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拜文化:只有夫妻才能拜天地、喝交杯酒嗎?古人一臉大寫的不服

2020-12-18 登高望遠悲秋

早些年,陪朋友去廣西旅遊,到過壯族的某個村寨,當地的村民的「好客」程度著實把我們嚇了一跳。記得當時是農曆五月初三,正好趕上村寨裡舉行「結拜節」

在村寨裡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下,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村民,差不多20來歲,兩人身著「華服」,共飲生雞血,對天地和祖先跪拜盟誓,從此便成為了感情深厚的異姓兄弟。

結拜完畢,全村人就擺了宴席,然後喝起了「交杯酒」,這個「交杯酒」卻不用杯子,而是拿著白瓷的湯匙,「一杯」又「一杯」地敬酒,敬酒越多就顯得越熱情,而客人們喝的越多,村裡人就越開心。

酒過三巡後,朋友打著嗝感慨道:「這一次真的是不虛此行啊,以前總以為只有夫妻才拜天地,喝交杯酒,萬萬沒想到兄弟結拜也能這樣做。」

我當時聽了,哈哈一笑:「你真的以為只有成為夫妻才能拜天地、喝交杯酒嗎?我替'劉關張'三兄弟表示不服氣!」

然後,我就和他「科普」起了中國從古至今,非常具有「儀式感」的結拜文化。

一、結拜的幾種叫法?為什麼要結拜?哪些人不能結拜?

(一)結拜的幾種叫法?

結拜在任何時期都有,從秦漢三國到唐宋元明清,再到民國,乃至現在。而且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對於結拜又有不同的叫法,比如:

01.義結金蘭:這個叫法在古代比較普及,因為聽起來非常文雅,所以深受很多結拜人的喜愛。那麼為何義結「金蘭」,而不是別的什麼「金梅」「金菊」「金竹」呢?這就要從《周易》上的兩句話說起,叫做:「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注意了,這個「臭」字不是讀「choù」,而是讀「xiù」。

從字面上也可以理解為「兩個人一條心,團結起來就能像利劍一樣斬斷金屬;兩個人說話投緣,聽起來就像蘭草一樣高尚、優雅、芬芳。」所以,古人就分別取這兩句話的末尾一個字,組成「金蘭」一詞,然後組成「義結金蘭」這個成語,往往用來作為兄弟姐妹結拜的叫法。

02.拜把子:一聽到這種叫法,就有種身在江湖,義薄雲天的感覺。的確如此,有的人覺得「義結金蘭」太斯文了,結拜就要聽起來豪氣、俠義,於是就有了這個新的叫法「拜把子」。

楚漢爭霸的時候,項羽圍攻劉邦所在的城池,久久不能攻破。當時項羽抓住了劉邦的父親和老婆,於是有人出了主意,以劉邦父親性命為要挾對方投降,沒想到劉邦說了這樣的一句話:「我們兩個人是拜過把子的交情,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殺你父親,那麼就分我一點肉湯喝!」項羽不忍,最後也失了天下。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且不說劉邦到底是「聰明果決」還是「陰險殘忍」,那在當時兩個人的確是經過「拜把子」,才有了異性兄弟的情義。在「拜把子」之外,還延伸出一個「八拜之交」。這是宋代一個叫邵伯溫的人提出來的,具體是指八種非同一般的感情,還與歷史人物一一對應。分別是:

伯牙和子期的知音之交、廉頗和藺相如的刎頸之交、陳重和雷義的膠膝之交、張劭和範式的雞黍之交、左伯桃和羊角哀的捨命之交、劉邦關羽張飛的捨命之交、管仲好鮑叔牙管鮑之交、孔融和禰衡的忘年之交。具體故事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去一搜就會明白。

