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入國家戰略後的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澳門發展新引擎

2021-01-09 央廣網

深圳灣口岸,是中國第一個按照「一地兩檢」查驗模式運作、亞洲最大的客貨綜合性公路口岸。(資料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張潼)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批准《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關於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設立口岸實施「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

  實施後,旅客在西九龍站口岸將一次性完成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出、入境流程,極大提高通關效率。與此同時,2018年開通在即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也將大大縮短香港到內地的時空距離。屆時,香港市民去廣州將縮減一半時間,只需48分鐘,去深圳福田僅需14分鐘。

  時空的變化意義並非其本身,凸顯的是香港、澳門等特別行政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不斷融合的速度。

  「9+2」的誕生

  12月20日,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2018年經濟工作。這標誌著包括9個內地城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的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將進入正式實施、全面啟動的新階段。

  往前回溯,2015年3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和行動》一文,首次提出要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一年後,「支持港澳在泛珠三角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省區重大合作平臺建設」被寫入「十三五」規劃。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

  至此,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隨後,十九大報告將「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寫入其中,更強調「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

  12月20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十九大報告一脈相承,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向全面啟動邁進一大步。細數歷程可發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香港和澳門被寄予厚望。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認為,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港澳的發展規劃了未來的願景、為港澳和內地的合作指明了具體的方向和途徑,也為港澳居民在內地更好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

  具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本身就是國家支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措施,目的就是讓港澳的發展能夠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搭上國家發展的高質量列車;其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在堅持「一國兩制」不動搖、不變形、不走樣的前提下,推動港澳抓住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動港澳和內地互利合作;最後,則是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建立粵港澳城市群之間利益分配、城市功能分工等機制,解決實際問題。

  可以期待,香港、澳門正迎來新機遇。

  超級聯繫人

  一個是集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於一體的「東方之珠」,一個是旅遊業、酒店業、娛樂業聞名世界的「海上花園」。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香港、澳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無論是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還是創新對外投資方式,香港和澳門都是內地城市最近的學習對象。

  近幾年,來自香港的投資在內地實際使用外資總量中所佔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香港真正發揮了將國際資金「引進來」和國內企業「走出去」的橋梁作用。更加不容忽視的是,香港、澳門百年的自由貿易港口發展歷史背後,蘊含的是與國際市場、全球化的航運網絡、資本主義國家法律無縫對接的實力。而剛剛涉足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內地城市,其實力和香港、澳門不可同日而語,還要好好向前輩「學藝」。

  全球來看,發展良好的灣區,如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都是高端要素集聚、科技發達的地方。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創新性國家。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豔華認為,在科技創新方面,香港、澳門坐擁多所全球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在生命科學、人工智慧、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及大數據方面具備領先研究能力,能夠很好地彌補珠三角地區缺少一流高校的劣勢。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託馬斯·薩金特曾預言:「5到10年後,再到粵港澳大灣區,相信這裡將成為強大的『智力高地』。」 通過港澳與內地城市的合作,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成果轉化必將提速。

  融合,融合!

  硬幣總是有兩面,一面是內地城市需要港澳的成熟經驗,另一面則是港澳需要在大灣區的發展中融入國家大局,尋找新的發展優勢,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與內地相比,港澳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以服務業為主,並不像深圳、東莞等城市具有多元化的產業結構,能夠發展實體經濟。港澳在科技創新上獨具優勢,然而當缺少廣闊市場需求和完備產業鏈,再厲害的科技在成果轉化上也會「英雄氣短」。

  此外,香港、澳門的人口結構老齡化嚴重是不爭的事實。據香港特區政府2016年公布的統計數據,香港總人口增至734萬,65歲以上的老年人達116萬,佔總人口的16%。

  推算顯示,香港老齡人口至2047年將上升至261萬,即平均每三人之中便有一名老年人。再看澳門,預計到2036年,澳門人口中65歲以上老年人將佔總人口的20.7%。可以預見,若無更多的人口流入,港澳未來難逃「人荒」危機。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互聯互通能夠讓港澳分享市場一體化帶來的紅利,做到功能分工、人員流通、產業互補、合作。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對香港、澳門來說猶如「及時雨」。

  今年10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時指出,將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創業、營商、生活以至養老提供更多便利,促進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訊息流,使大灣區能成為港人的優質生活圈。

  12月18日,國務院港澳辦再次公布新一輪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這波新政策措施距離上一次便利措施公布也只過了2個月,足見新政策實施的力度和速度。

  無論是內地還是港澳,合力下的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已經初見成效。拿到粵港澳大灣區「車票」的港澳,更應考慮如何更好地融入到灣區的發展中。

