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做活「七篇文章」實現「撐杆一躍」

2020-08-29 博物觀瀾

本報記者 曹儒峰

本報通訊員 陳淑鋒

「非常震撼,白佛山經過改造,建成雲禪寺、大佛殿、緣起樓等景點,湖光山色,文化濃鬱,是值得一遊的好地方。」記者近日在泰安市東平縣採訪時,從濟南自駕來旅遊的王成興奮地說。

據了解,白佛山景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投資50億元興建,項目突出佛教文化特色,與泰山道教、曲阜儒學形成「三教匯聚」文化旅遊圈,將與東平湖景區共同打造「山水兩日遊」精品路線,形成「禪山義水」旅遊特色,為東平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佛山景區的鳳凰涅槃,是該縣轉換動能、聚焦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泰安市委副書記、東平縣委書記張濤介紹,東平縣立足實際,堅持黨建統領,堅守「民生改善、生態環保、穩定和諧、廉潔從政」四條底線,做活「產、城、山、水、鄉、土、路」七篇文章,強化「改革、環境、實幹」三個保障,努力實現東平「撐杆一躍」。


高質量的發展在於高質量的產業。東平縣以「三強」企業培植為抓手,堅持「企業集中、產業集聚、生產集約」,實施「十百億企業培育工程」,提升產業層次。山東龍美生物醫學科技集團,由留美博士王傳華投資6億元創辦,是一家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臨床診斷試劑研銷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生產的腫瘤標誌物檢測試劑、DNA提取試劑等產品業內領先,一舉為該縣醫藥產業的壯大奠定了基礎。據悉,該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0家,化工、造紙、橡膠、旅遊等產業群峰競秀。


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畫中,東平縣城被推薦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多年保持國家園林縣城稱號,在這裡,如同置身秀美的山水畫卷。為做好「城」的文章,該縣精繪規劃一張圖,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城鄉一體化規劃,明確功能定位和區域劃分,推進錯位發展、協調發展、融合發展;突出精品一把尺,加快棚戶區、城市水系等改造提升,讓城市有根有魂、有溫度有魅力;精細管理一條心,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提升城市顏值,探索數位化城管模式,打造智慧縣城;下活經營一盤棋,綜合運用土地資本、地域空間等要素,整合城市資源,由建設城市轉向經營城市。


該縣大羊鎮是一個山區鄉鎮,立足實際,發展核桃種植4.8萬畝,年產量600萬公斤,榮膺「中國核桃之鄉」美譽,「大羊薄皮核桃」成為國家地理商標,生態優勢釋放生態紅利。該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先後實施了「綠滿東平」「清河行動」「淨湖行動」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展了控砂治石、治汙拆違、掃黑除惡「三大鐵腕行動」,推行了「河長制」「湖長制」等制度。據了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5%,東平湖流域水質常年保持3類標準以上,山清水秀成為常態,生態底色愈擦愈亮。