宋·邵伯溫《聞見後錄》:"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03.換帖:這個叫法可能會讓人誤會,因為古時候分為兩種「帖子」。一是龍鳳帖,即兩家人的子女要結婚,那麼就會選擇一個良辰吉日,把各自的生辰八字寫在印有龍鳳圖案的「帖子上」,然後互相交換,那麼也就代表這對男女結為夫妻了,和我們現在去民政局領的結婚證是差不多的意思。

那麼第二種就是「金蘭帖」,好朋友要結為感情更加深厚的兄弟,就把名字寫在這個「帖子」上,也是互相交換,留作親密關係的一種證明。

04.結安答:這個叫法比較特殊,因為僅是蒙古人的習俗,也是結拜為兄弟的意思,更是一種部落和部落之間結盟的方式。而且「結安答」的雙方,要互相贈送一個有意義的禮物。比如說「成吉思汗」小的時候和扎木合結為「安答」,據記載兩個人是互送了「匕首」。

還有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裡面,郭靖在大草原上和鐵木真的第四個兒子拖雷結為「安答」,當時拖雷送給郭靖一個「金項圈」,非常貴重。而郭靖呢,當時是寄人籬下,肯定是回贈不了等價的禮物,但是他把自己母親親手縫製的汗巾送給了拖雷,對於郭靖而言這也是非常寶貴的禮物。

當然呢,不管這兩對有名「安答」是真實,或者是虛構的,總之最後的結局都不是很好。扎木合被「成吉思汗」給抓住,被處以草原上高貴的死法,即不流血「絞刑」。而另外一對呢,按照小說裡的情節,當時郭靖和拖雷各為其主,最後郭靖為了襄陽城也是力戰而亡。

(二)為什麼要結拜?

記得有句話叫做「所有的分手都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謀的」,那麼我覺得所有的「結拜」也都並非臨時起意,而是有初衷、有目的、有原因的。我大分析總結出了以下兩點:

01.義氣相投和情義相合:我覺得這種結拜的初衷比較簡單,也是非常純潔的。比如在金庸小說《天龍八部》中,喬峰(蕭峰)、虛竹、段譽這三兄弟,完全是「義氣相投」才結拜為兄弟的,而且非常有意思,三個人總共結拜了3次。

第一次結拜,當時在江湖上名氣響噹噹的丐幫幫主喬峰遇到了段譽,這個時候的段譽初出茅廬,兩人先比拼喝酒。喬峰是真的酒量很好,而段譽呢有點投機取巧用一陽指偷偷逼出了喝下去的酒。之後,兩個人又比輕功,段譽憑藉著「凌波微步」竟然和喬峰不分上下。隨後段譽承認了自己喝酒「作弊」,喬峰感慨段譽的坦誠,並且英雄惜英雄,兩個人當場結拜,互報姓名時才知道雙方一個家世顯赫,一個成名已久。

第二次結拜,則是虛竹與段譽在縹緲峰上相遇,一方面虛竹曾經是少林寺的僧人,而段譽身為大理世子,經常去大理國的無為寺,兩個人都與「佛」有緣。另一方面還因為一幅畫,畫的是虛竹師傅無涯子的小師妹,巧合的是畫中人的相貌與段譽心心念念的「神仙姐姐」王語嫣一模一樣,其實還真的是大有淵源。段譽喜歡一個慕容復的表妹「王語嫣」,虛竹破戒後也心心念念那位西夏國的公主「夢姑」,兩個人真的是同病相憐,所以最後結拜為異姓兄弟。當時,段譽想到了義兄喬峰,所以結拜的時候也把他一起加進來了。

第三次結拜是在少林寺裡,當時三個人都在場,而且還有各路英雄好漢。那個時候的喬峰因為自己的「異族身份」已經離開丐幫,成為了契丹人的南院大王,帶人來少林寺是為了查找當年殺害他父母的神秘「帶頭大哥」。所以,當時丁春秋、慕容復、遊坦之要一起圍攻喬峰,段譽就上去幫忙,而虛竹作為結拜人之一,也和丁春秋有「師門之仇」,三人都是真豪傑、真英雄,所以就結拜了,然後一起力戰群雄。

