種文化輸出向世界展示著他們的形象,而我們了解這個鄰國嗎?去年有一部非常火的紀錄片《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這部紀錄片是由演員夏雨、獨立音樂人陳粒、詩人西川一起帶著書籍去到日本旅行,他們每一期都會攜帶一本書,從吃、喝、建築、設計、二次元、職業、情緒、自由行八個角度看日本。
  • 《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領略日本設計的獨到之處
    在本期節目中,演員夏雨、音樂人陳粒、詩人西川將繼續他們的日本旅讀之行,探索日本發達的設計製造業的歷史與背後的故事。在上一期節目中,三位嘉賓各自品嘗了日本的三大國民飲品:清酒、咖啡、茶,從這些頗受人們喜愛的飲品中感受到了日本人對於工作、生活、社交等一系列的情緒,同時也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真實社會現狀。這一次,三人又將帶領觀眾領略怎樣的日式美學呢?
  • 《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感受日本建築在新時代的生命力
    本期節目將探尋日本建築世界的奧秘,試圖找到日本建築與自然的關係,挖掘二者如何相愛相殺。在上一期節目中,夏雨、陳粒、西川三位嘉賓從「無用」的設計、傳統工藝、手工藝人等角度探尋日本設計製造業,從中得知精益求精、敬畏之心、工匠精神是日本設計製造業發達的原因,讓大眾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以及日本人的真實生活。此次的日本建築世界之行,三人又將探索出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日本人痴迷捕鯨 到底是文化還是欲望
    7月4日,由騰訊視頻出品,企鵝影視與大伙兒紀錄聯合製作的文化旅行紀錄片《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第二期節目「吃的秘密」將探秘日本特殊飲食文化。在上一期節目中,夏雨、陳粒、西川帶領觀眾一起了解了日本的二次元文化。
  • 《是麵包,是空氣,是奇蹟啊》探秘日本「未知的世界」
    在上一期中,夏雨、陳粒、西川分別帶領觀眾從不同角度探索日本的飲食文化:了解日本食鯨背後的歷史原因,追溯日本烏龍麵的來歷以及體會日本便當文化中所承載的濃濃愛意。本期節目,三人將繼續開啟新的旅讀之行,探秘日本「未知的世界」:日本推理小說熱的真相、神秘的妖怪文化以及日本人的物哀意識,試圖解開一個個未知的謎團。
  • 56歲老大爺去日本體驗女僕店?這國產片太敢拍
    講到高興處,嗖地把書舉起來:「哎說到這裡我們一起來看下作家在書裡是怎麼寫的……」而這部紀錄片和之前的又有些不同,引領者不是單純的來自某個特定領域,而是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極具個性的嘉賓。夏雨,20歲拿下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陳粒,獨立音樂人;西川,中國當代詩人。影像,音樂,文字,恰好是當代文藝青年的三種重要的組成要素。
  • 明星們去日本都吃什麼?
    文章來源: 就知道吃詩人、歌手、演員三個詞組合在一起是詩人西川、歌手陳粒、演員夏雨一部好的記錄片,是能給人們帶來點什麼的,最近騰訊又出新作了,就是這部聚焦日本文化的旅行紀錄片夏雨探尋「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漫畫人生,原來「鐵臂阿童木」深受中國動畫「西遊記」孫悟空的啟發;西川走訪與二次元人物初音未來結婚的近藤顯彥,以任天堂為首的遊戲公司,製造了快樂至上的遊戲世界;催生著富足精神世界裡的遊戲文化,自殺率卻居高不下,陳粒在日本絕美的 「自殺海岸」東尋坊海邊尋找答案。
  • 袁泉看夏雨變魔術是什麼情況?夏雨和袁泉什麼時候結婚的
    袁泉看夏雨變魔術是什麼情況?1月4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段視頻。畫面中袁泉與夏雨夫婦罕見同框,在與友人聚餐過程中,夏雨起身變魔術,袁泉燦笑盯著老公,甜蜜恩愛。
  • 陳粒陳立農相互確認名字,陳粒和陳赫煮咖啡誰的更濃,是什麼梗?
    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儀式,你們有沒有看直播呢?最新上映的火爆電影《少年的你》各位小寶貝兒們有沒有去看呢?接下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11月1日發生的一些事兒。最近兩天結束的《亞洲新歌榜》可謂是臥虎藏龍啊!雖然說現場布置的舞臺場地沒有那麼大,但是差不多華語樂壇冉冉升起的歌手們都參加了這次的活動。
  • 陳粒出櫃了嗎陳粒祝星為什麼分手 祝星陳陳陳個人資料微博(2)
    有網友表示祝星去了英國之後,從陳粒一路過來的微博看,祝星,在她最窮困潦倒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還願意和她一起,陪她瘋帶她回自己的家,陪著她一站一站的巡演,給她設計專輯封面,給她當ppt小妹,在陳粒生病的時候給她做飯還逗她開心,生日的時候也用心的做禮物,除了陳粒從來不在微博上任何一個人曖昧,微博不開評論也不和粉絲勾搭。
  • 陳粒的祝星美妙動聽,聽友們都這樣說
    後來宋冬野開了酒吧 抱著吉他安靜地唱著斑馬 陳粒也放棄尋找自己的祝星 馬頔因為一首南山南火了起來 堯十三不再信奉北方女王 趙雷也停止了追尋南方姑娘的愚青心裡有個樂生宋冬野心裡有個董小姐陳粒心裡有個祝星馬頔心裡有個傲寒貳佰心裡有個玫瑰……而我心裡有個你你在哪裡,我還在等你。死皮賴臉的樣子很醜 就像初中時的審美 穿的衣服 醜到不自知。 現在我大學了,我才明白有多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