  郭萬達認為,香港、澳門若想在灣區發展中發揮作用,應在以下幾方面發力:首先,香港、澳門要積極主動參與區域規劃,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定好位,找準自身的角色。其次,粵港澳大灣區特別之處在於,灣區之內同時存在「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個法律體系」和「四個中心城市」。僅靠市場是無法解決由跨區、跨境帶來的體制機制問題。因此,香港、澳門特區政府要適當發揮作用,將市場的手和政府的手結合起來,用跨區域的公共產品實現互聯互通。第三,香港、澳門本身要發揮獨特優勢,在大灣區的產業分工、城市功能定位上,扮演核心城市角色,在灣區發展中起到引領、帶頭作用。第四,香港、澳門應通過自身優勢帶動整個灣區體制、機制的改革,推動灣區本身的開放,使其成為」一國兩制」實踐的成功探索。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規劃綱要》中明確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根據四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城市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
  • 【新華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澳門方向
    躋身區域中心城市多層次主動對接大灣區建設今年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新的歷史使命,其中有49項內容直接關係澳門,並將澳門列為大灣區發展建設的4個中心城市之一,使其具有核心引擎的地位,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澳門、廣東城市群,2019年GDP表現
    粵港澳大灣區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
  • 婁勝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澳門參與「一帶一路」提供新機遇
    回歸後,港澳社會文化也有很大發展,教育、醫療保持了高水平,人口受教育程度與人均壽命均排在全球前列;社會保障支出大幅提高,其中澳門社會保障支出增長13倍,社會保障體系日趨改善。香港、澳門民主政制依法穩步推進是「一國兩制」成功的又一例證。第三,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關注港澳發展,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指導「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許多新突破、新進展、新成就。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通訊員/穗發宣約一個月之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即將迎來正式發布兩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來了、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有了、港澳多個職業資格互認了……廣州還聯手深圳,兩座相距僅約100公裡的「雙子城」將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努力成為全球創新發展最具活力和最有競爭力的「雙子城」。
  • 珠江委與香港澳門有關部門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
    中國水利網站12月15日訊 (通訊員 周敏) 12月10日,珠江委項目組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代表和高校專家,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合作溝通會。  項目牽頭單位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的立項背景和前期工作情況,以及大灣區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態環境保護、智慧水利與珠江河口治理等五個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研判新形勢、確立新目標、提出新標準和推出新對策等四個方面的研究任務,同時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就香港、澳門參與項目研究的重點與具體內容作了初步建議。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香港需要改變了。」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  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港澳臺)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新華社香港11月18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需要改變了。」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 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這些江門元素...
    《綱要》共十一章,四十一小節,根據《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要這樣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兩萬七千多字,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人民日報客戶端為你梳理規劃綱要的核心要點,一起來看!
  • 大灣區之路①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下的「香港+深圳」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大灣區綱要》)提出了「極點」、「中心城市」、「核心引擎」等概念,但並無任何一個城市獨攬專享,實際上是對這一特徵的認可,粵港澳大灣區多中心的城市群發展格局依舊。香港和深圳的關係歷來是學界關注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提出以來,研究「粵港澳大灣區與香港」問題涉及深圳,研究深圳在大灣區的定位與發展問題離不開香港。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讓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編制本規劃。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研討會在香港舉行-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其間,劉雅鳴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進行了會見,雙方就促進內地與香港的氣象合作與融合發展、共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氣象保障能力等進行交流。  林鄭月娥表示,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臺始終保持密切合作,為社會發展、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堅實的氣象保障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於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 香港傳真 | 粵港澳大灣區宣講會側記
    受關注的香港,被遺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壓抑的香港。時值2019年春,空氣中還瀰漫著溼氣。這座耀眼的東方明珠,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大灣區裡的香港。2月21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宣講會在香港海洋公園萬豪酒店舉行。
  • 思維大灣區周報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發布;RCEP與廣州發展圓桌會議在穗圓滿舉行
    《規劃》旨在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持港澳特區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充分發揮廣東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優勢,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交流合作與協調發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
  • 珠江水利委員會與香港澳門有關部門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
    本站訊 12月10日,珠江水利委員會項目組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相關部門代表和高校專家,以視頻會議方式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合作溝通會。  項目牽頭單位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戰略研究的立項背景和前期工作情況,以及大灣區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態環境保護、智慧水利與珠江河口治理等五個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研判新形勢、確立新目標、提出新標準和推出新對策等四個方面的研究任務,同時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就香港、澳門參與項目研究的重點與具體內容作了初步建議。
  • 澳門航空:粵港澳大灣區為澳門民航業帶來新機遇
    中新網6月3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導,伴隨著澳門民航業的成長,澳門航空即將迎來成立25周年的日子。近日,澳門航空總經理曾華亮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為澳門民航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澳航機隊規模擴大,在符合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將增設亞洲航線,成為亞洲的區域性航空公司。
  • 粵港澳大灣區下的「香港+佛山」戰略 香港城亮相佛山三山新城
    (贏商網報導)在「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融合、「香港+佛山」戰略機遇前,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急需打造示範性項目,對外樹立鮮明品牌,對內引領和帶動示範區全面建設,佛山三山新城「香港城」項目規劃近日正式亮相。
  • 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 深圳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要素資源
    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 深圳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要素資源 2019-05-14 0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寫好粵港澳大灣區這篇世界級的大文章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引發世界關注,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建設方興未艾之際,這一盛會的召開,無疑將為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我國開放發展的新引擎注入更強動力。   一流灣區呼喚媒體擔當   「共同發起本屆峰會,目的是匯聚粵港澳三地媒體的力量,探討協同發展之策,為大灣區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 中央將制定大灣區發展規劃 粵港澳概念股集體上漲
    消息面上,當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粵港澳規劃上升至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提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區發展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