這三個人的結拜,沒有別的什麼目的,也不是互相利用依賴,而是真的「英雄惜英雄」,完全是義氣相投,然後結為兄弟。當然,還有一場三個人的結拜則是「情義相投」,那就是楊過、陳英和陸無雙結為兄妹之情。

同樣是金庸的小說《神鵰俠侶》,這一場結拜大家的關注度可能沒有那麼高,但是他卻寫的非常有深意。楊過這個「渣男」,讓很多女人又愛又恨,陳英和陸無雙兩姐妹也不例外,從小時候破廟相逢就已經開始情感糾葛。但當時,小龍女中了情花毒瞞著楊過跳下斷腸崖,而楊過也深愛著自己的姑姑小龍女,所以不可能去接受別人的「愛慕」。

宋朝當時的禮教規矩非常嚴格的,小龍女和楊過這對沒有血緣關係「師徒」「姑侄」相愛,被外界所不容忍就可以看出來。所以金庸在小說裡面寫著,楊過為了斷絕兩姐妹的「愛慕」念想,於是主動提出「義結金蘭」,三人互為兄妹,那麼自然也就不能有別的情感想法了。

02.志同道合與逐鹿天下:說到「志同道合」,就不得不提赫赫有名的「瓦崗寨」和「水泊梁山」。「瓦崗寨」有瓦崗軍,是隋末時期的一支起義軍,主要是以結義兄弟「46友」為核心,其中包括魏徵、秦瓊、徐茂公、程咬金、單雄信、羅成等等。

「水泊梁山」則是北宋末年108位「梁山好漢」在此結義,各自帶著手下組成了水滸軍隊。這108人又分為36天罡和72地煞,每個人都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比如呼保義宋江,底下人都叫他及時雨宋公明哥哥,還有盧俊義、林衝、李逵、武松、魯智森等等。

如果仔細比較,你也許就會發現,這些人在「瓦崗寨」和「水泊梁山」結義起事,其實都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昏庸無道導致民不聊生,無奈之下他們聚集在一起共襄盛舉,自保求身也好,劫富濟貧也罷,都是大家志同道合之後的所作所為。

再說說「逐鹿天下」,當時結拜氛圍最濃烈,對於後來歷史影響比較大的,莫過於東漢末年這一個時期。比如說,劉備關羽張飛結義、曹操陳宮結義、孫策周瑜結義等等,這些人的結義往往都是有目標的,那就是「逐鹿天下」,其中最有名的還是「桃園三結義」。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為什麼說這三個人結義是為了「逐鹿天下」呢?得先從三個人當時的身份說起,那個時候到處都在打戰,關羽因為在家鄉犯事逃到了幽州涿郡,而張飛當時年齡最小卻以賣肉買酒為生,家裡小有錢財,劉備則是中山靖王后裔,妥妥的皇親國戚,只不過流落到在民間賣草蓆草鞋。

關羽想擺脫逃犯身份,堂堂正正做人,張飛厭倦了「有錢人」身份,想做一番事業,而劉備呢以光復「漢室」為目標,三個人無意中相遇,所以相見恨晚、一拍即合,才有了現在名垂千古的「桃園三結義」。

至於曹操和陳宮結義,還得從曹操刺殺董卓失敗,逃跑到被抓說起。被抓的地方叫中牟縣,縣令就是陳宮,一個空有才華和抱負,卻無處施展的人。野史記載,曹操用一番肺腑之言,刺殺董卓的拳拳之心,和逐鹿天下的抱負,就打動了陳宮。

兩個人因此結為異性兄弟,然後一起逃跑,準備大幹一場。只不過曹操錯殺父親的結拜兄弟一家人,並且說了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陳宮認清了曹操的本性,所以又害怕又後悔結義,思前想後還是偷偷溜走,投靠了呂布。只不過天意弄人,最後呂布敗給了曹操,陳宮也因此而亡。

