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姓溯源 竹山縣官渡鎮樓房溝村4組小溝

2021-02-19 靳氏一家親

官渡堡即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官渡鎮。《方輿紀要》卷79竹山縣 「吉陽關」 條下:「縣南百二十裡有官渡堡。……為成化以後增置,為控馭之所。」 清置巡司於此。

官渡鎮位於湖北省竹山縣中南部。面積329.5平方千米。人口2.7萬。鎮人民政府駐官渡街,早年官方在此設渡口,街臨渡口,故名。為縣境重鎮。1949年屬竹山縣第八區。1952年屬官渡區,1958年屬躍進公社,1961年復屬官渡區。1975年置官渡公社。1981年蒲溪公社部分劃入。1984年改區,1987年置官渡鎮。2001年梁家鄉併入。堵河(官渡河)縱貫,有百裡河、瓦桑河、梁家河、小河等注入。主產小麥、玉米。還產生漆、核桃、板慄、香菇、黨參、天麻等。礦產有石煤、鐵、銅、鉛等。有黑矽石、農具等工業。竹洪公路經境,官渡河通行木船。縱觀百度地圖,竹山縣官渡鎮位於鄂西北邊陲,跨東經109°55′-110°10′,北緯31°57′-32°03分′,巴山東麓,是入川達渝之咽喉,秦巴文化古驛,堵河水道上的璀璨明珠。官渡鎮距竹山縣城64公裡,東與房縣中壩接壤,西與竹溪兵營相連,南同柳林鄉交界,北和上庸鎮毗鄰。全鎮版圖面積326.88平方千米(2017年),轄10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委會,60個村民小組,19492人(2017年)。官渡鎮自然資源豐富。境內有豐富的水能、礦產、林特、旅遊等自然資源,水能資源蘊藏量理論裝機達30萬千瓦以上;矽質黑板石品高質優、走俏歐美;境內石煤儲量豐富,閃長巖建材質地光潤,磁鐵礦蘊藏量達4500萬噸;「驢頭峽」牌山野菜清香脆嫩、綠色環保,深受消費者青睞;官渡黃酒甘甜味美,享譽鄂渝陝;萬畝菸葉已成為財政增收、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畜牧產業發展勢頭強進,黑豬養殖、波爾山羊、鄖巴黃牛已初具規模,成為畜牧產業大鎮。娃娃魚等特色水產養殖地理環境得天獨厚。

官渡鎮景觀引人入勝。境內有聞名遐邇的《桃花源記》原型地,大自然賦予了官渡迷人的風韻,是人們返樸歸真、回歸自然、旅遊觀光、尋奇探險的最佳去處。被列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的重要旅遊目的地。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間文化底蘊深厚,民歌、民間故事、收藏、雕刻、剪紙等文化博大精深,已成功主辦三省七鄉鎮的歌手參加的民歌大賽四屆。

官渡鎮驢頭峽景區

驢頭峽位於官渡鎮桃園村境內,距縣城70公裡,由驢頭山和松樹嶺對峙而成。驢頭山海拔1470米,松樹嶺海拔1205米,峽谷全長5公裡,平均寬度不超過50米。谷道曲折蜿蜒,神秘悠遠。深峽兩岸奇峰插天,怪石嶙峋,陰綠蔽天,藤蘿倒掛,蒼蒼茫茫。谷底堵水隨物賦形,靜時波瀾不驚,寧靜安詳;動時驚濤拍巖,險象環生,是開展漂流、探險的理想勝地。著名的「驢頭山」、「雙魚洞」、「猴跳峽」、「一線天」、「牛肝馬肺」、「天狗望月」、「蒼龍嶺」、「太極圖像」等自然景觀,得天獨厚,氣象萬千。

官渡鎮武陵峽景區

武陵峽景區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37個重點建設景區之一,為華中地區最長、最深、最窄的奇特大峽谷,峽谷全長33千米,平均高度800米以上,平均寬度5米左右,峽內山巒疊翠,懸崖峭壁,飛泉流瀑,九曲迴腸。景區規劃範圍以武陵河峽谷為中心,包括武陵河兩岸的驢頭山、四方寨、筆架山、大窪、小窪、樓房溝、窩棚溝及青龍皋等,規劃總面積19.32平方公裡。