東平是黃河、大汶河、大運河眾水匯流的魚米之鄉,曾「因水而興、因水而衰」,隨著東平湖功能由蓄滯洪水向蓄水、調水、供水轉變,該縣轉變思維,變怕水避水為養水護水,變被動防水為科學用水,加快「因水復興、因水再興」的進程。為做好「水」的文章,該縣著力抓好「提質」「潤城」「興產」三個重點。「提質」就是強化水資源蓄積、修復和保護,爭取實施金山壩加固、引黃濟湖工程,讓東平湖多蓄水蓄好水,對內涵養水源、優化生態,對外供水調水、增加收入。「潤城」就是完善提升城市生態水系,打造清水廊道,以水帶綠、以水建景、以水養城,打造「生態水城」「活力水城」「魅力水城」。「興產」就是將水資源利用與休閒旅遊、生態漁業、臨港經濟等產業共同謀劃實施,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據了解,該縣泰安港已建成,東平湖航道、大清河航道、沿湖碼頭正在建設,航運經濟、物流產業蓄勢待發。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東平縣抓好「人地錢」三個關鍵,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首先是人的振興,該縣改善創業環境,加大人才培育,明確27類123個「最多跑一次」事項,今年開展電子商務、鄉村旅遊、種養加技術等培訓120多次,培訓3700多人。就「地」來講,該縣抓住被列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的機遇,推行土地股份合作、集體置業股份經營、集體資金股權量化等模式,科學分配利益,使農村資源變資本、農民變股民。就「錢」來講,該縣發揮政策資金、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鄉村振興。銀山鎮耿山口村黨支部書記耿進平在黃河灘區遷建中,毅然自掏腰包,彌補政策性資金的不足,保障了工程推進,體現了黨員情懷。據了解,該縣堅持「生活社區、生產園區」兩區共建,庫區移民避險解困、黃河灘區遷建、易地扶貧搬遷「三大工程」共建設社區29個,已建成11個,近6000戶群眾喜遷新居。同時,建設1個扶貧產業園、4個移民產業園,各鄉鎮建設1個特色產業園,9000餘名群眾家門口就業,提供了脫貧攻堅的「東平答卷」。


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該縣著力增加城鄉建設、經濟發展可利用土地,做好「土」的文章。通過藉助棚改政策,加大城中村改造,對騰空置換的土地進行收儲;開展閒置低效用地專項治理,挖掘盤活存量用地;結合「三大工程」建設、廢棄礦山治理、閒置魚塘整理、拆違拆臨等,加大土地復墾。據統計,該縣先後辦理「三大工程」用地3627畝,有效拓展了發展空間。


交通是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支撐,東平縣一方面聚焦外部道路通達,積極爭取泰東高速建設、泰東公路升級改造,加快建設京杭運河復航、青蘭高速連接線、寧梁高速東平段等工程;一方面完善縣內城鄉道路,加快建設城區斷頭路、湖區環湖路、疏港公路等項目,打造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