而孫權和周瑜兩個人呢,結義為兄弟是理所當然的,為何呢?一是孫權的弟弟孫策和周瑜是生死兄弟,那麼孫權對待周瑜也情如兄弟。二是孫權的嫂子,也就是孫策的老婆叫「大喬」,而周瑜的老婆叫「小喬」,兩個「喬」都是親姐妹,那麼孫權和周瑜也算得上是「親戚」。

至於最後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周瑜是孫策一紙書信招過來的東漢頂尖「統帥」,而孫策中箭身亡後,孫權繼位。當時江東就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比如孫權和周瑜不合,兩個人可能要「崩」。萬萬沒想到,互為君臣的孫權和周瑜竟然結義,這樣一來就統一了戰線,讓江東內部成為一塊鐵板,然後才能一心對外,逐鹿天下,成就三國中的「一國」。

(三)哪些人不能結拜?

愛情不是你想買就能買,結拜也不是你想拜就能拜。在古代,哪怕是再好的感情,再怎麼志同道合,有五種情況是不能結拜的:

01.有血緣關係不能結拜:這個非常好理解,本來就有血緣關係,兩個人都是親戚,那就沒必要去結拜加深感情,完全沒法拜啊。比如你和自己的堂哥,同樣一個祖輩下來的,血緣關係非常近,因此不可以結拜。

02.有姻親關係不能結拜:這個有些人可能會誤會,其實也容易區分,那就是因為婚姻而直接產生的親戚關係,也不能結拜。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質疑,上面孫權和周瑜是親戚,怎麼又能結拜?嚴格意義上來講,孫權的哥哥和周瑜是姻親,而孫權則不是。

03.輩分相差太大不能結拜:這一條其實和姻親關係不結拜差不多,因為如果兩個人存在輩分差距,卻要結拜的話,那麼也就有悖於「倫理」。最多是個「忘年交」,把對方當做感情深厚的朋友,或者志同道合的人,總之不會去結拜。

04.生辰八字不合不能結拜:為什麼結拜也叫「換帖」?因為帖子上寫了各自的生辰八字等內容,大家合計一下,如果存在八字不合的話,那就不能結拜了。古代人結婚也是要先核對男女的八字,如果相衝,可能會影響夫妻感情,所以八字不合就別結婚。當然,到了現代這一套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因為我們是相信「科學」的!

05.打破族規的情況不能結拜:在古代,主要還是以宗祠、宗族為主的,也許隔壁村就是一個宗族,可能在很久以前存在過矛盾,所以有類似不和別的族群結婚、結拜等等的規矩。那麼後世子孫就必須遵守族規,負責就是不孝。這個在很多影視劇裡面都有過類似的情況,男主女主的家族存在這樣的規矩,兩個人彼此相愛卻無法在一起。

二、結拜的儀式有哪些?結拜後斷交要怎麼做?

在古代,對於結拜雙方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應該具有「儀式感」。因此,在結拜的時候就必須準備相應的物品,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做:

01.選擇良辰吉日:古人對於時間非常看重,認為一年有四季24個節氣,一年有355或者356天,每天又根據天幹地支分為十二個時辰等等。所以說,凡是有大事情,或者很重要的活動,就會選擇一個良辰吉日。

比如婚嫁、喬遷、出行等等,當然古人結拜也是如此,選擇一個好的日子,有利於結拜雙方以後的情感和人生發展。可也有一些古人結拜比較隨意,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就經常會說「擇日不如撞日」,那就此時此刻結為異姓兄弟。

02.準備多種祭品:這裡說的祭品通常指的是三牲,即牛、羊、豬三種牲畜,還有各種穀物(穀子、麥子等),以及果蔬等。當然有的結拜並不是非常規範,僅僅是弄點豬肉,準備一隻雞(男的結拜是公雞,女的結拜是雌雞),一壇酒,意思到了就可以。