《桃花源記》所敘晉太元年間,中國版圖上叫「武陵縣」的只有今天的竹山縣。竹山古稱武陵縣,屬漢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晉時,武陵縣屬上庸郡。而竹山境內的堵河舊稱武陵河,河中峽谷至今還叫「武陵峽」。尤其是,峽谷入口處的村子叫桃花源村,屬竹山縣官渡鎮;出口處的村子叫桃花源鄉,屬竹谿縣。桃花源村也好,桃花源鄉也好,桃花源這個地名不是安到這裡的,而是古已有之。而且,我們可以從在竹山縣官渡鎮流傳甚廣的故事《梯仙國》中,尋找到其中的證據。近年來有學者考證,《桃花源記》與《梯仙國》故事同屬一題材。這個故事在《太平廣記》第十二卷有所記述。故事發生在唐中宗神龍元年,當時竹山縣有個富人叫陰隱客,他在自家後院打井時,發現了一個山洞,山洞後面隱藏著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千巖萬壑,莫非靈景。石盡碧琉璃色,每巖壑中,皆有金銀宮闕。有大樹,身如竹有節,葉如芭蕉,又有紫花如盤。五色蝴蝶,翅大如扇,翔舞花間。五色鳥大如鶴,翱翔樹杪。每巖中有清泉一眼,色如鏡;白泉一眼,白如乳」。其中的一個都城名為「梯仙國」,這個世外桃源就在竹山縣。

官渡鎮秦巴民俗博物館

秦巴民俗博物館位於竹山縣官渡鎮集鎮,始建於2007年, 2012年春,耗資450萬元的新館落並向遊客開放。博物館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主體結構為徽派仿古建築風格,是秦巴地區唯一一家以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民辦博物館。博物館藏品達4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件,國家二級文物10餘件。館內設餘曼白剪紙紀念館、紅色文化展區、文物雜寶展區、民俗遺物展區、匾牌對聯展區、古典家具展區、票證錢幣展區、雕花工藝展區等八個展區,館內集合了秦巴地區的文化精粹,其中有很多藏品在秦巴地區絕無僅有,竹山縣印牌是該館鎮館之寶,充分展現了秦巴地區的豐富的民間藝術文化,堪稱秦巴文化的寶庫。