相關焦點

  • 山東東平:八百裡水泊遺址 做活「水」文章
    東平湖  齊魯網8月18日訊 東平湖常年水面209平方公裡,是大自然賜予東平的寶貴資源。  圍繞做好水的文章,首先是做活水上生態休閒遊。東平縣正是看準了這一走向,依託東平湖聞名遐邇的湖光山色,積極發動群眾,發展生態旅遊。  二是做好自然和文化結合的文章。東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境內水滸文化、運河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等相互激蕩,彼此交融。近年來,東平縣沿東平湖規劃了三百平方公裡的水滸文化主題公園,重建了運河重鎮東平古城、運河樞紐戴村壩、羅貫中紀念館等文化景點,提升旅遊層次和吸引力。
  • 山東諸城桃林鎮:做活「四篇文章」助力鄉村振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郭永梅 王承先 濰坊報導諸城市桃林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積極做活生態、產業、文化、基礎設施「四篇文章」,全面加快鄉村振興步伐。
  • 做活「水文章」 處處皆風景
    城市大多因水而建,「水」不僅能美化城市,更能為城市增添一絲文化氣息。近年來,昌寧縣大力發展水建設,引入水利、水生態、水景觀「三位一體」的設計理念,建成以7.5公裡右甸河為軸,城北、城中、城南3個公園為節點的城市生態廊道和景觀體系,在做活一篇「水文章」上大處落墨,為昌寧美麗縣城的建設增資添彩。
  • 美麗保山:做活「水文章」,昌寧風景美
    城市大多因水而建,「水」不僅能美化城市,更能為城市增添一絲文化氣息。近年來,昌寧縣大力發展水建設,引入水利、水生態、水景觀「三位一體」的設計理念,建成以7.5公裡右甸河為軸,城北、城中、城南3個公園為節點的城市生態廊道和景觀體系,在做活一篇「水文章」上大處落墨,為昌寧美麗縣城的建設增資添彩。
  • 葉縣仙臺鎮:落實「一戶一宅」整治 做活發展村集體經濟文章
    「這是俺村通過實施一戶一宅、空心村治理、填埋廢棄坑塘整合的8畝地辦起的菌棒培育基地,要不是這俺村的17個大棚的香菇菌棒培育真沒個地兒,靠在外購菌苗,人力、物力、車費代價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就會打折扣,這下好了,我們有了自己菌棒培育基地,減少中間環節,又讓村集體多了一份收入,關鍵還能給鄰村種植香菇產業提供菌種
  • (東平篇)
    東平高級中學東平高級中學校長 趙景喜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2020年的春天註定會成為我們難以磨滅的記憶。經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淬鍊,你們一定會迅速成長,創造榮耀,真正成為素質全面、勇於擔當的民族棟梁,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山東遊記:梁山、陽穀、東平水滸景區二日遊
    2020年5月23日至5月24日,驅車前往陽穀、梁山、東平三縣,雖是走馬觀花,但收穫不小,心情很好。(水滸影視城中潘金蓮窗戶撐杆擊中西門慶的地方)奇遇孽緣開始的地方,無數男人來此易發妄想症,只是抬頭尋望,既不見真金蓮
  • 遼陽多業融合做活「旅遊+」文章
    原標題:多業融合做活「旅遊+」文章——遼陽市弓長嶺區加快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核心提示遼陽市弓長嶺區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先後榮獲「中國礦泉水之鄉」「中國溫泉之城」「中國最佳冰雪溫泉旅遊勝地」「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等稱號。
  • 以「海」為媒做活「海遊」文章|黃驊市南排河鎮打造濱海休閒漁業...
    以「海」為媒做活「海遊」文章|黃驊市南排河鎮打造濱海休閒漁業旅遊名鎮 2020-09-04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封面故事丨曹軍:鄉村旅遊做活富民大文章
    800米高山旱滑道創唐山市域之最;全長950米、落差40米的森林休閒漂流,沿原始峽谷溪流隨坡就勢,跨涵洞,穿林海,躍巨石,盡覽走山路看不到的風景……在山葉口景區,可以玩得盡興,同時各類農家院餐飲住宿、智慧生態停車場等齊全的配套服務,也保證了遊客住得舒坦。景村聯建,山葉口村正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道路。
  • 八裡湖新區做活文旅融合好文章
    一卷詩書入畫來 幾多閒情山水間八裡湖新區做活文旅融合好文章李譽 劉凱 記者 儲義八裡湖新區依山傍水、交通便捷、生態優美、文化深厚,最有條件做好山水旅遊、文化旅遊、休閒旅遊的文章,構建山、江、湖、城一體化的旅遊格局。
  •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成都七中教師這篇文章刷爆...