03.題寫金蘭名帖:緊接著,結拜的當事人要在金蘭帖上寫下自己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貫、家族等等信息,有的也會將結拜誓言提前寫在金蘭帖上。

04.焚香跪拜天地:寫好金蘭帖,每人點燃三根香(分別代表天地人),然後對著天地跪拜,表示清天地作為見證,幾個人結為兄弟。那麼為什麼選擇跪拜天地呢?因為在古代儒家認為五種人必須聽從,即「天地君親師」,並且把天地作為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05.發誓言喝血酒:跪天地的同時,結拜兄弟也要「盟誓」,即在天地人的見證之下,進行宣誓。一般的誓言就是表示大家願意同甘共苦,同生共死,互幫互助,互親互愛等。至於那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之類的誓言,則一般是影視劇裡面才會出現。

最後一個儀式就是喝血酒。這裡的血酒有幾個不同意思,分別是紅色的酒,結拜當事人割手指滴血的酒,以及殺雞取血混合的酒。更為有趣的說法是,一開始是用紅色漿液果子的酒,後來覺得要正式一些就用結拜人的血,再後來可能是怕疼或者不想流血,就用雞血替代,僅供一笑就可以了。

就拿劉關張來說,當時三個人互通姓名,說完抱負之後,就有了相見恨晚的感覺,於是張飛當場就提議說自己後面有個桃園,桃花開的正好,明天可以結拜。劉備關羽當場同意。第二天,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之後盟誓,最後根據年齡大小確定劉備是大哥,關羽是老二,張飛則是老三。自此,「桃園三結義」便成了。

桃園三結義誓詞原文:「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既然有了「結拜」,那麼必然會有「斷交」,對於古人而言,也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而且也非常有講究,比如:

01.割袍斷義:按照字面去理解,就是相互結拜的兩個人,因為某些事情,可能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那麼其中一方就把袍子割斷。而袍對於古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東西,這一舉動也就象徵著兩個人的關係就此決裂,同樣的斷義方式還是管仲的割席斷義。

02.折劍斷義:佩劍對於主人的重要性,也同樣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結拜雙方,就會有人以折劍的方式,來表達絕交的意思。比如影視劇裡面,鏗鏘一聲,佩劍出鞘,然後雙指將劍身折斷,同時說上一句:「今日你我的情義就此斷絕,猶如此佩劍,各分東西。」

03.削指斷義:相對於前兩種「斷交」方式,「削指」就顯得更加決絕,也更能讓人感受到內心深處的那種痛,畢竟十指連心,而且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能隨便糟蹋。

三、為何古代結拜的情況多,而現在已經幾乎看不到了呢?

從秦漢一直到民國,結拜的習俗都非常多,而到了現代卻幾乎看不到了,難怪我的朋友會感慨。那這是為什麼呢?

01.古代是靠「人」的時代:在古代,幹活主要是靠人,打架打仗還是靠人,人多土地多糧食多,那麼你就能在天下爭霸中有一席之地。所以這一點,在東漢末年顯得尤為突出,各種結拜兄弟較多,無非也是為了更好地自保和發展。

02.江湖道義已漸行漸遠:在所有結拜之中,江湖道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桃園三結義之後,關羽的言行舉止令人非常欽佩,所以他的形象已經逐漸成為了「義」的化身,很多地方都存在關公的塑像,更是常常以「義薄雲天」來教導他人。

而江湖中人在外行走,更是注重「道義」。只不過隨著時代的改變,曾經的「為兄弟兩肋插刀」竟然演變成了「為女人插兄弟兩刀」,雖有玩笑的成分,但我們不得不反思下,江湖道義的確漸行漸遠,「結拜」的含金量也大不如從前,因此現在幾乎看不到這個儀式了。