官渡鎮樓房溝村小溝靳姓溯源

在官渡鎮樓房村4組(原三棵樹村6組)小地名「小溝」處曾住著同宗兩支數十人的靳姓人家,但現在幾無男丁,女性後人也分散各處在世不多。據1966年生人,現嫁於本村「中梁子」處的靳豔所述:①生活在樓房村4組的靳氏家族原本有同宗兩支,小時候(靳豔)耳聞父輩們講自己這一支是其祖父靳學龍姊妹二人從(重慶)雲陽逃荒而來,時間約在清末年間,而另一支靳學X具體何時何因而來則不詳,兩家應屬同宗支脈,親緣程度如何但無法追溯。兩支遠道而來,通過輩譜相同且同居一處推斷應為同一高祖;②靳學X生有一子靳元壽,兩女靳元菊和靳元英,靳元壽有過兩任妻子,靳全春和胡春意屬前妻所生,因為某種原因靳元壽拋棄已孕二胎妻子,致使懷孕中的妻子改嫁木棕村胡姓人家,生子並取名胡春意,從此後人姓胡名忠誠;其中大女靳全春嫁當地龔國慶,小女靳全枝嫁於當地陳三奎,後又輾轉改嫁於安徽王姓人家;靳元壽於1973年時離開人世。③靳學X大女靳元英嫁當地水泥廠柯尊本,靳元菊則嫁於鄰村大溪河村3組,除此靳全枝之外幾乎當地所有氏族都是生長於斯嫁於斯(靳全蘭嫁於當地,只是後搬家遷移到今潘口鄉小璇村)。④靳學龍生有二子靳元德和靳元富,在其靳元富八九歲時靳學龍離開人世;靳元德性格暴烈,生性野蠻,在當地較強勢霸道,原本自小就有娃娃親對象,結婚後遭媳婦嫌棄並離家出走,從此靳元德未再婚育,靳元德1994年前後去世;⑤靳元富(1925生-1975卒)生有六子女,四子和五子分別於9歲和3歲之時因病夭折,後僅有四個女兒靳全英、靳全桂、靳全蘭、靳豔存活於世;⑥樓房溝村經過多次合村並組,原本靳氏家族居於名為三岔壪村6組,後改為三棵樹村6組,再之後取名今樓房溝村於2002年保持至今。樓房溝因何得名不得而知,但三棵樹村卻是因為戰爭年代的三棵樹傳說故事而得名;⑦明清時期,湖北西部食鹽奇缺。不少遊民來到四川、湖北一帶謀生,其中一部分人從(巫溪)大寧廠運鹽到湖北房縣、竹山、竹溪等地進行交易。「鹽背子」多在崇山峻岭間穿行,久而久之,巴山蜀水間便留下鹽道。古鹽道或由青石板鋪成,或由泥土和碎石修築,或在鑿崖修路,陡峭險峻、蜿蜒曲折。清代學者嚴如煜所輯《三省邊防備覽》載:「鹽道縱橫交錯長達數千餘裡,途徑崇山峻岭,高峽深谷,故有大寧鹽道『東連房(縣)竹(山),北接漢(中)興(山),崇山巨壑,鳥道旁通』和『山中路路相同,飛鳥不到,人可渡越』之說。」⑧竹溪、竹山鄰近巴山川渝邊界一帶,村民多是祖上從四川、重慶一帶逃荒、避難遷徙而來,他們至今保留著一口濃鬱的川渝口音,民風習俗相同,再往上追溯大多都是「湖廣下四川」後裔。

                                           靳學龍墓

靳元壽墓

靳元德墓

                                         靳元富墓

下川(重慶雲陽)支系字輩派行:

……學、元、全……

靳氏聚落:

       竹山縣官渡鎮樓房村4組小溝(原三岔灣村6組)

