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6萬億!公募基金規模創新高!基金規模越大越好嗎?多大的規模比較合適?】今年2月份,儘管國內市場飽受疫情衝擊,但依然不改公募基金的蓬勃發展之勢。截至2月底,全市場公募基金總只數達到6685隻,公募基金總規模創新高,143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達到16.36萬億元,較1月增長了8662億元,其中貨幣基金增長了5000多億元。關於基金規模,真的越大越好嗎?對於這個問題呀,我們要一分為二的來看。對於主動型和增強型指數基金來說,選擇的基金規模以適中為主,而被動指數型基金的規模則越大越好。
2月公募基金創歷史新高 總規模突破16萬億元
今年2月份,儘管國內市場飽受疫情衝擊,但依然不改公募基金的蓬勃發展之勢。業內表示,銀行理財收益下行、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趨勢下,公募基金日益受到更多投資者歡迎。
4月2日傍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今年2月的公募基金行業數據。截至今年2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8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4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共13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2家;這些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6.36萬億元。相較一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增長了8662.04億,增幅達5.6%。
具體來看,和1月底數據相比,公募基金總規模的增長主要由貨幣基金貢獻。數據顯示,貨幣基金規模一個月內增長5721.35億元,由1月底的7.5萬億增長至2月底的8.08萬億。截至2月底,貨幣基金規模佔公募基金總規模的49.37%。對於貨幣基金規模的增長,業內人士表示,儘管貨幣基金依然受嚴監管,但在銀行理財收益下行的趨勢下,貨基依然是多數人理財的首選。此外,A股波動加大,避險資金的配置需求廣泛存在,貨幣基金仍對機構資金有吸引力,比如機構會與公募基金約定最低收益。
非貨幣基金中,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債券基金是2月份非貨幣基金規模增長的主力軍。中基協數據顯示,今年2月債券基金規模增長1354.04億,增幅達4.6%,至此,債券基金2月底總規模達到2.83萬億元。其次為股票基金,股票基金規模較1月份增長了591.07億元,規模增幅達4.2%;第三為混合基金,混合基金規模較1月份增長了730.43億元,規模增幅達3.4%。此外,QDII基金規模2月也有小幅增長,較1月份增長了1.88億元。
選基金時規模越大越好嗎?
關於基金規模,有人表示,基金規模大好,因為這樣單位份額分攤的成本就越低;也有人認為,基金規模小好,因為規模小操作靈活。基金規模真的越大越好嗎?
對於這個問題呀,我們要一分為二的來看。
1、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而言,規模並非越大越好
在基金行業有這樣一句話:規模是業績的敵人。
由於公募基金有「雙十規則」,考慮股票流動性的問題,規模較大的基金就需要分散到更多的股票之中。比如一個20億的基金可能配置50隻股票就夠了,100億的規模的話可能就需要配置100隻甚至更多的股票。而A股市場優質的股票還是比較稀缺的,並且基金經理能跟蹤的股票的數量也是有限的。
如果基金的規模過大,對基金管理人來說通常都會一個很大的挑戰。一般來說,規模大的基金調倉的時間要長一些,而且對持倉股票的衝擊要更大一些,這樣以來基金的靈活性也會下降。就好像自行車騎得好,不代表開汽車就一定能開的穩哦。
當然,如果基金經理的風格就是長期持有、低換手率,那麼基金規模對其的影響就不太會體現出來。畢竟交易量小對於靈活性的需求也就相對較小。
總的來說,基金的體量越大,對基金經理的自身能力和水平就是越大的挑戰。如果基金規模很大,同時還能保持較好的業績,那說明這個基金經理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實盤操作能力都是非常過硬的。對於這樣的大牛,請收下我的膝蓋。
一般來講,主動管理型基金規模在2-20億為佳,對少數優秀的擇股型基金經理可以放寬一些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基金經理管理多隻基金,如持倉多隻重倉股重複的,規模需要累加計算。持倉未過度重複的,也需要關注其總計管理規模;同一基金經理的幾個基金,其他條件都差不多,那就選規模最接近2億的。
2、對於被動管理型基金而言,規模越大越好;對於指數增強型基金,並非規模越大越好
由於被動管理的指數基金僅擬合指數,並不進行主動操作,所以基金經理首先要考慮的是申購贖回對淨值的衝擊。那麼自然而然,規模越大對淨值的衝擊越小。
舉個例子,規模1億份的指數基金,遭遇1000萬份的贖回,相當於基金規模的10%,變現壓力相對比較大。而且基金買進股票的權重指數同樣發生重大變化,從而產生較大的跟蹤誤差。但是規模是100億份的指數基金,面臨1000萬份的贖回時,也就相當於基金規模的0.1%要被贖回,此時對基金跟蹤指數的影響要小得多。
因此,對被動管理型的指數基金來說,規模越大越好。另外也要提醒大家一下,增強型指數基金並不適用這一說法。
增強型指數基金一般使用量化模型對指數進行增強操作,本質上屬於主動管理型基金。基金規模過大的話,可能會導致某些增強因子的反應遲鈍,甚至失效。因此增強型基金也並非規模越大越好哦。
最後總結一下,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過程中對於主動型和增強型指數基金來說,選擇的基金規模以適中為主,而被動指數型基金的規模則越大越好。
雖然我們知道了基金規模規模並非越大越好,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任何基金規模不能過小。規模太小的情況下,諸如信息披露費、審計費、律師費等固定費用,分攤到單位份額上的成本就越高。
對主動管理型基金而言,因為基金經理必須要留一定的現金來應對日常的贖回,規模過小的話,也會對正常的操作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財富號)
(責任編輯:DF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