記得《三國演義》裡面有一個情節,張飛做錯事準備自刎向劉備請罪,劉備急忙奪下張飛的劍安慰著說:「兄弟的感情就好像手和腳,妻子就如同衣服,衣服破了還可以補一補,手腳斷了卻很難接上。」

劉備的這句話在當時可能是習以為常,因為時代觀念不同,科學技術發展不同等等。要是放在現代,老婆肯定分分鐘和你離婚,讓你去和兄弟「大被同眠」。再較真一點,現在的醫學已經可以解決斷手斷腳的問題。

總而言之,現在的社會,要求講文明樹新風,有法律約束,有道德規範。曾經的「結拜兄弟」到了現在可能寸步難行,那麼「結拜」的儀式也自然會隨之慢慢消失,只是在極少數地方才會保留,很多還是作為了一種文化習俗。

當然,關於「結拜」文化中的某些核心思想,還是要值得肯定的,比如「誠信友善」「禮義廉恥」「互幫互助」等等,這些更需要我們這些後來人不斷去學習和發揚!

記得那天,朋友在聽完我對「結拜文化」的長篇大論之後,表示極為地崇拜和嚮往。以至於半夜時分,他在半醉半睡半醒之間,嘴裡脫口而出:「走~走啊,咱們~也去拜個天地,喝個~交杯。」

這句話著實把我嚇了一跳,起身給他蓋好被子,然後我開門走出房間,整個村寨都已經入眠。聽著蟲鳴蛙聲,看著明月星空,這次的遊玩讓我大有收穫,「結拜節」也讓我大開眼界。

當時的我真恨不得仰天長笑、對月當歌,可是又怕打擾了這個村寨,更不想驚醒了那些睡夢中的人。於是我只好轉身回到房間繼續睡覺,希望自己也能在夢中去赴一場關於「結拜」的約會!

