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才查到研究院
近兩年不僅P2P網貸行業「雷聲」不斷,私募基金行業也並不太平,風險事件頻發,多家私募基金公司出現兌付問題,甚至不乏知名百億私募基金公司出現挪用資金、跑路等情況。
同時隨著私募基金行業規模逐漸擴大和成為高淨值人群資產配置的重要選項,一旦機構出現問題,其涉及的金額往往動輒上億甚至百億。回看此前暴雷的私募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產品未備案、挪用資金、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承諾收益、募新還舊等問題。
為了更直觀地了解暴雷的私募基金公司存在的問題,本文將以2019年以來被經偵介入的大型私募基金公司作為樣本,對其背後暴雷原因和問題進行分析。
一、9家被立案私募機構整體情況
近兩年私募基金行業「雷聲」不斷,前有知名私募機構連續踩雷,遭遇延期兌付,後有百億私募機構失聯跑路。本文在2019年至今被立案的私募機構中選取了9家規模較大的私募機構作為樣本,對這些機構暴雷背後的原因,及其映射出行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從這9家私募機構的立案時間來看,其中有7家是在2019年被立案,2家為2020年被立案偵查。從地域分布來看,這9家被經偵介入的私募機構主要分布在上海和深圳兩地。從警方通報來看,有7家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立案偵查,其中金誠財富有5人是以涉嫌集資詐騙罪移送審查起訴,匯能金控實控人和大股東徐山、康媛媛以涉嫌集資詐騙罪審查起訴;而華領資產和詠福基金則是以涉嫌集資詐騙罪被立案偵查,具體如表1。
二、9家被立案私募機構特徵分析
1. 樣本機構均為民營系
從這9家私募機構的股東背景來看,均為民營系,並且部分機構存在最終大股東與實控人不符的情況,如至善基金,根據工商查詢,王建樂為最終大股東,而根據警方通報,至善基金實控人其實是呂邦政,隱藏在背後,並且呂邦政此前多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之中。從以上可以看出民營系私募機構由於股東實力較弱,道德風險較高,故出現問題的也相對最多。
2. 過半有其他類私募基金管理人
從這9家私募機構旗下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情況,金誠財富旗下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最多,有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3家為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2家為其他類私募基金管理人;至善基金旗下有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3家均為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永柏資本、軒鴻基金、華領資產、良卓資產旗下分別有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
從私募基金管理人類型來看,6家有其他類私募基金管理人,佔樣本總數的66.67%;5家有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4家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過半樣本機構有其他類私募基金管理人,並且是其主要募資平臺。而近年其他類私募基金之所以頻出問題,主要是因為其他類私募基金分類過於龐雜、並以債權類產品為主,同時運作不透明、脫離託管機構運行、投向難以監管,存在挪用資金的操作空間和可能性。當然也是由於其他類私募基金以債權類產品為主的特性,與監管所強調的「私募投資基金本質是投資而非借貸」略有相悖,自2017年9月28日後中基協已暫停辦理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除QDLP等試點機構)。
3. 半數以上主要業務為票據類和地產類私募產品
從這9家樣本私募機構在中基協備案的產品及公開資料顯示,做地產類和票據類的機構最多,有7家主要業務為地產類或票據類業務,其中票據類業務多為商票或銀行承兌匯票的收益權轉讓業務;地產類業務多為物業收益權或地產類股權基金等。另外,根據中基協備案產品和公開資料顯示,百億私募機構金誠財富發行的私募基金產品主要投向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PPP項目,其產品期限一般為1-2年,而根據財政部此前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示範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期限原則上不低於10年,可以看出金誠財富的基金產品期限與PPP項目的收益周期明顯不匹配,是存在「募新還舊」的問題,而在這種情形下,資金鍊一旦斷裂,就會出現產品無法兌付的風險。
4. 多家存在產品未備案
中基協多次強調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後20個工作日內通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進行備案。但從這9家私募機構的產品備案情況來看,多家存在產品未在中基協備案的現象,如根據深圳監管局此前下發的處罰通知,匯能金控發行的深圳前海匯能天源貳號信息諮詢企業(有限合夥)等24隻私募基金產品未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辦理備案手續;再如軒鴻基金旗下兩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中基協備案的產品僅有6隻,而根據投資者的報案書,軒鴻未兌付的理財產品有26隻;再如至善基金,根據媒體報導,其至少發行過31隻產品,而根據中基協顯示,其旗下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中基協備案產品總共僅有9隻。
5. 挪用資金現象嚴重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這9家私募機構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挪用資金和資金池現象。如根據警方通報,華領資產通過虛構銀行承總匯票收益權轉讓,包裝發行私募基金產品的方式騙取投資人資金,詐騙資金用於還付本息、個人揮霍等;再如根據深圳監管局此前下發的處罰通知,匯能金控挪用基金財產,將部分私募基金財產轉移至關聯公司;再如金誠財富所發行的PPP項目募集資金僅部分投入實際項目,有的僅投入了20%-30%,有的投入了70%-80%,其餘部分均被實控人挪作他用;良卓資產也在2019年3月20日召開的擬處置資產說明會上,承認挪用資金用於股權投資和證券投資。
6. 存在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承諾收益等其他問題
除了上述問題,這9家樣本機構還存在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承諾收益等問題,如匯能金控被深圳證監局通報,其存在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或者承諾最低收益、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等問題;根據媒體報導,至善基金投資者中投資金額在100萬以上的合格投資者佔比僅7.8%。另外根據中基協披露的高管信息來看,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並無金融從業經歷,如金誠財富和至善基金在中基協公示的高管信息中多位高管均無金融和投資領域從業經歷,而私募基金主要是從事投資活動,對團隊專業性其實是有極高的要求,高管人員是需要具有相應的投資管理從業經歷。
三、總結
近年私募基金行業在迎來發展的同時,也陸續暴露出操作不規範、挪用資金、明股實債等亂象,並且當前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眾多,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現象愈發明顯,故如何選擇私募基金機構和私募基金產品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中基協已逐步完善私募基金管理人和從業人員誠信檔案和公示制度,投資者在選擇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產品時可通過中基協和其他渠道進行事前審查,如:
在購買私募基金產品前,可通過中基協網站查詢了解私募基金機構,並持續關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誠信合規情況;
其次,購買產品時,不要完全聽信投資顧問所承諾的收益和花言巧語,需要自己進行項目審查;而在購買產品後,也應持續關注已購買的私募產品,通過中基協官網查看備案情況;
最後,應隨時關注私募基金產品和管理人情況,若發現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違法違規情況的,可向監管部門反映,及時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