相關焦點

  • 靳姓溯源 鄖陽鮑峽鎮(鮑家店)小江
    小江村原是鮑峽的一個自然村,現今合村並組整體為鮑家店村1組,其地理位於鮑峽和東河之間,鮑竹公路腹地經過。往日十竹公路、十竹高速修建之前竹山、竹溪長短途客車必經此地,往來車輛更是絡繹不絕。村處小溪邊,傳說溪邊有塊要出將軍的風水地,故名。)靳忠根現仍居住在鮑峽鎮鮑家店1組小江位置,是除靳書亮、靳勇之外小江一條溝僅存的唯一靳氏家族。靳忠根在「靳楊」支系家族中為 「忠」字輩,相對屬輩分較小,年齡較大,並且對過往靳氏族譜族源信息了解較多的那種。據其所憶述:①鮑峽鮑家店靳氏為「慎」字輩兄弟六人分六大房,自己是為「慎」字輩大房之後;②偶有聽說「靳楊不分家」習俗,具體也不得知。
  • 竹山縣官渡鎮再次榮獲「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章偉 徐丹)近日,筆者從竹山縣文體新廣局獲悉,6月1日,湖北省文化廳公示了2018-2020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入選名單。在各地積極創建和申報的基礎上,經專家初評,並審定後,全省共有41個地區入選2018-2020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十堰僅3個鄉鎮入選,竹山縣官渡鎮名列其中。
  • 團區委赴竹山縣官渡鎮開展留守兒童幫扶活動
    團區委赴竹山縣官渡鎮開展留守兒童幫扶活動 2020-12-20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清水秀「竹山縣」著名旅遊景點有哪些?
    轄9鎮8鄉279個村,2016年人口51萬人,有漢族、回族、壯族、蒙古族、滿族等8個民族。驢頭峽風景區 驢頭峽位於湖北竹山縣官渡鎮與梁家鄉交界處,距縣城70公裡,由驢頭山和松樹嶺對峙而成。峽中主要有「驢頭山」、「雙魚洞」、「猴跳峽」、「一線天」等景點。驢頭山海拔1470米,松樹嶺海拔1250米,峽谷全長5公裡,平均寬度約為30米。
  • 竹山縣官渡鎮:22張村幹部廉政「畫像」曬「家底」
    「我自己領辦了產業,專此報備……徵地拆遷補償的一套房子,特地報備一下……」近日,竹山縣官渡鎮紀委辦公室電話十分繁忙,報備事項一個接一個。據悉,今年以來,為全面掌握村幹部和村級班子廉政狀況,加強對村幹部的日常監督管理,該鎮紀委立足監督首責,聚焦重點崗位、重點人員,分級分層為全鎮11個村22名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和村文書建立廉政檔案,精準「畫像」、精準監督,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政治生態。
  • 【麻街文史】2021年 第18期-千年野人溝||郭建輝
    野人溝原指肖塬上張院,後指整條溝裡的肖塬、坡口、高嶺廟三個村。2002年村級規模調整時,將原肖塬村、高嶺廟村、坡口村三村合併為肖塬村。轄高嶺溝、紅眼嶺、雷家臺、閔家溝、閔家院、坡底口、上張院、田家村、王家院、下張村、肖家河、小溝、薛家臺、巖河溝、袁家院、棗園溝、周家塬等村莊。
  • 湖北十堰市竹山縣四個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喜歡的不要錯過了
    竹山縣:古稱「上庸縣」,隸屬湖北省十堰市,位於湖北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區域總面積3587.8平方公裡。境內著名的景點有女媧山天池、九華山森林公園、武陵峽風景區、驢頭峽等,喜歡的一定去看看,不要錯過了。九華山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城南27公裡,總面積12萬畝,是山嶽型自然風景區。景區最高峰海拔1301米,境內植被茂密,景色宜人。著名的景點有祖師觀、葵花井、仙女寨、金花洞、魯班峽、點將臺等,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十堰市竹山縣以高質量發展促脫貧攻堅紀略
    兩年間,國際綠松石城、多業態產業園、上庸茶城、北門溝公園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建新拆舊、設施配套,699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拔地而起;新修、改擴、硬化,縣鄉道、產業路四通八達;扶貧車間進村,農產品加工、外貿製衣、鄉村旅遊、電子產業生機勃勃……區域發展加速度近兩年,十堰市竹山縣堅持
  • 大美竹山縣:一步一景,魅力清秀!
    竹山縣位於湖北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北屬武當山,南屬大巴山,東鄰房縣,北界鄖縣,西北鄰陝西省白河縣,西交竹谿縣、陝西旬陽縣,南接神農架林區、重慶市巫溪縣。湖北竹山寶豐鎮·皚皚白雪映媧宮湖北竹山寶豐鎮·美麗新村湖北竹山城關鎮劉家山·茶山禪意湖北竹山官渡鎮·古鎮新貌湖北竹山官渡鎮·驢頭山下湖北竹山柳林鄉·高山草甸湖北竹山柳林鄉·綠源湖北竹山柳林鄉·容洞探險湖北竹山柳林鄉·夜宿高山草甸湖北竹山麻家渡鎮·荷鄉