相關焦點

  • 婚禮上新郎和新娘為何要喝交杯酒?這個風俗的來歷,可謂源遠流長
    話說婚禮上喝交杯酒的習俗,最早產生於先秦時期,起碼也得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怎麼樣,這起源的時間夠久遠的吧?不過那個時候,物質條件沒有現在這麼豐厚,金屬製成的酒器都非常稀有,價格自然也就很昂貴,都是達官顯貴們才能用得起的奢侈品,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條件非常有限,自然是使用不起貴重的金屬酒器的。
  • 喝「交杯酒」,婚禮上的重要儀式,古代稱「合巹」
    在古代,交杯酒是婚禮儀式之後,新人之間的壓軸戲,新婚夫妻步入洞房,在圓房前舉杯互飲交杯酒,此時此刻男女成為了事實上的夫妻,彼此毫無保留地合二為一。交杯酒在古代叫「合巹酒」、「「合歡酒」、「交臂酒」。「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據說,這一習俗最早起源於先秦時期。據《禮記·昏羲》載:新郎新娘各執一片一剖為二的瓢飲酒。
  • 結拜兄弟拜關公,關公結拜拜的誰
    自古就流傳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來書寫血脈的重要性,只有一脈相連才值得信任,包括現代的一些私人公司企業的重要崗位還是自己人來做比較踏實。至少知根知底,就算有什麼好處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外聘人員除非有很好的才華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得到老闆的認可,經過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被納入核心圈子,當然還要利益捆綁到一起。遇事找熟人,至少不會坑,陌生人的防備心理太重,在加上自己的知識文化達不到,最重要還是懶得麻煩所以遇到事情,都喜歡讓別人幫忙處理,但是還怕對方坑自己,就開始了熟人模式,張三找李四,李四找王二,層層託關係找門路,最終找到合適的人選。
  • 合巹酒,紅酥手,執子與共誓言久,淺談交杯酒的由來
    合巹酒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é jǐn jiǔ,即古人的"交杯酒"。在古代,結婚時人們用它作盛酒器;合巹,成婚。巹是瓢,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用紅線拴住兩端,新郎新娘各拿一個飲酒,是舊時成婚時的一種儀式 。
  • 古時候拜把子除了要喝血酒,還要注意些什麼?
    文/周子,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古代的時候,一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經過交談之後,認為兩人適合結交的就會燒香喝酒拜把子。在現在很多的小說或者是電視劇中,大家也會經常看到有人拜把子。拜把子是屬於兄弟之間的說法,就是比較通用的。如果是志向相同的女子的話,那就叫做義結金蘭。這兩者的意思其實就是一樣的。而志向投緣的人在結拜之後,會在生活事業上互相支持,幫助和照顧,而這也就已經成為了一種人們比較嚮往的禮儀習俗。古時候對於這種事情還是比較隆重的,可不是幾個人簡簡單單的喝完酒吃塊肉,跪拜天地就可以完事的了,在裡面還是有著不少需要講究的事情的。
  • 孫悟空有2位結拜哥哥,大哥怕老婆,二哥身份霸道
    唐僧師徒路經火焰山時,搞得非常逗,孫悟空為了借芭蕉扇,鑽進牛大嫂的肚子裡,然後一頓痛搞,把嫂子疼得死去活來,搞得非常嗨!之後又請來哪吒三太子,把牛魔王夫妻倆修理得非常慘,儘管這個牛大哥沒有孫悟空武功高,但他倆可是拜過把子的好哥們兒,聽孫悟空哥哥嫂子叫得親熱勁兒,一定和牛魔王感情不淺。牛魔王是最早與孫悟空結拜的人,孫悟空跟隨菩提祖師學藝剛下山,當時牛魔王企圖霸佔花果山,和孫悟空在花果山大戰了一場。
  • 古人為何要把新婚之夜叫做「洞房」?拜天地的禮儀又是從何而來?
    但是到家也並不安全,於是人們就在外面一些地方挖一個山洞,讓在新婚夫妻在裡面躲上幾天,慢慢地這變成了一種習俗,一種沿用下來。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可靠的史料來證明,畢竟太久遠了。但是在一些古代母系社會時期遺址中,會發現古人生活在一種既像是山洞、又像是房子的地方,男女長到可以結婚的年齡,男方就會嫁到女方的部落中生活,女方那裡事先準備好洞房,於是就有了洞房一說,這是第二種說法。
  • 慶陽婚俗|喝交杯酒 吃合婚飯
    喝交杯酒 吃合婚飯he jiao bei jiu chi he hun fan在慶陽的婚禮儀式中,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吃合婚飯是一項重要活動。喝交杯酒,古時叫做合巹之禮,是用葫蘆做的酒具。周朝時這種儀式十分盛行,被收入官方的禮典。