    近日,一篇名為《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的文章,在刷爆了不少成都人的朋友圈,不僅教育界,就連地產圈、航空業等教育圈外的也在轉發並點讚這篇文章。這是一篇什麼文章?作者又是誰呢?記者了解到,這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實際上是成都七中的一名高三教師,文章內容為其在學校舉行的百日誓師大會上的演講內容,因文章獨特的觀點以及慷慨激昂的用詞,引來無數點讚,甚至有網友直言「這是難得一見的教育界清流」。
  • 興仁市發展牛蛙養殖 做活「水」文章
    近年來,興仁市回龍鎮充分利用水資源優勢,做活「水」文章,通過發展牛蛙養殖帶動當地閒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  盛夏,走進興仁市回龍鎮坪寨村山林組牛蛙養殖基地,只見佔地20畝的牛蛙養殖基地內整齊的羅列著許多池塘,池塘內牛蛙成片,密密麻麻,不時有蛙苗在泡沫上嬉戲打鬧,一畦畦網格般的生態養蛙池編織起當了地村民的致富夢,勾勒出鄉村振興的美麗底色
  • 汝城熱水鎮:做活「水」字文章構建生態和諧新熱水
    紅網時刻通訊員 朱鐵軍 郴州報導近年來,汝城熱水鎮境內藍天碧水交相輝映,水生物種和諧共生,一江碧水緩緩流入湘江。熱水河道的井然有序,原始原貌,健康發展,得益於該鎮建立長效機制,夯實基礎,標本兼治,管控結合的創新舉措。
  • 做活一篇水文章
    陸旭升基層幹部只要沒有私心雜念,順應群眾的期盼一幹到底,再難的事也不難。寒冬時節,浙江金華市金東區多湖街道四大門村700多畝水域裡,清幽的水面上倒映著半沉的蓮蓬,別有一番情致,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
  • 最新研究成果 戚繼光祖籍鎖定東平
    戚斌生戚,戚倜儻有俠節,善文章,詩賦駢麗有唐風。《年譜》中對戚繼光的世系記載詳實,一世戚祥、二世戚斌、三世戚、四世戚諫、五世戚泉、戚寧、六世戚景通、七世為戚繼光。據現有史料可知,東平戚氏祖塋存有戚諫墓、戚泉墓、戚繼光墓,東平保存有戚氏家族詳實的活動軌跡證據鏈,下文將一一列述。
  • 「打好三大攻堅戰」做活林田文章 開闢農業旅遊新亮點
    青光鎮韓家墅村有這樣一座「墅外桃源」,許多小朋友在這裡自由奔跑、遊玩,大人們在這裡進行採摘、划船等戶外活動,一家人共享親近大自然的樂趣、觀賞寧靜悠遠的田園風光。「墅外桃源」生態採摘園是韓家墅村整合原有林田資、做活「林田」文章,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化農業的一大舉措,投入少、見效快。不僅能夠打造具有特色產業、自然生態協調發展的示範精品,也能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把韓家墅村建設成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家園。
  • 東平東漢墓葬群,穿越千年的鄉土之旅
    同時也要感謝劉朋老師在這篇文章發布之前給出的善意提醒。到訪的第一個墓群原有墓葬13座,皆有封土堆,「文革」中被破壞掉8座,現存5座,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壁畫墓、畫像磚(石)墓是這一時期墓葬的一個巨大特點。東平壁畫墓的代表就是後屯漢墓,其中出土了大量精美壁畫,以人物畫像為主,尤以個性張揚的武士形象俱佳,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為「十大鎮館之寶之首」;畫像石墓的代表為東平百墓山漢墓群,其中出土的一漢墓內有樂舞圖、豐收圖、白虎等。
  • 奏響美麗的「竹子之歌」 贛州崇義傾力做活「竹」文章
    近年來,崇義縣做強林業產業,傾力做活「竹」文章,通過縱向延伸產業鏈,橫向開發新產品,奏響了美麗的「竹子之歌」。 如今,崇義縣大部分的竹原材料和95%以上的「三剩物」均在該縣實現了加工增值,年產值約8億元。 竹工藝製作——憑藉技藝備受青睞 「由竹子做的勺子既實用又美觀,還能喚起以前的記憶,爸媽很喜歡,便買了兩個回去。」近日,來自深圳的賴女士在陪父母逛崇義北門菜市場時,拿著兩個剛淘來的「寶貝」說。
  • 潮州赤鳳水口村做活山水文章,助推鄉村發展
    水口村主村道長約一公裡,既是進村的交通要道,也是最有鄉村特色的自然景觀帶。道路兩邊山林茂盛,景色優美。水口村村民 藍居文:生活和變化都非常好,你看這村道,修建得多好。整治拓寬村道僅僅是一個開始。接下來,水口村還要繼續把山水文章做細做活,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和旅遊品牌,打造美麗富裕新農村。水口村駐村第一書記 王承德:產業目前我們有養蜂,下一步我們爭取政策支持,還有項目落地和資金管理。要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和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發展鄉村旅遊,在棧道旁邊徵地,結合一村一品種中草藥。