  • 竹山縣林業生態扶貧——綠了山頭富了民
    近年來,竹山縣林業部門始終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 「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目標,將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走出一條 「百姓富、生態美、產業興」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
  • 湖北:竹山官渡鎮全力打造「十裡桃花長廊」
    中國園林網3月20日消息:3月11日,竹山縣官渡鎮組織鎮直機關幹部、學校師生、街道居民200餘人,在該鎮集鎮小河河堤沿線栽植優質桃樹苗,著力打造「十裡桃花長廊」。官渡鎮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湖北省旅遊明星鎮」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重要旅遊目的地。
  • 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的竹山縣、竹谿縣和房縣
    竹山縣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下轄9鎮8鄉:溢水鎮、麻家渡鎮、寶豐鎮、城關鎮、擂鼓鎮、秦古鎮、得勝鎮、上庸鎮、官渡鎮、潘口鄉、竹坪鄉、大廟鄉、雙臺鄉、樓臺鄉、文峰鄉、深河鄉和柳林鄉。
  • 湖北農村:她從竹山縣官渡鎮鐵牛村嫁到隨州均川一晃三十年了
    毛大姑是我的鄰居,二十八年前劉老二跟著師傅老佘,去了十堰的竹山縣官渡鎮鐵牛村,把她接了回來,這一晃半輩子就過去了,她的兒子都接媳婦了,今年她沒有出去打工,準備過幾天去江西新餘照顧懷孕的兒媳婦,對於未來將要面對的生活,有期盼也有擔憂,期盼著跟兒子能天天見面,擔憂怕自己做的不能讓媳婦滿意。
  • 官渡鎮建「村規民約三項制度」破解農村難題
    大多數村的村規民約形同虛設,有的村根本沒有村規民約。2016年以前,官渡鎮44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僅有8個村有村規民約,其中5個村的村規民約制定過程中缺乏公開公正,沒有召開村民大會,是村幹部私下商定或者參照其他地方的樣本比葫蘆畫瓢,沒有履行公示、表決、備案等程序,得不到群眾的認同。「沒有制度的結果就是強者多佔,老實巴交的群眾吃虧,遇到問題幹部全靠和稀泥,拿不出解決問題的真正依據和辦法。」段長海說。
  • 官渡鎮公開遴選村「兩委」後備幹部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提高基層幹部的整體素質,近日,坡頭區官渡鎮舉行公開遴選村(社區)「兩委」後備幹部測試,來自該鎮共37人參加遴選考試。測試分筆試及面試。在報考資格審核過程中,官渡鎮嚴把「入口關」,嚴格條件審查,確保選出有情懷、有能力、有文化、有口碑的人員進入村級幹部隊伍。近年來,坡頭區官渡鎮高度重視基層幹部隊伍建設,積極探索選人用人機制,做到敞開大門、廣開言路、廣納群言,多方位發現幹部、考察識別幹部,真正把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群眾滿意度高的幹部選用起來,為順利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充實力量。
  • 十堰竹山縣6大推薦美食,地方美食彰顯特色魅力
    竹山縣,古稱"上庸縣",隸屬湖北省十堰市。位於湖北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地處鄂西北山地,北屬武當山,南屬大巴山。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竹山縣一定要品嘗一下的6道地方美食。1、合碗席竹山合碗席起源於春秋戰國,據史料記載,竹山縣古代為庸國,春秋戰國時期為秦楚聯軍幾近滅國。其餘子民分兩支,一支逃往附近深山,即今天的竹山縣官渡鎮武陵峽,另一支逃往湖南的天門山,後設大庸縣亦稱下庸縣,與竹山上庸遙相呼應,即今天的湖南張家界。
  • 竹山縣開展中小學校長辦學治校能力提升高級研修活動綜述
    今年10月中下旬和11月上旬,竹山縣50餘名校長和教育幹部先後赴廣東參加「中西融合 迎接未來」校長高峰論壇、前往浙江大學進行校長辦學治校能力提升研修……一場場為竹山定製的校長研修班,一次次跋山涉水的智慧碰撞,體現了竹山縣教育工作者不斷進取,全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
  • 重遊清代古建築群被稱為三晉第一村的師家溝村
    從知道汾西有個師家溝,到這次重遊師家溝,也來了四五次了,這座清代時期的古建築群,深深的吸引了我, 它也被稱為三晉第一村(有叫天下第一村)。師家溝村因師姓居住於此而得名,建築於清乾隆32年。建築多以四合院二層為主 ,有兩進四合院為一院落的,也有以三進四進院的四合院為院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