  • 結拜兄弟為什麼要喝雞血酒,歃血為盟不為人知的秘密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非常普遍,但也讓人非常不解的現象,但凡民間男子加入社團,或者結拜為兄弟必須喝血酒。例如洪門入會就要飲血酒,還要齊唱:此夕會盟天下合,四海招徠盡姓洪;金針取血同立誓,兄弟齊心要和同。為什麼中國人結義喜歡喝血酒呢?幫會成員通過共同滴血飲酒的儀式,形成「異姓血緣弟兄」,叫做「歃血拜盟」。起源於古代人們對血的信仰。遠古的人類,因為生存能力低下,特別崇拜那些兇猛的生物。他們往往把狼、熊、老虎作為圖騰,信仰膜拜,繼而對此類動物的血也有敬畏感。
  • 《一拜天地》:他們終做了一世夫妻
    小編是在刷視頻時知道的《一拜天地》,吸引我去進一步了解它的是一句評論「十個民國九個悲」。在進一步的了解下小編才知道,這本來只是微博上的一個梗,在不斷的發展中有了廣播劇、劇情歌、小說,還有他們的今生遇見。
  • 他畫新婚夜,夫妻喝交杯酒的賣874萬,換成雙方牽手卻賣了1062萬
    他畫新婚夜,夫妻喝交杯酒的賣874萬,換成雙方牽手畫卻賣了1062萬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在中國新婚之夜,有著特殊的人生意義。特別是在結婚儀式之後,夫妻兩人在洞房之內,竊竊私語的畫面,是一個人最難忘記的時刻之一。藝術是生活的投射。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各種民俗活動也是各種各樣,譬如已經臨近的春節,與其相關的活動還有貼春聯、吃年夜飯、熬年、拜年等,但是作為文化底蘊豐厚的中華民族,這些民俗活動只是一部分而已,除去民間傳統的習俗之外,還有一種特殊而低調的文化傳承,那就是民間的俗語。
  • 結婚時,新人為什麼要先拜天地?究竟有哪些講究
    在傳統婚禮儀式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就是「三拜」,分別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 尤其在古代,拜堂是正式結婚的重要標誌,跟今天的新人領來結婚證完全是一樣的作用。 之所以把「拜天地」放在首位,這跟傳統文化觀念息息相關,確切地說,是跟人們的精神信仰有關。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大原因。
  •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這絕不僅僅是結為異性兄弟的禮節!
    八拜之交,在我們傳統的概念中大家往往將其等同於異性兄弟的結拜禮節。殊不知,所謂八拜之交的「八拜」個個都有講究,而且八拜之交也並非單純是指異性兄弟之間的結拜禮節。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八拜之交」!一、八拜之交的結拜禮儀形式在古人之間,如果沒有血緣關係,那麼最為親近的關係莫過於夫妻和異性兄弟。在古代結為異性兄弟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不像現在電視裡演的那樣,幾個人往那兒一跪,用菸頭當三炷香,簡單磕完頭就齊活兒了!
  • 古代「拜把子」的時候,竟然有「五不拜」,知道這個規矩的人不多
    那麼,為何古代的能人俠士都喜歡結拜?義結金蘭到底代表什麼含義?具體結拜的形式又都有哪些呢?通俗的講,義結金蘭,就是指和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朋友,結成異姓的兄弟或姐妹,也就是俗稱的「拜把子」。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古人在義結金蘭時,都有哪些形式。通常,古人在義結金蘭的時候,都是要互相交換譜帖的,俗稱「換帖子」。
  • 炮兵在布達拉宮前結婚,用軍用水壺喝「交杯酒」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炮兵在布達拉宮前結婚,用軍用水壺喝「
  • 科普:日本婚禮上要喝339次交杯酒?整個過程就是不停的敬酒!
    在西方,信天主教派的成年男女在結為夫妻時是必須得到神耶和華與神子耶穌的許可,相較之下,日本顯得無禮、隨便。也因此,皇太子在旁人建議不要光是舉辦喜宴就好,應該舉行一個莊嚴的儀式的情況下,就參考天主教的形式舉行後來所謂的「神前結婚式」。由前述可知,「神前結婚式」是以皇室為主,開始舉行的儀式。距今約有101年的歷史了。
  • 兄弟結拜拜關公,那麼三國時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拜的是誰?
    時至今日,人們在結拜的時候也是拜關老爺,那麼問題來了,當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拜的又是什麼人呢?見證人又是誰呢? 如今好兄弟義結金蘭拜的是關老爺,而在漢朝以前,人們拜的忠義神是比幹。
  • 北方結婚敬神拜天地主持詞
    華堂之上,紅燈高懸,歡聲笑語,喜氣盈盈,在這個大吉大利、吉祥歡慶的時刻,新郎***和新娘***懷著兩顆彼此相愛的心,走上了莊嚴神聖的婚姻殿堂,在此敬拜天地,結成連理,這裡,我們首先恭祝一對新人喜結良緣!才子配佳人,天地更長久,現在我宣布:新郎 x xx 和新娘 xxx 拜天地儀式正式開始!新郎新娘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